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數字繼《到延安去》後又推出《延安故事》

2021-01-10 心扉

人民日報數字繼《到延安去》後又推出《延安故事》

繼歌曲《到延安去》後,延安市委宣傳部、延安市文化和旅遊局、人民日報數字、陝西藝海濤聲影視文化傳媒再次聯合推出紅色歌曲《延安故事》。這首歌曲由著名詞作家麥展穗作詞,著名曲作家唐力作曲,延安籍歌唱家陳海濤演唱。歌曲通過媽媽娓娓講述的動人故事,展現了聖地延安的紅色故事和時代風採。

巍巍寶塔山像一面旗幟,激勵著當代人的理想和信念,喚起無數人對延安這塊紅色熱土的敬仰與好奇,踏上一條信仰之路。《延安故事》歌曲一經發布立即受到廣大歌友的喜愛,日前已在各大音樂網站上線。

《延安故事》歌詞:

從小就聽媽媽講這個故事

那裡有一座巍巍寶塔山

山下就是清清的延河水

附近還有一個南泥灣

信天遊唱出了東方紅

從此我就知道這個地方

叫延安 延安

從小就聽媽媽講這個故事

那裡有一座巍巍寶塔山

山下就是一個個小窯洞

附近還有一個大棗園

山丹丹花開喲紅豔豔

從此我就嚮往這個地方

叫延安 延安

延安的故事啊聽不夠講不完

故事的情節都是為了今天和明天

延安的故事啊聽不夠講不完

故事的情節都是為了今天和明天

都是為了今天和明天

呼兒嗨

聽不夠

講不完

呼兒嗨……

攝影:聽風

詞作者麥展穗簡介:

麥展穗,廣西人民廣播電臺文藝中心國家一級編劇,首席編輯、廣西首屆、第三屆籤約詞作家,廣西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廣西音樂文學協會副主席。已發表歌詞近千首,歌曲代表作《瑤山青》《擺呀擺》、《壯家妹》、《捶苗布》等分別榮獲中國音樂「金鐘獎」、中國原創歌曲獎「十大金曲獎」、中國電視藝術歌曲大賽金獎、中國廣播政府獎、全國廣播新歌獎等;已出版長篇紀實文學《崑崙關大戰》等共計200多萬字,創作並攝製完成《五色場》、《野戰醫院》等電視連續劇,《葫蘆妹的故事》(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最後的雷場》(曾獲團中央「五個一工程獎」、廣西「五個一工程獎」)、《真情相約》(曾獲中國廣播劇政府獎三等獎)、《陽朔情緣》(曾獲中國廣播劇政府獎二等獎)等廣播劇,出版有歌詞專集《一架古老的水車》。

曲作者唐力簡介:

唐力,男,瑤族,1954年出生,廣西恭城人,國家一級作曲家。畢業於廣西藝術學院音樂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廣西音樂家協會理事、創作委員會主任、廣西電視藝術家協會理事。

曾任廣西藝術學院樂團團長、院長辦公室副主任、《歌海》雜誌社社長、總編,廣西文化廳廣西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廣西民族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等職。現任廣西民族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碩士生導師。廣西第一、第三、第四屆籤約作曲家。2003年獲廣西十三年文藝家成果展 「廣西文藝家」稱號。

主要代表作有歌曲(作曲):北部灣三部曲《北部灣情歌》、《北部灣戀歌》、《三娘灣》;親情三部曲《阿爸阿媽》、《阿媽的手》、《爹娘》;民族歌曲《戴花竹帽的多情妹》、《回家過節》、《蝴蝶歌》、全國廉政金獎歌曲《瓦西裡》等,為影、視《那年秋天》和20集電視連續劇《女進修生》以及現代壯劇《天上的戀曲》作曲。

創作範圍涉及歌曲、影視、戲劇、舞蹈,作品曾獲「中國音樂電視銅獎」、「中國廣播新歌銀獎」、 「全國廉政歌曲金獎」、「中南六省(區)電視藝術『金帆獎』」 、「中國電視金鷹提名獎」、廣西「五個一工程獎」、「廣西政府銅鼓獎」、「廣西十大金曲獎」 、「廣西音樂金鐘獎」、「廣西桂花戲劇作曲獎」等獎項。創作的毛南族民歌《戴花竹帽的多情妹》入選《中國世紀民歌》。出版有兩張個人歌曲作品唱片專輯。編著出版了2003、2004《中國年度最佳歌曲集》。科研課題《瑤族音樂的傳承與創新運用》獲國家民委課題立項資助,其課題成果歌曲獲「廣西音樂金鐘獎」;擔綱作曲的現代壯劇《天上戀曲》入選「十大國家舞臺精品劇目工程」。論文《瑤族音樂的研究與創作》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

演唱者陳海濤簡介:

陳海濤,女,七十年代生,歌唱家,作家,陝西省絲綢之路文化傳播使者。祖籍陝西延安, 畢業於西安音樂學院,現任西安森林象藝術教育執行董事,陝西藝海濤聲傳媒董事長。1997年出版個人演唱專輯《給我一雙翅膀》;2005年出版長篇小說《人樣子》。進入新時代以來,創辦陝西藝海濤聲傳媒,致力於創作、演唱和推廣歌頌新時代,弘揚主旋律的音樂作品。歌曲代表作有《到延安去》、《梁家河的風》、《和你在一起》、《幸福要靠奮鬥來》、《延安故事》、《中國退役軍人之歌》、《夢長安》、《等你》、《絲路藍圖》、《龍的故鄉》、《給我一雙翅膀》、《信天遊》、《撂不下個你》等,演唱的歌曲獲得了主流媒體的肯定和讚譽,受到廣大聽眾的喜愛,被人民日報譽為「歌唱新時代、弘揚主旋律的藝術家」。

讓我們帶著夢想《到延安去》,聽《延安故事》,緬懷革命前輩英雄事跡,傳承偉大的延安精神,譜寫新的時代華章!

相關焦點

  • 延安推進新時代網信工作 全媒體講好延安故事
    延安推進新時代網信工作 全媒體講好延安故事 2020-12-18 1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紀錄片《我要去延安》開機 讓延安精神發揚光大
    正是基於這種情懷,才決定組織拍攝《我要去延安》。我們希望通過這部紀錄片,把歷史與現實連接起來,把不同時代青春的熱血貫通起來,讓今天的青年人像當年奔赴延安的青年人一樣,尋找到自己人生的座標,樹立起正確的理想信念,建立起高尚的精神家園,堅持把個人的人生追求和前途命運融入到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去,讓延安精神發揚光大,使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 《延安 延安》:紅色演藝又忙起來了
    往年,大型紅色主題演出「紅秀」在年初就開啟新一年的演出季,今年因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到6月才重啟了舞臺大幕。如今,伴隨著各地旅遊團的重新湧入,陝西延安棗園文化廣場東方紅大劇院又熱鬧起來了。02疫情後文旅重振需要延安精神講述人:李軼華 延安親親旅業副總經理因為工作關係,我接觸到眾多來自全國各地、有各種需求的遊客。
  • 順《延安 延安》之勢,不斷開拓創新「紅秀」演出品牌
    《延安 延安》演出劇照  正值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延安 延安》向延安市民推出了免費惠民政策,延安市社會各界、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市民爭相前來觀看演出《延安 延安》演出劇照  一臺劇、一齣戲、一種場景、一個故事,之所以打動人,給人以振奮和力量,最主要在於它與受眾心靈的契合,將曾經活化在了當下,讓當下的選擇貫通歷史
  • 「延安時期老報人」、《經濟日報》主要創辦者之一張沛逝世
    他在抗大第4期學習結束後,一度任八路軍120師358旅政治部宣傳幹事,不久又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學習。1939年冬,張沛(前排右一)於橋兒溝魯藝文學系學習。1940年春,八路軍接管綏德縣,獲得一部平版印刷機,旅長王震決定創辦《抗戰報》,張沛擔任主編,這年他剛滿18歲。
  • 延安往事
    林彪經常到我和維世住的紅色救濟會大樓來。我不以為奇,把他當作一位領導同志兼長輩。不料這時他卻在追求孫維世。當時中國留蘇學生常舉行聚會。林彪是中共著名戰將,又指揮過平型關大捷,成為許多年輕人的偶像。他們在莫斯科聚會時,常邀林彪到場,請他講述井岡山、長徵及平型關大捷的故事。性格孤僻的林彪最初興趣不大,但自從看上孫維世後,只要孫在,林彪每請必到。
  • 聚焦延安 | 引來黃河水,澤潤延安城
    2020年12月1日,延安黃河引水公司就增大城區供水量獲得批覆,這標誌著延安城區多數居民在新年來臨之際能喝上優質放心的黃河水,同時也翻開延安城區「雙水源」「雙水廠」供水的新篇章,延安城區和沿線城鎮供水保障率進一步提升,困擾延安多年來的水資源供需矛盾迎刃而解。目前,延安城區已有40萬人喝上了甘甜清冽的黃河水,隨著東川水廠二期工程的建成,明年年底將實現50多萬人共飲黃河水。
  • 蔣介石什麼時候去的延安?他為何慨嘆:去延安是我這輩子最後悔的
    1947年3月13日,國民黨軍胡宗南的部隊聲勢浩大地進攻延安。3月18日晚,毛澤東主動撤離。3月19日下午,國民革命軍第1軍第1師佔領延安。國民黨佔領共產黨的政治軍事中心後,需要製造聲勢和政治宣傳來鼓舞士氣。
  • 【延安十三年】延安革命史大事記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城,從此,延安成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指揮中心和戰略總後方。黨中央進駐延安後,鳳凰山麓成為中央機關和毛澤東的第一處駐地。隨著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國民黨反動集團對邊區實行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1941年到1942年,邊區幾乎到了沒有衣穿、沒有飯吃的嚴重地步。
  • 【延安記憶】唱歌,延安時期盛極的風氣
    梁漱溟在《訪問延安》一書中記述:「愛唱歌,愛開會,亦是他們一種的風氣。天色微明,從被窩中坐起,便口中哼啊抑揚,此唱彼和,仿佛一切勞苦都由此而忘卻!人與人之間情趣增加,精神上互為感召流通。——凡此印象,我腦中尚存留,但不知今日延安尚保持得否?」
  • 延安往事:女扮男裝去延安,夜宿騾馬店,見男人光腚睡覺嚼蝨子
    01無奈女扮男裝夜宿騾馬店,瞥見男人光腚睡覺,赤條條捉蝨子嚼蝨子1939年,黃晨,這位挺著大肚子獨自從淞滬會戰日軍槍口下僥倖逃脫,再逃難到重慶的奇女子,突然跟丈夫、著名演員鄭君裡說,她要去延安。此時,黃晨年僅25歲,是一個孩子的母親。
  • 延安萬達城丨以經典之音,獻禮聖地延安——11月21日黃徵親臨延安萬達城
    2020年11月21日,黃徵將攜手眾星獻唱延安,帶領觀眾體驗震撼視聽的科技大秀,在這座我們深愛的城市進行一場狂歡盛會,這是一次專屬於延安萬達城、延安人民的音符律動。現在就讓我們側耳傾聽,這場由黃徵攜手眾星的城市演唱會。「怎麼才能讓我登上你的愛情諾曼第,狂奔在破曉的大地,拼了命也要找到你」。
  • 從延安魯藝到中央音樂學院紀錄片觀後感
    從延安魯藝到中央音樂學院(紀錄片)  播出時間>:5月23日16:00  觀後感參考:  在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78周年之際,為提高全國青少年審美素養,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中央文明辦三局、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中央音樂學院等單位共同舉辦「美育雲端課堂」活動,淮師附小山南校區四年級組織全體學生在家線上觀看了「美育雲端課堂」的開幕式和「從延安魯藝到中央音樂學院」紀錄片,對學生進行了一次藝術的洗禮
  • 延安,請開始你的表演
    於是,這裡成為了農業文明與遊牧文明爭奪的焦點,從秦國的高奴縣,到胡夏的豐林城,再到宋代的延安府,歷史見證了延安從無到有,並發育為西北重鎮的過程。延安也是黃帝陵所在地,歷史文化悠久(圖片:LiDuan / 圖蟲創意)▼當然,延安對中國歷史影響最為深遠的時代,毫無疑問是土地革命與抗日戰爭時期。
  • 延安學習書院(延安書局)昨天捲起了一場「文化風暴」
    這部高原史詩再現了陝北這塊匈奴曾留下深深足跡的特殊地域的世紀史,27年後,我們齊聚延安學習書院,回顧27年前陳荒煤先生的書面發言。陳荒煤先生的書面發言周明懇請轉高建群同志:明天上午正好有一活動我必須參加--全國電視劇本評獎頒獎大會。我是評委會負責人之一,我不便請假,因此不能參加研討會了。小說接到時間太晚,來不及看。
  • 「我愛我的家鄉」之《聚勁延安》融媒大直播受到網友好評
    在長達8個小時的《聚勁延安》融媒大直播中,通過「家在延安、延安好物、回延安、解碼延安、喝彩延安」五大篇章,全面展示了延安在打贏脫貧攻堅、環境保護、經濟轉型三大戰役上取得的新成績。
  • 延安蘋果:豐產又豐收 後整理立功
    11月17日,在延長縣張家灘鎮楊家村的果庫裡,陝果集團延安蘋果公司正在集中採購村民的蘋果,收購員席鑫邊登記蘋果型號邊和果農說著今年的收成。從零星種植到規模化種植,從規模化擴張到提質增效,從坐等客商上門到主動出擊,從混級混價銷售轉變為分級分價銷售。
  • 用全媒體視角講好延安故事——延安大力推進新時代網信工作
    用全媒體視角講好延安故事——延安大力推進新時代網信工作 2020-12-22 1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延安的「福爾摩斯」:布魯
    14歲時,布魯到海口瓊南興鐵工廠當學徒。1926年,經王文明、黎竟民介紹,布魯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瓊崖「四二二」事變中,布魯在海口被國民黨軍警抓捕。他堅貞不屈,沒有暴露共產黨員的身份,被關押一個月後,其親戚花錢將他保釋出獄。出獄後,布魯在王文明領導下的瓊崖討逆革命軍中擔任手槍班班長。瓊崖討逆革命軍改名為瓊崖工農紅軍後,布魯被任命為工農紅軍排長,後因作戰勇敢,升任工農紅軍副連長。
  • 走進瀟影新片《延安歲月》,探尋陳雲的扮演者劉冠翔的故事!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的電影《延安歲月》正在熱拍中,青年演員劉冠翔首次出演黨和國家領導人——陳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