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原本應該是喜慶歡愉的時刻,卻接連傳來有人猝死的消息,多數離世者更是只有20多歲。讓人扼腕嘆息的同時,更不禁要問,猝死為何盯上了年輕人?
生死真的只是一瞬間?
世衛組織定義,平時身體健康或看上去很健康的人,在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突然死亡,稱為猝死。這個「短時間」世衛組織界定為6小時,但也有專家學者認為,首發症狀出現後1小時內的死亡是猝死。猝死預兆少、發病突然、病程極快,甚至連搶救的機會也是稍縱即逝,生死真的只在一瞬之間。
猝死為何盯上了年輕人?
通常來說,年輕人的身體更加健康,卻為何被猝死盯上了?猝死真的毫無徵兆嗎?年輕人又該如何遠離猝死呢?
市民回答:
聽說過,最近不是很多新聞嗎?
聽說過,上課的時候,因為我們是做心臟這塊的內容的。
老阿姨猝死,那不就是心臟嗎,心血管堵了唄?
記者:您覺得是哪些原因導致猝死?
市民回答:
就是像我們這種年齡的網際網路公司的,可能壓力比較大。工作上家庭關係上,被理解程度等等,都會有影響,綜合多方面的。
年輕人老熬夜,生活沒規律,另外就是瞎吃,說實在壓力挺大的。
有一些事就是,比如說有慢性病的基礎,然後可能遭到一些誘因或者是不良的生活習慣,然後,就比如說壓力過大或者是受到一些外界刺激的樣子。
記者:您會擔心自己發生這種問題?
市民回答:
談不上擔心,我覺得順其自然。
少抽菸,少喝酒,我覺得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是最重要的。
工作高效一點,不要熬夜,然後吃飯規律一點,對自己好一點。
記者:您工作都規律嗎?
市民:直擊我靈魂的問題,我儘量規律一點吧。
哪些原因導致年輕人猝死現象高發?
您的生活規律嗎?面對記者的靈魂發問,您會如何回答呢?
據專家介紹,猝死主要分為心源性、肺源性、腦源性等幾大類,其中心源性猝死,也就是與心臟疾病相關的猝死,佔比高達80%。
專家表示,當下有一半以上的猝死者為中青年人,當患有一定的心臟基礎疾病,再加上過度飽食、過度勞累、長期熬夜,或長期不吃東西,血鉀偏低導致電解質紊亂,以及大喜大悲等心理應激狀態,都有可能誘發猝死。
遇如何抓住「黃金五分鐘」 成功施救猝死者?
面對猝死,我們常說「黃金五分鐘」,也就是在猝死現象發生的五分鐘之內進行急救,成功挽回生命的可能性達30%;一旦超過這個時間,病人存活的可能性就基本為0了。
面對猝死病人,醫生在醫院中會使用專業的心臟除顫儀進行施救,方法是將儀器的兩個電極分別放在猝死者胸骨右側以及乳頭側下方位置,確保兩個電極之間產生的電流能夠通過病人心臟,以強大的電流刺激,幫助病人心臟恢復正常跳動。
但數據顯示,我國超9成的心臟驟停案例都發生在醫院以外。在沒有專業搶救設備的情況下,能夠掌握心肺復甦技術以及會使用AED,也就是自動體外除顫儀就非常重要了。特別是AED,究竟該如何正確使用呢?
如何施救? AED+心肺復甦+人工呼吸
1.打開它的密封條,拿出機器。
2.打開以後注意看這是一個除顫的電極,這裡是機器的開關,按下開關機器會進行立刻進行自檢。
3.自檢完成,它就會提示你進行如下的操作:檢查病人、呼叫、報警。
4.然後取出電極片粘貼到病人的胸前,人們都離開讓機器自動地進行心電圖的分析,如果需要除顫,它會命令你按壓除顫鍵除顫以後它會命令你繼續進行心肺復甦。
專家特別提醒,在準備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儀的過程中,心肺復甦不能間斷。
記者:一般這個人,如果猝死倒地的話,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姿勢,那麼整個搶救的流程是怎樣的?
中國科協「源新聞」專家庫成員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住院醫師 翁浩宇:一般搶救的話,就需要把他這麼仰面朝天的,要完全平躺就行,然後,頭最好就是稍微往後仰一仰。
做心肺復甦,首先要找準按壓的位置。男性按壓兩個乳頭連線與胸骨交叉的位置。女性按壓乳房下緣與胸骨交叉,再向上移動兩指的位置。每秒按壓不超過兩次,按壓30次後做2次人工呼吸。
中國科協「源新聞」專家庫成員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住院醫師 翁浩宇:左手右手貼著,都可以,看您自己的習慣,我們基本上是用手掌的這一塊去按壓,那麼我們需要另外的一隻手,去把其它的手指稍微掰起來一點,就避免整個手掌壓著他了,因為一個手掌壓著,他很有可能就壓著他肋骨了,他有可能肋骨會折。我們需要保證手是就是垂直的,我們用腰的力量,就是這樣,基本上這樣大概就是壓下去5~6cm。錯誤的就是,一直按著不讓它充分回彈。
專家提醒,做人工呼吸前,需要快速將患者頭部後仰,基本做到鼻子與地面垂直。頭部側傾,摳出口中異物。吹氣時看到胸部起伏才算成功。
中國科協「源新聞」專家庫成員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住院醫師 翁浩宇:如果說你確實對這套的操作不是特別了解,那麼您可以先就只心肺按壓,因為這個是最最有效的,人工呼吸,您可以到時候找其他人來幫忙再做,但你千萬不能因為給他做人工呼吸,而耽誤了時間,長時間不去按壓。
如果有自動體外除顫儀,做5組心肺復甦,也就是總計150次心肺按壓和10次人工呼吸後,可嘗試一次心臟除顫。
中國科協「源新聞」專家庫成員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醫師 張海波:可以多做,你比如說一兩次除不過來,可以繼續做。一般來說打個三五次,打了十幾次,這是最常見的這個方法,如說三五次或十幾次都不行,那趕緊心肺復甦繼續。沒有限制,你做幾十次都沒什麼大問題,反正救吧,不救,100%是沒有希望,救,可能還有少數的希望。
猝死:突然而至還是「蓄謀已久」?
猝死,究竟是死神毫無徵兆、突然降臨,還是透支健康、日積月累的結果?遠離猝死,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
中國科協「源新聞」專家庫成員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醫師 張海波:年輕人的尤其是猝死的現象比以前要多很多,這種比例的提高,跟這個工作壓力啊,生活方式這個,亞健康狀態比較高,而且沒有堅持定期體檢是有相關性。
專家提醒,年輕人不能因年富力強,體格健壯,就忽視一些潛在的疾病。尤其是心臟,其健康程度並不與外在機體的強健度完全吻合。
中國科協「源新聞」專家庫成員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醫師 張海波:持續一段時間,最明顯的,比如說上樓上了3樓4樓,跟以前比體力差,或者是走路稍微快一點,比如說追公交車,你稍微跑幾步,就感覺胸悶氣短上不來氣兒,實際上就要小心。
冠心病,輕了可以導致心絞痛,嚴重的話是心肌梗死,應該說是猝死很常見的一個原因。胸口就是有疼痛的感覺,甚至說不是在胸口,在肩膀,在這牙齒附近。每次或者是經常發生就要警惕要小心。
中國科協「源新聞」專家庫成員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住院醫師 翁浩宇:突然眼前一黑,或者是意識突然喪失了,就倒下去幾秒鐘什麼的,這肯定是一些高危的信號。尤其是直系親屬有這種猝死的發生,那你一定要引起重視,一定要去醫院去檢查。
專家強調,定期體檢十分重要,它能幫助醫生提前甄別猝死苗頭,早發現早治療。
中國科協「源新聞」專家庫成員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住院醫師 翁浩宇:預防猝死還是一個日積月累的一個過程,廣大的打工人,如果真的特別難受,那麼任何東西都沒有您的生命重要。
身體很棒經常運動為何也會猝死?
再來補充一個知識,醫學上還有一種猝死叫「運動性猝死」,指的是在運動過程中或運動後24小時內發生的非創傷性意外死亡。經常發生在身體看上去非常健康且經常運動的人身上。
不過要澄清的是,運動並不是造成猝死的主因,隱藏的心臟疾病才是導致運動性猝死的「幕後黑手」。中國田徑協會2017年的一份數據顯示,此前3年,在我國國內舉辦的馬拉松賽事中,有超過16人猝死。
規律生活心情好 遠離猝死擁有健康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特別是年輕的朋友,遠離猝死,要從日常生活做起,不熬夜、健康飲食、戒菸限酒,適量運動,保持愉快的心情。牢記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總臺央視記者 張立雷 郝亮)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