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以三部日本影視劇和其中的三位女主角為例,說說這個話題。電視劇《血疑》,山口百惠扮演女主角大島幸子;電影《生死戀》,慄原小卷扮演女主角夏子;電影《追捕》,中野良子扮演女主角真由美。50歲以上的城市中、老年人都會記得,當年《血疑》播放時,可用萬人空巷形容其收視率。而《生死戀》、《追捕》剛上映時,一票難求。正是這三部影視劇的播放,讓這三位日本女星在中國大陸曾紅極一時,擁有無數「粉絲」,更成為許多男性的「夢中情人」,因為她們讓中國觀眾嗅到了久違了的「女人味」!
電影《追捕》攝製於1976年,1978年在中國大陸上映。看過《追捕》的中國觀眾數量,以及它所掀起的熱浪和深遠影響,超過後來的任何一部中外大片!
這是一部驚險片,又是一部言情片。男主人公杜丘是東京地方檢察廳的一位檢察官。他忠於職守,剛正不阿。在辦一件涉及官商勾結的案件時得罪了權貴,遭到栽贓陷害。劇情由此展開。他一方面要逃脫警方追捕,另一方面又要在逃亡路上追捕真正的犯罪元兇以證明自己的清白。片名由此而來,這雙重追捕正邪難辨,險象環生。在杜丘陷入走投無路的絕境時,美人出現了。英雄加美人,這是驚險片的必備要素。先是英雄救美,杜丘在北海道山中冒死救下牧場主的女兒真由美,相互產生愛慕之情。後來是美人助英雄,杜丘在真由美的幫助下揪出真正的罪犯,案情真相大白,正義得到伸張。
《追捕》與「007系列」驚險片屬同一路數,放在今天,也許不會有轟動效應。但在當年,國人第一次看到此類影片,為其環環相扣、充滿懸念的結構,步步緊逼、緊張急迫的節奏,出人意料、絕處逢生的情節深深吸引。
《追捕》的臺詞緊貼劇情,精彩、簡練。這也是它博得觀眾喝彩的重要原因,諸如「好一匹野馬,沒調教好啊」,「杜丘, 你看多麼藍的天 ...走過去,你可溶化在那藍天裡「 從這兒跳下....昭倉不是跳下去了?唐塔也跳下去了...所以請你也跳下去吧..你倒是跳啊!」長久為人們回味。
說到《追捕》的主題歌,也極具特色。畫面外一個帶磁性的男中音,反覆吟唱「啦呀啦...啦呀啦」,畫面上,杜丘與真由美相擁騎馬飛馳,馬蹄聲打著節拍,真由美的長髮隨音樂節奏飄舞,真是美極了!
說到底,《追捕》最成功之處還在於男女主角的出色表演。高倉健扮演杜丘,讓中國觀眾領略了冷麵硬漢的氣質。中野良子扮演的真由美,讓中國觀眾認識了一位大膽奔放而又柔情似水的美女!
《追捕》在中國上映後,在觀眾心目中,中野良子就成了真由美。1979年,由於《追捕》引起的巨大轟動,中野良子應邀到中國訪問。在上海的歡迎活動上,中野良子用剛學會的漢語自我介紹:「大家好, 我是中野良子。」鼓掌的人不多。主持人湊過來,悄悄對她耳語:「你要說,我是真由美。」她再一次用中文說:「大家好,我是真由美。」會場歡聲四起,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真由美」這個名字本身就蘊涵著女性美。真由美的人氣在中國保持了幾十年!
中野良子1950年出生於日本愛知縣。1969年,她進入大映公司表演技術研究所學習。1971 年出演第一部電影《只有兩個人的早晨》,1973 年,第一次任主角出演電影《如花的情死》時,堅決拒絕導演要她拍裸體鏡頭的要求,被演藝圈稱為「勇敢者」。此後,她相繼出演《小林多喜二》、《綠色的山脈》、《追捕》、《八基村》、《野性的證明》等十餘部電影以及《歷史的淚痕》、《陽光天使》等多部電視劇。從最初扮演年輕活潑、熱情奔放的女性,到後來飾演各個年齡段的角色,她的戲路日漸拓寬,演技日趨成熟,深受日本觀眾歡迎和喜愛。
在中國,雖然只上演了一部她主演的電影,但一個真由美就徵服了億萬觀眾。真由美五官精巧,清純秀美。尤其是那雙眼睛,魅惑而又堅毅。她外表熱辣,內心溫柔,敢愛敢恨,敢作敢為。當她被杜丘相救後,認定這是一個正直勇敢、值得信賴的男人。杜丘逃跑途中穿過一條河流時,真由美騎著一匹駿馬由遠而近,飛奔追來。「杜丘先生,快上馬。有人告密了,街上都被封鎖了。快!上馬。」杜丘向:「為什麼要救我?為什麼?為什麼?」真由美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我喜歡你!」這一句話如同天籟之音,讓剛從「文革」噩夢中醒來的年輕男女為之心顫、感動。當真由美高喊:「如果你是罪犯,我就是你的同謀。」無數觀眾眼淚奪眶而出。對身陷政治狂熱十多年的人們來說,善良的人性、純真的愛情、鮮活的個性,都已經很陌生了。集真、善、美於一身的真由美驟然闖人觀眾視野,能不為之傾倒嗎?
中野良子第一次到訪中國,剛下飛機就被前來迎接的人群所包圍。「人們載歌載舞,敲鑼打鼓,像是在歡迎一位總統。」在她住的飯店,工作人員為她表演舞蹈,彈奏樂器。走在大街上,到處都有熱情的粉絲朝她呼喊:「真由美!真由美!」在公園裡,成群的孩子圍著她叫:「真由美姐姐!真由美姐姐!」讓她高興得熱淚盈眶。在上海,真由美髮型——長發飄逸, 成為時尚。有的理髮店甚至掛出了「真由美理髮店」的招牌。
真由美感動了中國,中國也感動了真由美。1979年以後,中野良子就成為中日友好的民間大使。她在事業如日中天之時,淡出影視圈,奔走於中日之間,為推動民間交往,增進了解和友誼做了大量工作。她60餘次來到中國,足跡幾乎踏遍中國東西南北。她到中國少數民族地區拍攝紀實電視劇,她參加各種中日文化交流活動,她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種下和平之樹,她用自己的積蓄,在秦皇島市建立了一所「中野良子小學」。
三部日本影視劇,三位日本女明星,為什麼會在中國觀眾中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這是在特定年代產生的特殊歷史現象。「文革」10年,「8億人民8個戲,人人都唱樣板戲」。「『老三戰』演10年,演了10年沒戰完。」屈指可數的幾部電影,幾個樣板戲中,不要說談情說愛,連夫妻角色都不見。好歹《沙家浜》裡的阿慶嫂還有個丈夫,可阿慶「跑單幫去了」, 都沒露一面!現實生活中,「 鐵姑娘」戰天鬥地比鐵還硬,造反女鬥士脾氣火暴。思想要革命化,生活要戰鬥化。女性風風火火、粗聲大嗓、粗手粗腳、不事修飾是革命覺悟高的標誌。誰敢花前月下,談情說愛?那是資產階級思想作風,要嚴厲批判打擊。革命化,戰鬥化的結果是,中國女性失去了「女人味」。
三部日本影視作品和三位日本女星是一面鏡子。用一位影評人的話說,《追捕》裡的杜丘是真正的男人,真由美是真正的女人。這一評論一語中的!中國觀眾趨之若鷺,就是從鏡子中反觀自身,看到了與「革命」女性截然不同的女人。
杜丘這位冷麵硬漢稱得上俠骨柔情,內心有柔軟、溫情的一面。這固然讓看慣只有冷麵,一硬到底,沒有柔(愛)情的硬漢形象的中國觀眾感到新鮮,但真正顛覆了中國觀眾的觀感和理念,真由美、幸子和夏子,讓中國觀眾意識到了久違了的女人味。這是她們在中國擁有無數粉絲,特別是男性粉絲的最大吸引力。
被「真由美」迷倒的同時,顛覆了中國人關於女性的審美觀念的,還有鄧麗君和她演唱的流行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