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聖地延安 傳承紅色傳統——潼關城關一中部分學生赴延安研學

2020-12-25 陝西法治網

近日,潼關縣城關一中貧困學生、留守兒童等優秀學生代表赴延安市參加了為期三天的「走進聖地延安 弘揚革命傳統」研學活動。

本次活動由渭南市教育局聯合渭南市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統一組織,各縣具體實施。在縣教科局領導的安排部署下,學校制定了研學工作方案,召開了家長會、學生會,與學生家長籤訂了相關安全責任書,做了詳細分工,並強調了研學注意事項。

三天裡,學生們先後參觀了南泥灣黨徽廣場、359旅烈士陵園、臥牛山戰鬥遺址、棗園革命舊址、楊家嶺革命舊址和延安革命紀念館。整個研學過程中,學生精神飽滿,全程仔細聆聽,認真做筆記,認真觀看電影,體驗民俗,交流研學心得,確保了研學質量。

在359旅烈士陵園隨行負責教師魏華瑩為學生做了題為《祭奠先烈 立志成才》的報告,激勵學子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發揚南泥灣這種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勇敢地肩負起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

三天的研學,強化了學生的思想紀律教育。在每次吃飯前,教官會帶領孩子們集體吟誦《憫農》這首詩,通過吟詩讓孩子們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孩子們的吃飯時間都根據行程安排決定,有時候晚飯甚至到了晚上八九點。孩子們體驗到了飢餓,這些經歷對他們以後節約糧食、珍惜美好生活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本次研學實踐活動,學生們接受了紅色革命教育,豐富了學習經驗和生活體驗,增長了見識,拓展了視野,提升了思想認識,傳承了紅色基因,使他們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激發他們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熱情。

來源:潼關縣城關一中

作者/來源:潼關微小圈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第三屆「紅軍長徵論壇」在聖地延安舉辦
    第三屆「紅軍長徵論壇」在聖地延安舉辦 發布時間:2020-10-20 14:21:23
  • 《延安 延安》:紅色演藝又忙起來了
    我想說,票房壓力肯定不小,但《延安 延安》自誕生的那一刻起,就不是一臺普通的旅遊演出。我們不能忘記創排並落地這臺演出的初衷。在創意策劃之初,我們陝文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勇就告訴大家,陝西省委主要領導同志反覆強調要弘揚革命文化,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關心支持紅色演出。陝西文旅人絕不能辜負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望。要通過這臺演出傳承紅色基因,讓延安精神以現代藝術方式贏得廣大遊客特別是青年人的喜愛。
  • 老師走教 學生走學 省吾學生「共享」延安初中地理課
    老師走教 學生走學 省吾學生「共享」延安初中地理課時間:2019/12/5 8:52:19 來源:解放日報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日前,教育部發布《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其中提到"高校教師經所在單位批准,可開展多點教學",利於高等教育優質資源共享
  • 延安:清華大學雪花秀非遺保護基金年度成果展在延安舉行
    12月19日,清華大學雪花秀非遺保護基金「文化之美·影戲人間」年度成果展在延安魯藝文化園區舉行。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光遠出席活動並致辭。本次年度成果展展示了清華大學雪花秀非遺保護基金教育基金會在非遺領域項目的重要研究成果——皮影實驗劇《長至歸》,現場發布了基金項目學術成果《弦板腔皮影戲史話》《陝西皮影項目白皮書》,並將《陝西皮影項目白皮書》捐贈給延安魯藝文化園區。
  • 延安往事
    張梅漂亮、活潑,時在延安中央黨校學習。作家滕敘兗在《開國元勳的子女們》一書中記述:1937年春,時任紅軍軍政大學校長的林彪應邀參觀中央黨校,在董必武校長的陪同下走進教室。張梅正在做筆記,沒有注意來人是哪位首長。然而,嫵媚動人的張梅讓林彪驚為天人,走出教室就急問此女同志是誰,回去以後,林彪立即正式請董老做媒,……不久便在紅軍軍政大學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 人民日報數字繼《到延安去》後又推出《延安故事》
    人民日報數字繼《到延安去》後又推出《延安故事》繼歌曲《到延安去》後,延安市委宣傳部、延安市文化和旅遊局、人民日報數字、陝西藝海濤聲影視文化傳媒再次聯合推出紅色歌曲《延安故事》。這首歌曲由著名詞作家麥展穗作詞,著名曲作家唐力作曲,延安籍歌唱家陳海濤演唱。
  • 初心溯源,尋跡延安||初心溯源實踐隊順利完成赴延安學習實踐
    西工大新聞網8月4日電(胡軒豪 梁峻瑋 鮑寒汀)為進一步學習和領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深刻內涵,深入學習、領會和弘揚延安精神,挖掘延安精神在新時代的深遠意義和豐富內涵,西北工業大學軟體學院初心溯源實踐隊以「走初心之路 點亮紅色中國」為主題,懷著虔誠而激動的心情,
  • 紀錄片《我要去延安》開機 讓延安精神發揚光大
    《我要去延安》作為建黨100周年獻禮作品共分六集、每集30分鐘,主題為「我要去延安,我要跟黨走」。該片將鏡頭對準1937年—1945年之間奔赴延安的青年學生和愛國知識分子,講述了他們在抗戰和民族復興的大背景下對理想、信念和信仰的追尋,是一部主題鮮明、題材重大、立意獨特、積極向上的重大題材電視紀錄片。
  • 《紅秀·延安延安》中國首部紅色主題秀,全新威亞技術解讀
    《紅秀·延安延安》該劇由陝西省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出品,陝西省神採演出藝術公司製作。
  • 西董大馬峪:「紅色小延安」舊貌展新顏
    大馬峪村處於長白山抗日根據地的腹地,因為其隱蔽險要的地形,這裡駐紮過不少黨的重要機關和八路軍部隊,長山縣委辦事處、縣公安局、兵工廠、野戰醫院、被服廠、抗日小學等都駐紮於此,在渤海地區被譽為「紅色小延安」。
  • 紅色城市延安,戰略位置很重要,為何是中原王朝的咽喉?
    陝西省北部的地級市延安市是我國著名的紅色城市,創造了著名的延安精神。但是,延安並不僅僅只是紅色城市。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延安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堪稱是中原王朝的咽喉命名。
  • 順《延安 延安》之勢,不斷開拓創新「紅秀」演出品牌
    在延安這片紅色文化的沃土上,陝文投、延安文投積極探索、不斷創新著紅色景區開發模式和紅色演藝內容,在「紅色文化、現代表達」的理念指導下,通過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以生動、時尚、極具科技感的形式將延安精神具象化地展現出來,陝文投、延安文投傾力打造的大型紅色主題演出《延安 延安》就由此而生、為此而生。
  • 延安推進新時代網信工作 全媒體講好延安故事
    這一年,延安網絡信息傳播圍繞供給側改革、創新驅動發展、鄉村振興,以及蘋果產業後整理、優化提升營商環境、脫貧攻堅等內容,強化議題設置,策劃組織開展「紅色築夢 延安新動能」網絡主題活動、「牢記諄諄囑託 奮力追趕超越」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延安
  • 延安初中的老師給省吾中學的學生上課?課上講什麼?來看看吧~
    老師走教,學生走學在延安初中教育集團內,老師走教,學生走學,共享更多的延安初級中學優質課程。「雙11期間,買一件打9折,買兩件打8折,買三件打7折……前陣子正好學到分數應用,結合雙11打折案例,吸引更多同學,也避免學習分數的枯燥。」
  • 追尋昔日抗戰的時光,走進延安!
    幾十年前革命的種子在這裡生根發芽,當你走進延安,你才會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革命精神,現在的我們,仿佛已經缺失了那樣的智慧和堅強,活得很安逸,每天滿足於現狀,但你卻不知道幾十年前的先輩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我們的今天。這裡是革命的搖籃,是一如既往的根據地。走進延安,你會因為這裡的一個個故事所感動,所折服。
  • 徵文分享 | 延安筆記:尋找精神密碼 (李宜航稿)
    其實,類似問題春節後一直在我腦海縈繞:到中國延安幹部學院,第3期年輕幹部黨性教育專題研修班,學什麼?正如班長代鋒在班級小結中所言——我們在寶塔山上重溫入黨誓詞,在延河岸邊感悟奮鬥精神,到紀念館緬懷先輩事跡,向四八烈士敬獻崇敬哀思,全面認知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輝業績,梳理從井岡山到延安、從延安到北京的脈絡歷史,遙想革命聖地當年的蓬勃激情和無窮魅力,思考「靠小米加步槍而得天下」的原因和真諦。
  • 傳承紅色基因 培育時代新人 ——延安市創新思路推進未成年人思想...
    遠足歸來,學生家長、社會人士近萬人夾道歡迎,加油聲、吶喊聲、歡呼聲,聲震縣城。百裡遠足,1000名追尋烈士精神的師生,頑強行走13小時,堅持9年不中斷,這些數字記錄了宜川中學學子挑戰自我的榮光,成為宜川中學傳承紅色基因、用延安精神立德樹人的有力見證。
  • 重走紅色革命路 延安精神永流傳
    「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主題團日活動。調研團先後赴西安、富平、洛川、延安等地,學習調研國家林業局西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工作經驗,並實地參觀了習仲勳紀念館、照金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洛川會議紀念館、延安革命紀念館等紅色基地。活動中,他們一路行、一路聽、一路看。這是歷史的苦旅,更是延安精神的迴響;這是先人的遺產,更是警醒後人的精神食糧。青年幹部紛紛表示,重走紅色革命路,不僅帶給他們精神上的洗禮,更賦予他們執著奮鬥的勇氣和信念。
  • 紅色電波發送至延安,朱潔靜王佳俊來到寶塔山下
    10月25日-26日演出間隙,劇組演職人員分批次前往梁家河村、延安革命紀念館、魯迅藝術文學院舊址、楊家嶺革命舊址、寶塔山等紅色教育基地,探尋紅色精神之源。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王佳俊扮演的「李俠」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聖地。
  • 延安,請開始你的表演
    利用政府大力支持的頂層設計,與時俱進的科學化育種,和延安人從戰爭年代傳承至今的奮鬥精神,豐潤甘甜的延安蘋果逐漸被市場認可,成為被專業人士稱讚的果中優品。延安蘋果不但讓本地的果農日子變得寬裕,更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發展,讓陝北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蘋果集中種植區。延安總是機動靈活的選擇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