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龍百年傳承:八達嶺鎮石佛寺舞龍入列延慶區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1-01-09 瀟湘晨報

「正月十五鬧花燈」,在每年這一傳統節日期間,具有數百年歷史的石佛寺舞龍表演都會「亮相」在花會展演的活動現場,精彩的舞龍表演吸引了不少本地市民、外地旅客跟隨觀看。值得慶賀的是,今年石佛寺舞龍項目也被列入延慶區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石佛寺舞龍傳承人王愛民介紹說,石佛寺村的舞龍習俗起源於明朝萬曆十年建村初期,在近百年間由村中姬姓世傳,至今已傳承了四代,由於近些年頻繁的表演活動,以及人們對表演技藝的不懈追求和探索,石佛寺的龍燈表演技藝日臻完美。石佛寺村的舞龍活動不僅成為了不同歷史階段村內重要節日、重要慶典活動必備的活動,也成為了全鎮乃至全區一個最重要的文化品牌和民俗亮點,參加了多項不同級別的國內演出活動,並於2015年9月25日走出國門,參加了由南非政府舉辦的南非狂歡節大型演出活動,讓舞龍這一中國獨有的傳統文化走向了世界,成為了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紐帶和橋梁。

【來源:北京市延慶區人民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人物風採】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傳統舞蹈專業委員會會員—陳亮亮
    陳亮亮——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傳統舞蹈專業委員會會員,國際級舞龍舞獅裁判員、教練員,非物質文化遺產
  • 「女子舞龍隊」舞出鄉村振興新能量
    這是該隊連續三年獲得省級大獎,讓文化「軟實力」成為鄉村振興「硬支撐」。珠水溪村「母子龍」作為寧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自1988年組建以來,迄今已歷經五代傳承和突破, 無論是舞龍造型、色彩、技藝都作了系列改良升級。
  • 通訊:華俄後裔的百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中新社呼倫貝爾8月26日電 題:華俄後裔的百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新社記者 張瑋「我的學生現在都遍布中外了。」55歲的華俄後裔(俄羅斯族)格拉妮婭經營著自己的列巴坊,每到夏季,源源不斷的遊客會找上門向她討教列巴製作工藝。
  • 傳承傳統文化 趣玩舞龍舞獅
    一次偶然的散步時光,孩子們發現了在幼兒園大廳有許多關於新年的事物,如:那色彩鮮豔、活靈活現的舞龍、舞獅道具,他們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摸一摸、看一看、甚至想拿下來體驗一番。這些舞龍舞獅道具引起了小朋友們的興趣,在和小朋友團討的過程中,他們一致決定玩一玩舞龍舞獅的遊戲。為了滿足孩子需求,我們把舞龍舞獅的道具請進教室,關於舞龍舞獅的活動由此生發。
  • 舞龍之鄉:一條銅梁龍背後的脊梁精神
    這一過程看似偶然,實則是銅梁大力做好龍文章,著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必然。銅梁龍文化源遠流長,銅梁龍舞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重慶十大文化符號,被譽為「中華第一龍」。銅梁的舞龍習俗沿襲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湧現出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技藝高超的舞龍人,就是人稱的「龍把子」。
  • 關於蚌山區第二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的公示
    為了有效保護和傳承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蚌埠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蚌山區開展了第二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和評審工作,確定了第二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 舞龍 樂悠悠
    舞龍是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活動,龍是華夏民族世世代代所崇拜的圖騰,人們以舞龍的方式祈求平安和吉祥。12月11日,江海小記者總站邀請城山喜洋洋舞龍隊走進實驗小學,學校裡的江海小記者們紛紛體驗了一把舞龍的魅力。
  • 竹馬、高蹺、舞龍……臺兒莊古城春節大廟會精彩不斷
    威風鑼鼓、竹馬、高蹺、舞龍、火龍鋼花等非遺節目依舊如火如荼,深受遊客和當居民喜愛。竹馬會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舞蹈,騎著竹馬表演。竹馬是用竹篾紮成馬的形狀,外蒙綢布或紅、黑、赤、青、花、白等多種顏色,繪成了一匹匹活靈活現的「竹馬」。"竹馬會"的顯著特點重在跑:以跑入場,以跑收場,貫穿始終,即跑中見陣、陣中有情,跑出姿態、跑出陣勢。整個演出輕鬆、歡快,令人愉悅。
  • 舞龍舞獅武術融入大課間
    文件中提到了「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認真梳理武術、摔跤、棋類、射藝、龍舟、毽球、五禽操、舞龍舞獅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因地制宜開展傳統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活動,並融入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機制,形成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競賽體系,並針對此提出了「增強文化自信」,深入開展「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讓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在校園綻放光彩。
  • 舞龍紗跟舞龍布有什麼區別
    舞龍紗跟舞龍布有什麼區別 2020-07-09 14:44:24 來源:全球紡織網 舞龍紗跟舞龍布有什麼區別?舞龍紗即(舞龍紗線。)
  • 這個百年「消防節」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個百年「消防節」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歷史沉澱的精華
  • 舞龍舞獅的前世今生
    看到這裡,有人就要問了,你們一個搞國學教育的,發人家國家的文化幹嘛啊?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在世界上一直扮演者文化輸出的角色。這依靠的不僅僅是我們自身的發展,更是因為我們面對不同文化時「取精華,去糟粕」的能力。
  • 舞龍是春節的娛樂節目,傳承自漢朝,還有這些流派!
    百家號文史領域春節特輯獨家供稿再過幾天,春節就要到來了,各地百姓也都為過年忙的不可開交,不少表演紛踏而至,其中最熱鬧的當屬舞龍表演了。舞龍作為我國傳統民俗之一,不但具有很高的觀賞性,而且熱烈、歡快的場面,也為春節增添了不少喜慶氣氛。
  • 華凌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不止於紀錄|「文創在上海」直播周精彩...
    2017年,他創立上海汐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三年來,汐夢文化深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題材,出品了《璀璨薪火》、《海派百工》等一系列紀錄片。 是什麼樣的淵源,讓他關注於中國非遺文化的影像紀錄?對於非遺文化的傳承,他有怎樣的思考?讓我們一起聽聽華凌磊和非遺文化影像紀錄的故事。
  • 北師大「非遺進校園」活動:學者與傳承人云端共談「口頭文學遺產的...
    10月25日,北京師範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之「口頭文學遺產的傳承與發展:學者與傳承人共談」線上活動舉行。本次活動由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和北京師範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發展中心聯合主辦。
  • 【體教融合】舞龍舞獅武術「WU」進大課間
    文件中提到了「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認真梳理武術、摔跤、棋類、射藝、龍舟、毽球、五禽操、舞龍舞獅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因地制宜開展傳統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活動,並融入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機制,形成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競賽體系,並針對此提出了「增強文化自信」,深入開展「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讓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在校園綻放光彩。
  • 汕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您知多少?
    在民間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戲曲、消費習俗、歲時節令、民間信仰等幾大類中有31個項目已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13個項目入選省級;滾地金龍、陸豐皮影戲等5個項目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汕尾漁歌等四個項目,已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些民間藝術有的是全省唯一的,有的甚至是全國唯一的民間藝術。這裡我們介紹我市部分文化項目,以饗讀者。
  • 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受熱捧 舞龍舞獅武術融入大課間
    文件中提到了「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認真梳理武術、摔跤、棋類、射藝、龍舟、毽球、五禽操、舞龍舞獅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因地制宜開展傳統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活動,並融入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機制,形成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競賽體系,並針對此提出了「增強文化自信」,深入開展「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讓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在校園綻放光彩。
  • 迷途旅遊網&王星記·百年非遺扇藝體驗遊,非物質文化遺產.王星記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重要的推廣項目,「王星記·百年非遺扇藝體驗遊」以獨特、創新、示範三位一體的模式推出的旅遊產品,為廣大國內外遊客提供一個全面了解、欣賞王星記百年非遺扇藝文化的平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通過多年的辛勤耕耘,大力推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全球展銷,更好地讓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向國際化舞臺,獲得國外讚譽,這是中華文化崛起的體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