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模型:解讀杜甫《秋興八首其五》

2020-12-28 語文小白

#閱讀模型#

終南霧嵐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把握文本意義

【逐聯解讀】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長安那蓬萊仙閣般的宮殿正對著終南山,承露盤高聳似乎進入了雲端。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向西看,王母已經駕臨瑤池,向東看,祥瑞的紫氣布滿函谷關。

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如雲的雉尾扇逐漸分開,穿著龍袍的皇帝露出了容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來到蒼茫長江,轉眼又到歲末,好幾次仿佛還在朝堂,差點沒趕上點卯。

紫氣東來
紫氣東來

【總體理解】

《秋興其五》詩人直接將起筆點設置在長安城中,表明詩人對長安迫切的思念。前三聯寫自己對長安城的印象。首聯主寫宮城的宏闊與高聳,頷聯寫位置的優越,頸聯寫皇帝出行的宏大場面。表達了詩人對昔日盛世的留戀。尾聯回到夔州,寫時間流逝,長安生活可望而不可即。

構建作者意義

這首詩詩人直接回憶入手,通過回憶長安城的宏大場面,表現對盛世的懷念與留戀,同時也表達了盛世難再的傷情。

藝術手法分析

對比。用一臥滄江和昔日繁華盛大場面對比,表達盛世難再的傷情。

典型場景。用典型場景表現長安的盛世繁華,用筆簡練而意境雄闊。

虛實映照。前一聯回憶長安繁華盛世景象,虛寫;尾聯用冷清滄江映照,更顯得失落。

構建讀者意義,親,這是你的事了。

相關焦點

  • 回味秋天|《秋興八首》(其五)讀者朗誦
    明代 文徵明 楷書杜甫《秋興八首》扇面,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風吹著,太陽照著樹葉還掛在枝頭金黃裡還透著一點綠意冬天>冬天似乎在立冬之後並沒有急吼吼地跑來那且讓我們珍惜這尚有的秋意回味秋天立冬前一日我們有拽住秋天的衣角 | 詩書《秋興八首》朗誦給你聽其間,留下一首給大家朗誦
  • 錢志熙解讀杜甫及唐詩的高峰
    杜甫在《秋興八首》組詩中,將感慨時事、俯仰身世的寫實精神,沉鬱頓挫的創作風格,與典雅高華相結合,形成一種壯麗濃厚、高華沉實的藝術風格。《秋興八首》,是杜甫的高峰,也是唐詩的高峰。今日微信內容摘錄自北京大學中文系錢志熙教授的新著《唐詩近體源流》。
  • 韓嘉祥、李雲光行、楷書秋興八首
    在本次書法展上,一套由韓嘉祥先生書寫的行書《秋興八首》和由李雲光先生書寫的楷書《秋興八首》組成的十六條屏,整整齊齊地佔據了展廳的「半壁江山「,尤其惹人注目。「一行一楷」交替展出,李雲光先生工整的楷書與韓嘉祥先生行書作品珠聯璧合,天然形成「文白對照」,令參觀者耳目一新。
  • 杜甫寫了八首詩,把秋天描寫得陰沉蕭森
    公元765年,杜甫53歲的時候,在成都收留他的嚴武去世,不得不離開他的成都草堂,前往夔州,投奔夔州都督柏茂林,繼續他的寄人籬下生活。在夔州相對平靜的兩年時間裡,杜甫的創作達到高潮,此間作詩四百三十首。其中,包括今天要說的《秋興八首》。
  • 秋興專輯 | 明 · 王鐸 草書《秋興八首》
    《秋興八首》為王鐸四十一歲時所作,是其成熟期的書法的作品。
  • 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
    杜甫一生作詩很多,七律大約有155首。本文節選了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我們可以感受到其中老杜的詩歌風格,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非虛言也。1、 秋興八首(其一)《秋興八首》一共有八首,都是七律。成詩的年代是杜甫的晚年,當時安史之亂仍在繼續,杜甫為了避難來到了夔州。
  • 杜甫作品五首(朗誦:張家生)
    秋興八首(其六)瞿塘峽口曲江頭,萬裡風煙接素秋。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牆起白鷗。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依藝由湖北襄陽赴任鞏縣縣令,舉家遷入鞏縣。歷祖父杜審言、父親杜閒,再到杜甫,杜家在鞏縣已是四代85年。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陽杜氏,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 太原韓夫人 | 秋興 之三
    次韻杜詩「秋興」之三曉月曉月西沉灑素暉,秋風初勁露輕微。
  • 國學音樂賞析——古詩詞兒歌《江畔獨步尋花》(其五)
    今天要賞聽、唱學的是唐代詩人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其五)。江畔獨步尋花(其五)【唐】杜甫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大鼓與鑔片結合的節奏,讓整首歌曲有了流動感。西洋調式中,分大調和小調。一般來說,比較陽光、積極的歌曲,作曲時都會採用大調;而比較悲傷、悽美的詩歌,都會採用小調。這首兒歌在創作時就採用了大調,按五聲調式來講,就是Eb調的宮調式。最終結束音落在降E音。這首詩讓我想起去年有一次在河邊散步,當時正好也是春暖花開的季節。路邊盛開著各種各樣的花朵。
  • 為什麼說杜甫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火出圈的BBC紀錄片《杜甫》離不...
    今年4月,英國廣播公司(BBC)播出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講述「詩聖」杜甫跌宕起伏的一生。BBC最受歡迎的主持人之一、歷史學家麥可·伍德重走杜甫生前足跡,英國國寶級演員伊恩 麥克萊恩朗誦杜詩,這部疫情期間播出的紀錄片引發強烈關注。英國人何以了解中國詩人杜甫?
  • 杜甫為什麼是一位集大成的詩人?
    對於杜甫寫《秋興八首》的時候他在七言律詩藝術上所達到的成就,我曾提出兩點:第一是他的句法突破傳統;第二是他的意象超越現實。杜甫的詩歌寫作經過了幾個階段,他早期作品表現了一種對邪惡勢力鬥爭的精神和對未來勇敢追求的感情。例如他早期的《望嶽》說: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 杜甫 《登高》 賞析
    賞析  杜甫說,風是這麼的急,天是那麼的高,夔門兩岸的高峰,猿猴那悲哀的嘯聲在迴蕩。洲渚清清,江沙雪白,鳥兒展翅高飛,飛往回家的方向。     「風急天高猿嘯哀」,單這頭一句,很多人就愛上了。「夔門」位於長江上遊,兩邊都是高山,江從中間過,很容易形成風口。
  • 杜甫十首最經典的七言律詩,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詩中很特別的一首,杜甫詩大多沉鬱悲苦,而這首卻寫得欣喜歡快,被清人浦起龍稱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 這首詩寫的是杜甫聽到唐軍收復河南河北時欣喜至極的心情。
  • 葉嘉瑩丨我的詩詞中之杜甫(三)
    這組詩距離我前引的第一首作品《鷓鴣天》之寫作,已有三十四年之久了。在這一段漫長的時間內,我寫作的詩詞極少,這一則是因為我自1948年結婚赴臺灣後不久就遭遇了意外的憂患,其間不復讀書寫作者蓋有數年之久,此後又忙於教書兼課為養家餬口之計,也不復更有時間與心情為詩詞之創作。不過我雖然不複寫作有關杜甫的詩篇,然而我與杜甫詩卻不僅未曾疏遠,而且反而有了更密切的交往。
  • 解讀詩詞 | 杜甫《蜀相》
    這首詩分兩部分,前四句憑弔丞相祠堂,從景物描寫中感懷現實,透露出詩人憂國憂民之心;後四句詠嘆丞相才德,從歷史追憶中緬懷先賢,又蘊含著詩人對祖國命運的許多期盼與憧憬。這首七律《蜀相》,抒發了詩人對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業未遂的感慨。
  • 八首經典古詩,帶你讀懂詩聖杜甫的一生
    杜甫從盛唐的尾巴走來,帶著不可言表的使命。儘管,他不是救世主,也不是那個平定戰亂的人。但是,他卻為那個亂世增添了無上的光彩!八首古詩,帶你讀懂詩聖的一生。《壯遊》(節選)往昔十四五,出遊翰墨場。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
  • 「松社映像」BBC紀錄片《杜甫》:詩史深處,少陵野老
    飽讀聖賢書、一腔熱血奔朝堂的杜甫,自少時起就胸懷天下。744年,李白在東都與杜甫相遇,訂交。746年,杜甫34歲,作《今夕行》等詩。747年,杜甫詩《春日憶李白》約作於此年。750年,杜甫作《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751年,杜甫作《前出塞》《曲江三章》等詩。753年,杜甫41歲,作《麗人行》等詩。754年,杜甫42歲,作《秋雨嘆三首》等詩。
  • 杜甫:悲慨、博大、深厚,真實展現唐的盛衰的「詩史」
    唐朝詩人雖多,但能跟「詩仙」李白齊名的,只有被世人尊稱為「詩聖」的杜甫。他的作品集《杜工部集》,真實地再現了唐朝由盛轉衰的過程。這部書因杜甫曾擔任檢校工部員外郎而得名,其中收錄了杜甫生平創作的一千四百餘首詩歌。杜甫的人生經歷異常坎坷,雖然滿腹才華,卻兩度在科舉考試中名落孫山,但他依然一心想要進入仕途,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 BBC《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觀西方視角下杜甫的一生
    在不知不覺中,杜甫受到了李白的感染,狂歌,縱酒,肆意瀟灑,可以說,路途的日子裡,杜甫是歡快的,寧且對李白的才華深感欽佩。他們還一路向東,到濟南一帶,並且在魯郡一個叫範十的隱士家裡度過了一段時間,杜甫還寫了一首《與李十二白尋範十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