「楊家嶺看罷再上棗園,這裡是中國的革命搖籃,小米飯哺育了多少英雄好漢。紅軍長徵就到延安,一住就是十三年……」大廳門口,手彈三弦,腿打板,陝北說書藝人在極具陝北風情的講述中,把紅色延安來誇讚。駐足觀看的人們順著臺階的坡度,高高低低地圍成了一個圈。
「請大家先掃碼,再進場,保持間距……」觀眾行進在標有1米間隔的規劃線路上,完成測溫、檢票。劇場裡,目之所及是戴著口罩的觀眾和一個個間隔出來的空座位。
往年,大型紅色主題演出「紅秀」在年初就開啟新一年的演出季,今年因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到6月才重啟了舞臺大幕。如今,伴隨著各地旅遊團的重新湧入,陝西延安棗園文化廣場東方紅大劇院又熱鬧起來了。
01
紅色演藝在觀眾反饋中才能獲得真正成長
講述人:呂忠誠 延安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這幾天,我在劇場門口看到前來觀演的觀眾,特別是看到一輛輛旅遊大巴把外地遊客帶到劇院時,就感受有一股力量在心頭。雖然現在的狀況還無法與去年同期相比,但在一場史無前例的疫情重擊下,一度停擺的文旅行業又以無法阻擋的腳步再次前進,帶給我們從業者的是信心和信念。
6月6日是我們復演的頭一天,直到現在我還難以忘懷。
「今天首演,演員的狀態怎麼樣?」
「您放心!雖然第一天面對觀眾,但是演員一直在堅持排練,底子足,磨合起來比較快,狀態很好。」
「臺下觀眾不足,但演出的熱情還是得保持住。另外,消殺工作也要盯緊!」
「演員方面,我們都提前做過工作,沒有問題。消殺方面,一日三消。測量體溫、查驗綠碼入場,同事們都盯得緊。」
「好的,繼續保持。之前提過的市民免費觀影月活動也可以逐步開始了。首先要告訴咱延安人,『紅秀』重啟了!」
結束了與演出負責人李維紅的談話,站在劇院大廳迎接受邀前來觀演的觀眾和嘉賓時,我的腦海裡其實思緒萬千、波瀾起伏。「紅秀」《延安 延安》是我們的「孩子」。幾年來,它從一個牙牙學語的娃娃不斷成長,我們在它身上傾注了強烈的情感。因為疫情,「紅秀」的成長受到了衝擊,一些原本要進行的大幅改動和提升被迫擱置,大家都心有遺憾。作為一個「孩子」,「紅秀」只有在觀眾的反饋中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繼續接受觀眾和市場的檢驗,是我們一直以來盼望復演的重要原因之一。
與此同時,面對疫情防控的責任,我內心的壓力也不小。比如,就在剛剛復演後的一段時間,個別省份的新冠肺炎確診數又有所反彈,一些文化場館再度關閉,我們的神經總是緊繃著。
那天,受邀前來觀看演出的西安黃土地旅行社總經理徐徵走出劇場後,對我講:「今天演出的整體效果很不錯,保持了一貫的高水準、高質量。」
記得我當時回應的第一句話卻是「現在咱們的旅遊團隊情況怎麼樣」。他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但他說,大家的出遊信心只要恢復,市場回暖就是必然的。
如今,隨著跨省團隊旅遊開放,越來越多外地遊客來到劇場。劇場內外的人氣正在逐漸恢復。為確保安全,我們嚴格實行觀演人數不超過劇場座位數30%的規定,對觀眾測體溫並要求全程佩戴口罩。除此之外,劇院還請了專業消毒人員對舞臺區、觀眾區、化妝間、通道、出入口等區域進行噴灑消毒,保證每日三次的消殺作業,為廣大觀眾和演職人員營造安全、衛生、放心的環境。
有人問我,觀演人數的規定會影響票房吧?我想說,票房壓力肯定不小,但《延安 延安》自誕生的那一刻起,就不是一臺普通的旅遊演出。我們不能忘記創排並落地這臺演出的初衷。在創意策劃之初,我們陝文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勇就告訴大家,陝西省委主要領導同志反覆強調要弘揚革命文化,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關心支持紅色演出。陝西文旅人絕不能辜負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望。要通過這臺演出傳承紅色基因,讓延安精神以現代藝術方式贏得廣大遊客特別是青年人的喜愛。
復演的兩個多月來,有近兩萬人在我們270°全景劇場內觀看「紅秀」,回顧革命故事,感悟為理想和使命而奮鬥的革命情懷,汲取傳承延安精神。接下來,我們還要通過「文化+旅遊」「文化+科技」等方式進一步做強「紅秀」品牌、做大紅色培訓、做優紅色研學,努力把棗園文化廣場打造為國人學習革命傳統、培養愛國情懷、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陣地。
02
疫情後文旅重振需要延安精神
講述人:李軼華 延安親親旅業副總經理
因為工作關係,我接觸到眾多來自全國各地、有各種需求的遊客。對於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說,延安之旅從出發的那一刻起,就是充滿心靈期待的紅色之旅。這就意味著,只有真正把紅色精神呈現、融入到遊客的遊覽體驗中,才算滿足了遊客的需求。
疫情期間,旅遊業受到嚴重影響,我們公司也受到很大波及。6月,當得知「紅秀」《延安 延安》恢復演出時,我不禁要為他們點讚。在當時還比較困難的條件下,他們積極開啟新一輪演出季,並拿出一系列優惠政策,這其實為延安文旅業的恢復和發展作出了表率,帶來了信心。
在平時的觀察和了解中,我覺得不少人對延安及延安精神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說熟悉,是因為大家大致了解中共中央在延安領導中國革命的豐功偉績;說陌生,是因為人們對延安精神的內涵、它與當代生活關係的認知還很有限。也有遊客向我反饋,在來延安之前,自己缺乏對延安精神誕生的歷史環境的直觀感悟,希望了解延安革命歲月裡的細節故事。
這讓我常常想起,詩人何其芳1938年到達延安後,曾這樣寫:「我想,延安的人們那樣愛唱歌,大概由於生活太苦,然而我錯了,恰恰相反的是由於生活太快樂了。」
在「紅秀」《延安 延安》中,女主人公是從上海來的,在感受到延安的美好後說:「這就是延安,我夢想中的嶄新的生活,每個人臉上都綻放著燦爛的笑容,每個人心裡都灑滿明媚的陽光。」
「紅秀」通過精彩表演和細節呈現,給了我強烈的代入感,仿佛穿越到了當年,一起見證延安精神的誕生,真切了解其核心內容。
每個人都會經歷風雨、遭遇挫折,但只要心中有信念,彩虹就在眼前。現在正是旅遊從業者發揚延安精神的時候。都說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我們一方面通過旅遊服務讓遊客不虛延安之行、收穫滿滿,一方面我們旅遊從業者自身就應當是延安精神的載體。
03
激發觀眾內心英雄情愫的一把鑰匙
講述人:朱延 觀眾 延安博愛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上次踏進劇院、影院這些地方,至少是大半年前了。因為工作關係,年前本身就很忙,本想著過年時能帶著孩子、帶著家人外出遊玩兩天,好好放鬆一下,沒成想疫情暴發,作為一名醫務人員,當然是第一時間投入戰疫。
現在作為「抗疫醫務工作者」受邀來看演出,對我來說是放鬆,也是洗禮。看到文藝界等社會各界對醫務人員的認可,覺得戰疫再累也都值了,這讓我為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感到光榮。
我對革命歲月中的延安故事還是比較熟悉的,但《延安 延安》一開場,還是把我給牢牢吸引住了。我想,這其中有表演、舞臺效果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普通人遵照內心的選擇而展現出來的偉大。面對敵人扔下的炸彈,年輕戰士、革命青年在用自己的身軀保護老百姓。這種不畏犧牲、勇於擔當、衝鋒在前的精神,就活在我們身邊,就發生在戰疫當中。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藏有一個「英雄」,延安精神、家國情懷就是激發我們內心英雄情愫的一把鑰匙。
觀演時,我想起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西考察時提到了延安精神,我們醫院第一時間組織學習總書記來陝西考察的重要講話精神。中國共產黨歷來把為中國廣大人民謀利益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正是在延安時期,響亮地提出「為人民服務」並在全黨認真實踐。無論遭遇多大的困難、面對什麼難題,只要把自己的付出與群眾的需求相結合,真心為人民服務,就會有無窮的力量支持自己前行。
前一段時間,「紅秀」《延安 延安》面向延安市民推出了免費觀演優惠。我的不少朋友看過了以後評價很高。我覺得《延安 延安》排演就是對延安精神的體現。希望更多的人來到延安,在參觀革命舊址的同時欣賞《延安 延安》。
記者手記
作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被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列入情景教學課程的大型紅色主題演出「紅秀」《延安 延安》自2016年首演以來的4年間,累計演出1700餘場,接待海內外觀眾100萬人。2020年的這場疫情讓《延安 延安》經歷了最長時間的舞臺別離。
復演後,600多座的中型劇場空出一大半,每個人的身邊都有不售賣的空座,但記者看到,觀眾深深地沉浸在演出當中。就連看過多遍的「資深觀眾」都眼眶溼潤,說經過戰疫再看「紅秀」,感動又多了一層。
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指出,要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幹部,用以滋養初心、淬鍊靈魂,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黨性的差距、校準前進的方向。
「紅秀」《延安 延安》舞臺上的主人公在革命的風雨中歷練成長,帶著臺下的觀眾一起成長,這是紅色旅遊演藝與一般旅遊演藝不同之處。它將真實的歷史用極具質感的方式呈現,沉浸式的觀演方式讓人們感受到紅色基因在血液中奔湧。在經濟社會恢復發展、戰疫戰貧同步推進的當下,在文化和旅遊業恢復重振的過程中,傳承弘揚延安精神是非常必要的。我們期待《延安 延安》等紅色演藝繼續發揮作用,持續用紅色之力感染人、鼓舞人,奪取新的勝利!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陝西延安文投公司提供。)
記者:秦毅
責編:勾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