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窮街」到「秀帶」 如何延續鄰裡溫馨感情?定海路街道「復興集...

2021-01-09 新民晚報

窮街因舊改換新顏,但是如何留存社區溫度與鄰裡溫馨記憶呢?定海路街道「復興集」對此進行了一番深入的探討。12月24日,在楊樹浦驛站電廠站開展了定海路街道「復興集」第三期講座:《從「窮街」到「秀帶」:人民城市更新下的社區復興》。本次演講以作家程乃珊的名篇《窮街》為引子,貫穿定海舊改「弄堂煙火情」主題,聚焦於人民城市建設下的社區復興,講述弄堂鄰裡往事,探討人民城市更新應有的價值追求。活動由街道攜手上海文聯媒體中心,邀請電視劇《窮街》主創團隊和居民、資深攝影師和建築師共同講述「窮街」的歷史變遷。

定海路街道長期以來堅定不移做好舊改攻堅工作,總結提煉出「弄堂煙火情」等社區文化內涵。本次活動是定海《弄堂煙火情》主題展覽的「預告片」,展覽將通過實物、圖片等形式,重現定海街區記憶,回顧鄰裡舊跡,保存繁華都市背後的煙火氣息,用心守護留在社區居民內心的城市溫度。 今年以來,定海路街道傾力打造「復興集」系列濱江名家講座,從第一期《致禮改革回望百年巨變》、第二期《問需於民共建人民城市》,到本期活動,堅持以人民城市建設為主題,探討重塑社區形態、重構鄰裡關係的新方法、新路徑,提升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

電視劇《窮街》導演富敏(左)、編劇張弘(中)和女主角陳燕華一起暢談創作背景

小說《窮街》作者程乃珊的丈夫嚴爾純

本報記者 孫中欽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從「窮街」到「秀」帶,楊浦這縷鄉愁一直在生根發芽...
    從「窮街」到「秀」帶,楊浦這縷鄉愁一直在生根發芽......點擊視頻↓請確認我們心裡珍藏的鄉愁……復興集第三期來了!本次攜手上海文聯媒體中心,邀請電視劇《窮街》的主創團隊,一起聊聊從《窮街》到「秀」帶的那縷鄉愁。
  • 富敏、張弘、陳燕華、嚴爾純:再聚「窮街」,再見「窮街」
    說到「破圈」,不僅是因為楊浦濱江從工業鏽帶轉身成為最有溫度的生活秀帶,更重要的是,今年楊浦的舊改跑出了加速度,老房中的居民們終於迎來了「新房夢」。再聚窮街,再見,窮街。「程乃珊1965年畢業被分配到惠民中學教書,直到1985年去了上海作協成為專業作家,這中間的二十年,她都是在靜安、楊浦兩邊跑的,她對楊浦的感情很深。」
  • 富敏、張弘、陳燕華、嚴爾純:再聚「窮街」,再見「窮街」|睡前分享
    上世紀80年代,作家程乃姍根據自己在楊浦區做中學教師的經歷創作了《窮街》。1986年,該部作品拍攝成電視劇,由張弘編劇、富敏導演、陳燕華主演,拍攝地就在楊浦的愛國二村。日前,楊樹浦驛站電廠黨群服務站「復興集」第三期攜手上海文聯媒體中心,請來電視劇《窮街》的主創團隊重回故地,一起聊聊從《窮街》到「秀」帶的那縷鄉愁,也向楊浦濱江「秀」帶還江於民、推進舊改致敬。
  • 還記得35年前「燕子姐姐」主演的那部名叫《窮街》的電視劇嗎?▸...
    窮街視頻1985年,經過知名電視編導張弘、富敏夫婦(大家熟悉的《十六歲的花季》《上海人在東京》等電視劇也都出自他們的手筆)聯手再創作,《窮街》的故事被搬上了上海的電視螢屏,並請到當時家喻戶曉的少兒節目主持人 「燕子姐姐」陳燕華擔綱女主角。
  • 【樂嗨過年】雲上也牛 | 跟著「人民·秀帶」直播間打卡楊浦濱江
    白七咖啡是一個來源與肥皂的咖啡館和餐廳,是集博物展覽、手工互動和特色餐飲為一體的網紅打卡點。白七咖啡原為上海制皂廠的一部分,白七二字亦源於「皂」。問題一:如何在白七咖啡館拍出好看的大片?為了尋跡發生在定海路街道的人文歷史和時代變遷, 由上海市文聯媒體中心策劃組織的「名家公開課·藝術家和TA的上海 再見窮街」主題講座於近日在楊樹浦驛站電廠黨群服務站舉行。
  • 南京江寧秣陵街道:「鄰裡節」系列活動 推動「陌鄰」變「睦鄰」
    ,秣陵街道第二屆鄰裡節暨共建共治共享「睦鄰•有我」展演活動「共建睦鄰 你我同行」主場活動熱鬧開場。「好人精神」薪火相傳,通過向身邊好人和道德模範學習,立足鄰裡做表率,伸出友誼的手,問句溫馨的話,改善居民群眾的精神風貌,促進了社區的文明進步,讓「敬好人、知好人、學好人、做好人」在秣陵這片大地上蔚然成風。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還穿插了本土文藝團隊以秣陵街道2020年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建設、人口普查、垃圾分類等工作亮點為素材自主創作弘揚鄰裡和睦的文藝演出。
  • 上海這個中心城區9000戶居民告別「窮街...
    每到下雨天,外面馬路地勢比街坊裡高,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這裡房子都連成一片,一抽菸就很容易會釀成火災。」老馮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都生活在這裡,直到2003年才搬到兒子那裡住。房子是他和弟弟共有產權。「以前兄弟倆經常吵架,但這次動遷很快就達成一致。街道和徵收組把徵收政策解釋得非常仔細,我們第一批就籤約了。」熱鬧的騰躍路上,人流湧動的菜市場、綠樹成蔭的小公園,多年生活在這裡的日子至今歷歷在目。
  • 中華街道:黨建「鄰」 聚力 社區展風採
    校園午託班餐碗愛心傳承、志願者為獨居老人送去愛心午餐,中山社區用一隻碗講述社區近鄰黨建故事;「登上開往春天的地鐵,從思南社區我們出發,這是一片幸福的樂土,鄰裡和諧是我們的傳統……」思南社區熱心居民吳忍成帶來一首《溫馨思南之歌》;黨建活動和鄰裡互助緊密結合,文安社區串起了鄉愁街巷遊……六大社區各出奇招,通過形式豐富的展演,展示出自己獨特的黨建品牌。
  • 端午安康 幸福鄰裡—萬年埠街道雲海社區端午節主題活動
    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在這天慶端午、包粽子、吃粽子,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包河區萬年埠街道雲海社區作為一個外來人口聚集的新型城市社區,有很多隨子女遷移過來居住的老人,他們遠離家鄉、遠離親朋,在這裡替子女照顧孩子。每逢傳統節日,他們不能與親朋相聚,生活環境的改變、鄰裡之間的陌生,讓他們的思鄉情緒異常強烈。
  • 看西屏街道如何讓老城煥新顏
    今天的【貫徹落實縣委全會精神】專欄   帶你了解西屏街道   如何使老城煥新顏,激發新活力 此次有機更新旨在保留城市田園風光,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保留大量的自然水體和綠地,打造一個深入城區的「綠肺」。該項目涉及戶數39戶,目前已累計籤約13戶,籤約率33.3%。
  • 看西屏街道如何讓老城煥新顏
    今天帶你了解西屏街道  如何使老城煥新顏,激發新活力  作為松陽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西屏街道積極保護傳承城市歷史文化文脈,先後完成百草園、南直街、文裡故居等區塊改造提升項目,逐步改善老城區居民生活環境,全力推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利用和城市旅遊。
  • 合肥萬年埠街道雲海社區:營造溫馨家園 感恩母親深情
    春光無限的五月,各行各業開始復工,孩子們也陸續回到了學校,溫馨的母親節如期而至。為了弘揚孝老敬老的傳統美德,拉近鄰裡關係,5月9日上午,萬年埠街道雲海社區黨委、婦聯聯合轄區單位、社區社會組織共同舉辦了一場「營造溫馨家園感恩母親深情」主題活動。
  • 「鄰裡匯」成家門口的新樂園
    這裡既有家庭醫生、康復理療,也有營養膳食、日託照料,還為老年人如何上網、使用智慧型手機、培養各種興趣愛好提供服務培訓,從而幫助更多老年人實現了居家養老。    家住康健街道的王阿姨每周至少要到街道鄰裡匯去上兩三次。「這裡活動可多了,我們有時候自己組織到這裡做做酵素、剪剪紙,有時候這裡有培訓課程,我們也來參加。家裡沒人,不想買菜燒飯了,就到這裡來解決,一頓15塊。」
  • 客在熊貓村•2020鄰裡節在成都市成華區白蓮池街道菁華翠庭片區...
    1月19日,客在熊貓村•2020鄰裡節在成都市成華區白蓮池街道菁華翠庭片區舉行。  搭臺成事,匯聚社區發展治理成果  客在熊貓村•2020鄰裡節,以「鄰居,我們不做最熟悉的陌生人」為主題,融合居民文藝、客家美食、熊貓文創、親子遊園等內容,為兩千多戶「都市熊貓村」菁華翠庭片區居民奉上了一道社區精神文化大餐。
  • 「活動辦起來,鄰裡感情好起來」,鄰裡節感染居民投身志願服務
    剛入隊的肖紅英告訴記者:「今年的國慶節我們過得可豐富了,社區辦了鄰裡節,大家一起看演出、獻才藝、逛市集、做月餅,感情可好了。」受到感染的肖紅英,選擇節後第一天加入老東湖巡邏隊,為居民巡邏,反饋存在的問題,發揮餘熱。  疫情防控期間,東湖新城社區工作者、志願者與居民結下深厚情誼。
  • 拉近鄰裡關係 沙頭角街道舉辦「左鄰右裡」音樂會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楊春麗)為慶祝即將到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營造和諧融洽的鄰裡關係,8月29日晚,沙頭角街道舉行「騰飛中國,輝煌70年」——「左鄰右裡」橋東社區專場音樂會,吸引了大批觀眾前來觀看。
  • 居民一起玩心理遊戲,朝陽安貞街道辦起鄰裡節
    8月21日下午,朝陽安貞街道的小公園舉辦了鄰裡節。14個心理遊戲體驗區,引得轄區居民駐足嗨玩兒。下午3時,安貞社區公園裡熱鬧起來。綠蔭環繞的小廣場被劃分為14個區域,分別進行沙盤遊戲、鼓圈活動、音樂治療、量表測查、知識競賽、心願合拍等項目。
  • 《RO仙境傳說:復興》延續網遊故事劇情
    導 讀唯晶數位娛樂與韓商GRAVITY(格雷維蒂)合作推出手機遊戲《RO仙境傳說:復興》。
  • 同舟共濟:東江街道溫情守護「雅庭小區」
    30戶94名來自不同地方的居民,大家平時都各忙各的,鄰裡之間也並不熟絡。正月十五,東江街道黨工委書記變身「外賣小哥」,為所有居民送上湯圓,為大家加油打氣。還有資興農商銀行東江營業部聯合水電路社區黨委送來慰問物資,每一戶居民都能領取到一件水果和4袋麵條,東江街道領導及工作人員在現場為各個單元分發物資,並送上祝福,居民也紛紛致謝,大傢伙相互鼓勵,這種融洽的幹群關係讓小區原本緊張的氣氛變得尤為溫馨和諧,也讓平時都各自忙碌的居民有時間通過微信群聊聊家常、熟絡鄰裡之間感情,雅庭的每一天因此都充滿著正能量和戰勝疫情的決心。
  • 萬人小區成了幸福家園——宣威市復興佳園小區搬遷入住周年記
    如何建設、管理、發展好這個萬人小區,實現群眾身份、生產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轉變,是一件複雜的系統工程,也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新課題。,哪裡就有黨組織」,成立龍澤、錦秀、榮興3個社區黨總支、8個黨支部,構建 「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總支—樓棟黨支部—單元黨小組—樓層黨建網格」五級黨建工作立體網絡運行體系,確保黨的組織覆蓋「無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