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無的民族主義讚歌—電影《八佰》觀感

2020-09-04 Fly飛爾

一部文藝作品,無外乎從藝術性和思想性兩個方面來評價,形式為內容服務,藝術性為思想性服務。《八佰》這部電影我不懷疑它的藝術性,越是高超的藝術表達,越能突出其思想內涵。本文僅就其思想性談一點淺見。

一、誰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作為全民族抗戰的一部分,國民黨的正面抗戰不是不可以宣傳,像四行倉庫保衛戰那樣體現國民黨士兵英勇奮戰的精神也不是不可以讚揚。然而我們在宣傳、讚揚、肯定的同時,也不能不指出其局限性。正像諸多評論者指出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完全是國民黨為獲得西方列強的支持,犧牲數百個國民黨官兵演出的一場死亡大戲。如果沒有這個背景交代,就不能揭露國民黨整體上片面抗戰、消極抗戰的事實。正因為在這個事關全局的重大戰略影響下,才發生了四行倉庫保衛戰這樣慘烈的犧牲。同時也不能不交代四行倉庫保衛戰最後的結局,那就是被英軍繳械後當作普通老百姓收容到租界,後來又被日軍帶走變成勞工,大部分人十分悲慘窩囊地死在各個工地上。既然是一部以真實歷史為依據創作的藝術作品,作適當的藝術加工是可以的,但不能毫無根據地加以美化和篡改。否則,就不能解釋這些四行倉庫保衛戰官兵最後落得悲慘命運的必然。

正是因為國民黨消極抗戰,積極反共,在攘外與安內之間搖擺不定,才決定了國民黨抗戰必然是軟弱無力的沒有前途的。而領導全民抗戰,最終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的重任,就只能落到中國共產黨身上。也正是因為國民黨在正面戰場的一再敗落,事實上把領導抗戰的重任交到中國共產黨手上。敵後抗日根據地的開闢,成為了抗戰最重要的戰場,中國共產黨當之無愧成為抗戰的中流砥柱。因此,儘管國民黨正面戰場也取得了局部勝利,部分國民黨官兵也體現出英勇無畏的精神,但這些都不足以否定國民黨整體的消極、軟弱。以支流、局部代表主流、整體,客觀上否定了中國共產黨才是抗戰中流砥柱的歷史真相。如果對中國共產黨是抗戰中流砥柱有懷疑的話,那麼就無法解釋續後的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國民黨何以失敗、共產黨何以成功。知道它的過去就可以知道它的現在,反之,知道它的現在,也就可推知它的過去。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二、精英史觀還是人民史觀?

《八佰》的出世,以至票房爆滿,當然不是現在突然間偶然發生的,而是經歷了一個長期過程。自從改革以來,主流打著思想解放的旗號,開始重評歷史,一切似乎翻了個個兒。於是以前表現人民戰爭為特徵的《地道戰》《地雷戰》《鐵道遊擊隊》等都過時了,一大批表現國民黨正面抗戰的題材劇,如《血戰臺兒莊》《鐵血崑崙關》《無問西東》《金陵十三釵》爭先恐後登上了銀幕,威武雄壯、穿戴整齊的國民黨官兵形象代替了鄉裡土氣的土八路形象。與國民黨抗戰題材影片越挖愈深、樂此不疲相反的是,表現人民抗戰的題材無人問津,銀屏上充斥的是土匪抗戰、地主抗戰、老闆抗戰、少爺小姐抗戰,被人冠之「抗日神劇」,以適應商業運作,實質上消解了抗戰的嚴肅主題,對人民抗戰進行了異化。而《八佰》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持續發展的結果,或者說是在這樣的土壤裡生長出來的,一點也不奇怪。

三、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作為與政治緊密相連的藝術品,無不是一定意識形態的反映,而作為上層建築的意識形態又只能由能由現實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不論是現實主義的創作還是歷史題材作品都必然是對現實社會的一種映射。《八佰》所反映的精英歷史觀,深契於我們現在社會的經濟基礎。我們社會的現實是,普通勞動者早已被社會邊緣化,淪落為弱勢群體,一大批新興的富豪資本家以及官僚、學閥牢牢佔據著社會頂層,他們結成牢固的利益集團,與底層民眾形成兩個分化懸殊的階級社會。

四、沒有階級事業的民族主義

抗戰無疑是一場中日之間的民族戰爭,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使絕大多數中國人民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各個階級各階層的人民在抗戰中作出了巨大犧牲和偉大貢獻,自然也包括像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的那些國民黨官兵。然而我們在肯定抗日戰爭作為一場偉大的民族戰爭的同時,也不能無視抹殺導致這場戰爭的根源。固然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是外因,中國當時的積貧積弱是客觀因素,但內因是什麼呢?內因不就是國民黨反動派殘酷的剝削壓迫,使中國人民處於分崩離析、一盤散沙的地步。外因和客觀因素固然重要,但內因是主導,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只有這樣分析,才能解釋何以國民黨堅持片面抗戰、消極抗戰的主張,才能懂得國民黨為什麼要一方面對日妥協投降,一方面對英美援助寄予莫大的希望。因為它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也就不把勝利的希望寄托在人民的身上,而希望神寄托在一些帝國主義國家身上。而共產黨正是反其道而行之,才成為抗戰真正的中流砥柱,才能不僅獲得抗戰勝利,而且獲得解放戰爭勝利、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因此,抗戰是一場民族戰爭,但絕不僅僅是一場民族戰爭,它涵括了深刻的階級戰爭內含。而這一點恰恰是現在主流要刻意抹殺或者遮蔽的

相關焦點

  • 《八佰》被質疑美化國軍,蹭民族主義熱度,其實抗日神劇才是元兇
    管虎執導的抗日題材電影《八佰》正在熱映中,從票房上來看,《八佰》的成績節節攀升,目前已經超過6億,顯示了抗戰題材在觀眾心中不可取代的地位。說實話,《八佰》的製作在國產抗戰電影中屬於上乘之作,人物塑造上也能做到有血有肉,尤其是故事角色群像戲並沒有失控,節奏把控很好。
  • 《八佰》電影觀感
    2019年7月1日,《八佰》還在拍攝中,我看了相關背景介紹,在我的微信公眾號寫了點感受,並做打油詩一首。近日電影發行,片頭有一個武將單槍匹馬面對群敵的畫面,與我當時感覺謝晉元如關羽張飛的意境相同。有心殺賊刀槍少,無力回天奸佞朝。英雄久困自家牢,憋屈至極五內爆。淚嘆八年得勝早,日本蝗軍未根削。
  • 《八佰》定檔再惹爭議,欣賞民族英雄的讚歌,請不要太先入為主
    近日,電影《八佰》宣布定檔 8月21日。敢在電影市場尚未明朗的情況下上線,不管最終票房成績如何,我都敬佩導演管虎和電影的製作團隊是條錚錚鐵漢。,都能較客觀地講述英雄們的壯舉,今天的《八佰》又豈會倒退?而且在5億製作經費的加持下,相信管虎一定會更好地還原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戰爭場面,讓這段英雄讚歌能更好地以影視形式傳承下去。
  • 如果不是疫情《八佰》能值多少票房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2020年8月份中國內地電影票房成績超過了30億人民幣,其中《八佰》電影上映11天票房就已經達到了20億元,成為2020年票房貢獻最多的一部電影。好風憑藉力,只要製作合格,《八佰》平步上青雲不出意外。不過影片本身的沉重與黃綠色的壓抑感以及結局的倉促可能會勸退不少家長攜帶孩子來觀影,《八佰》並不具有大爆的潛質。除了主旋律標籤的加持,疫情過後,影迷們對電影院的瘋狂嚮往,會進行心理學上所說的報復性觀影,這對《八佰》的票房也是起正面作用的。
  • 《八佰》的不適觀感與當代愛國主義健康表達的謅議
    《八佰》是影院解封後,我的第二場觀影,前年就有耳聞,看過第一支預告片以來,就讓我非常期待。點映破億!《八佰》的票房數字一方面反映了疫情後新電影票房饑渴式增長;另一方面也顯示出在這個特殊時期國人對這部冠以「根據史實改編、多次延期上映,被刪減18分鐘鏡頭」等等噱頭電影的期待。拋開導演名頭、演員陣容不論,《八佰》精良的製作和真實事件改編是它最大的賣點。開局豆瓣評分8點幾,然後就持續走低。
  • 抗戰75周年看《八佰》——歷史的縮影,壯士許國的讚歌
    電影 ·《八佰》熱映《八佰《八佰》作為一部戰爭戲,戰爭場面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而這也是片方頗為自傲的一點,為了追求逼真的效果,劇組甚至1:1的比例挖出了一條200多米的蘇州河,搭了200畝的實景。為了達到戰爭殘酷的目的,電影裡有大量血腥的鏡頭,歐豪飾演的小端午的內臟被炸出來的鏡頭特寫持續了好幾秒,觀眾看得揪心,還有劉愷飾演的陳樹生將手榴彈綁在身上與企圖爆破牆體的日軍同歸於盡。
  • 《八佰》電影沒有交代的幾個結局
    正文:近段時間電影《八佰》在院線上映,網上也關於掀起了這部電影討論的熱潮。很多人看完電影後不知會不會跟我一樣有很多的疑慮?為什麼這個四行倉庫會出名?為什麼電影裡租界的人們那麼多人看熱鬧而不去報效祖國?為什麼他們最後會撤退?謝晉元後來怎麼樣了?後來那四百戰士怎麼樣了?......等等。
  • 如果《八佰》也要挨罵,我不知道中國電影以後怎麼進步?
    第一次是一位影評圈前輩,知道我了解近代史,請我去看華誼的內部看片會;另一次是電影營銷公司的朋友在做《八佰》的項目,幫我預定了上海電影節的開幕場。兩次機會,分別因地理不便與突然撤檔而作罷。和很多人一樣,從電影的角度,我為這部電影多等了一年的時間,更準確地說,當我知道《八佰》在四年前開機,就已經通過主創信息與籌備資料,知道它將是一部劃時代的電影;而從歷史的角度,這樣一部兼具「國家記憶」與「公共價值」的大片,我在「抗日神劇」與「主旋律政宣片」的包圍中,足足等了十幾年。
  • 《八佰》點映票房已過千萬,但我依舊沒什麼興趣
    《八佰》點映票房已經過千萬了,在今天這樣一個電影市場十分頹靡的情況下,這個成績應該是著實不錯。但是,我沒有去看《八佰》,也依舊對這部電影沒有什麼興趣。將某段歷史事件的一些細枝末節放大為巨作,用小節漂洗大歷史,利用貼近大眾心理的文化方式,巧妙地把歷史虛無主義觀點嵌入不同的藝術形式中進行傳播……這本身,就是某些人虛無歷史的一貫做法。
  • 管虎:《八佰》超越了電影的意義
    在電影之外,《八佰》本身的經歷也足夠曲折:電影去年臨時撤出暑期檔,如今成為影院復工後首部上映的華語大片。停滯半年的影院,正等待著這樣一部大片提振信心。在14日的首映禮上,導演管虎說:「《八佰》已經超越了電影的意義——疫情對中國電影影響這麼大,我們第一個走上來面對了。」
  • 《金剛川》比《八佰》還好看?
    「《金剛川》比《八佰》還好看」這句話是張譯說的。10月16日晚,張譯在平遙電影節上對媒體說"我以我的人格擔保,《金剛川》不次於《八佰》",他旁邊的魏晨也表示"我贊成譯哥"。
  • 《八佰》就位,缺你一個
    電影《八佰》雖然歷經波折,有過撤檔、延遲諸多問題,但總算是有驚無險,終於是定檔在今年8月21日。《八佰》,由管虎導演,講述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在上海四行倉庫,阻擊日軍,誓死抵抗,孤軍奮戰4晝夜的一場悲壯戰爭,譜寫了一曲英雄殉國、可歌可泣的讚歌。
  • 《八佰》電影沒有交代的幾個結局,後來是怎麼樣的?
    正文:近段時間電影《八佰》在院線上映,網上也關於掀起了這部電影討論的熱潮。很多人看完電影後不知會不會跟我一樣有很多的疑慮?為什麼這個四行倉庫會出名?為什麼電影裡租界的人們那麼多人看熱鬧而不去報效祖國?為什麼他們最後會撤退?謝晉元後來怎麼樣了?
  • 《八佰》背後,山河巨變的1937
    ——電影《八佰》電影《八佰》在爭議之中,終於上映了。談了這麼多年肯定國軍正面戰場的價值,終於有一部大製作反映這段歷史了,儘管出於各種歷史和現實的原因,這部片子的立意會顯得很「擰巴」。前幾年,「東方主戰場」的說法得到了廣泛的共識。
  • 導演管虎:《八佰》超越了電影的意義
    羊城晚報記者 胡廣欣 實習生 李昀澤電影《八佰》在8月14日首次開啟大規模點映。在對排片時間和排片影院做出限制的情況下,《八佰》仍然收穫了超過1420萬元的點映票房,成績喜人。點映過後,《八佰》豆瓣評分達到8.3分,獲得良好口碑。
  • 八佰功名塵與土,一寸河山一寸血——電影《八佰》觀後感
    第一時間,就去影院買票觀看了,電影令人震撼,全程淚流滿面。電影結束準備離場時,整個影院沒有一個人說話,沒有一個人起身,靜靜的等到最後一個字幕結束。《八佰》的故事就是講述發生在這裡,一個號稱800人,其實只有400多人組成的一個加強營,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偉大奇蹟。
  • 《八佰》:「恥辱」和「榮耀」屬於我們每個人
    電影《八佰》是院線復工之後,至今上映的最受關注的國產大片,這裡沒有之一。至於其中原因眾說紛紜,在這裡週遊君不再贅述。關於電影《八佰》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這部影片與以往主旋律電影所不同的地方。從影片的結構和敘事邏輯可以看出,《八佰》不是一部單純以說教為目的的主旋律電影。
  • 阮經天出演電影《八佰》被「一剪沒」,原因曝光之後,實在可惜
    《八佰》上映的版本並不是未刪減的原版,這是經過修剪之後的修剪版;據爆料足足刪減了高達10分鐘劇情。《八佰》首位曝光的演員,如今想想真是令人唏噓。在3月份時,《八佰》就發布了預告片,本片導演管虎髮長文講述關於電影《八佰》背後的故事。當時,阮經天還轉發微博幫助電影《八佰》做宣傳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我們只能在劇照裡面看到他了。
  • 眾星捧月般的《八佰》,如今口碑持續下滑,背後原因是什麼?
    《八佰》這部萬眾期待的影片,真如大家所期待的那樣嗎?而作為同類型的戰爭片《集結號》,則被譽為國內戰爭片的巔峰之作,那《八佰》就真如你所期待的那樣完美嗎?他又能否超越《集結號》,成為國內戰爭片的巔峰之作呢?
  • 用商業電影的手法拍攝《八佰》,是管虎最大的敗筆
    《八佰》的從上映之初一直伴隨著各種爭論,有人捧,有人踩。電影《八佰》海報《八佰》這部電影是不是毀譽參半《八佰》這部電影到底怎麼樣?從下面的對話就可以可以看出一、二,是我編的,可能並不全面,但是爭論的重點基本就在這幾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