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董事總經理梅農(Ravi Menon)表示,隨著各國在支撐消費者和企業的需要與難以控制的債務威脅之間進行平衡,全球經濟從疫情中復甦正進入關鍵時期。他警告全球政策制定者,刺激政策不能永遠持續下去,全球經濟進入脆弱時期,若如果援助繼續快速推進,債務累積將成為更大的威脅。
梅農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全球目前正進入一個危機持續時間很長的階段,危機的頂峰已經過去,但我們並未處於完全復甦的狀態。財政政策必須開始逐步放鬆,而貨幣政策制定者必須認識到,特別措施不能無限期地持續下去。」
世界各國政府已向本國經濟注入數萬億
美元資金,這種財政支持在抗擊疫情影響方面發揮了帶頭作用,並贏得了IMF等多邊機構的支持。這些機構通常對債務問題更為謹慎。與此同時,央行官員們將利率維持在接近歷史低點的水平,並對非常規工具進行了修補。
梅農在接受電視臺單獨採訪時表示,如果官員們現在不開始微調他們的刺激計劃,他們可能會在稍後看到一種不穩定的「財政懸崖效應」,如果支持措施不得不同時撤出的話。
隨著
美國和歐洲各地病毒疫情的惡化,官員們面臨著加大援助力度的壓力,儘管此前出臺的一些刺激措施可能仍在朝著預定目標推進,同時長期債務擔憂仍在持續。
梅農警告稱,如果太快放鬆政策的話,將損害經濟復甦。但是,如果維持目前的支持水平——無論是貨幣支持還是財政支持——就會產生自身的問題,最突出的就是債務累積。他還表示,貨幣政策制定者一直在對政府發揮「非常寬鬆和補充的作用」,提供充足的流動性,在某些情況下,除了保持低利率之外,還購買政府債券。
梅農還呼應了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近期的言論,即新加坡可能需要將財政支持維持到明年,這可能意味著財政赤字將持續。梅農稱,然後,政策組合需要發展到促進增長的領域,包括數位化和基礎設施。
梅農表示:「這是給市場信心的一種方式,這樣就不只是向經濟注入刺激措施,然後借錢來提供資金。你還在通過支出來幫助調整經濟結構。」
他補充稱,各經濟體可能要到2022年才能恢復到疫情爆發前的水平。新加坡第三季度經濟同比收縮幅度降至5.8%,前值為萎縮13.3%。信息、通信、金融和保險行業進一步加強,幫助抵消了航空、旅遊和零售行業的部分損失。
根據11月23日發布的估計,新加坡政府預計今年經濟將收縮6%-6.5%,2021年將反彈至4%-6%的增幅。
匯通網提醒,綜合以上消息可以看出,新加坡認為,若全球繼續快速推出刺激政策,恐導致債務不斷增加。若真若此,中長期恐支撐金價。
(日線圖)
北京時間11月25日18:00,報1813.49美元/盎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