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至貴至美:中國古代女子鳳冠霞帔的由來與演變

2020-12-23 岐黃問答

這個春節假期有點長,適合學習一些新技能,多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書。小編就買了很多相關的專業書,做了很多讀書筆記(畢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也做了一些以前一直想做卻沒做的事情。

別被騙了,鳳冠霞帔不只是嫁衣!

很多人誤以為「鳳冠霞帔」就是中國古代女子的嫁衣,以為古代女子出嫁時,會頭戴鳳冠,身穿霞帔,腳踏紅繡鞋,滿身喜慶,以最美的姿態來迎接人生的重要時刻。其實不然,恭喜你被古裝劇誤導了。

事實上在古代,「鳳冠霞帔」是從隋唐,唐代至清代結束的古代貴族女子在儀典時和婚嫁時,所穿著的命婦裝束。按照地位等級的高低,在顏色、花紋、裝飾和用料上有所不同。後來才演變成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主要特徵是「奢侈」。

鳳冠霞帔

按照漢語合成複合詞的構詞原則,「鳳冠霞帔」可以被分成「鳳冠」與「霞帔」兩個詞。那麼它是從一開始就這麼組合在一起呢?還是有什麼歷史演變呢?這一期會根據「鳳冠」「霞帔」兩個拆分出來給大家講解一下。

首頁先來總結一下,「鳳冠霞帔」是兩種可以分別獨立穿戴的服飾,一是頭戴的鳳冠,而是身穿的霞帔。後面我們就分兩個板塊講解一下。

鳳冠霞帔

古代的鳳冠,奢華尊貴無人能比!

鳳冠,是以金屬絲網為胎,上綴點翠鳳凰,並掛有珠寶流蘇的禮冠。其造型極其華麗,鑲嵌有珍珠、寶石、翡翠等珍貴珠寶,唯美大氣,絢麗奪目,非一般尊貴。

「鳳冠」脫胎於先秦的禽鳥冠,經歷了漫長的歲月,逐步形成的禮冠。也有學者認為鳳冠的原型是漢代以花朵、枝葉為飾的步搖。

東漢劉熙《釋名.釋首飾》曰:「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動,」劉熙所說的步搖,類似於懸掛有墜飾的簪釵。

打虎亭漢墓壁畫

歷史上真正出現今日這種形制的鳳冠,至早得等到北宋時期,甚至還被金人所繼承。在此之前,禮冠上的裝飾還是以花樹、鈿等為主。當時鳳冠的具體形制,可見《金史.輿服志》

「皇后冠服。花株冠,用盛子一,青羅表、青絹襯金紅羅託裡,用九龍、四鳳,前面大龍 銜穗球一朵,前後各有花株各十有二,及餾辦、孔雀、雲鶴、王母隊仙人、浮動插瓣等,後有納言,上有金蟬襻金兩博鬂,以上並用鋪翠滴粉縷金裝珍珠結制,下有金圈口,上用七寶鈿窠,後有金鈿窠二,穿紅羅鋪金款幔帶一。」

顏色濃鬱華貴,極盡奢華和工巧。

鳳冠霞帔,實物特寫

到了明成祖時期,隨著國力的日漸強盛,鳳冠變得更加精緻,不僅承襲了宋制的龍鳳和花樹造型,還規定了花兒要怎麼開:大珠花樹上的花朵「蕊頭二個,翠花九葉」,小珠花樹上的花朵「每枝花一朵,半開一朵,翠葉五葉。」

自此,鳳冠的形制基本固定。如今,我們能看到的鳳冠只有四件,都是明代定陵的陪葬物,分屬孝端顯皇后王氏和孝靖皇后王氏所有。分別是「十二龍九鳳冠」、「九龍九鳳冠」、「六龍三鳳冠」和「三龍二鳳冠」。

鳳霞霞帔,復原圖

想穿霞帔?你至少得有地位啊!

「霞帔"又稱之「霞披",是中國古代婦女禮服的一部分,類似現代的披肩。出現於南北朝時期,因其色彩豔麗,燦若彩虹而得名。

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就曾在他的《霓裳羽衣舞歌》中詠道:「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可見,最晚在唐代的時候,霞帔已成為女子喜歡穿戴的飾物。但直到宋代,霞帔才正式成為華夏輿服志中命婦禮服的一種重要配飾。

鳳冠霞帔,劇照

到了明代,霞帔的使用走向制度化、規範化,帶著崇高威嚴的色彩。無論是后妃內命婦,還是由官員妻、母所構成的外命婦,在霞帔的顏色、紋飾上,乃至霞帔墜子的質地與紋飾都有著嚴格的規定。譬如:

皇后:深青色,並列兩條,繡有五彩雲龍的霞帔,前端掛有金鑲玉墜子,瑑龍紋。皇妃:深青色,繡有織金雲霞鳳紋的霞帔,飾以珠。前端掛有玉墜子,瑑鳳紋。

《明會典》中也多處提到「大衫霞帔」為明代貴族女性的禮服 。

大明衣冠之皇后冠服

一品夫人:公侯伯及一品二品用深青色,繡有蹙金繡雲霞翟紋的霞帔。前端掛有鈒花金墜子。三品淑人:五品用深青色,繡有雲霞鴛鴦紋的霞帔,用鍍金鈒花銀墜子;六品七品用深青色雲霞練鵲紋的霞帔;八品九品用深青色,繡纏枝花紋的霞帔,都用鈒花銀墜子。

極高的顏值和極盡奢華的用料,無不彰顯衣冠在古人心目中的非凡的地位。

大明衣冠之命婦冠服

鳳冠霞帔是如何變成嫁衣行頭的?

要說中國服飾金字塔上最頂端的衣冠,男性是一套冕服,而女性則是一套「鳳冠霞帔」,可是在我們熟悉的傳統戲劇古典文化裡面,「鳳冠霞帔"又是指,女子出嫁時的嫁衣行頭,這就讓人心生疑惑了?

依照古代傳統服飾制的等級規定,如果平民百姓穿官服,那是僭越是要被重罪的,歷史上的「鳳冠霞帔"流傳演變,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鳳冠霞帔

我們還是在民間傳說中尋找答案吧。

相傳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康王趙構落荒而逃,在這危機時刻,忽遇一座破廟,廟前坐著一位姑娘,趙構向她尋求幫助。

康王趙構,劇照

姑娘靈機一動,讓趙構藏到谷籮裡,自己坐在谷籮上面。金兵趕來,問姑娘前面的人逃往何處,她淡定地指了一個錯誤的方向。

就這樣,趙構躲過了殺身之禍。後來趙構稱帝,但他始終忘不了那位救他於水火之際的姑娘。於是他特意派遣使者前往當地尋找。

宋高宗趙構,劇照

奈何江南的女子實在是都很漂亮,很難分辨出哪個才是當初救過趙構的那位女子。無奈之下,趙構下了一道聖旨,「浙江女子盡封王。」

隨行的禮官諫言:「全部封王怎麼得了?」趙構又言:「這不簡單,讓她們出嫁時都穿「鳳冠霞帔」不就得了。」

宋高宗趙構,劇照

自此,當地的妙齡女子在出嫁時,都會穿戴起「鳳冠霞帔"。這種風俗後來遍及浙江各地,這就是人們所美譽的「浙江女子盡封王」的故事,此習俗流傳了800多年。直到解放後才逐漸廢止。

發展如今,「鳳冠霞帔」象徵了祥瑞、希望和幸福,承載了人們喜結良緣,百年好合的美好願望,是許多女子的一生期待。

「全文完」

十裡紅妝女兒夢,劇照

參考文獻:

孫機所著的《華夏衣冠.中國古代服飾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

擷芳主人所繪的《Q版大明衣冠圖志》,北京郵電出版社

喻翔所撰的《鳳冠.貴婦衣冠的絕響》,雜誌《中華遺產》

鳳冠霞帔

今日互動:你覺得女星穿鳳冠霞帔,誰最美?歡迎留言告訴我們答案。

相關焦點

  • 一日命婦:古代婚禮中鳳冠霞帔從禮服變成婚服的演變
    自古以來,婚禮上的新娘都是衣裝隆重、極盡奢華,但平民女子和后妃的身份、地位差距豈止是「九品十八級」,難道真的能夠在婚禮上穿著和命婦禮服一模一樣的的「鳳冠霞帔」嗎?而且,鳳冠、霞帔絕對算古代女性的奢侈品,無論其制式、工藝還是價值都非同小可,普通百姓有怎麼可以負擔得起呢?
  • 鳳冠與霞帔
    到了明清時期,不但是皇后和命婦,平民女子所戴的彩冠,也叫鳳冠,這時多用於婚禮的場合,是吉祥美好的象徵。在中國傳統的文化裡,鳳是吉祥鳥,是高潔、太平、智慧和吉祥的寓意。而帔,始於南北朝,當初男女都用。東漢末年劉熙寫的《釋名.釋衣》中講到:「帔,披也,披之肩背不及下也。」霞帔,它是用錦緞製作,上面繡著不同的花飾,兩端做成三角形,下端垂金玉墜子。
  • 中國僅存的4頂」鳳冠「,真是美得令人咋舌!
    「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中國女子對鳳冠霞帔,一直都是有情結的,就好像西方人結婚必穿婚紗一樣。
  • 「霞帔」是什麼?象徵身份地位的鳳冠霞帔,為啥平民女子也能穿?
    單提到霞帔,大家可能會感到陌生,但是,說起「鳳冠霞帔」,相信很多人都會恍然大悟。一聽鳳冠霞帔,大家都會想到洞房花燭。其實鳳冠是古代貴族女子所佩戴的裝飾著鳳凰圖案的冠飾。那麼霞帔又是什麼呢?為什麼霞帔與鳳冠總是一起出現呢?今天,J先生就來聊聊霞帔。霞帔≠衣服霞帔又稱霞披,是一種從肩上披到胸前的彩帶,類似於現代的披肩。
  • 《知否》中婚服裡的「霞帔」
    hello,我是蠟筆,之前我們說完了鳳冠,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什麼是霞帔吧。霞帔是古代女子披肩服飾,素有霞帔或帔肩之稱。據資料記載,霞帔形如兩條絢麗的彩練並印以美麗的圖紋。舊時女子出嫁時多用鳳冠霞帔以象徵幸福,其雛形大致始於南北朝時期。
  • 明朝鳳冠那些事兒:不是後宮命婦,就甭想穿「鳳冠霞帔」
    原來新娘子是沒有資格穿戴 「鳳冠霞帔」的首先我們需要清楚的是,「鳳冠霞帔」本來就不是古代新娘的妝扮,而我們現在所見到的一些中式婚服,也僅僅是仿古禮服罷了。但是現在很多人說到女子出嫁衣著總會想到「鳳冠霞帔」這個詞,其實古代新娘出嫁是沒有資格穿戴「鳳冠霞帔」的,那這「鳳冠霞帔」到底是什麼來頭呢?「鳳冠霞帔」是一個組合詞。
  • 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明朝婚服裡的兒女情長
    明代是中國服飾演變史上重要的一環,它基本確定了由宋朝轉型而來的中國傳統服飾文化。而婚嫁服飾方面明代的成就更是功不可沒,它雖仍承襲歷朝歷代傳統習慣,但在色彩考究上,《明史·輿服制》記載,明代的婚服"取法周、漢、唐、宋,服色所尚,以赤為宜"。開創了以緋紅為嫁娶衣的經典婚嫁形式,並一直延續,成為我們現在公認的經典婚禮形式。
  • 形美如彩霞·霞帔 |「禪衣漢裳」
    為什麼霞帔與鳳冠總是一起出現呢?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霞帔。霞帔是宋明漢族命婦禮服的一部分,類似現代披肩。是宋以來貴婦的命服,式樣紋飾隨品級高低而有區別,類似百官的補服。《格致鏡原》引《名義考》中稱:「今命婦衣外以織文一幅,前後如其衣長,中分而前兩開之,在肩背之間,謂之霞帔」。
  • 我穿蟒袍玉帶,迎你鳳冠霞帔,崇明人就是這麼浪漫
    我穿蟒袍玉帶,迎你鳳冠霞帔,崇明人就是這麼浪漫 2020-06-10 02: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明代女子鳳冠:綴龍鳳以耀軀,雍容華貴背後的時代取向
    引言位於國家博物館的明朝出土文物——萬曆孝端皇后鳳冠,以其雍容華貴之美在展館之中格外顯眼奪目。孝端皇后作為萬曆唯一冊封的皇后,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一位皇后,這個精美鳳冠作為其高貴身份的象徵承載著她的輝煌過去,向世人展現明代皇后的奢華典雅。
  • 盤點古代各個朝代女子的嫁衣,沒有最美只有更美!
    隨著如今古裝戲的熱播,如今古裝婚紗照也十分受人們歡送,古裝婚紗照裡面,會用到古代的服裝道具,這和我們平常的生活間隔比擬遠,所以也會十分有新穎感。拍古裝婚紗照,新人似乎穿越回了古代,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古代女子最美的嫁衣。 在秦漢時期,皇太后、太后、公卿夫人等的婚禮服形式採用深衣制。深衣形制是上衣下裳相連接,當時男女服用極為普遍。
  • 中國古代服飾演變,五分鐘帶你了解各個時期的服飾
    商:服飾的基本形式為上衣下裳,右衽交領,呈現出中國古代服飾的基本特點。周:宗法制的產生決定了服飾的尊卑,如冕服、弁服等,出現深衣(衣裳相連)。民間深衣流行,女子服飾以曲裾深衣和直裾深衣為主。冕冠,簡稱為冕,是指古代大夫以上的王侯所戴的禮帽。也是古代帝王最高等級的首服,冕冠由冕板、冕旒、筍、紘、充耳等組成。按規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繪有章紋。此外還有蔽膝、佩綬、赤舄等。組成一套完整的服飾。
  • 從《知否》到《清平樂》| 中國古代女子婚服怎一個「紅」字了得
    左為《知否》,右為《清平樂》說起傳統中式婚禮,我們腦海中就是一片紅色和金色的海洋,但其實不管是大紅吉服、上衣下裳,還是鳳冠霞帔這些現代中式傳統婚禮中的標配固定下來要等到明朝,那麼之前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婚服又是什麼顏色的,經歷過怎樣的變化,又有什麼深層的原因,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關於中國古代女子婚服的奧秘
  • 古代女子頭飾文化,什麼是步搖髮飾、髮簪輕搖、鳳冠?
    看來古代女子都十分注重自己的秀髮,甚至以發為美對其呵護有加。既然古代女子很重視秀髮,那麼在髮型跟髮飾搭配上自然會十分在意。比如今天出門上香拜佛、郊遊或逛市集,她們都會考慮帶什麼髮飾,這裡面的款式又比較多種多樣,剛梳理好的髮髻一般會用寶鈿花釵搭配鮮花來修飾,其中的寶鈿花釵又有分為:發鈿、華盛、髮簪、步搖以及髮釵等飾件。
  • 服飾 | 獨特之美的宋朝服飾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宋朝服飾一般指宋朝流行的服飾,包括北宋南宋流行的服飾,是服飾史發展的一顆明珠。宋代服裝分三種:一為自皇后、貴妃至各級命婦所用的"公服",一為平民百姓所用的吉兇服稱"禮服";一為日常所用的常服。
  • 中國歷代女子髮型演變
    遍歷中國幾千年歷史長河中,歷朝歷代女子便把頭髮作為展示美的重要部分。頭髮,不僅是人體上的一部分,更是人類作為追求美的重要標準。古人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體現了頭髮的重要性,因此古人倍加精心護理。春秋時,出現了以假髮梳起高髻追求美的風氣;戰國時,女子多以將髮髻往往向後傾。
  • 中國古代女子服飾演變史
    從先秦時期我國古代服制開始建立,對以後各個歷史朝代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華夏族服飾的特點是上衣下裳,寬衣博帶,「上曰衣,下曰裳」,下身穿的裳實際是裙,而不是褲。春秋戰國時期的女子服飾以深衣為主。整個冠上綴著龍鳳,搭配霞帔一同穿著。而明代日常女子服裝以衫、裙、襖、褙子、比甲為主。褙子較流行,直領、對襟、小袖為平民之服。清 · 旗裝清朝是我國服裝史上改變最大的一個時代,清代是個滿漢文化交融的時代,尤其是服裝文化也是在進入中國後,保留原有服裝傳統最多的非漢族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