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ID:ibookreview
『閱讀需要主張』
你還沒有聽說過《美第奇家族》?
由英國和義大利合拍,達斯汀·霍夫曼和理查·麥登領銜主演的這部歷史劇已經在過去的兩個月內吸引眾多觀眾。看慣了勾心鬥角的宮廷戲,來看看這部展現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們生機勃勃的歷史劇吧。
撰文 | 禮希同
近年來歐美拍攝歷史劇的風潮早已席捲大部分家族。相較而言,也許是因為美第奇家族不斷資助各類藝術家,詩人,科學家,哲學家的歷史稍顯平淡,也許是因為佛羅倫斯這樣一個城市國家沒有為那些宮廷鬥爭的爾虞我詐提供足夠的舞臺,這部《美第奇家族:翡冷翠的名門》(Medici: Masters of Florence)可謂姍姍來遲。
《美第奇家族的興衰》
作者:(英) 克里斯多福·希伯特
譯者:馮璇
版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甲骨文 2017年1月
▲ 點擊圖片買一本
「美第奇」(Medici)對國內的大部分觀眾來說恐怕是個陌生的名字。但只要我們翻看歐洲歷史就會發現,美第奇家族曾經的強盛、富有和對歐洲歷史的巨大影響力,即便與哈布斯堡家族(Habsburg),波旁家族(Maison de Bourbon)或者羅斯柴爾德家族(Rothschild)這樣的世家大族相比也不遑多讓。
前兩個家族由於帝王將相眾多,名聲自隆。羅斯柴爾德家族則因其在近代金融業中的顯赫地位而常常成為各種陰謀論中的幕後黑手。與之相比,美第奇家族雖然也出過四個教皇,兩個法國王后,在實質意義上統治了佛羅倫斯三百多年,並且在其統治時代,因為一直經營當時歐洲最大的銀行而成為歐洲最富有的家族之一,但這些政治經濟上的成就都不是讓他們被歷史所銘記的主要原因。
美第奇家族更為重要的影響,體現在他們對文藝復興運動的巨大推動上。如果我們考察西方文化史,那些在人類精神領域中閃閃發光的名字,像米開朗基羅,達文西,拉斐爾,波提切利,多納泰羅,提香,斐奇諾,馬基雅維裡,伽利略等,背後都站著同一個家族,那就是美第奇家族。
拉斐爾的名作《雅典學院》,由出身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利奧十世資助。
沒有美第奇家族對文化事業的庇護,沒有美第奇家族在佛羅倫斯所營造的開放自由的氛圍,沒有美第奇家族對這些藝術家、哲學家們的直接資助,文藝復興即便仍然會發生,也將會是完全不同的模樣。
《美第奇家族》的主角是由《權力的遊戲》中的少狼主理查·麥登(Richard Madden)扮演的科西莫·德·美第奇(Cosimo de' Medici)。在現實的歷史中,科西莫掌權的三十年是美第奇家族在佛羅倫斯統治的第一個高峰。歷史上對於科西莫的評價,普遍認為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同時還是一位真誠推動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者。
科西莫·德·美第奇(1389-1464),實質上統治佛羅倫斯達三十年,死後被授予「國父」稱號。
馬基雅維裡在《佛羅倫斯史》中就曾評價「科西莫極其精明而有遠見;言談舉止嚴肅端莊、謙恭有禮,對人極其豁達大度、仁慈寬厚。他從不攻擊各派和統治者,對所有的人都很寬厚。由於他慷慨助人,樂此不疲,各階層公民都把他引為同道。」
《佛羅倫斯史》
作者:(意)尼科洛·馬基雅維裡
譯者:李活
版本:商務印書館 2011年5月
▲ 點擊圖片買一本
著名的歷史學家雅各布·布克哈特在他的名著《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也說,「認識到柏拉圖哲學是古代思想最美麗的花朵,以同樣的信念感悟友人並從而在人文主義集團本身的內部促進了另一種更高的古典文化的復興,這種特殊的榮譽是屬於科西莫的」。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
作者:(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
譯者:何新
版本:商務印書館 2011年5月
▲ 點擊圖片買一本
當然,在一部八集的電視劇中要想完整展現這位人文主義政治家的一生顯然是不現實的。劇中所展現的時代,從老美帝奇去世開始,經過科西莫被流放,直到最後科西莫回到佛羅倫斯,流放阿爾比齊家族,重新成為教皇的銀行家,大約對應的是1429年到1435年這六年間。這也是科西莫確立美第奇家族在佛羅倫斯統治的關鍵時間。
《美第奇家族》一開始便是科西莫父親喬瓦尼·德·美第奇(Giovanni de' Medici)的葬禮。老美帝奇被謀殺致死,兇手成了劇中最大懸念。與電視劇情不同的是,老美帝奇在現實中實際上是自然老死,臨死時還在教導兩個兒子如何維護家族,治理國家。不過,與歷史相同的是,老美帝奇以他的經驗智慧為美第奇家族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正是在他手裡,美第奇家族成為了教皇的銀行家,從而也成為了當時歐洲最富有的家族之一,他低調樸實又果斷堅決的行事作風也成為科西莫模仿的榜樣。
達斯汀·霍夫曼扮演的老美帝奇,為美第奇家族奠定基礎之人
老美帝奇去世時,科西莫已經年屆四十,儼然已是一位沉穩可靠的銀行家和政治家。美第奇家族在佛羅倫斯的勢力也蒸蒸日上,並沒有因為老美帝奇的去世而被削弱。不過此時佛羅倫斯城中還存在著與美第奇家族相敵對的勢力,為首的便是阿爾比齊家族(Albizzi)。在歷史上,阿爾比齊家族一直是佛羅倫斯的名門望族,在美第奇家族崛起之前很久便已是佛羅倫斯最有影響力的家族之一。就歷史的記載來說,佛羅倫斯在阿爾比齊治下雖然沒有之後文藝復興時期的輝煌燦爛,但仍不失為一個蒸蒸日上的強大城邦,其領地不斷擴展,財富也不斷增加。不過,對於一個以自己的高貴門楣為榮耀的家族而言,看到美第奇家族這樣依靠銀行業而實力迅速膨脹的新興貴族顯然會心生鄙夷。《美第奇家族》的主要內容也就是圍繞著美第奇家族與阿爾比齊家族的鬥爭展開。
理查·麥登扮演的科西莫·德·美第奇
與近年大熱的《冰與火之歌》,或者像《紙牌屋》《黑鏡》一類「虛無主義」的電視劇不同,《美第奇家族》處處透著古典德性的中正大氣。劇中雖也有許多權謀,但並不是沒有底線的爾虞我詐,人物的塑造也並沒有一黑到底,而仍然在不論怎樣的處境中都希望能從自己的良知出發達到目的,即便通過陰謀的手段。這種態度在劇中多次通過美第奇·德·柯西莫之口被說出,「我的父親常說,有時為了達到一個好的目的,需要先做壞事。」
看慣了《紙牌屋》,又身處當下這個指鹿為馬的環境當中,現在的觀眾恐怕多少會懷有一種「人對人是狼」的心態,認為政治人物所有的行為最後都能還原到金錢與權力。
然而,如果我們回到美第奇家族興起的文藝復興年代,我們會發現,即便是那個著名的「邪惡教師」馬基雅維裡,也並非如同我們現代人以為的那樣,只是教會君主一套腹黑的權術,讓君主徹底從現實利益出發來統治國家。當馬基雅維裡自述將自己最高的愛獻給祖國,他顯然超出了對個人具體利益的考量,而將國家的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然而,這種對祖國利益的維護在馬基雅維裡看來又必須是理性的,因此,馬基雅維裡同時又超越了具體時空中祖國的特殊利益,而在此之上再次加上了一個普遍性的維度。
《君主論》
作者:(意)尼科洛·馬基雅維裡
譯者:潘漢典
版本:商務印書館 2009年2月
▲ 點擊圖片買一本
正是這種個人利益,祖國利益以及理性的三角關係,使得施特勞斯在對馬基雅維裡著名的解釋中認為,「擁有德性的奠基者們之所以行為良善,是因為他們受到他們對共同善(common good)的自然欲望的鼓舞,受一種憧憬之情所支配。他們所憧憬的,是他們將要為他們的祖國帶來幸福,是他們將要通過為他們的事業帶來『世俗世界的尊嚴榮耀』而感到自豪和滿足:擁有德性的奠基者們之所以行為良善,不是因為他們受到他人的逼迫,或者受到殘酷的必然性的逼迫。」 同時,「做出主動選擇,就意味著在所有重要的事務中承擔風險並相信自己的力量,這種力量,能夠在選擇善的同時,將與之俱來的邪惡,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
馬基雅維裡(1469-1527),其代表作《君主論》即被題獻給當時佛羅倫斯的統治者洛倫佐二世·德·美第奇,這部作品也被看作現代政治哲學的奠基性著作。
施特勞斯描述的這種受到共同善和德性的驅使,為了達到一個高尚的目的,同時又試圖將邪惡的手段置於自己控制之下的君主,實際上就是本劇中柯西莫的行事風格。
當然,僅僅擁有道德顯然是不夠的,道德只能夠安己一身,卻無法為天地立命。道德能夠使人堅定意志,甚至能讓人在困境中做出最為困難的選擇,卻不能給予人方向。只有同時擁有與道德相匹配的欲望,才能稱為一個有德性的人。而對與德性相匹配的欲望的表達,也恰是《美第奇家族》另一個優點。
第一集老美帝奇和柯西莫曾經有過一段關於修教堂的對話:「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以前的佛羅倫斯人,修建了一個如此宏偉的教堂以至於最終沒人能完成它?」彼時尚且天真的柯西莫答道,「因為愚蠢,他們的野心超出了能力」,然而,老美帝奇一語道破天機,「他們知道這是不可完成的,但他們有夢想。上帝會創造更多後代,聰明的他們會去實現這些夢想」,當天真的柯西莫認為「可能就是我,我可以靠繪畫來實現這個夢想」時,老美帝奇又立馬在更高的層次上說,「很可能就是你,但不可能靠繪畫來實現。穹頂可不會由藝術家或者建築師來完成,而是由一個能調動一切資源的人來最終建成它,來完成這個任務。」
顯然,老美帝奇的這番話包含著對眼前長子無限的期待。受限於命運自然的規律,一代人能夠做到的事情終究有限。小到一個家族,大到一個國家,都需要有超出切身利益的目標來不斷激勵每一代人前行。修建一個目力所及似乎根本無法完成的教堂並不是因為愚蠢或者不自量力,而是希望把這個夢想不斷傳承給那些包含可能性的後代們,好讓他們不至於在各種眼前欲望之中迷失了自己,甚至即便遭遇困頓也仍然能夠在泥沼中抬起頭來看一眼星空。
而要實現這些夢想,相比於擁有某種具體的技藝,創造一個讓各種技藝都能得到發揮的國家顯然更基本也更重要。亞里斯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就曾說過,「政治學的目的包含著其他學科的目的」,作為總體性的科學,每一門特殊的技藝都從屬於政治這門總體性的技藝。一個建築師也許能畫出一幅天才的藍圖,但如果想要讓這藍圖變成現實,卻需要一個掌握權力和金錢的人,調動所有的資源才能完成這一偉業。
《尼各馬可倫理學》
作者:(古希臘)亞里斯多德
譯者:廖申白
版本:商務印書館 2011年6月
▲ 點擊圖片買一本
也許一個城邦裡有許多心懷不同夢想的人,但要讓所有這些夢想都能夠擁有實現的可能,則需要一個心胸足夠寬闊,夢想足夠偉大,甚至敢於夢想不可完成之物的人。歷史上自然不乏這樣的偉人,在亞歷山大大帝那裡,這樣的夢想是作為一個凡人而到達俄刻阿諾斯;在美第奇這裡,則是修建一個不可完成的穹頂,這個穹頂在他的時代裡,也許是佛羅倫斯的榮耀足以匹敵上帝的標誌;在一百年後的馬基雅維裡那裡,則是建立一個甚至能夠抵抗命運顛覆的偉大國家,雖然,馬基雅維裡一直都明白,人力終究只能完成一半的事業,我們不得不將另一半事業交給命運。而馬基雅維裡的這個夢想,直到今天也在不斷引導著我們。
本文為獨家原創文章;撰文:禮希同;編輯:戶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如果你愛文學、愛藝術、愛科學,
就請快到書評君的碗裡來。
入口請點擊圖片或左下方「閱讀原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