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特地下車步行跨過通麥特大橋,易貢藏布和帕隆藏布在這裡匯流,然後一起在林芝匯入雅魯藏布的懷抱。
通麥鎮:位於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波密縣中部,在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的南部地帶,由於川藏公路而形成的服務性質的微型鎮。附近是帕隆藏布主幹和易貢藏布的合流處,分布有亞熱帶及高寒帶等多種類型氣候。通麥:據說1989年官稱(更符合藏語音) 塘麥鎮,但人們仍習慣稱之為通麥
曾經肩負318通行重任的臨時吊橋依然保留在通麥特大橋旁邊作為曾經的歷史見證。當年這座吊橋由武警把守,只能允許單邊放行,一輛輛車保持距離通過。
這便是曾經的通麥天險,已經封起來不允許車輛進入了,只能徒步過去走一段感受一下,兩輛大貨車要是在這種彎道會車是多麼的驚險。一邊是陡峭的崖壁,一邊是湍急的帕隆藏布。最早期甚至連邊上的圍欄都沒有。每年都有車子掉下近百米的懸崖,隨江水而去。
如今隨著隧道的開通,通麥早已不是天險,這段曾經川藏線最險的路段如今也荒棄了。相信過不了多久,連徒步都不好進入了。
在連過數座隧道之後,318進入帕隆藏布大峽谷。這裡風景迤邐,正適合停下車來細細欣賞。當然停車有另一個重要原因,318很多路段的區間限速只有40,正常摩託車都會超速的速度。所以一路是沒辦法連續開車不停車的。所以開車走川藏線除了要注意安全,數學差一點都不行。不精確計算好每段路的通過時間,要麼一路吃罰單,要麼就耽誤了行程。
帕隆藏布江是雅魯藏布江主要支流之一,它發源於八宿縣然烏湖,源頭是海拔4900米的阿扎貢拉冰川,從然烏湖流出後,朝東南至西北走向,到通麥附近與易貢藏布江匯合,轉向南流於覺東,最後匯入雅魯藏布江,全長266公裡。經有關機構科學考察證實,帕隆藏布江流域是中國三大原始林區之一,是藏東南林區的重要分布區,也是中國最大的季風海洋性冰川分布區,帕隆藏布峽谷則僅次於中國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和尼泊爾王國境內的喀利根德格大峽谷,位列世界第三大峽谷!
既然有那麼多時間,午間猛烈的陽光又不適合拍人像,我擦好防曬霜,裝上減光鏡,就到河道的亂石灘去拍慢門流水。
很多朋友問我這種如絲如霧的效果是怎麼拍出來的, 是不是後期處理的?
其實這種叫慢門拍攝,並不是通過後期製作生成的,但需要配合三腳架和減光鏡,通常一張照片需要數秒到數十秒的曝光時間,把水流的流動軌跡全部記錄在一張照片內和城市夜景拍車流是一樣原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