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麥隆爆發重大恐襲,孩子們被槍殺!國際學校遭遇恐怖分子血洗!

2020-12-22 轉管炮

26日,非洲國家喀麥隆爆發嚴重恐怖襲擊事件!

槍手襲擊了喀麥隆一所學校,並向兒童們開槍,造成數名兒童死亡,多人受傷。

(遭遇襲擊的學校現場)

這一恐怖襲擊發生在周六的昆巴鎮。該地位於該國不安定的英語區,分離主義叛亂分子經常在那裡發動恐怖襲擊。

據媒體報導,這起事件造成至少7名兒童死亡,12人受傷。

喀麥隆總理約瑟夫·迪昂·恩古特說,9名學生死亡,他強烈譴責這一「卑鄙的邪惡行為」。他周日在社交媒體上說:「我向這些無辜孩子鞠躬。」「我敦促所有喀麥隆人堅決反對這些暴行。共和國不會向恐怖低頭。」

據事件發生地區的當地管理人員恩東張伯倫說,武裝分子襲擊了正在上課的私立學校「弗朗西斯母親國際雙語學校」,並向學生開槍,然後逃跑。

事發現場的一名學生說:「當時我們正在學習法語,突然聽到外面傳來三聲槍響,老師不得不逃跑,所以我們只能低頭祈禱。」「他們在離開前,開始在校園裡隨意開槍。他們走後,我們起來發現一些死者和傷者。」

當地政府擔心死亡人數可能會增加,因為大多數受傷的兒童情況危急。

抵達事發現場的昆巴牧師塔蒙格瓦說,遇難者中有他11歲的孩子:「當時我正和我生病的妻子在家裡,一個學生過來並開始大喊,告訴我他們開槍打死了我的兒子。我去了學校,看到我兒子死了,他是當場死亡的三個孩子之一。」

目前還沒有任何組織聲稱對此負責,地方當局指控分裂主義武裝分子襲擊了這所學校。

幾年來,以英語為母語的該地區的分裂分子,一直在與政府軍和政府支持的民兵作戰。雙方都被指控對平民實施暴力,始於2016年。喀麥隆20%人口居住在以英語為母語的省份,其他地區主要使用法語。

據聯合國2月份的估計,這場衝突已經導致受災地區超過67萬人流離失所,同時有6萬喀麥隆人為了躲避不斷升級的暴力衝突,逃往鄰國奈及利亞。

一位聯合國官員說,同月,在喀麥隆西北部的一個村莊,武裝分子殺害了22人,其中至少有14名兒童。「讓我利用這個機會譴責已經發生的事情,並告訴(分離主義武裝分子)我們將盡最大努力關閉他們。讓他們跑,但我們在他們後面追擊。」當地行政長官張伯倫在襲擊發生後說。

襲擊發生在新學年剛開始的第二周。

美國駐喀麥隆大使館譴責了這起殺戮事件,並向受害者家屬表示慰問。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9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在喀麥隆的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區,政府軍與分離主義武裝分子進行了近四年的戰鬥,大約有85萬5千名兒童失學。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表示,這是另一個「令人不安的提醒,(衝突)對平民造成的沉重傷亡,包括兒童,其中許多人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古特雷斯的發言人星期天發表聲明,呼籲喀麥隆當局展開調查,確保肇事者被繩之以法。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福爾在另一份聲明中「最強烈地」譴責了這次襲擊。福爾說:「我對這些令人憎惡的襲擊感到震驚和憤慨。」他補充說,學校必須成為安全和學習的場所,「而不是死亡陷阱。」

相關焦點

  • 詳解巴黎恐襲案背後的恐怖活動新趨勢
    而據西班牙《獨立報》1月9日報導,血洗《查理周刊》編輯部的恐怖嫌犯(註:兩兄弟,分別是34歲的兄長薩義德和32歲的弟弟謝裡夫)就出生在巴黎,擁有法國國籍,而且熟悉地形,法語流利。弟弟謝裡夫因20歲出頭就加入極端組織「巴黎19區伊拉克分隊」,很早便被法國安全部門盯上,但案發前,這哥倆卻被視為危險性較低的「前聖戰分子」而未予過多關注。
  • 記者觀察:法國巴黎恐襲五周年 恐襲陰雲仍在
    五年前的11月13日,巴黎在一天內遭遇了6起恐襲,共造成至少130人死亡,300多人受傷。五年過去了,最近的這兩個月裡,法國再次發生3起恐襲。專家認為,近期的這幾起恐襲與五年前的巴黎恐襲存在關聯,法國仍然面臨著恐怖主義的威脅。 2015年法國系列恐襲的起因開始於2015年1月份的《查理周刊》襲擊案。
  • 阿富汗喀布爾大學遭遇恐襲,外交部:沒有中國公民傷亡
    阿富汗喀布爾大學遭遇恐襲,外交部:沒有中國公民傷亡 @環球網 11月3日消息,當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部分內容如下。
  • 倫敦恐襲,為什麼受傷的總是這座橋?
    倫敦市長薩迪克•汗(Sadiq Khan)隨後發表聲明稱,「為了保證倫敦居民和遊客的安全,從當晚開始將在大街上部署額外的武裝警察和非武裝警察」,呼籲人們團結一致對抗圖謀傷害倫敦的分子。那麼,恐怖分子為何會選擇用一座大橋來給倫敦製造恐慌?
  • 巴黎恐襲5年後,法國恐襲風險指數調至最高級別
    【歐洲時報11月13日賈言編譯】自2015年11月13日巴黎發生襲擊以來,法國遭受恐怖威脅的風險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然而最近幾個月,法國本土接連發生恐襲,政府將恐襲風險等級調至最高水平。法國國際電視臺France 24援引法新社報導,一位來自國家安全方面的消息人士表示,「由於類似『黃衫』抗議以及新冠疫情等問題的出現,我們有種感覺,就是有關恐怖威脅的問題已經退居至第二位了;然而事實上,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恐襲風險一直維持在高位。」
  • 《恐襲波士頓》:所有的事情都在那一天被改變了
    在事件爆發之後,聯邦調查局和當地警方通力合作,很快將這次社會危害性極大的公共安全事件正式明確為恐怖襲擊。歷經102小時,耗費2500名警力,終將26歲和19歲的焦哈爾兄弟確定為嫌疑犯,並在次日相繼被槍斃和逮捕。
  • 巴黎恐襲後 全美國被濫殺嚇呆了
    警方迄未公布行兇動機和目的,目擊者指兇手全副武裝、戴面罩穿防彈衣、持類似AK-47攻擊步槍射殺縣府僱員,行兇後乘越野車逃逸,看來訓練有素。案發後數小時,當局還在摸索,確認是不是恐襲。但全美電視轉播,民眾全天籠罩在恐襲氣氛中,擔心全球「反恐龍頭」美國繼巴黎之後,難道禍延家門了?現在正逢年底聖誕歡樂和購物、度假熱季,處處人潮洶湧,充滿年終歡愉的節日氣氛。
  • 豆瓣8.4,據真實恐襲事件改編,這部電影全程揪心
    它講述了2008年11月發生於印度泰姬陵酒店的恐怖襲擊事件。恐怖分子全副武裝進入豪華的五星級酒店,對酒店的客人、服務生、主管、前臺等,進行無差別槍殺,最終導致160餘人喪生。目前,這部電影在豆瓣被超2萬人評出8.4分,是近期口碑最佳的影片。這部電影共123分鐘。
  • 他們在一個接一個地槍殺人質!!巴黎遭遇「911」恐襲,已有197人遇難!(直播實錄)
    奧朗德說,13日晚發生的系列槍擊爆炸事件已造成百餘人死亡和大量人員受傷,法國政府將「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消除恐怖分子,在如此的恐怖行徑面前,法國應該表現得更為「強大」、是法國、其政策和國際角色成為殺手的目標。與《查理周刊》和「超級卡謝爾(Hyper Cacher)」的精準襲擊不同,今晚的襲擊是一種旨在引發全國恐怖的殘忍行為。被襲擊的場所都是用於娛樂和交友的,這是一種強調法國人民目前的日常生活正處於威脅中的方式,因為他們只是出去會友(就遭遇了襲擊)。不可能不把這些血腥的襲擊與中東正在發生的事聯繫起來,法國參與了那些事務。
  • 【揭秘】曼徹斯特恐襲:禍起美國女歌手大長腿
    曼徹斯特恐襲究竟是誰發動的?  他是「獨狼」還是另有團夥? 格蘭德暴露的舞臺服裝,她的絲襪、粉紅兔子耳朵和毫不掩飾的性勾引,都是伊斯蘭極端分子的眼中釘、心頭恨。這種聲音,在三年前就在「伊斯蘭國」就迴響過。
  • 電影《巴黎危機》與「尼斯恐襲」異常吻合
    跟《白宮陷落》、《倫敦陷落》一樣,《巴黎危機》也是國際標杆城市遭遇恐怖分子瘋狂襲擊的視覺大片。故事講的是一天之內,小偷意外引爆炸彈到國慶日遊行中瓦解恐怖襲擊。除了緊張的情節和火爆的場面之外,最大的看點就是時間線的緊迫,主角要與恐怖分子爭分奪秒,趕在對方實施恐怖活動之前將其擊垮,這種「限時任務」也是好萊塢電影中的經典橋段。
  • 法國追查巴黎恐襲事件
    法國追查巴黎恐襲事件杜鵑法國警方17日繼續調查前一天發生在首都巴黎西北郊的一起持刀殺人事件,已經拘押9人。多名反恐檢察官說,在他們看來,這起襲擊與恐怖組織有關。一名熟悉案件調查情況的消息人士說,先前沒有跡象顯示兇手是宗教極端分子,法國反恐部門也沒有把這名男子列入監視名單。【無獨有偶】法國總理卡斯泰17日在社交媒體推特留言說,這起持刀殺人事件「帶有宗教極端恐怖主義的特徵」。
  • 「恐怖分子」出沒香港?!劏房內遠程指揮殺人劫獄……
    無論是歐洲恐襲,還是美國槍擊,香港作為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大家生活照舊。你曾把香港和恐怖活動聯繫起來嗎?反正本帥從沒有!
  • 【恐襲】90名恐怖分子隱身大巴黎,警察3次放走"人彈"頭目
    辦案人員透露了一些突出的情節:恐怖團夥作案期間曾與藏身比利時的一名或數名幕後黑手直接聯繫。恐襲團夥「頭目」阿卜德勒哈米德·阿巴烏德曾躲藏在歐拜赫維利耶(AUBERVILLIERS,塞納-聖德尼省)一處灌木叢裡。目前仍在逃的薩拉赫·阿布德斯拉姆逃亡期間曾被法國警察檢查三次。
  • 佳片有約 |《恐襲波士頓》:所有的事情都在那一天被改變了
    ——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倖存者片名:《恐襲波士頓》導演:彼得·博格編劇:彼得·博格/馬特·庫克/約書亞·祖特曼...主演:馬克·沃爾伯格/凱文·貝肯/約翰·古德曼/米歇爾·莫納漢...類型:劇情/歷史/驚悚製片國家:美國2013年4月15日,全球最古老的馬拉松年度盛會「波士頓馬拉松賽」在當天如期舉辦,但卻沒能迎來第117次的完美謝幕,兩名恐怖分子潛伏在觀賽的人群中,在美國當地時間下午2點50分,先後引爆了藏匿在終點線附近的兩枚土製炸彈,造成3人當場死亡,至少260人受傷。
  • 電影《巴黎危機》上映 劇情與「尼斯恐襲」異常吻合
    原標題:電影《巴黎危機》與「尼斯恐襲」異常吻合 法國電影《巴黎危機》上映。 跟《白宮陷落》、《倫敦陷落》一樣,《巴黎危機》也是國際標杆城市遭遇恐怖分子瘋狂襲擊的視覺大片。故事講的是一天之內,小偷意外引爆炸彈到國慶日遊行中瓦解恐怖襲擊。除了緊張的情節和火爆的場面之外,最大的看點就是時間線的緊迫,主角要與恐怖分子爭分奪秒,趕在對方實施恐怖活動之前將其擊垮,這種「限時任務」也是好萊塢電影中的經典橋段。
  • 天安門暴恐畫面首公開 恐怖分子駕車撞人並自爆
    國信辦有關負責人在會上指出,目前,越來越多的恐怖組織利用網際網路招募人員,傳播暴恐思想,傳授暴恐技術,籌集恐怖活動資金,策劃恐怖襲擊活動。網際網路已成為恐怖勢力開展活動的主要工具,恐怖音視頻也已成為影響網際網路健康發展的「毒瘤」,必須堅決予以打擊。
  • 《恐襲波士頓》: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全程高能危機四伏
    相信這也是許多觀眾在電影上映時最終選擇不看這部電影的原因,然而時隔數年之後,我要說,相比一鍋亂燉的《正義聯盟》,這部看似貌不驚人的《恐襲波士頓》更值得人們細細品味。人們常說,主旋律作品是中國的特產,相信《恐襲波士頓》可以改變不少人的內心看法。
  • 法圍攻恐襲嫌犯用力猛:警察開1500槍 嫌犯開11槍
    法圍攻恐襲嫌犯用力猛:警察開1500槍 嫌犯開11槍 2016-02-02 15:01:0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孔慶玲目前已知在這次強攻期間,巴黎恐襲團夥首領阿卜德勒哈米德·阿巴烏德(ABDELHAMID ABAAOUD)和他的表妹阿斯娜·阿義特·布拉赫森(HASNA AIT BOULAHCEN)都不是被警察的子彈打死的。MEDIAPART網站日前披露:在警方攻堅期間,恐怖分子只開了11槍。這個細節與官方的說法相反,當局曾稱警方「遭遇幾個小時的射擊」。
  • 致命恐襲發生5年後再現爭議漫畫,法國《查理周刊》在想什麼?
    5年前,一幅漫畫引發了一場驚動世界的恐襲。那一年,接二連三的恐襲讓人們心神不寧。5年之後的9月2日,巴黎特別重罪法庭開庭,十三男一女由於為《查理周刊》恐襲的武裝分子提供幫助而成為被告;身負重傷的倖存者菲利普·蘭松還在艱難地嘗試走出那場恐襲的陰影;而當年因為恐襲「告別」先知題材漫畫的《查理周刊》如今卻決定重新刊發那些讓它惹禍上身的漫畫……真的「一切都被寬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