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和科技的快速進步,隨之而來的是現如今大部分年輕人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生存壓力。心肌梗死這種病通常在高齡老人的身上出現,但是很多研究表明,心肌梗死的發病率也逐漸開始「低齡化」,換句話說,心肌梗死已經開始盯上年輕人群體。
01心肌梗死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其發病原因是什麼,歷史演變和病發率如何
1、心肌梗死
心肌梗塞,英文名為Myocardial infarction簡稱MI,又稱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簡稱AMI,症狀為胸痛和不同程度的不適,胸痛通常發生在胸部中央或左側,持續數分鐘,也可能轉變為肩、臂、背、頸或下巴不適,這種不適與胃灼熱相似。其他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噁心、頭暈、出汗或疲勞。30%的心肌梗死患者會出現非典型症狀。女性更容易發生無症狀性心肌梗死。大約5%的75歲以上的人有心肌梗死的病史。心肌梗死可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心臟驟停。
2、發病原因
動脈粥樣硬化是這種疾病病發的主流原因。血流問題幾乎總是由動脈內壁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引起的。因此,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在強壓力(由於緊張或劇烈運動)的作用下,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增加,特別是當壓力大於身體一般適應的壓力時。健康人在劇烈運動和隨後的恢復過程中發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是放鬆時的6倍。在這種情況下,心肌梗死在體內發生的機率可能是原來的35倍。血管內超聲研究表明,動脈血管的張力和恢復力增加,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剪應力增加,從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
3、歷史演變
心肌梗死已經有近150年的歷史了,在心電圖發明之前,不可能客觀地診斷心肌梗死,其病因幾乎是未知的。1912年,詹姆斯·赫裡克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首次將心肌梗死描述為一種疾病,他也是血栓形成原理的支持者(也就是說,心肌梗死是由冠狀動脈血栓引起的)。後來發現動脈粥樣硬化及其病因是由血栓形成引起的。1956年證實吸菸會增加心肌梗死的風險。1980年以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採用對症治療。1980年,根據一項血管造影研究,87%的患者在發病後4小時內完全閉塞,但溶栓劑可阻斷心肌壞死的進程。
4、世界範圍內病發率
2015年,全球有1590萬人患心肌梗死。其中STEMI(ST時段上升心肌梗死)300多萬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00多萬例。男性心肌梗死的發生率是女性的兩倍。美國每年約有100萬人患心肌梗塞。在發達國家,STEMI的死亡率約為10%。2010年心肌梗死的發病率遠低於1990年。2011年,急性心肌梗死是美國五大住院病之一,共有61.2萬名住院病人,總金額115億美元。
02心肌梗死的嚴重程度可能有很大的不同,為了做出完整的診斷,我們需要看病人的病史,心電圖和血液檢查來確定
1、心電圖
心肌梗死導致心電圖ST段抬高和T波倒立。心肌梗死後常可見受損心肌組織的Q波(長度大於QRS波群的三分之一或寬度大於小網格)。如果ST段不升高,心肌梗死應根據心肌酶的水平來判斷。
2、驗血
心組織合成的蛋白質也可以在血液中找到。直到20世紀80年代,天門冬氨酸轉氨酶(AST)和乳酸脫氫酶(LDH)被用來檢測心臟損傷。結果發現,心肌損傷後肌酸激酶(CK-MB)MB亞群異常升高是非常典型的。今天的指南通常推薦肌鈣蛋白。這些蛋白質在永久性損傷發生前增加。肌鈣蛋白升高和胸痛是近期心肌梗死的有力預測因素。
過去,心肌梗死的診斷必須通過病史、心電圖和血液檢查來確認。現如今血液檢測非常可靠,酶本身的升高可以作為心肌梗死的證據。心電圖可以幫助確定心肌損傷的位置。病史可為今後的血液檢查和心電圖檢查提供對比數據。
3、血管造影術
血管造影手術是用來恢復患者血流的,其具體操作需要大量的經驗,特別是在緊急情況下,它通常需要專業的心臟病專家。一般病人在插入導管的地方,少數會有瘀斑和血腫,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可以局部注射止血劑進行治療。
03心肌梗塞是一種危及生命的疾病,必須立即對病人進行急救,治療和護理在這方面分秒必爭。
1、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包括在可能的情況下立即使用硝酸甘油,特別是如果他們以前有過心臟病發作或心絞痛。靜脈治療可以在救護車上進行。如果病人有呼吸和脈搏,應立即轉院,並沿途進行心率、血壓、血氧和心功能監測(ECG)。如果患者停止呼吸或血液循環消失,應立即開始心肺復甦,包括早期除顫。大約有20%的病人在去醫院的路上死去。死亡原因通常是心室顫動。
2、再灌注
心肌梗死急診治療的目的是防止更多的心肌損傷,儘快重建心室收縮。最重要的是抗血栓藥物的應用,如鏈激酶、尿激酶、阿替普酶或瑞替普酶。單用肝素抗凝效果不好。臨床經驗證實,血管成形術作為一線措施可以提高治療效果。事實上,這需要一個有經驗的心臟病專家來做手術,但是病人往往不能很快被送到相應的醫療中心。由於血管成形術的有效性越來越高,急診心臟手術如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的使用已經減少。此外,大多數醫院都不提供心臟手術。
3、監測和後續措施
急救後的治療目標是預防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或電傳導紊亂。這就需要使用冠狀動脈監護室來監測心臟功能並記錄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使用情況。在醫院外或出院前對患者進行隨訪,以確定患者是否患有心絞痛。如果患者有心絞痛,一般採用運動耐量試驗、心肌斷層掃描或冠狀動脈造影來確定病因和治療方法,以減少心肌梗死復發的可能性。各種組織工程支架已被廣泛應用於心肌補片,研究結果表明,補片可以提高心室的機械強度,避免心肌梗死後心室重構和擴張引起的心力衰竭。
結語:當代年輕人受到極大壓力時,都有可能會出現心肌梗死的表現。如若不及時治療,病情會發展得越來越嚴重,從而帶來嚴重的危害。為了能及早避免危害出現,應該要及早發現心肌梗死的相關症狀,對症下藥,避免過度勞累,及時堅持。保持心臟健康,從現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