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壁心肌梗死(以下簡稱「後壁心梗」)患者發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概率為15%-20%,通常在下壁或側壁梗死的情況下發生。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後壁心梗概述
•孤立性後壁心梗較為少見(佔心梗的3%-11%)。
•下壁或側壁梗死的後延伸意味著更大範圍的心肌損傷,並可增加左心室功能不全和死亡風險。
•孤立性後壁心梗是急診冠脈造影再灌注治療的指徵。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缺乏顯著的ST段抬高往往意味著會漏診。
在臨床實踐中,在下壁或側壁STEMI患者中應注意尋找後壁心梗的證據。
如何發現後壁心肌梗死?
由於標準的12導聯心電圖不能直接顯示心肌後壁,因此可在前間壁導聯V1-V3中尋找STEMI的變化。
V1-V3導聯的以下改變提示後壁心梗:
•水平型ST段壓低;
•高且寬的R波(>30ms);
•T波直立;
•V2導聯R波優勢((R/S>1)。
在有缺血症狀的患者中,若前間壁導聯V1-V3出現水平型ST段壓低,則應考慮後壁心梗。
V2導聯後壁心梗的典型表現
註:後壁導聯(V7-V9)中存在ST段抬高和Q波可證實後壁心梗。
V1-V3導聯心電圖改變的解釋
由於前間壁導聯是從心臟的前壁記錄了後方的電活動,因此ST段抬高和Q波的典型損傷模式為倒置:
•ST段抬高變為ST段壓低;
•Q波變成R波;
•終端的T波倒置變為T波直立。
後壁梗死中,病理性R波的逐步發展反映了前間壁STEMI中的Q波進展。
上圖說明了在STEMI中發現的心電圖改變與後壁梗死心電圖改變之間的關係。既往圖像(描述V2導聯後壁梗死)倒置。
後壁導聯
V7-V9導聯放置在後胸壁的以下位置,如下圖。
•V7導聯:左後腋線,與V6導聯在同一水平面;
•V8導聯:左側肩胛骨尖端,與V6導聯在同一水平面;
•V9導聯:左側椎旁區域,與V6導聯在同一水平面。
V7-V9導聯的位置
V7-V9導聯中的ST段抬高程度通常不高。
註:僅0.5mm的ST段抬高即可診斷為後壁心梗。
心電圖示例
1.患者1
下外側壁STEMI
以下表現提示後延伸:
•V1-V3導聯水平型ST段壓低;
•V2-V3導聯有高且寬的R波(>30 ms);
•V2導聯R波顯著(R/S>1);
•V2-V3導聯T波直立。
同一例患者的後壁導聯心電圖
•V7-V9導聯有顯著的ST段抬高,伴Q波形態,證實後壁受累,因此患者為下壁-側壁-後壁STEMI(大範圍心梗)。
2.患者2
以下表現提示後壁心梗
•V2-V3導聯ST段壓低;
•V2-V3導聯有高且寬的R波(>30ms);
•V2導聯R波顯著(R/S>1);
•V2-V3導聯T波直立;
心電圖改變延伸至V4導聯,或反應V4導聯從其常規位置向中上部錯位。
同一例患者的後壁導聯心電圖
•根據V7-V9導聯的ST段抬高>0.5mm診斷為後壁心梗;
•III和aVF導聯也存在ST段抬高(無Q波),提示下壁早期受累。
3.患者3
胸痛患者的心電圖
•V2-V3導聯ST段壓低和T波直立,提示後壁心梗;
•V1-V2導聯無顯性R波,但該心電圖可能是心梗早期,在病理性R波形成前獲取;
•一些特徵提示早期下壁心梗,II、III和aVF導聯出現超急性T波。
30min後的心電圖
•V6導聯ST段抬高;
•自信的認為,下壁導聯可能還會出現早期ST段抬高(III導聯看起來異常)。
後壁導聯的心電圖記錄
•V7-V9導聯ST段抬高>0.5mm,證實後壁心梗。
資料來源於life in the fastl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