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股價大漲背後:真正的拐點還遠未到來?

2020-12-24 澎湃新聞

原創 當下君 當下Tech

文/當下君

圖片/來源網絡

近日來關於百度股價大漲的分析不絕於道路。

核心無非是兩點之爭,現在的市值是之前的補漲?還是新業務的開拓價值被市場認可?

無論如何,對於百度人來說,這是一個比較愉快的事情,因為在此前,百度已經忍受了太久的橫盤停滯。

那段時間裡,百度什麼都要忍耐,因為股價就像一個失靈的溫度計,怎麼加溫就是不見水銀柱的上漲。

落子AI,全力發力自動駕駛生態,這種概念加持,如果換在一家新巨頭可能早就暴漲,但百度不漲。

小度音箱大賣,成為全球智能音箱三強,這種硬業績,百度也不怎麼漲。

未來學家的那句老話,在這裡應該反過來說——人們總是高估百度的短期困難,卻對其長期努力的價值給予低估。

有些事情,放到歷史的長度看,可能更有價值。

2010年-2015年,百度在尋找移動網際網路的船票問題上,確實解決的不好。雖然騰訊發明微信有一定偶然性,阿里發力手淘也是基於舊業務的移動化算不上根源性創新,但畢竟新的根基已經打造,但百度當時的戰略過於跳脫,投入多個風口卻又缺乏戰略定力,淺嘗輒止又匆匆推出,所以整個公司上下的氣氛頗為浮躁。

2018年陸奇離開,業界哀聲一片。公開的評價是:陸奇是能下好AI這盤大棋的,但和百度文化的不兼容讓其過早離開。

到了後來,陸奇說過的ALL IN AI,似乎也被百度否定。

其實,陸奇說的ALL IN AI,和百度後來說「我們沒有說過ALL IN AI」,都沒錯。

陸奇的ALL IN AI,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戰略表達,而是一個口號、一個方向,一種決心的顯現。

百度後來說沒有講過ALL IN AI,是比較完整理性的表述,畢竟百度彼時的業務基石並不是AI,還有移動網際網路的課要補、還有信息流的課要補,過早的說ALL IN AI,會給投資人一種錯覺,會導致對百度估價的更大的偏移。

其實,2016年6月8日大理舉行的百度聯盟峰會上,李彥宏就在主題演講《下一幕:人工智慧》中,將AI確定為百度的公司級戰略,只是沒有說ALL IN。

陸奇走後,百度的核心戰略,變成一句有點土味的「夯實移動基礎,決勝AI時代」,但筆者認為,這是李彥宏頭腦清醒的一個決定。

陸奇離開,方興東博士寫過一篇分析,那篇文章的部分觀點,我是不太認同的,但裡面唯獨有一句話說的很好,極為精當,在此引述——

「把陸奇當百度的救世主,出發點就是錯誤的,早點離開反而更好。百度的問題,只有李彥宏自己的蛻變和醒悟,才能豁然開朗。」

「夯實移動基礎,決勝AI時代」就是這種醒悟的體現。

表現看上去,這句話提的時間的確有點晚,AT&TMD都已經飛奔下一個時代去了,您還在這兒「夯實移動」,這個戰略是不是太過時了?

正是因為如此,很多人覺得百度「未來太遠 當下太慘」,也導致了自2018年開始,由於扛營收的搜索廣告業務面臨各種規範和調整,以及業務的自然老化,百度的股價嚴重超跌,跌到了一個不理性的低點,一個讓百度人很堵心的低點。

但是,真實的情況就是,AI的確離收穫期比較遠,百度必須想方設法的保證現在的營收水準,只有這樣才能維持住每年15%的研發投入,才能不在AI的價值得以現實性顯現之前耗盡最後一滴血。

其實,李彥宏心裡清楚,百度的價值沒有那麼低:

——中國線上廣告市場,信息流實現了對搜索的超越,但百度開始補課信息流,收入的良性替換在發生,而不是斷崖式的惡性替換;

——對於需要主動獲取信息的人來說,搜索和搜索廣告的價值並沒有那麼低;

有位名叫「坐上火箭的人」的媒體人,寫文章講過一個特精彩的段子:

當初張一鳴剛創業的時候,公司需要大量用到 Python,而那時 Python 這種語言還不怎麼流行,因此,招人就特別不容易。張一鳴沒有去拉勾這些垂直的招聘網站上去打廣告。於是,張一鳴選擇去百度買和Python相關的關鍵詞廣告,比如說Python裡的一些函數,因為只有Python 的工程師才會去搜這些關鍵詞,結果這些關鍵詞很冷門、很便宜,這樣有的放矢的招聘效果也很棒。

這裡足以見得,搜索的價值遠比人們想像的要大,雖然它聽起來有點過時;

另外,經常被人詬病「無限跳轉」的百度APP,也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不堪,它是微信和手淘之外中國為數不多的10億級APP。

有很多人唱衰百度,完全基於對於PC搜索的沒落。PC搜索可能是沒落了,但仔細研究可以發現,百度的應用內(in-app)搜索現在已經佔到整體移動搜索的一半以上,且 「手百」 App已佔到百度移動收入的一半以上了,其變現能力比網頁端搜索更強、利潤率更高,其中較有代表性的可能是百度的託管頁業務。

於是,百度在悄然無聲中完成了「夯實移動基礎」,為繼續「決勝AI」備足了糧草。

所以,那段時間百度的真實狀態是,忍得很辛苦,但心裡並不怎麼慌。

現在看來,這種忍耐的回報逐漸顯現,百度能夠在一片唱衰聲中保持持續的AI投入,來自於這種打落牙齒和血吞。

但為什麼還不漲呢,其實,「夯實」後,百度股價依然疲軟,歸根結底還是投資人對百度新興業務的想像力不足。正是因為無從想像,只好以廣告業務的PE作為整體的PE來給百度估值,這樣,百度的智能雲業務、AI創新業務的真實價值都被低估了。

但也怪不得投資人,因為智能雲業務和AI業務當時的確很難給出一個精確的估值。

包括很了解百度的高盛,在某段時間內,也把雲、AI、消費級智能業務、Apollo無人駕駛生態,總共估值到百度的15%,這是一個相當低的估值。

但是,現在的新趨勢是,高盛、巴克萊等,都修正了估值的模型,開始為百度的雲、Apollo等AI業務進行獨立估值,我們不說這種估值是否準確,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方式朝更準確的計算百度的真實價值,又近了一步。

然後,開始有一點起色了,11月16日發布的百度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中,百度廣告業務企穩,但得益於智能雲業務收入攀升,核心非在線廣告收入為29億元, 同比增長14%。

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就是百度的新興業務終於開始有商業化回報了。

有人提出一個觀點,AI業務中快速較快的百度雲更適用於PS估值。因為,對於高速成長的業務,PS的估值方式更為合理。

P是股價,S是每股的銷售收入,P/S或者用總市值除以銷售額,這樣算出的值叫PS,它的特點是,收入乘數對價格政策和企業戰略變化敏感,可以反映這種快速變化的結果。

百度快速發展變化的主要包括智能雲、智能交通、車聯網等,它們都更適合PS估值。

接下來筆者要釋放一個觀點,那就是185美元的股價和600億美元左右的估值,只是下一輪增長的起點,百度可能在未來一年到兩年站上千億美金市值,這個概率並不太低。

為什麼這麼說呢?有這樣幾個理由:

首先說,百度的無人駕駛業務,或者放大一點是智能交通生態,未來帶來的增長可能是指數級的。

這麼說的原因並不是百度的無人車小範圍測試或者聯合傳統車企造車的傳聞,因為這都不是很重要。

確定性事件是什麼呢?是中國的汽車市場真正進入智能化競爭時代。

我們大概可以知道的是,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的整體電動車出貨量,壓制住了特斯拉的單款;今年下半年,造車四小龍蔚來、理想、小鵬和威馬全部進入3000-5000輛/月的主流銷售區間。

特斯拉可以比作蘋果,風光無限加自帶光環。但蘋果今天的局面是什麼呢?蘋果依然很重要、有光環,但蘋果無論在創新力度和銷售量上,完全被華為為代表的國產手機廠商打敗了。

這條路徑,筆者認為將完美地在新能源汽車賽道複製。

以前,「造車新勢力」未成氣候,國家補貼又高,導致大量傳統車企甚至非車企湧入這一市場,形成了一種以套取補貼為主要盈利模式的扭曲形態,但這個時代已經結束了。

現在的新能源市場,是從「新能源」PK到「智能+新能源」PK的動態變化中,隨著造車新勢力「四小龍」帶著完全不同的基因加入競爭格局後,後者帶有的濃厚網際網路科技和智能屬性,明顯的拉高了新能源汽車的競爭門檻,並有效的把新能源市場的競爭焦點,從以銷量為主的存量競爭轉移到「智能附加值」的增量競爭中。

就拿四小龍中最後一個站上3000輛/月的威馬來說,它搭載的無人駕駛技術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百度的生態協同,而百度的無人駕駛技術是一個開放式生態,只要有廠商願意合作,就可以進入。

所以百度造不造車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場已經有人消費汽車的「智能屬性」了,而四小龍也罷、比亞迪也罷、傳統大車企也罷,要想進入這個市場,最好的方便就是和百度合作,直接分享其「樂高式」模塊。

作為全球最大自動駕駛開放平臺和生態,Apollo代表中國最強自動駕駛實力,這個最字有點扎眼但是事實。據知名研究機構Navigant Research發布的最新自動駕駛競爭力榜單顯示,2020年,唯一上榜的中國玩家百度Apollo排名再次躍升,首次挺進Navigant Research報告國際自動駕駛「領導者」行列。

換言之,百度阿波羅就是汽車界的鴻蒙,這個價值未來會無限大,所以有人給阿波羅估值,是300億美金,這個並不算誇張。但如果加上這個估值,百度的市值就已經900億了,所以說過千億真不是一個特別難的事兒。

還必須提到的是,在第三季度內,百度的自動駕駛與智能交通亦取得了關鍵進展,自動駕駛落地加快,智能交通商業化提速。

如果說阿波羅可能在未來是按車/輛來向B端收費的話,智能交通則完全是一個TO G的市場,單子可能是從幾億到幾十億,所以現在有個段子是說,百度開始搶包工頭的活,因為未來的車路協同、智能化交通,都要百度來落實,這一塊的想像天花板更高。

接下來,我們要看到,隨著5G的加速,百度的雲業務開始走強。如果從規模上說,百度的雲業務現在比阿里相去甚遠,但問題是,百度並不追求雲業務的規模,CDN等業務更不是百度的菜,百度的重點是以云為分發路徑,走ai+雲賦能的路子。

據全球權威諮詢機構IDC於7月14日發布的《中國人工智慧雲服務市場研究報告(2019)》顯示,在中國AI公有雲服務整體市場格局中,百度智能雲在整體調用量、市場份額方面均名列第一,其擁有最多的AI產品數量,領先阿里雲、騰訊雲、AWS 和華為雲等廠商。這是百度智能雲連續兩年在 AI cloud 領域排名中國第一。

接下來,再說一個新的業務,就是小度科技。小度科技看似是一個消費級硬體業務,但其實消費級硬體只是載體,搭載的其實是百度toC的AI服務,而小度科技完成獨立融資絕對是百度AI to C發展進程中的標誌性事件,融資完成後,小度科技投後估值已上升至約200億元,百度對其仍有絕對的控制權。

所以您不要看我密密麻麻寫了這麼多,其實無論是無人駕駛、智能交通、智能雲、智能硬體,核心還是AI,還是百度在AI上面拼死投入後換來的技術領先,再通過車、音箱、耳機、App、小程序以及我們無感但卻無時不再的雲,向各個領域分發。

百度要結一張大網,把整個社會生活都籠罩在它的AI生態裡,從這個角度來看,百度的估值高度向好不為過。

但是,我要承認,這是我按最樂觀、最理想的角度進行的紙面推演,這裡面最終的實現,必須依賴於兩個核心點:

1.百度要有長期主義的道路自信;

2.不再犯低級錯誤;

所以說,百度真正的股價拐點還遠未到來,但能真正準確判斷轉折點的投資者也並不太多,所以大概率在未來,百度的股價還會是鋸齒形發展,而不是直線上揚。

遙想當年,百度上市之時,股價大漲354%,打破華爾街200多年海外公司首日上市股價飆升的記錄,對這份風光復現的期待,百度人最好藏在心裡,但不要寫在臉上。

轉載請留言

並註明來自「當下Tech」

ID:dengling40

作者:當下君

原標題:《百度,不要把得意寫在臉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百度股價大漲:資本市場相信百度無人車的故事了?
    百度將造車?消息面上,12月15日,據媒體報導,百度正在考慮生產屬於自己的電動汽車,或將組建一家持有多數股權的合資公司,目前百度已與包括浙江吉利、廣州汽車集團和中國一汽在內的汽車製造商就可能的合資項目進行了初步談判,但未達成任何協議。不過就此消息,百度昨日和今日兩度向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對市場傳聞不作評論。
  • 百度股價大漲背後:要講下場「造車」新故事?
    摘要 【百度股價大漲背後:要講下場「造車」新故事?】一條百度與吉利、廣汽和一汽等主機廠談判組建合資企業的傳聞,令百度股價在今日收盤大漲13.83% ,創下了自2019年4月以來的新高,市值超越網易,重回600億美元之上。
  • 華益弘的跨年晚會有什麼背景:百度股價大漲背後
    華益弘的跨年晚會有什麼背景:百度股價大漲背後 2020年12月18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一條百度與吉利、廣汽和一汽等主機廠談判組建合資企業的傳聞,令百度股價在今日收盤大漲13.83% ,創下了自2019年4月以來的新高,市值超越網易,重回600億美元之上。
  • 聚美優品放棄私有化股價大漲 百度外賣代理商發信稱血本無歸
    ①聚美優品放棄私有化股價大漲13%在經歷了21個月的談判交涉後,聚美優品謀求私有化一事以要約撤銷告終。聚美優品股價受到私有化撤回提振,周一股價大漲13.01%。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聚美股票持有人、美國恆潤投資公司曾在公開信中指責陳歐提出將聚美以每股7美元的價格私有化的提議低估了聚美的價值,並表示在陳歐在位期間的這18個月股價災難中,一系列錯誤使得聚美股票下跌45.2%,市值損失3.97億美元。
  • 股價大漲、「女版巴菲特」再加倉,百度 Apollo 還有多大想像空間?
    前段時間,百度股價迎來一波大漲,市值重回 600 億美元以上。就在昨天,百度股價再次大漲 12.59%,市值更是直接突破 700 億美元,來到 749.1 億美元。
  • 百度市值7天漲超120億美元,移動生態服務戰略初見成效
    當日百度股價自開盤後就一路走高,截至23時22分報154.46美元,上漲6.53%,市值526.69億美元。此後幾日,百度股價一直不斷走強。到12月16日,百度股價盤中漲幅超7%,股價一度突破200美元,實現連續6個交易日大漲。截至12月18日,百度股價190.11美元,市值648.42億美元。
  • 百度股價連日上漲 讓華爾街正視中國的硬科技力量
    隨著新一輪技術革命與全球產業升級趨勢的到來,國際技術競爭悄然升級,而中國無疑是最有能力抓住這輪機會的國家之一。以BAT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因其在算法數據儲備、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優勢,已經成為我國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的重要力量。
  • 百度入局造車?「緋聞對象」今日大漲20%還引爆汽車板塊!
    一則造車傳聞引發汽車板塊股價大漲。有消息稱,百度計劃組建一個生產智能電動汽車的公司,並且將在吉利汽車的工廠進行生產工作。受此影響,港股汽車板塊今日整體實現大漲,截至收盤,北京汽車漲逾7%,長城汽車(601633)漲近5%,廣汽集團(601238)漲近3%。
  • 百度也要造汽車?股價飛漲,一個新的造車故事要來了
    12月15-16日,百度股價大漲25.73%,直至美東時間12月18日16:00收盤,百度股價依舊保持在192.69美元/股的高位,總市值657.22億美元。百度市值上一次達到600億美元的時候,還是2019年4月12日,距今已有一年零八個月。
  • 年內股價漲幅高達71%,國泰君安再次上調百度目標價
    其中,百度就是令投資者眼前一亮的科技股之一。2020年內,百度股價持續攀升,漲幅高達71%,獲高盛、瑞銀等31家投行給出買入評級。國泰君安發布關於百度的研報,報告表示,隨著在線營銷增長的預期恢復和Apollo業務的巨大增長潛力,該機構維持對百度的「收集」評級並給出220美元的目標價格,較之前的目標價格提升了33%。
  • 獵雲早報:阿里巴巴股價大漲逾13%創新高;百度又因PPT問題刷屏;菜鳥...
    )】6月9日報導 (文/朱珠)重要資訊阿里巴巴股價大漲逾13%創新高 市值超3600億美元阿里巴巴周五股價大漲13%,創下其上市以來的股價新高截至周四收盤,阿里股價上漲16.7美元,報收於142.34美元,漲幅達13.29%,當日股價最高達143.7美元,創下上市以來新高。過去52周,其最低股價為73.3美元。昨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在投資者大會上表示,2020年阿里GMV(交易總額)將達到一萬億美元。
  • 股價大漲的背後 廣電系上市公司業績和...
    來源:證券時報逆勢大漲!21日,A股廣電概念股突然大漲,部分相關可轉債甚至還因漲勢過猛臨停,給低迷的市場帶來一抹亮色。此番引爆相關概念公司股價的導火索是中國移動的一則公告,這則公告裡,中國移動透露,其母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已經與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中國廣電)訂立有關5G共建共享的合作框架協議。在此之前,因業績整體不佳,廣電系相關上市公司股價持續低迷。
  • 「疫情拐點」到底是什麼意思?如何讓「拐點」儘快到來?
    在最近這段時間裡,各大新聞媒體頻頻提到了「疫情拐點」一詞,例如「我們期盼的疫情拐點將要出現」、「一個月內疫情拐點或將到來」、「正月十五前疫情可能出現拐點」等等。 這些報導吸引了網民的極大關注,同時也留下了一些疑惑:疫情拐點到底是什麼?拐點何時能到來?拐點的到來時間是確切的嗎?
  • 百度U型反轉背後的戰略定力:布局移動生態 AI見到曙光
    來源:第一財經百度U型反轉背後的戰略定力作者: 冬曄2020年最後一天,百度給投資者送上一份年終禮物,當天百度股價大漲近13%,收盤價219.63美元,創52周內新高,百度市值接近750億美元。過去一年裡,百度股價累計上漲70%。股價大幅上漲反映出了資本市場對百度的價值的認可。
  • 百度股價漲至200美元關口,市值能否重回巔峰?
    記者 | 肖芳12月以來,百度股價迎來大幅上漲。其中,百度與吉利汽車等數家車企初步接洽組建電動汽車合資企業的消息傳出後,上周二百度股價大漲14%,市值突破600億美元。這也是2019年4月12日之後,百度市值再次回到600億美元。過去三年,百度股價的峰值是284.22美元(市值接近千億美元),出現在2018年5月16日。同年5月18日,百度宣布時任總裁陸奇離職,此後股價一路下跌。
  • Real Money:百度股價持續反彈 目標價206美元
    (原標題:Real Money:百度股價持續反彈 目標價206美元)
  • 朗姿股份坐上風口股價大漲 收監管關注函
    朗姿股份在公布三季報醫美板塊收入大增後,站上了A股的風口浪尖,不僅收穫了機構集體調研和股價大漲,還有監管的關注函。但是,對於朗姿股份的醫美轉型帶來的股價大漲,目前還難以說清是炒作還是符合調整行業分類的重新估值。
  • 愛奇藝大漲原因是什麼?愛奇藝大漲最新市值
    愛奇藝,股票交易代號為NASDAQ:IQ,是百度集團旗下的視頻網站平臺,目前也是國內的三大視頻平臺之一。6 月 16 日,愛奇藝盤前大漲近40%。愛奇藝收盤股價為24. 1 美元,上漲25.86%,市值達到176. 81 億美元。
  • Netflix漲價股價大漲,中國「奈飛們」何時能夠構建自己的正向成長...
    (原標題:Netflix漲價股價大漲,中國「奈飛們」何時能夠構建自己的正向成長飛輪?)
  • 華爾街「買單」 無人車背後,百度核心新框架浮現
    百度在無人駕駛技術這一領域,才華已獲認證,該是資本市場展示「野心」的時候了。百度在美資本市場近日的表現讓人振奮。北京時間 12 月 16 日,周三美股開盤,百度股價再度走強,盤中漲幅一度超7%,股價突破200美元,實現連續6個交易日大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