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話十級測試!全看懂才是老北京

2021-01-16 北晚新視覺網

今兒咱說說北京話。

說之前,咱先念幾個詞兒:

西直門、西便門、大柵欄、陶然亭

這裡邊兒有些個加兒音,有些個不加↓↓

(音)西至門、西邊門兒、袋兒爛兒、桃兒安亭

早先老郭的相聲裡也有這麼句兒……

好多人都知道北京話兒化音重。

您猜怎麼著,要說,這兒化音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時候,北京話說起來是要帶著語境的一整句。

不信,咱念幾句,您知道說什麼呢?

第一組

1、這條蛇真hān。

2、他把玻璃杯cèi了。

3、別瞎尋思了,該幹嘛幹嘛吧!

4、嘿,這籠子裡的鳥少見哈,讓咱lōu lou。

怎麼樣?看懂了麼?

明白的請看下一組;

沒明白的看這裡:

是zèn麼個意思

1、hān,北京話說(尺寸)粗的意思。

2、cèi了,(通常是玻璃等)摔碎了。

3、尋思,指想、琢磨的意思;該幹嘛幹嘛,就是該做什麼做什麼。

4、lōu lou,瞧瞧,看看的意思。

第二組

1、瞧你們這雞一嘴鴨一嘴的,讓不讓人說話了?

2、我說,你這兒瞎日咕什麼呢?

3、怎麼現上轎子現扎耳朵眼兒啊?

4、這點兒活兒,叮噹五四就幹完了。

都看懂的,您接茬兒往下走~

沒懂的看這裡:

是zèn麼個意思:

1、雞一嘴鴨一嘴,是形容人多嘴雜紛紛亂說的意思。

2、日咕,「做」和「弄」的意思,用普通話說就是「幹什麼」;和「倒(dao)咕」,「倒(dao)騰」是同義詞。

3、現上轎子現扎耳朵眼兒,是指辦事毫無準備,臨陣磨槍,有點善意批評兼同情的意思。

4、叮噹五四,是行容速度非常快。

第三組

1、瞧你買這瓜奧不噔的!怎麼吃啊?

2、瞧你都快成了土猴了,麻利兒拿笤帚骷棰兒蒯打蒯打。

3、瞧你這事辦的,怎麼二五八檔啊?

4、那事兒,想起我就肝兒顫!

這回再比剛才難點~

看懂的您接茬兒往下,

沒懂的來補課:

是zèn麼個意思:

1、奧不噔的,形容東西太甜熟過了,不好吃的意思。

2、骷棰兒,一般念成[kū chír],意思為只有「杆兒」。北京人經常說「笤帚骷棰兒」,或者「笤帚疙瘩」,就是把笤帚用到幾乎沒有笤帚苗兒了。

3、二五八檔,一般指事情沒辦完就放棄的意思。

4、肝兒顫,相容害怕。

第四組

1、 他啊,帶毛的撣子不吃,帶腿兒的板凳不吃……

2、 說你這么半天了,你怎麼還不醒腔啊?

3、嗨, 我這都吃頂了嗓子眼兒了,你可好,茉莉花兒餵駱駝……

4、 你說他嘿,本來就二把刀,裉節上還跟人拿糖,撂挑子。跟人這兒逗咳嗽,末了兒還不是自個兒吃虧?

又加了點難度~

還看得懂嗎?

是zèn麼個意思:

1、 帶腿兒的板凳不吃……這幾句一般是戲謔地比喻一個人好吃,且什麼都能吃,不忌口。

2、 不醒腔,不明白的意思。

3、頂到嗓子眼兒,誇張地表示胃裡已經裝不下,飯從胃裡疊到嗓子,形容酒足飯飽到極致;茉莉花兒餵駱駝,是戲謔地形容飯不夠吃,駱駝的食量,一把茉莉花能吃飽麼?

4、二把刀,指對某種知識不精通或對某種技能不純熟;裉節,指關鍵或重要環節;拿糖,指假意推託、進行刁難;撂挑子,意思是突然停止;末了兒,意思是最後。

臨了,咱在來一組!

看看老北京大雜院裡倆中年婦女的對話……

第五組

甲:大嫂子,大晌午還不歇會,直直腰兒,老陽兒那麼毒,找個背陰地兒歇歇吧?

乙:沒轍啊,趁著天好,把妞子的褯子揉搓揉搓。二妹子,中午吃的什麼啊?逮個功夫回娘家看看去啊!有半年沒回去了吧?

甲:可不嘛!抽空是得回去一趟,西屋二兄弟還讓我帶話呢……您說也怪啊,這天兒熱得邪乎,狗都吐舌頭!剛吃完二米子飯,就著獨鹹茄,挺香,就是做得齁鹹。沒招,喝了碗井拔涼。這不?落落汗兒,回頭上街尋摸點菜回來,怎麼也得給掌柜的點好的吃啊!大嫂子,悠著點,涮涮就行了。

乙:上街瞧著點車,這年頭,毛兔子們蹬起車來就跟奔命一樣。

全看得懂?得嘞,您zhǐ定老北京啊~

看得雲裡霧裡的同學也過來,解釋在這兒↓↓

是zèn麼個意思:

老陽兒,太陽。

褯子,孩子的屎尿布。

逮個功夫,抽點時間。

二米子飯,兩種米合蒸煮出的飯。

齁鹹,特別鹹的意思。

沒招,沒辦法。

井拔涼,剛從地底下打或壓出來的水。

尋摸,指連看帶買。

悠,指慢或者勻。

毛兔子,形容粗率慌張的人。

怎麼樣,這北京話,您能聽懂幾句?

相關焦點

  • 【薦讀】《老炮兒》裡的這些北京話,你聽懂了嗎?
    導演管虎是北京人,打小住在後海一帶的帽兒胡同,直到12歲才搬離此地;  主演馮小剛是地道的老北京,此前自己的導演作品也透著濃烈的京味兒;  有意思的是,《老炮兒》裡不少大小角色的客串也是老北京  電影中,老北京話配合著難懂的粗口,讓北京人民是過了把癮。
  • 老北京話瀕臨失傳?我愛老北京話,我怕它完咯
    就在不久前,某短視頻平臺出現一些所謂的北京本地博主,操著一口不知道從哪兒學來的北京話,結果誤導了一大批吃瓜群眾。今天就給各位科普一下什麼是北京話。 首先要解釋一下,普通話不等同於北京話,標準的普通話是河北灤平話,而北京話泛指老北京土話。北京話和北京人一樣,都充分體現了開放性和包容性。
  • 北京人請說北京話(附最全北京話合集)
    說起什麼網上流傳的「北京話八級十級之類的測試」其實也並不完全對茲您要不是打這北京四九城兒裡土生土長的學再多也是「老外學中文」——不像那股子勁兒是學不來的沒聽哪個北京人這麼著說話這只是北京話說快了才會吞音成這樣式兒的適當吞音和恰當加兒化音才是難點!
  • 搜狗輸入法聯合北冰洋,打造最地道的北京話
    H5以北京話為出發點,無論是古式的城樓畫風還是逗趣的背景音樂,都凸顯出了濃鬱的「老北京」氣息。而其中的測試題更是與北京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文化緊密相關。H5將通過不同層面的問答內容,讓人們真正了解什麼才是正宗的北京話。
  • 興文話十級才能讀得撐展,來嘛慘皮瘋些,入門級測試A捲來了.
    前兩天我有個從溫州來興文耍的朋友,就我這個本土興文人這個熱情法,你人帶過來了就要的了,吃住唱歌全包幹。後來我才整清楚她們都說青椒肉絲,所以才一哈兒沒撈清楚啥子入絲。都說了鬥嘛我就是條分割線2、雖然都說四川話大同小異的,但是國過地方還是有國個地方的個人特色,比如我們興文話還是和外鄉邊的有區別,但是現在隻身在外的興文同胞多了,很多興文的方言除了像我媽老漢兒辣些才整的撐抖
  • 老北京參選方言發音人 專家感慨正宗京腔不好找
    能作為老北京參加北京方言發音人的選拔,老先生們都很興奮,考試還沒開始,他們就圍坐在一起聊起自己在北京的成長經歷、老北京的舊事典故,全然沒有一般比賽前的緊張。  會議室另一側是面試區。考生進入考場後,面對4位考官開始測試。面試由自我介紹、語音測試(朗讀規定文本)和即興說話(主題為北京本地的民間故事、童謠、歌謠或俗語)三部分組成。
  • 茲要您是北京人,就不能忘記北京話!
    沒聽哪個北京人這麼著說話,  這只是北京話說快了才會吞音成這樣式兒的  適當吞音和恰當加兒化音才是難點  說自己是北京人,  說出話來怎麼著也得跟北京話八九不離十!!  您說是這個禮兒不?  ▼
  • 看了《裝臺》,我成了陝西話十級學霸
    不少觀眾學起了陝西方言小布可以只聽聲不看註解也能明白陝西話十級選手就是我本人認真答題再來對對正確答案看看大家的陝西話十級考試都能拿幾分?3.祝大家早日成為陝西話十級學者!哈了車,這女娃哈慫得很,克裡馬擦滴跑了,額才看額外大炭都成碎渣渣咧。1文中的「額」在做什麼工作?
  • 未末談北京:北京話
    北京是人類發祥地之一。早在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就有「北京人」生活在遠古的北京周口店,他們會使用天然火,也會打制原始的用於日常生活便利的石器,這是人類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種自然力的能力。他們過著群居生活,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會。說到北京,我們肯定都熟悉。但是說到北京話,你懂多少呢?有人說了,北京話不就是吞音加兒化音嗎?多簡單。
  • 您知道牌骨牌的那些北京話嗎?
    因比較大小時候,只記兩牌點數相加個位數字,也就是不管十位是十還是二十都不算,所以當兩牌點數相加為整數十或二十,個位為零最小,被稱之為「斃十」引申到老北京話中變成了啥事也做不好、管不了或者倒黴到家的戲謔說法。這副骨牌在老北京人中還流行一種玩兒法,類似於接龍遊戲。
  • 一字之史 臺灣人把「和」讀成「hàn」:原來是老北京話
    除了趙元任先生的文章,老北京人把「和」念成「汗」還有很多其他旁證。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彌松頤著《京味兒夜話》)一書,作者彌松頤先生是位老北京,他對北京話的「和」的說明給我們提供了一些信息:北京話的「和」不僅說hàn,而且也說hài,比如侯寶林先生的相聲,就是「我害你」、「你害我」的。
  • 我們整理了全國的方言表情包,北京腔拽、四川話莽,最狠還是廣東話…
    領悟四川話的精髓比如2018年火爆全網的莫挨老子如今已通過表情包教會全國網友如何優雅表達拒絕總之一句話四川方言表情包巴適得板▼2020年的開年大戲《新世界》讓老北京話再次進入大眾視野同時也掀起了一撥兒京味兒方言表情包的風潮
  • 博主吃播老北京美食引爭議,北京文化絕不是裝腔作勢地演!
    有網友忍不住調侃起來:「老北京沒有路,全是地道。」調侃之後,許多網友質疑,「這能代表北京嗎?」一名網友在一條視頻下留言:「因一個人,討厭一座城」,得到了數百網友點讚。 北京民俗專家、美食家張燕軍認為,北京真正的文化精髓是一種包容,不管是飲食、禮儀還是說話方式,不是為了北京而北京,也絕不是裝腔作勢。
  • 老北京豆汁——北京人獨特的驕傲
    我國著名文學家梁秋實在《雅舍談吃》中也坦言了自己離開北京後,對豆汁的想念我國當代女文學家林海音女士在闊別北京許久後,回去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的喝一碗豆汁。豆汁,在老北京文化中,也是重要的一環。在影視劇《大宅門》中,爺爺看了孫子喝豆汁的時候,樂開了花,「這才是地道的北京人」。
  • 咱北京話有了個博物館!
    北京口傳文化北京口傳文化是以有聲語言為載體的「京味兒」文化,包括數來寶、太平歌詞、子弟書、十不閒、蓮花落、岔曲、單弦牌子曲、拆唱八角鼓、評書、相聲、雙簧、梅花大鼓、聯珠快書、馬頭調、鐵片大鼓、平谷調、京韻大鼓、奉調大鼓、北京琴書、竹板書、西河大鼓、拉洋片、快板書、京東大鼓、老北京商業叫賣等30多種。
  • 老北京話博大精深,管「死」就有幾十種叫法,您都知道嗎?
    作為生長在皇城根下的老北京,那家裡的規矩可以說是大了去了,就拿平常說話來說,絕對是一門藝術,茲要是能把老北京人說話這事琢磨明白,那情商指數就能直接拉滿了,這話一點不誇張。在北京,有很多詞都是禁語,比如鞋,因為跟邪同音,所以老北京人儘量避免說"鞋"這個字。
  • 博主吃播老北京美食引爭議 網友:這能代表老北京?
    「嗨,您猜怎麼著,老北京起來就好這一出。就這一口,那是蓋了帽了,真地道!」最近一段時間,有幾位北京的「爺」,憑藉老北京美食題材的吃播小視頻,火了,也爭議四起。「這能代表老北京嗎?」許多網友發出質疑。北京晚報記者獨家專訪到老北京吃播博主中的一位——「猴爺」,也採訪了土生土長的北京大爺大媽和民俗學家,對吃播中的老北京,他們都有各自的看法。
  • 為何「神秘」的北京大爺,獨愛老北京布鞋?其實,這些人也愛它
    在北京老大哥的推動下,老北京布鞋已經成為北京的特產。我總覺得,如果我來北京玩的時候不帶一對或兩對,情況就不一樣了。老北京布鞋,時尚界隱藏的大咖啡,通常不太講究穿著,它們有多舒服,一雙布鞋可以環遊世界。但是如果你仍然認為北京的舊布鞋是北京先生的專有財產,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如今的老北京布鞋在時尚界已經變成了紅色和紫色,可以稱得上是時尚界的「掃地和尚」!時髦的人帶來他們的商品,明星平臺成為時尚偶像的第一個標誌。
  • 8部好看的老北京電視劇,一半由他原著改編,這才是真正的老北京
    原創作者:共同的世界最近「老北京」一詞在網上暴紅,很多網紅利用老北京拍視頻賺流量,甚至口音明顯不對的人也為了流量借「老北京」為自己賺人氣,引起較大爭議。那麼,什麼才是老北京?真正的老北京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 8部好看的老北京電視劇,一半由他原著改編,這才是真正的老北京
    原創作者:共同的世界最近「老北京」一詞在網上爆紅,很多網紅利用老北京拍視頻賺流量,甚至口音明顯不對的人也為了流量借「老北京」為自己賺人氣,引起較大爭議。什麼才是老北京?真正的老北京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今天,共同的世界精心挑選了8部代表老北京的電視劇,讓大家了解一下什麼才是老北京,老北京的普通百姓生活怎麼樣,北京城和老北京都經歷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