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最初一天只吃兩頓飯,現代的「一日三餐」始於何時?

2020-12-27 上遊新聞

追求健康飲食的人們,總結出了一個順口溜,叫「早上吃飽、中午吃好、晚上吃少」。這說明,「一日三餐」是現代人的飲食常態。如今,一日三餐已經是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但是,在古代,要想一日三餐,並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

從史料所記和考古發現來看,在原始時期並無「一日三餐」概念,而是「飢則求食,飽則棄餘」。中國是傳統的農業社會,遠古時代,由於農業不發達,糧食有限,人們的飲食是受到節制的。

「定時吃飯」是人們飲食文明進步的標誌,先秦時期,普通人家都是一天吃兩頓飯,即所謂「兩餐制」。這兩頓飯可以看成是現在的「早飯」與「晚飯」,但是,古人並不這麼叫,而是把一天中的第一頓飯叫「朝食」,稱為「饔」;把一天中的第二頓飯亦即最後一頓飯叫「食」,稱為「飧」。這也就是朱熹《集注》中所說的「朝曰饔,夕曰飧」。

這種飲食節制,並不是僅僅是生活所逼,更有制度規定。據史料所載,秦漢以前,普通人家一天只吃兩頓飯。《墨子·雜守》說,兵士每天吃兩頓,食量分為五個等級。對於進餐時間,古人講「食不時不食」(《論語》)。佛教中的「過午不食」,很有可能就是脫胎於此。在不應進餐的時間用餐,被認為是一種越禮的行為或特別的犒賞。如《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聽說劉邦欲王關中,曾怒而下令「且日享士卒」,藉此犒勞將士,激發士氣。

漢代以後,一日兩餐逐漸變為三餐或四餐。並且,三餐開始有了早、中、晚飯的分稱。早飯,漢代稱為寒具,指早晨起床漱洗後所用之小食。至唐代,寒具始有點心之稱。《能改齋漫錄》云:「世俗例以早晨小食為點心,自唐時已有此語。」至今,我國許多地區仍稱早飯為早點。午飯,古人曾稱之為「中飯」或「過中」。

但是,漢代的普通人家仍只能一日只能兩餐,只有帝王之家才可以享受特別的待遇,可以三餐或四餐(皇室四餐,諸侯三餐)。「四餐制」在漢代被嚴格執行,即使帝王死後,祭祀時也要「日上四食」。但「四餐制」也並非一成不變,在特殊時候要「減餐」。比如國家遭遇嚴重的天災人禍時,皇帝就得減少飲食量和次數,以此自我懲罰,響應上蒼給人間的警示。

身為諸侯,享有一日三餐的權力,也並不是能保持終生的,如果犯錯,是會受到「減餐」的處罰的。比如西漢時,皇上在給叛變被流放的淮南王的聖旨上,就專門點出:"減一日三餐為兩餐。"這就證明了,古人一天能吃幾頓飯,是與其身分有關的。

歷史的車輪駛入唐、宋之後,由於社會經濟的不斷提升,糧食產量大幅提高,普通人家才開始享有一日三餐的口福。但是,部分貧苦人家由於條件不允許,則繼續實行兩餐制。

不過,清朝的「帝王餐」不是「四餐」而是「兩餐」——皇帝一天只吃兩頓飯:「早膳」與「晚膳」。一日兩餐,是滿族的傳統飲食風俗,入主中原後,滿族人將這一食俗也帶進了皇宮。其實,清朝「帝王餐」是「明二暗四」:在早膳和晚膳這兩頓正餐(大餐)之外,還有「早點」和「晚點」兩道副餐。

民以食為天,餐桌無小事。從「兩餐制」過渡到「三餐制」,餐制的小小變革,昭示著人類社會的物質發展水平向前躍進了一大步。

相關焦點

  • 古人怎麼吃飯?一天只吃兩頓,現代的「一日三餐」始於何時呢?
    古人最初一天只吃兩頓飯,現代的「一日三餐」始於何時呢?追求健康飲食的人們,總結出了一個順口溜,叫「早上吃飽、中午吃好、晚上吃少」。這說明,「一日三餐」是現代人的飲食常態。「定時吃飯」是人們飲食文明進步的標誌,先秦時期,普通人家都是一天吃兩頓飯,即所謂「兩餐制」。這兩頓飯可以看成是現在的「早飯」與「晚飯」,但是,古人並不這麼叫,而是把一天中的第一頓飯叫「朝食」,稱為「饔」;把一天中的第二頓飯亦即最後一頓飯叫「食」,稱為「飧」。這也就是朱熹《集注》中所說的「朝曰饔,夕曰飧」。
  • 古人一天吃幾頓飯,一日三餐是從何時開始的?
    我們現在都講究一日三餐,但是在古代,根據史料來看,在唐朝中期以前社會上基本上是一日兩餐的,在《東京夢華錄》第八卷,「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午未就是午時到未時,也就是上午十一點至下午三點,望子就是飯店門前的招牌旗子,把招牌旗子放下,表示打烊不再營業。
  • 一天兩頓飯和一天三頓飯,有什麼不同?誰的腸胃更好?
    發現現代的多數人,從一天三頓飯變成了一天兩頓飯,早上為了多睡一會,就省去了早餐,或者是有人為了減肥,不去吃晚餐,覺得晚餐不吃可以瘦身。有人就產生好奇,到底一日兩餐和一日三餐,有何區別?誰的身體會更好?下面就來好好了解一下。一天兩餐和一天三餐,區別在哪?
  • 一日三餐並非古已有之,古代人一天吃幾頓飯?你還真不一定能想到
    古人常說「民以食為天」,因此可見飲食在古人心中所佔的比重有多大。如今我們國人大多習慣了一日三餐,但很多朋友不知道,這並非是從古至今代代相傳下來的。那麼古人一天吃幾頓飯?一日三餐又是從何時流行起來的呢?秦朝首次統一促進了生產力其實古人一天到底吃幾頓飯,在歷史的不同階段都是不一樣的,這取決於當時的社會生產力以及民間的習俗和思想演變。
  • 「一日三餐」的由來,古代一天幾餐卻是由身份決定的
    根據清宮檔案所藏乾隆南巡的膳單,乾隆帝每天只吃兩頓正餐,分別叫「早膳」和「晚膳」。這種情況在近代中國仍極為普遍。1875年有日本人注意到,在天津「各人飲食大概一日兩次……與上海相同……」。在兩餐制的時代,早上九十點吃早餐、下午四五點吃晚餐較為普遍,但也有例外,像乾隆的兩餐分別是在早上6-7點、午後12-14點,他在下午2點就吃完晚飯了!話說回來,古人的晚飯原本就不像現代人這麼晚,成語「旰食宵衣」(天晚才吃飯,天未亮就穿衣起床),便以天黑後吃飯來稱諛帝王勤勞政事。
  • 你知道一日三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
    常言道:「人靠飯,鐵靠鋼,一頓不吃餓慌」,這句話出自劉清河的《孔半仙巧戲董善人》,自從有了人類以來,吃喝拉撒成了最重要的事情,吃排在第一位。現在大部分人豐衣足食,一日三餐不在話下,但是在古代,對於老百姓來說,一日三餐簡直就是夢想。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遠古時期當時人類生產力低下,並且以打獵為生,糧食不夠吃,更談不上一天吃幾頓了。只有一個原則:「飢則求食,飽則棄之」。
  • 一天吃兩餐還是三餐?哪種方式更健康?
    隨著近幾年各類養生概念的興起,很多人開始推崇一日兩餐的飲食方式,各種新奇的飲食習慣概念開始進入大眾視線,但不管是將一日三餐集中在8小時內的「8小時飲食法",還是和僧人一樣的「過午不食」。這些論其本質,都是在倡導每天只吃兩頓飯。
  • 人為什麼一天要吃三頓飯,一日三餐是怎麼來的?
    中記錄了作者在一個孤絕的人類部落裡的所見、所聞:南美洲毗拉哈印第安人以食為樂,只要村裡有食物,他們一定要吃個精光。但是錯過一兩頓不吃,甚至一整天不吃也沒關係。他曾經看到有人連跳三天舞,中間只吃了一點東西。」「當毗拉哈印第安人第一次到城市,他們很驚訝於城裡人吃東西的習慣,特別是一日三餐這件事,離開村莊的第一餐,他們狼吞虎咽。第二餐,他們也同樣盡情猛吃。
  • 韓雪一天只吃兩頓飯,卻不是因為保養,竟是為了孝心!
    韓雪一天只吃兩頓飯,卻不是因為保養,竟是為了孝心!《口紅王子》是最近挺熱門的一個綜藝,從播出到現在,收視率一直在增長。通常做客這檔節目的嘉賓都是非常年輕的女明星,而本期節目的嘉賓和之前不同,是已經結婚的著名女星韓雪,可以說是別具一格,還蠻讓人期待的。
  • 你知道,古人一天要吃幾頓飯嗎?歷朝歷代的規矩,都與現代人不同
    民以食為天,對於我們這樣一個農耕民族而言,飯是我們的「天」。我們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創造出了無數種品味繁多的美食。但是你知道,在古代人們一天要吃幾頓飯嗎?很多人會對這個問題產生疑惑,我們每天都會吃三頓飯啊,難道古人與我們的飲食習慣還有著不同嗎?當然有!並且每個朝代在這方面都有些不同。
  • 韓雪一天只吃兩頓飯,而她竟吃了一年水煮菜
    如今是個「以瘦為美」的時代,身邊的女生總會把減肥掛在嘴上,吃飯的時候也特別注意,從不吃油炸、過於油膩的食物,超市裡的膨化食品就更別說了。除了身邊的人在減肥,女星更是注重身材,畢竟作為公眾人物,在熒幕前自然要將最美的一面展現給大家。那女星為了減肥究竟有多拼?
  • 一日三餐,可從我記事起,我們農村一直是兩餐
    常言說:一日三餐,但在我們農村中,從我記事起,就是一日兩餐。延續到現在,大多數村中的人家,都還是一天兩餐。在六.七十年代,我們農村中,生活條件還特別差,一天兩餐都還吃個半飽。從早上起來幹活,一直到中午12點過後,才能吃中午飯,晚上8點後吃晚飯。
  • 宋朝之前的人們從不吃午餐,「一日三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一日三餐」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已是約定俗成,有時甚至會因為只吃了兩頓飯,而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如今也有很多人,為了減肥、保持良好的身材,一天只吃兩頓飯。而令人詫異的是,這種現象早在古時就有過,我們如今習以為常的「一日三餐」的習慣,其實是後來才逐漸發展演變的。
  • 我的一日三餐,每頓水煮菜卻只吃小半碗,網友說:吃那麼少做不到
    我的一日三餐,每頓水煮菜卻只吃小半碗,網友說:吃那麼少做不到從過年到現在,天天做好吃的,不知不覺就胖了十幾斤。不稱體重還真不知道自己胖了,那天要出門辦事,找了一件去年買的漂亮衣服出來,試了試,居然胖了好多。
  • 【玩轉地理】身為資深吃貨,幹了這麼久的飯,你知道一日三餐的由來...
    宋畫中的文人宴飲(資料圖)  秦漢之前一天吃兩頓  從史料上來看,秦漢以前民間一天只吃早、晚兩頓飯,流行「兩餐制」。  揚州出土的西漢銅染爐(資料圖)  戰國時期貴族多了夜餐,實行「三餐制」  其實,在流行「兩餐制」的先秦時期,已有人一天吃三頓飯。
  • 一日三餐飯,夜寢一張床;在古代,什麼是幸福?
    一日三餐飯,夜寢一張床。在古代,什麼是幸福?就是吃得飽,睡得好。「民以食為天」,日子一天天久了,人們漸漸覺得:活著,不僅要吃得飽,還要吃得好,天下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世間每一種美食的背後,都飽含著深情。
  • 不吃晚飯,身體帶來的這幾個變化,需了解
    人們常說「早飯要吃好,午飯吃飽,晚飯吃少」,一日三餐中,早餐午餐全民都知道要重視,而晚餐是最有爭議的一餐。這就是不吃晚飯的結果,身體和精神狀態已非常不好,何談養生呢?之所以有些人會一直堅持下去,是因為他們心中有這樣的錯誤認識:身體的代謝從下午16點開始下降直到第二天凌晨4點,到了晚上胃腸道停止工作,吃晚飯是違背自然規律。因此進食晚餐只會增加身體負擔,不能代謝的營養將轉化為脂肪。
  • 「一日三餐」是從什麼朝代開始的?能吃上三餐,還要感謝宋朝的一項...
    在今天來看,一日三餐是約定成俗的事情,可大家知道為何一天吃3頓飯 而不是2頓、4頓嗎?在原始時期,人類的食物都是依賴狩獵獲得的,飲食上並不是太規律,可能今天捕捉的獵物多一些,吃得飯也要更多,如果沒有吃上獵物,那一整天都不是太高興。
  • 一日三餐是怎麼來的
    一天應該吃幾頓飯?即使拿這個問題去問幼兒園的孩子,也能得到「一日三餐」的標準答案。早餐、中餐和晚餐,放之四海皆準,世界各國都不約而同據此遵循。 然而,為什麼不是兩頓,或者四頓?這可不是一個無釐頭的問題。
  • 曾一天吃兩頓飯的韓雪,自曝美容理念,她的解釋讓人驚訝!
    就在最近,韓雪參加了一檔綜藝節目,節目是由何炅主持的,這檔綜藝節目就是《口紅王子》,一睹明星的日常生活,應該是這些吃瓜群眾們最喜歡的事情了,畢竟人們都喜歡八卦,尤其是對於女星們的化妝品都充滿了好奇,這個節目的要求就是女明星必須素顏上鏡,和其他幾位男明星一起來幫忙化妝,然而韓雪的到來使大家興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