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與心臟超聲裡面的「正後壁」究竟指的哪個位置?|細說心電圖⑥

2022-01-10 孔較瘦

收錄於話題 #心動時刻 44個

本文是孔較瘦發布的第139篇原創文章

歡迎轉發,歡迎留言交流

關注孔較瘦,非常有搞頭

01

在前面的兩期文章中,我們討論到了「前間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的準確定義,並結合現代影像學中左心室節段劃分法,對心電圖心肌梗死的定位進行了相關闡述,感興趣的可以點擊下方連結進行查看。

但實際上,心臟節段命名中,有一些解剖位置是超聲與心電圖均沒有表述清楚的,比如:後壁或正後壁。下圖為左心室短軸切面的解剖示意圖,圖中「前壁」「前側壁」「前間隔」三個解剖結構均已標出,您認為A、B、C三處心臟結構,哪一處是後壁/正後壁?

02

在理解這樣一個解剖結構前,我們必須要搞清楚,心臟並非是一個兒童手中的魔方或KTV包房中的骰子,它不是一個具備規則上-下-左-右-前-後方位的立體器官。和系統解剖學提到的矢狀面、冠狀面、水平面不同,心臟超聲裡面提到的長軸、短軸、四腔心切面也不是一系列嚴格彼此垂直或平行的解剖斷面。

在ASE心腔定量指南中,我們已經廢除了心臟後壁(posterior)的命名,而與前壁呈鏡像對應關係的解剖結構,命名為下壁(inferior),所以上述選擇題中,選擇B便是錯誤答案。這種描述似乎在語法上有衝突,正是這種衝突給人們帶來了認知的錯位

ASE指南中左心室節段劃分及命名

但在國內多數心臟中心的超聲報告中,幾乎均存在類似的描述:「室間隔與左心室後壁運動正常」,這是一種在左心室長軸切面中,半定量左心室收縮功能的一種方法(下圖)。

左心室長軸切面,超聲多選擇此切面評估心臟收縮功能

左心室長軸切面解剖及不同心臟切面所經過的左心室壁結構

上圖展示的是心臟不同切面所經過的室壁結構,我們可以看到,左心室長軸切面,即圖中3腔心切面(3 chambers),經過的是前間隔及後側壁(也有翻譯為下側壁),並非與前壁成鏡像關係的下壁。

03

在超聲影像中,心臟「後壁」是與前間隔相對應的解剖結構,但在心電圖學領域,心臟「正後壁」是相對於「前壁」而言的,並非指的是整個人體結構的前後關係。但由於與心臟前壁相對應的結構,又往往命名為「下壁」,所以,這種描述的迷惑性很大。

心臟並非是一個規則的器官,從語法定義的角度看,心臟後壁應該是與心臟前壁相對應的。但實際上,從上圖中看,心臟前壁對應的區域又是命名為下壁的,這種「電解剖」與實際解剖不匹配的現象,會給人們理解心臟解剖定位,帶來極大困難。

實際上,關於「下壁」「後壁」的具體定位,在心電圖發展史上,一直是存在爭議的,見下圖。

1953年,Goldberger關於心臟前壁梗死(A)與後壁梗死(B)的示意圖,以現代視角看,其前壁應該是心尖處梗死,後壁其實為下壁梗死

Perloff關於心臟前壁梗死(A)與後壁梗死(B)的示意圖,這種認識與現代視角已非常接近

那麼,心電圖中提到的心臟正後壁,究竟應該如何確定呢?個人認為,可以根據心電圖導聯的對應關係來確定。一般認為,在沒有加做V7-V9導聯的前提下,正後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電圖表現,往往從V1-V3間接反映出來:

ST段水平下移

R波振幅增高、時限增寬(>30ms)

T波直立

V2導聯優勢R波(R/S > 1)

結合上述特點,我們先來複習幾則正後壁心肌梗死的心電圖

病例一:V1-V3導聯ST段水平下移,V2-V3導聯R波振幅增高、時限增寬(>30ms),伴有T波直立,V2導聯優勢R波(R/S > 1),以上特點提示正後壁心肌梗死

病例一:患者加做V7-V9導聯後,可見ST段在V7-V9導聯明顯抬高伴有病理性Q波形成,該患者下壁導聯亦有ST段抬高,提示梗死面積較大,已合併下壁受累

病例二:V2-V3導聯ST段水平下移,V2-V3導聯R波振幅增高、時限增寬(>30ms),伴有T波直立,V2導聯優勢R波(R/S > 1),以上特點提示正後壁心肌梗死

病例二:V7-9導聯ST段抬高幅度>0.5mm,提示後壁心肌梗死。因後壁導聯ST段抬高不容易捕捉到,因此抬高大於0.5mm既可以明確診斷。注意,本例患者III和aVF導聯也有ST段抬高,但無明顯Q波,故提示下壁有受累,但缺血時間並不長

病例三:V2-3 導聯ST段壓力伴直立T波,提示後壁梗死。該患者V1-2導聯無明顯R波高尖,提示可能心電圖檢查時間較早,R波形態異常還未能表現出來。下壁導聯T波異常,考慮合併早期下壁損傷。

病例三:V7-9導聯ST段抬高幅度>0.5mm,確診後壁心肌梗死

從上述心電圖特點看,V7-9導聯的鏡像導聯是V1-3,但必須明確的是,這種鏡像對應不是相對於人體而言,而是針對於心臟的解剖。

心前及後壁導聯安放位置,從這種安置方式看,V7-9與V1-3導聯似乎是水平方向的對應,實際上,二者並不是相對於人體的對應(二者並不在同一肋間隙或同一水平),而是相對於心臟的對應,所以V7-9所代表的後壁,絕對不等同於「心底」這樣一個解剖學概念

V7-9與V1-3導聯是相對於心臟的電鏡像關係,因心臟前壁貼近胸壁,ST段向量改變正對V1-V3導聯,所以在發生前壁心肌梗死後,ST段抬高幅度會很高,但心臟後壁並不正對後胸壁,V7-V9導聯所採集到的向量存在一定角度偏移,所以後壁梗死患者V7-V9導聯的ST段抬高幅度一般比較小

根據Grant心肌梗死部位定位方法,V1-3導聯分別對應於前間隔及前壁,即所謂的「前間壁」。此處對應的心室壁為下側壁和下壁。

因此,從心電圖的角度看,廣義的心臟後壁,其實包括了下側壁和下壁,嚴格意義上的正後壁,應該是左心室下側壁。這兩處心肌可能同時由迴旋支供血,這也就解釋了上訴幾個幾個正後壁梗死的患者V7-9導聯ST段抬高,同時也合併有下壁導聯的缺血改變。


心臟後壁與前壁、前間隔電解剖上呈鏡像關係,對應於左心室下壁、下側壁,這兩處可能同時由迴旋支供應,這也就解釋了為何V7-9導聯ST段抬高,往往可以合併有下壁導聯的同步改變

04

結論一:超聲心動圖測量心功能時所描述的室間隔其實前間隔,與之對應的左心室後壁,其實指的是後側壁。

結論二:心電圖裡面提到的後壁,是與前壁導聯相對應「電解剖」,轉換成實際解剖,「正後壁」應該是左心室後側壁,因冠脈支配範圍並不具備嚴格的影像學分界,故廣義的後壁可能還會包括部分的下壁。

草在結它的種子

風在搖它的葉子

我們相逢在文字裡,不說話

就十分美好

我是非著名心內科醫生孔較瘦

歡迎您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心臟各壁超聲解剖位置及心電圖導聯對應關係
    講過《常見急症的串講》後,須彌芥子留言說想聽一下心臟超聲的節段劃分,剛好我最近一直在做這方面的講解,而且已經講過了六回,不過重點的方向不在解剖
  • 做了心電圖,為什麼還要做心臟彩超、心臟冠脈造影?
    一、心電圖是用來檢測心臟電活動的,觀察心臟跳動的情況,如心律不齊、早搏、心肌梗塞都可以靠心電圖來診斷,還可以通過心電圖觀測患者的心率,幫助醫生判斷患者是否存在早搏,房顫等心律失常的問題,還可以用於心肌缺血的診斷,了解缺血血管的初步定位。
  • 後壁心肌梗死的心電圖表現,你知曉了嗎?
    V1-V3導聯心電圖改變的解釋由於前間壁導聯是從心臟的前壁記錄了後方的電活動,因此ST段抬高和Q波的典型損傷模式為倒置:•ST段抬高變為ST段壓低;•Q波變成R波;•終端的T波倒置變為T波直立。後壁梗死中,病理性R波的逐步發展反映了前間壁STEMI中的Q波進展。
  • 心電圖怎麼看,心電圖講解
    u波,T波後的一個很微小的波,正常的u波並不是在每一個導聯中都顯而易見,它究竟代表什麼尚無定論。3、各個波形之間的等電位線每個波形之間都有一定時間的記錄是在等電位線上的,分別被稱作P-R間期、S-T段和Q-T間期,它們也都有著各自存在的意義。熟悉了解這些間期代表的意義是知道怎麼看心電圖的第三步。
  • 做了心電圖,為什麼還要做心臟彩超?醫生這樣說
    很多人都知道如果心臟出現了問題,心內科醫生往往會要求他們做心臟彩超的檢查,但是對於心臟彩超究竟能夠查出什麼疾病,有哪些作用,大部分人都不是特別了解,本期節目就和大家聊一聊相關問題
  • 這種病易猝死,最全心電圖特點都在這!|肥厚型心肌病|心電圖|猝死|...
    早期心肌細胞肥大,心肌細胞排列紊亂、成角;心肌肥厚時出現壁內動脈管腔縮窄、管壁變厚;晚期結締組織與異常的細胞間基質增多,心肌及間質纖維化。這是肥厚型心肌病常見的病理生理學特點。圖1: 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學特點如何從影像學的角度來診斷肥厚型心肌病呢?
  • 心電圖解析,小心第一個「坑」
    表1 各導聯Q波電壓高度正常值(mV)異常Q波是指Q波時限≥0.04 s,深度≥同導聯R波的1/4或Q波出現在不應該出現的導聯。異常Q波包括病理性Q波和正常變異性Q波,前者又分梗死性Q波與非梗死性Q波。異常Q波並不一定都是心肌梗死,也不一定都與疾病相關。肥胖、妊娠心臟位置會發生改變,出現位置性Q波(雖超出正常標準,但不屬於病理性Q波)。
  • 心電圖,還有這麼多種「花式」連法?
    心電圖是最重要的無創檢查之一,既能看得出心肌梗死,也能反映出心律失常,既能診斷心臟擴大,又能體現電解質異常,肺栓塞、腦梗、心肌病等,也都有著各自特異的心電圖表現,甚至單獨一個疾病的心電圖表現,都能出一本書,比如心電圖在肺栓塞診斷中的價值。
  • 如何讀懂一份正常範圍的心電圖
    上周,丁香播咖為大家帶來了多場直播,我們整理了「心電圖正常範圍的判讀」這場直播中的部分內容,方便大家深入學習。
  • 心臟不舒服胸悶憋氣,但心電圖、彩超正常,這是怎麼回事?
    心臟不舒服胸悶憋氣,但心電圖、彩超正常,這是怎麼回事?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心臟會不舒服,平時的時候總是感覺胸口特別悶,喘不上氣,但是當大家到醫院去檢查的時候,心電圖和心電彩超一切卻都是正常的。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 ST段抬高≠心梗,還有這9種心電圖必須鑑別! - 瀟湘名醫
    以往,當我們提及ST段抬高心電圖,第一反應通常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然而臨床中有許多心血管疾病雖同樣表現為ST段抬高,但並非急性心梗。那麼究竟如何鑑別、診斷心電圖表現為ST段抬高的非急性心梗疾病?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心內科副主任醫師王勉給出了她的「獨門妙招」。
  • 為啥每次去醫院,動不動就要查心電圖?做心電圖,能查出什麼病?
    心電圖相信很多人都做過,可能是在進行入職體檢時,還有可能是檢查一些心臟疾病的時候,但幾乎每個去醫院去檢查的病人,動不動就要查心電圖,其實心電圖無非是檢查心臟方面的問題。檢查心臟的方式有很多,為何恰恰都是心電圖呢?進行過心電圖檢查的人都清楚,心電圖檢查前的並不需要準備什麼,只需要患者心態平和就可以,非常適合在關鍵時候更快地知道患者心臟的情況。
  • 急診心電圖,看不懂怎麼辦?
    當內科醫生已經N多年的老媽對此給出這樣的建議:術業有專攻,醫生不可能哪個專科都精通,非自己專業的內容可以查書,但急救需要掌握的知識必須記住。搶救的時候不能去翻書、查資料,因此對於基本檢查結果的判讀、搶救藥物的應用,一定要記清楚。
  • 心室肥厚與心肌勞損心電圖
    傳統的觀點認為,心室肥厚圖形合併ST-T改變的心電圖,稱為心室肥厚伴勞損。近年來,有人主張廢棄心室肥厚伴勞損這種說法,又重新強調關於收縮期負荷過重與舒張期負荷過重的概念。對於以上概念,臨床心電圖學者們也有不同的看法。
  • 對不起,僅有一張心電圖,我無法診病
    對不起,僅有一張心電圖,我無法診病 2020-05-29 11: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到底怎麼看「心電圖」,絕招!
    要想知道心電圖怎麼看,首先要了解心電圖的組成部分和每部分的意義。1、電圖記錄紙。心電圖是被記錄在布滿大小方格的紙上,所以想要知道心電圖怎麼看,首要的是知道這些格子代表的意義。這些方格中每一條細豎線相隔1mm,每一條細橫線也是相隔1mm,它們圍成了1mm見方的小格。粗線是每五個小格一條,每條粗線之間相隔就是5mm,橫豎粗線又構成了大方格。
  • 圖解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心電圖
    無論哪種方式的左心室起搏,心室除極程序是自左向右,因此,QRS波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滯的圖形,即QRS波群在右胸導聯主波向上,左胸導聯QRS波的形態取決於電極在左心室的位置。左心室起搏時,心電軸常右偏,但偏移程度也可因起搏電極位置的高低而有差異。左心室起搏部位偏前或偏後可使胸導聯QRS形態發生改變。
  • 經常出現心臟不舒服,但是心電圖、彩超都正常,這是因為什麼?
    現在很多人不知道什麼原因,但是會感覺自己的心臟出現不舒服的症狀,平時就會經常的感覺自己胸口悶,喘不上氣,但是在去醫院檢查的時候,心電圖和彩超顯示都是很正常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心電圖和彩超,並不能完全展現心臟在生活中,如果出現了心慌、心悸的症狀,那麼我們都知道是自己的心臟出現了問題,但是到底是什麼問題,我們又說不上來。這時候我們只能去醫院進行檢查,讓醫生來幫助我們進行診斷。心臟疾病,一般都需要心電圖和彩超,這也是醫生判斷的主要標準,更是現在最常見且普通的方式。
  • 動態心電圖和普通心電圖有何不同?這3點可別搞錯,不然錢白花了
    在近些年因為不斷的飲食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讓很多人的身體器官逐漸受損,引發各種疾病,其中心臟疾病是比較常見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在出現心臟不適症狀會及時對心臟進行檢查,而心電圖檢查作為最基本的心臟檢查項目是必不可少的,在心電圖檢查中有一項動態心電圖也是在臨床上經常使用到的檢查項目,但由於很多人對於動態心電圖檢查存在誤區,導致結果出現錯誤,因此要了解這些誤區。進行動態心電圖有哪些誤區?
  • 看完這3張心電圖就明白了
    既往反覆發作寬QRS波心動過速,患者有活動後氣短和水腫的症狀,心臟超聲提示右室明顯擴大,說明是結構性心臟病的基礎上合併的寬QRS波心動過速,室速的概率大大提升;患者曾行電復律後才終止心動過速,同樣增加了室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