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書院蒼翠欲滴,夏風習習,滿院的書香氣讓人陶醉。在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七十八周年之際,在「陝軍東徵」口號提出27周年之際,5月19日上午,高建群《最後一個匈奴》兼談陝北文化專題互動講座在延安學習書院閱讀空間精彩開講。
27年前,《最後一個匈奴》作品研討會在北京舉辦,高建群的《最後一個匈奴》與陳忠實的《白鹿原》、賈平凹的《廢都》等作品引發了「陝軍東徵」現象,震動中國文壇。這部高原史詩再現了陝北這塊匈奴曾留下深深足跡的特殊地域的世紀史,27年後,我們齊聚延安學習書院,回顧27年前陳荒煤先生的書面發言。
陳荒煤先生的書面發言
周明懇請轉高建群同志:
明天上午正好有一活動我必須參加--全國電視劇本評獎頒獎大會。我是評委會負責人之一,我不便請假,因此不能參加研討會了。小說接到時間太晚,來不及看。
但是,作為延安的一位文藝戰線上的老戰士,聽到介紹,這部長篇小說寫了大革命時期以來的三代人的命運,直到現在的改革開放時期,這還是過去沒有人寫過的重要題材,我很高興!我祝賀這部作品出版,並獲得成功!
我一定抽暇好好拜讀!謝謝你們熱情的邀請。
祝
研討會圓滿成功
陳荒煤
一九九三年五月十九日
此次「學習大講堂」,得到了很多知名作家的關注,並發來賀信,請看賀信內容。
閻綱:編輯家、評論家、散文家,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新文學學會副會長。
賀 信
我敬重的建群您好!
欣聞明天在延安學習書院·延安書局舉辦《最後一個匃奴》創作經驗懇談會,特表賀忱。
《最後一個匃奴》晉京的盛況如在目前。27年了,它遠遠跳過速朽期。27年了,它的風採依舊。27年了,人們——特別是陝西讀者沒有忘記它,了不起啊!
去年您週遊絲路,一部宏大的構建行將落成,老漢樂見其成!
閻綱 2020年5月18日賀
周明: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散文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冰心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報告文學》雜誌社社長。
賀 信
欣聞高建群《最後一個匃奴》創作經驗懇談會在延安學習書院·延安書局召開及建群文學藝術館的建立,謹表衷心祝賀!
27年前在北京轟動一時的「陝軍東徵」,至今在文學界仍是一個歷史性的重要話題,一段難忘的記憶。
祝會議圓滿成功!
周明 2020年5月18日賀
講座現場
高建群與陳忠實、賈平凹被譽為陝西文壇的「三駕馬車」,他的代表作有《最後一個匈奴》、《愁容騎士》、《大平原》、《統萬城》等。
高老師曾經在延安生活、工作了30年,人生和事業的起步都是在延安,對延安充滿了感情,他用風格鮮明的講述向我們再現了高原史詩《最後一個匈奴》的創作歷程及其背後的故事,再現了陝北邊陲民族融合的歷史進程和一代又一代人波瀾壯闊的奮鬥史,被譽為浪漫派文學「最後的騎士」。
匈奴是一個崇拜狼的草原遊牧民族,勇猛彪悍、驍勇善戰,曾以鐵騎徵服了廣袤的土地,也曾在陝北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策馬遊疆,留下深深的足跡,通過高老師的娓娓講述,讓我們共同領略陝北文化的藝術魅力。講座現場更是座無虛席、掌聲雷動、發人深思吸引了全市各企事業單位、文學愛好者紛紛前來聽講,很多人表示意猶未盡。
講座現場視頻
視頻拍攝剪輯/惠紫婧 付昭華
高建群與文學愛好者互動
文學愛好者:
高老師,您好,歡迎您再次來到學習書院,請問您《最後一個匈奴》的這本書的書名由來?
高建群:
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是以另外的一種形態存在著的,這形態就是,每當那以農耕文化為主體的中華文明,走到十字路口,難以為繼時,於是遊牧民族的踏踏馬蹄便越過長城線,呼嘯而來,從而給停滯的文明以新的「胡羯之血」。這大約是中華古國未像世界上另外幾個文明古國那樣,消失在歷史路途上的全部奧秘所在。
文學愛好者:
大家都知道,延安是革命聖地,想知道高老師有沒有把陝北當作您創作的根據地?
高建群:
出生在關中平原的我對陝北情有獨鍾,我把自己的寫作和思考與三條河緊緊地關聯到一起,我度過了卑微和苦難少年時代的渭河,在崗哨和馬背上把青春年華拋灑的額爾齊斯河和我走向成熟、成功的延河。正是這三條河構成了我文學作品的主要源泉和根基。
講座結束後,高老師還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現場籤售,籤售場面更是火爆,跟隨我們的鏡頭一起去現場看看吧!
通過此次講座,大家一致認為傳承並弘揚陝北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延安學習書院將繼續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專題學習活動,為延安市營造良好的書香氛圍。
責 編丨高思佳
審 核丨梁飛燕 趙梓希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
原標題:《人氣滿滿!延安學習書院(延安書局)昨天捲起了一場「文化風暴」》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