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印書機或許未能贏得書店,但讓書店看到服務的潛力

2021-02-12 百道網

友情提示:請戳日期後面的藍色字「百道網」,即可加關注。

回復書名、作者或出版社,可查看相關的圖書詳情。

(攝影者:朱英 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圖書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百道編按】快速印書機對於書店的真正意義是什麼?除了讓斷版書重拾生命,還有作者的新作在這裡與讀者相遇。顯然,很多的嘗試不太成功,但它讓經營看到了書店出版服務的潛力。

2007年6月在美國圖書博覽會上推出的圖書快印機( Espresso Book Machine )曾承諾將為暢銷書出版商們開創一個嶄新的時代。然而,現實是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家商業書店購買了圖書快印機,並且其中幾家已經把機器出租出去了。位於佛蒙特州曼切斯特中心的北郡書店,這家全美第一個擁有圖書快印機的書店決定不再續籤合同。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書店內的出版服務會消失。反之,它們離消失還很遠。即便沒有印刷機器,書店也能夠創造性地從出版中尋求獲利良機。比如,與地方作家和一些組織機構合作開展按需出版業務;或是在某些情況下仿照傳統的出版程序,通過支付版稅和提供大範圍的分銷來獲利。

「在年初,如果你有算計過該怎麼掙錢的話,」Piscataqua出版社及其母公司RiverRun書店(該書店在新罕布夏州的樸次茅斯和緬因州的基特裡都有店面)的經理Tom Holbrook建議到,「你可能會選擇出版書。出版對我們來說是一門很好的生意,它讓我們在店裡沒有顧客時,依然有事可做;它的成本很低;在自己的店裡就能進行。並且,出版有很大的潛力。」

迄今為止,Piscataqua出版社大約出版了50本書,這些書涉及的內容很寬泛,從Kiarna Boyd的《Blessed and Cursed Alike》——一本新黑暗神秘小說到 Jim Scott的《 More Than a Speed Bump》(一本有關大腦損失記憶的小說)都有涉及。該書店對製作這些書會收取一定的費用,並且會收取淨收入的30%作為版稅。「我們很謹慎,以確保能有出版利益,不能讓所有的收入都只依賴於書的實際銷售量。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讓書上架和銷售,」Holbrook說到。他所印刷的書多數是通過英格拉姆公司的Lightning Source出版社進行。Lightning Source是一個專門為提供按需印刷和發行服務的出版公司。

Ausbert de Arce是Books & Books書店出版項目的負責人,按照他的說法,這家總部位於佛羅裡達州科勒爾蓋布爾斯的書店也力圖保證自己在每一本書上都能掙錢,或者至少不會虧錢。為了支付生產費用, Books & Books 出版社要求作者分擔成本。作為回報,作者會高度參與到出版過程中去。Books & Books 出版社利用了書店主人Mitchell Kaplan在零售上的洞察力、Arce在營銷和生產上的經驗(他是塔森出版社的創始人)以及攝影家、設計師Petra Mason的創造力。它還有效地整合了自由設計師和編輯的力量,這一項目中的多數合同都是書店員工與作者達成的。Arce說,每年出版10本書這一數量剛剛好,並且能夠保證在Books & Books書店的書架上為每一本書都留有空位。還有,如果作者想要的話,他們可以增加更多的發行渠道。對於少數書來說,Books & Books扮演的是出版機構的包裝商(book-packager)角色。

在圖書快印機在書店中被採用的一年多以前,紐約州阿爾巴尼的Stuyvesant Plaza書店 的老闆Susan Novotny以及馬塞諸塞州大巴林頓的Book Loft 書店的主人Eric Wilska對按需印刷進行過一種不同的嘗試,並且推出了一個獨立的業務——特洛伊印書機(Troy Book Makers)。在位於紐約的Market Block Books 書店,Novotny的第二家店的附近,特洛伊印書機這一項業務在2013年的銷售增長了20%,相比2012年16%的增長率有了持續的增長。這樣的增長率已經足夠高了。不過,在6月末,Troy Book Makers搬進了更大的辦公區,以安置更多的設備和更多的設計師。

Novotny 正在改建第二家出版社 Staff Picks——一家混合型的出版社,它依賴於書店來評估消費者是否需要這些稿件,比如它出版的第一本書——Peter Golden的處女作《Comeback Love》,這是通過西蒙&舒斯特挑選出來的。在把 Staff Picks收歸旗下以後,Novothy正在向一些行業的前輩們求救,以幫助它重新啟動這一業務。

最早採用快速印刷機的出版社中,位於華盛頓州貝林哈姆的書店 Village Books 是其中之一。不過,現在 Village Books 在撤掉那些機器後,重新回到了地方印刷廠和英格拉姆(Ingram Spark) 的懷抱。出版總監Brendan Clark說:「誠實地說,有時我也會懷念快速印刷機。它在幾分鐘以內就能製造出一本書的獨特能力簡直是太方便了。很多客戶只看一眼,就被它吸引了。但是我們的合作夥伴現在給予我們更多的選擇,包括硬裝和彩頁,但是快速印刷機還不能做到這樣。」 除了與自助出版作者之間的這些出版業務以外,Village Books還與其他出版社維持著那些傳統的靠版稅來獲得收入的出版項目。比如Chuckanut Editions出版的書就是由Village Books的老闆Chuck Robinson以及總經理Paul Hanson和Clark挑選的。

北郡書店近日宣布了與南佛蒙特州學院的合作項目。通過該項目,北郡每年將會贊助一些學生通過書店內的Shires Press工作室出版作品。北郡還會向他們講授一些關於出版的課程。作為老闆之一的克裡斯•莫羅把這一項目稱為「獨立出版的完美使用」並補充說,「我們期待在秋季時看到學生的出版作品。」北郡並沒有完全依賴學生來保持自己出版項目的進行。目前,它已經為560位作者印了34000本書,其中包括在暢銷榜上名列前茅的凱特•奧•卡諾的《Do the Impossible》,賣出907本,以及Yvonne Daley的《A Mighty Storm》,賣出了2767本。

一些書店已經開始涉足更高級的出版項目。在過去的十年當中,位於北卡羅來納州阿什維爾市的Malaprop書屋出版了Emoke B』Racz擁有的詩集,還有她編輯的兩本詩選,12位當地作家的系列小說,以及Asheville工作室下的Burning Bush 出版社出版的《Naked Came the Leaf Peeper》,最後提到的這本書是為慶祝該書店的30周年慶而寫作和出版的,售出了約1500冊。最近,該書店在製作一本故事書——《Join or Die》,作者是兒童文學家Alan Grat。從書店購買他的小說《The League of Seven Novel》 (Starscap出版社,8月版)的讀者,可以得到一冊關於這邊小說的前傳。

正如加利福尼亞州聖克魯子市的聖克魯茲書店老闆Casey Protti說的那樣,書店除了能做一個在出版上掙錢的盈利者以外,還可以成為聯繫社區的強有力的工具。店內印刷服務大多是靠讀者之間的口耳相傳來宣傳。「很多的地方作家覺得很高興,因為他們可以跟真人對話,特別是這個人還擁有豐富的關於書和書市知識,」protti說。「我認為,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書店不僅是一個可以買書和禮物的地方,更是一個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多有意義的服務的地方時,書店就會變得更好,並且,顧客的滿意度也會越來越高。」

更多內容,請點擊左下角的原文連結,直接進入我們的百道網手機站閱讀原文。

百道微信新功能①:回復「@+任意關鍵詞」即可查看百道網網站發布過的所有資訊內容。例如,回復「@電子書」,即可得到與電子書相關的最新資訊。

百道微信功能②:直接回復書名、作者或出版社,可查看與之相關的圖書。

相關焦點

  • 書店尋路
    原創 三聲編輯部 三聲��本號引起極度舒適,建議星標一下出現在淘寶直播間的書店店主,或許未曾設想會以這樣的方式面對鏡頭。疫情之下,實體書店各施招數求生。這些線上活動能否長久與人們的生活消費習慣相融,還亟待時間檢驗。
  • 實體書店前景如何 看濱州這個書店是怎麼做的
    書店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地標。在數字出版、網絡銷售等時代浪潮的衝擊下,實體書店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今年疫情期間,實體書店整體受到重創。但我們也欣喜地看到,有一批書店通過創意設計、創新「玩法」吸引人流、提升服務,還有一些新店逆勢開張。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實體書店的經營狀況如何?實體書店的經營模式正在經歷怎樣的艱難蛻變?
  • 從「誠品書店」到「誠品」——誠品書店的經營之道
    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實體書店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而臺灣的誠品書店卻成為網際網路時代實體書店創新經營模式的典範和標杆。多年來,憑藉著專業、獨到的選書能力,以及多元通路和文化創意活動平臺的整合經營能力,豐富了讀者閱讀和生活面。漸次發展出以顧客為核心的一體化服務多元化經營模式。
  • 實體書店六問
    1.對於實體書店轉型之路的探索會更理性化,畢竟能夠長期生存的書店才是好書店的基礎;2.實體連鎖書店會更注重布局的結構化和運營的差異化;3.會加快對於線上與線下融合的步伐,會更注重網際網路思維對於實體店的影響力,但要儘快形成模式和實效;4.新業態會更快速的融入書店,更加注重對於文化衍生價值的挖掘,進一步聚焦對於「文化綜合消費」的解決方案;5.會更注重對於書業文化內容的研究,從而導入更加專業的文化服務與知識服務體系
  • 連虧15年,誠品書店如何成就書店傳奇
    前幾年,全國各地的實體書店紛紛陷入「倒閉潮」,就連一些被譽為城市文化地標的書店,如北京風入松書店、上海季風書園等也不能例外。但同時也有不少書店開始多元化轉型,尋找新的盈利點,其中被借鑑最多的,當屬臺灣誠品書店模式。每個書店業者提起書店未來之路,必會提到誠品模式。但至今為止,誠品書店一直被很多書店爭相效仿,卻始終處於「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狀態中。
  • 未來書店風向標!太贊了,這樣好的「書店+影城」模式
    豪鎂一直堅信,把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是對客戶最基本的尊重。此前,關於「書店+影城」模式業內人士一直在積極地探討,兩個文化氣質相近的商業形態組合起來,能為年輕消費群體提供豐富趣味的體驗,可是能將它們融合在一起的商業範本至今沒有落地成形。
  • 「新華書店」裡的顧客只看不買,常年提供免費服務,它靠什麼賺錢
    ——顏真卿在古時候,學子們讀書的目的大多是為了考取功名,出人頭地,但科舉對於萬千讀書人來說無疑是千軍萬馬走鋼絲,能成功走過去的寥寥無幾,從黑髮考到白髮也未能獲得一二功名的讀書人一抓一大把。雖然很多文人墨客都未能考中,但這並不能否認他們的才華,也不能對他們對他們寒窗苦讀的努力視而不見。
  • 對比日本的蔦屋書店,書店到該如何重做?
    現在所見的書店大多都是設計、空間很大給人很強的視覺衝擊感,00後和我們這批90後,甚至老年人也喜歡待在這樣的環境下去看書和消費。只記得那種小店在很早之前的街頭巷角都能看到,店面不大,空間狹窄,裡面柜子上擺放著書籍、雜誌、CD等流行文化產品,我們需要找自己想要的東西還要向店長詢問才能找到。
  • 二手書店的智能化轉型分析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技術的快速更新,二手書店的經營經歷了衰敗和復甦,其經營模式也在不斷轉型升級。從二手書店的運營模式變化來看,二手書店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實體古舊書店,第二個階段是隨著網際網路興起出現的網絡二手書店,第三個階段是在移動網際網路逐漸成熟下出現的新興二手書店。
  • ...好書店」的賽道切換,大隱書局•九棵樹藝術書店刷新上海書店...
    從「最美書店」到「最好書店」的賽道切換,大隱書局•九棵樹藝術書店刷新上海書店業態 2020-12-15 0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書店眼︱北大校園裡的書店
    提到北大校園裡的書店,首先想到的是校內45號宿舍樓地下一層的三個書店,即博雅堂書店、漢學書店、野草書店。要穿過超市、紀念品店、藥店,才能看到書店的模樣。這裡沒有咖啡,沒有音樂,沒有排行榜,沒有推薦書目,舉凡說起書店容易想到的那些調調,這裡都沒有。有的只是書。
  • 書業觀察|法國書店重啟運動:關閉書店,城市就失去了光
    不同於3月份的封城措施,這次書店的先預約而後現場取書(Click&Collect)服務是被允許的,這能幫助書店維持一些營業額。但書店不開張的話,文具、禮品等周邊產品的銷售註定會大幅下降。該書店在11月1日的讀者公告中宣布,他們將在書店門外提供預約取書服務和郵寄服務,但不能再像平時一樣提供閱讀推薦等服務文化界人士希望政府允許書店開業:既然超市和FNAC(大型文創電器綜合店)允許開業,允許賣書,為何客流量更少的書店不可以賣書呢?現在不同於3月份,書店有口罩和消毒液,可以保證顧客和工作人員的安全。
  • 日本活得好的書店,都不僅僅是書店
    好奇心日報陳思吟介紹了一些日本生命力旺盛的實體書店的經營經驗,可供大家借鑑參考。「鑑於想在書店睡覺的人特別多,書店們真的可以考慮一下新業態。」(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好奇心日報。)現在日本幾乎每天都有一家書店停止營業。連鎖書店、獨立書店都在摸索實體書店的維繫之路。文教堂是日本最大的連鎖書店。根據7月發布的最新財報,文教堂時隔9個月實現了盈利,旗下動漫系店鋪animega店鋪功不可沒。
  • 從雜誌望出去,看到的臺灣書店風景丨雜誌*書店 1
    2013年臺灣的獨立書店協會成立,2014年出版一本介紹臺灣書店的著作《聽見書店的聲音》,同時發行《2014福爾摩沙書店地圖冊》。幾乎是同個時段,2014年臺灣的書店業者組織創辦「友善書業合作社」,為廣大中小書店業者提供訂書服務;2017年,友善書業合作社也出版了自己雜誌《閱讀的島》。按照這個時間順序,非書業相關的雜誌社策劃發行的以書店為主題的雜誌,2015年發行了2本,正是臺灣書店風潮鼎盛的時候。
  • 想開書店?或許這家獨立書店的經營模式能給你一些啟發-虎嗅網
    2017年隨著形勢好轉,廖宇終於從一家以「咖啡為主,賣書為輔」的咖啡館正式轉型成「讀本屋」書店,做起了他真正喜歡又一直想做的事情——開一家理想的小書店。算起來,廖老師真正做書店也才3年的時間,但無論實體還是線上,都已處於穩定運轉的不錯狀態,讓人對這位1988年生的書店創立者更多了幾分好奇和佩服。
  • 除了詩歌書店 還能有哪些「書店+」
    在上海,曾有一大批專業書店、特色書店活躍一時。音樂書店、建築書店、藝術書店、旅遊書店……它們是這座城市文明史上不可忽略的標記,也是眾多愛書人曾經的精神燈塔。近來,一爿以詩歌為主題的書店,在皋蘭路一座歷史建築中重裝亮相。
  • 民營書店群英會分享(二):如何打造「美好」書店?
    「好」的內涵就多了,店鋪的經營要做到好,首先要有好的策劃,確定一個好的定位和經營策略;其次要有好的位置,有好的流量;流量來了要有好的產品、環境、服務、活動,給到消費者好的體驗。消費者覺得好了,書店才可能真正的好。但是消費者滿意和店鋪賺錢還不直接對等,作為經營者必須把滿意度和盈利性做到協調一致,讓店鋪在消費者的持續滿意中盈利、發展。
  • 不直播的書店不是好書店?線上線下融合或將成為實體書店著力的方向
    還比如,他的書店實行門票制,15元一張,在書店消費可抵扣,門票一出,來書店的人少了大半。他覺得書店是一個包容又獨立的空間,是一個有態度、能讀書的地方,不應喧囂若市。4年間,他屢次嘗試自救。翻修鋪面,更換書架,大量購置新書,舉辦活動,他曾發起過眾籌觀影系列活動、西西電影工坊系列活動、烏託邦民謠系列活動等,也有讀者跨越幾百公裡特意來參加。
  • 日本蔦屋書店:全球最火書店的秘密
    如今,不管你走到哪裡都能看到可以租賃DVD、購買書籍和唱片的蔦屋書店,對日本人來說,它已經是他們日常文化消費生活的一部分。周末如果想在家觀影,就一定會去蔦屋書店找到他們想看的作品,租回家。2蔦屋2.0:書店觸網進入21世紀,CCC上市,隨之網絡時代悄然來臨。
  • 【產經】臺灣誠品書店是否可以破解大陸民營書店的「關門」結局?
    誠品書店有自己獨特的本事,每開一家分店,就能有讀書活動,營造出閱讀的氛圍,引發人文氣息,使其產品和書籍、影像相協調,讓人享有文化體驗。這大概也是誠品書店的獨門秘訣吧。第三、品牌化服務。誠品書店的東西並不便宜,但誠品書店的53間分店、2家兒童館、2家文具館、5家音樂館,幾乎每個店的營業員都立足於適應顧客需求,為顧客找到最需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