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的團綜《德雲鬥笑社》每期的播放量過億。
很多人批評這個節目不好看,很多人點燈熬油的看完,看完還得罵兩句低俗顯得自己高雅,也是挺辛苦的,最近某官媒寫文章批評德雲社團綜《德雲鬥笑社》:《有鬥有笑就是沒有好相聲》。
文章一針見血的批評這些演員在節目中出洋相,就是看不到生活的真實。
文章的作者叫水滿則溢,這名字挺好,比半瓶子水顯得水多。
水滿則溢說:德雲社在表演上離不開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可以看到這些演員的聰明勁,但是看不到他們的智慧,更別提文化二字了。
為了對比,作者拉來了脫口秀。
他把脫口秀誇成了一朵花,說脫口秀演員傳達的對生活的觀察和理解是一種智慧的體現,靠著這種智慧與觀眾達到了精神層面的共鳴。
好高級的詞兒,這意思就是水乳交融唄。
其實照這個提法,張雲雷和觀眾的精神層面的共鳴更共鳴些吧,全場唱《鎖麟囊》這是傳承了傳統文化,應該很有文化和智慧,共鳴啥的更沒問題,都一個腔調兒唱戲了這如果不叫共鳴,啥叫?
但是為啥有人要想方設法弄死張雲雷呢。
脫口秀有的很好,我也喜歡,比如趙小卉。
但是今年那個冠軍我其實不太喜歡,前幾天看他和鄧超的一個同臺視頻,他延續了脫口秀大會時候高聲嘶唱,當他彈著吉當著鄧超喊孫儷時,我沒覺的鄧超和他有啥共鳴,只是感覺鄧超好像有點尷尬。
為了貶低一個藝術形式而拔苗助長的猛誇另外一種藝術形式,這種手法叫對比。
但是誇得太過也不好,有點假。
不過我覺的這篇文章的題目還是很好的,有鬥有笑,說一個喜劇演員能把人逗笑,這應該是最高褒獎了,但是要求每個笑點都有意義我覺得好像有點難。
憨豆先生金凱瑞都未必能做到,讓一幫平均學歷小本的相聲演員去做到,未必有點強扭瓜果的意思。
對於相聲,郭德綱算啥,有人覺得是他救了相聲。
也有人覺得,郭德綱是相聲界的害群之馬。
如果沒有郭德綱,相聲現在大約都申請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了。
一幫平均年齡六七十歲的行內老人,每年向國家申請點經費,舉行幾場三五人參加的紀念演出,上一些安排好的電視節目,回憶一下侯寶林馬三立那個時代相聲的繁榮,然後拿著通告費回家包三鮮餡餃子吃,日子過得美滋滋,多好。
但是郭德綱出現了,隨著他的走紅,相聲這個行業裡湧進了很多年輕人,原本舒適的環境瞬間變得競爭力巨大大,老先生們吃老本就能混的很好的日子一去不返,現在有的觀眾比他們會的還多,他們演出時,段子不好看的人少,會被人質疑是送雞蛋才賣出的門票。
有的相聲演員心裡苦啊,心裡恨啊。
本來局面是:阿姨我不想努力了。
但是被郭德綱這條鯰魚一攪合,還得出門搬磚,還得練功,還得翻出《相聲大全》來一個字一個字的學,郭德綱真的是相聲這行裡的害群之馬。
那些主流媒體接三岔五的砸缸,砸的對,都把老先生逼到幹活才能掙錢的地步了,心裡生氣啊。
雖然對很多說相聲的來說,現在掙得好像比過去多了,很多老先生山門多年未開現在又開始收徒弟了,但是逼著已經功成名就的大師們學習本就很罪惡,人家一輩子不知道灌口是啥,還得記詞背灌口,就是為了向世界證明,我會。
都大師了還要學習?家裡電錢郭德綱又不給報,他這不是害人嗎。
所以必須批郭德綱。
還有人批評郭德綱用封建禮教害人,舉的例子也是《德雲鬥笑社》的某一期,秦霄賢郭德綱于謙一起吃飯,秦霄賢因為壺嘴對人,被郭德綱訓斥沒規矩,然後作者寫了得有一萬字來論述這件事,我有點看不動。
主要是寫的不好看。
但是就這件事來說,秦霄賢今後要在相聲圈裡混,諸如茶壺嘴不能對人這種事,還是提早知道的好,不然今後得罪了人都不知道咋得罪的。
白袍同學小時候是個很乖的好孩子,家裡來了客人都是親自把飯端到客人面前,一次吃飯時給幾位年長的客人端飯把筷子端端正正的插到飯碗中間,惹得那幾位客人全程黑臉後來沒人告訴過我為啥筷子不能插在米飯中。
很多年後我才知道。
所以郭德綱把這件事看的很重是有原因的,有些規矩,早知道就會避免踩很多坑。
文:薛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