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萬粒冰島三文魚卵順利孵化 煙臺海洋種業實現陸海二次中轉

2020-12-23 海報新聞

近日,來自冰島的25萬粒優質三文魚卵在東方海洋雲溪基地順利完成隔離孵化。一尾尾躍然靈動的小魚苗將由這裡被轉運至國信東方(煙臺)循環水養殖基地,在那裡將繼續通過高效循環水養殖技術,實現由陸基走向深藍的「第二次中轉」。

目前,自貿區煙臺片區擁有全國最大的大西洋鮭陸基循環水育苗養殖基地,且經過多年的積累,已經具備豐富的三文魚卵孵化、育苗、降海鮭培育和養殖技術。隨著自貿區海洋種業中轉基地的建設和海關、海洋主管部門的不懈努力,下半年將有更多來自冰島、挪威等不同國家的大西洋鮭、虹鱒等不同品類的三文魚卵從這裡完成隔離孵化,實現引進中轉。同時,針對小規格苗種抗病能力弱,投入深水網箱成活率低等問題,國信東方(煙臺)循環水養殖基地將重點培育500-1000g的大規格苗種,通過提高陸上養殖可控性、降低苗種染病風險、縮短海上養殖周期等方式,降低用苗單位養殖風險,有效實現「陸海接力」的二次中轉。

下一步,煙臺片區將繼續堅持以需求為導向,基於現有設施條件,聯合海關及種質資源引進企業、科研機構,採取狠抓核心苗種引進中轉,加快推進海關指定監管場地審批,更大範圍、更深領域探索現代化海洋種業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建設,力爭以最快捷高效的模式完成苗種從入境到入廠、從入池到入箱的多次中轉業務,為苗種進口企業提供鏈式服務。同時,積極推動中轉基地向多元化、國際化發展,加快魁蚶、中國對蝦等多品種、多規格優質苗種的檢疫準入及跨國互動,尤其加強與日韓之間在苗種育繁推一體化建設方面的合作,通過「來種繁殖、去苗養成」的方式,實現多國間優質種質資源的「無障礙中轉交流」,共同催動多國間海洋種質賡續優化,海洋經濟深度融合,毗鄰海域生態持續向好。

相關焦點

  • 自貿區煙臺片區建起三文魚卵中轉站
    自貿區煙臺片區建起三文魚卵中轉站 2020-06-01 09:44:58 來源
  • 挪威海洋牧場項目落戶自貿煙臺 建三文魚生產交易加工中心
    28日,挪威海洋牧場項目籤約儀式在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舉行,項目全部建成後,將成為全國最大的三文魚生產、交易和加工中心。 王嬌妮 攝中新網煙臺11月28日電 (王嬌妮 馬雙軍 徐希水)28日,挪威海洋牧場項目籤約儀式在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舉行,這是國內迄今為止單體最大的陸基循環水養殖項目。
  • 挪威海洋牧場項目花落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
    11月28日,國內迄今為止單體最大的陸基循環水養殖項目——挪威海洋牧場項目籤約儀式在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舉行。 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約4億美元,從挪威進口大西洋鮭(三文魚)魚卵,採用世界最先進的陸基循環水養殖系統,建設從魚卵孵化到成魚養成、深加工於一體的高端漁業養殖基地。
  • 挪威海洋牧場項目花落煙臺 系國內單體最大陸基循環水養殖項目
    11月28日,國內迄今為止單體最大的陸基循環水養殖項目——挪威海洋牧場項目籤約儀式在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舉行。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約4億美元,從挪威進口大西洋鮭(三文魚)魚卵,採用世界最先進的陸基循環水養殖系統,建設從魚卵孵化到成魚養成、深加工於一體的高端漁業養殖基地。
  • 挪威海洋牧場項目花落自貿煙臺
    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約4億美元,從挪威進口大西洋鮭(三文魚)魚卵,採用世界最先進的陸基循環水養殖系統,建設從魚卵孵化到成魚養成、深加工於一體的高端漁業養殖基地。項目一期總投資1.98億美元,包括投資建設孵化廠、生長罐和加工廠等,產能1萬噸成魚/年,產值5.4億元;二期投資約2億美元,建設孵化廠和生長罐,產能增加2萬噸/年,產值增加10.8億元。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全國最大的三文魚生產、交易和加工中心。目前,挪威投資方已經編制完成商業計劃書,在挪威融資工作順利。
  • 25萬粒優質冷水魚魚卵已在2021年新年空降我市
    隨著1月8日25萬粒全雌三倍體虹鱒發眼卵空運抵達我市虹鱒魚苗種培育場進行孵化培育,表明2021年新年伊始,我市冷水魚新品種引進工作已提早開始。為進一步加強我市特色漁業尤其冷水魚高質量發展,持續提升水產種業水平,市畜牧獸醫局組織市漁業工作站從中國水科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引進全雌三倍體虹鱒魚魚卵25萬粒,魚卵圓潤飽滿、色澤清亮、金黃透明,經技術人員防疫消毒、稱重計數、靜置調溫後,投放到孵化缸內,待培育成功後,預計會增加我市冷水魚高品質魚苗22萬尾,成魚150噸,新增產值600多萬元。
  • 煙臺建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大力發展海洋高新技術
    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突破了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取得了一批先進成果,先後培育海參、海帶等一批國家級新品種,攻克石斑魚人工繁育和養成的技術難題,實現大西洋鮭工廠化養殖,在國內首次完成裸蓋魚苗種規模化繁育,自主設計建造超深水鑽井平臺「藍鯨1號」等等,不斷培強做大現代種業、海工裝備等我市優勢產業核心競爭力,提升海洋漁業等傳統產業科技水平。
  • 煙臺「十三五」成就巡禮:海洋牧場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 打造海洋...
    強化全產業鏈打造,將海洋牧場產業涉及的水產種業、海水增養殖業、海工裝備、水產品精深加工等55家大型骨幹龍頭企業納入雁陣型集群,推動煙臺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成為全省現代海洋產業三大集群之一。
  • 煙臺構建起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新發展格局
    海洋經濟大市建設總體情況到2019年底,煙臺全市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808億元,位居全省第2位,佔到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23.6%,居全國沿海地級市前列。海洋工程裝備與製造、濱海旅遊、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等產業產值居全省地級市首位。煙臺市先後獲批全國首批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試點城市、全國首批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全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 2020世界海參產業(煙臺)博覽會暨海洋食材展新聞發布會召開
    11月3日上午,2020世界海參產業(煙臺)博覽會暨海洋食材展(以下簡稱「參博會」)新聞發布會在煙臺廣電大廈13樓新聞發布廳順利舉行。發布會上,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相關領導圍繞籌備工作情況、活動主題安排及推進措施介紹了活動相關情況。本次「參博會」將於2020年11月6日至9日在煙臺國際博覽中心舉辦。
  • 山東煙臺開建亞洲最大深海網箱 引領「萬億級」海洋經濟產業鏈
    如同煙臺向海圖強的夢想,澎湃激蕩,奔騰向前——   今天上午,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舉行啟動儀式,開創了煙臺「陸海島」一體化深海養殖新篇章,也開啟了煙臺向海圖強的新徵程。   挺進,向深藍。201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百箱計劃」——在煙臺海域投放一百個智能網箱,進而帶動「千箱萬箱」,經略海洋,做好海洋經濟大文章。
  • 高產、穩產、質優,長沙現代種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11日訊(全媒體記者 朱澤寰)上月初,「袁隆平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早晚兩季實現畝產超1500公斤」的消息一出,立馬佔據了各大新聞網站的頭條,讓人感嘆現代農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也把人們的目光聚焦到袁隆平團隊所在地湖南長沙。
  • 煙臺海洋牧場佔C位
    均對煙臺海洋經濟建設,尤其海洋牧場建設進行相關報導。各新聞媒體的報導圖文並茂、靈活生動、深入淺出,形成多品種、規模化、分層次、全方位的傳播模式,在兩微一端等平臺同步推送,實現多種樣態的融媒體傳播,產生聚合效應,有效擴大了煙臺海洋經濟和海洋牧場建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全國海洋經濟領域掀起了一股「煙臺風」。
  • 究竟是什麼樣味道,可以讓三文魚一步步佔領世界?
    相比之下,大多數食用魚都是從微小的卵中孵化,在生長的前幾個階段需要細微的食物才能生存,而人工環境很難提供那樣的食物。鮭魚則不同,鮭魚卵很大,富含營養,在出生的前幾周,鮭魚苗(fry)完全靠油質的卵黃囊為食,隨後直接過渡到食用碎魚肉。由於挪威海多的是鯡魚群,對格倫維特兄弟來說,碎魚肉完全不是問題。這個試驗碰巧解決了魚類繁衍的進化難題—以量取勝。
  • 快訊:挪威海洋牧場項目籤約落戶煙臺,單體投資最大
    膠東在線11月28日訊(記者 賈楚航)11月28日下午,挪威NORSAL公司年產3萬噸陸基循環水大西洋鮭項目正式籤約落戶煙臺開發區。這也是迄今為止國內單體投資最大的海上養殖項目。項目投資方挪威海洋牧場公司總部位於挪威斯塔萬格市,該市於2018年9月與煙臺市結為友好合作城市關係。2019年5月,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率團到挪威經貿考察和友好訪問期間,與挪威海洋牧場公司就來煙建設三文魚陸基養殖項目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 深耕海洋牧場 助力藍色經濟 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
    12月2日,深耕海洋牧場、助力藍色經濟---2020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在成都市大鼎世紀大酒店舉辦。此次推介會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主辦,四川省水產局、四川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以及四川省、成都市有關協會、有關企業300餘人參加了推介活動,成都市與煙臺市兩地企業成功籤訂了合作協議。
  • 「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全國媒體聚焦,煙臺海洋牧場佔C位!
    海洋牧場建設「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11月29日在煙臺召開的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是海洋經濟領域一次高層次的研討會議,邀請了自然資源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中國海洋大學等部門和機構的9名權威專家,就紮實推進海洋強國建設等主題進行深入交流研討。會議的召開,再次讓煙臺海洋經濟發展成果,尤其是海洋牧場建設得到全面展示。
  • 三文魚洄遊,一個悲壯悽美的故事
    據資料記載,三文魚的生長周期為4年,每一對雌魚和雄魚大約能產4000個左右的魚卵,在其孵化過程中,大量的魚卵都被其他魚類、鳥類吃掉,倖存下來的長成幼魚。三文魚為什麼甘冒那麼大的風險返回出生地產卵?在沒有技術沒有導航系統的情況下,它們是依靠什麼找到回家的路的?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都無從解釋「三文魚洄遊」這一科學奇觀。在洄遊的途中,三文魚會遭遇到各種天敵,因為其肉質鮮美,它們成為魚類,鳥類,獸類及人類的口中食,盤中餐,可謂是九死一生。
  • 三文魚和它的小夥伴們
    三文魚的部位與解體「通」鮭鱒類料理「食」引言「通」日本是著名的島嶼國家,自古依靠豐富的海洋資源繁衍生息。兩個月左右孵化期,魚苗成長1~2個月後,進入海洋。3~5年後進入成熟期,返回出生地產卵。脂肪含量較低,口味清淡,常出口至中國等圖家。容易攜帶寄生蟲,所以鮮魚或冰鮮不適合生食,要經過低溫冷凍後才可以用於薄切刺身(ルイべ)。一般不會用於壽司的種。其它料理方法很多。比較著名的是北海道的鄉土料理チャンチャン焼き。
  • 深耕海洋牧場 助力藍色經濟 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在成都市成功舉辦
    深耕海洋牧場 助力藍色經濟 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在成都市成功舉辦12月2日,深耕海洋牧場、助力藍色經濟---2020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在成都市大鼎世紀大酒店舉辦。本次推介會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主辦,四川省水產局、四川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以及四川省、成都市有關協會、有關企業300餘人參加了推介活動,成都市與煙臺市兩地企業成功籤訂了合作協議,推介活動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