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如果,只有結果。
用實力說話,才是成人世界裡不變的法則。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的道路。
任何人都有過荊棘與坎坷時刻,訴說無益,既不會有人同情,更不會有人伸出手拉你一把。前天網上曝光一位老人摔倒在路上,無人敢扶,因為一旦攙扶,扶起來不知道是福還是禍。
同樣的道理,人生路上的扶助,誰也無法預測今後的結局。助人者,不僅僅需要助人的情懷、勇氣,還要有助人的能力。力所不及,是拖累和怨怪;力所及處,卻不知被扶之人,能否站穩。
所以,讓世界接納,只有一條:讓自己成為有價值的人!
在現實世界裡,我們總是看到大浪淘沙的結局。
很多明星因為沒有自己的作品被淘汰,很多崗位因為技能不足被替代,很多人因為年齡原因而走向邊緣。
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不僅在生活裡也在世界秩序的變更中。適應社會,提升自己是最好的選擇。
任何時候,為了更好的自己拼盡全力都是值得的。努力到無能為力,努力到感動自己。想要走得更高更遠,就要有相應的付出。
風物長宜放眼量,提升思維的境界和格局。
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古往今來,傳承下來的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有其存在的理由:《道德經》《菜根譚》《小窗幽記》等等中間,藏有深刻的人生智慧和道理。
最近熱播的歷史劇《大秦賦》,演繹一段秦國的歷史。而這些歷史故事,有職場的進退之道、生存智慧、管理視野,這些故事或者藏在《呂氏春秋》《史記》,或者藏在孫皓暉的《大秦帝國》裡。
閱讀,是把片段時間累積成人生的高度。
閱讀可以是茶餘飯後的一種消遣,也可以說是鄭重其事地學習。古人讀書有「三上」之說,即:馬上、廁上、枕上,擠出時間都去吸收知識。現在一本厚重的書,都可以下載在手機裡隨時捧讀,也可買一本書在手中捧讀,多樣的方式選擇,眼界自然拓寬。
讀書要講究方式方法。書是死的人是活的,讀書更重要的是思考。照搬或掉書袋最是無益,要從中學習古人、他人處理問題的智慧和方法,內化於心成為自己,千萬別「東施效顰」,人家的路沒學會,把自己又搞丟了。
閱讀,是努力的方式,但不要急功近利。
人生需要努力,但是不要急功近利。這就好比交朋友,為利益而交,為利用而交,很難交到知心之人,充其量不過是酒肉朋友而已。
讀書亦然,讀書更多的時候是準備、是儲備、是學習、是積累。若只是為了當下解決問題,去臨時照搬,很多時候會顧此失彼,會發現書上描繪的時間、地點、問題以及客觀條件,完全不符合當下,頓時就會把自己陷入尷尬之地。
如同古代名將趙奢之子趙括,熟讀兵法,眼高於頂,結果一上戰場,才知道自己不過是個書呆子,最後不光誤國也誤己,連命都丟了。這,就是典型的急功近利的結果。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