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詩詞 | 杜甫《蜀相》

2021-03-05 每日解讀詩詞


 ◆ ◆

去哪裡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碧草映照石階自有一片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

三顧茅廬頻繁的商論天下大計,又輔佐兩代君主忠心耿耿。

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常使歷代英雄感慨淚溼衣襟!

 


錦官城:成都的別名。           柏森森:柏樹茂盛繁密的樣子。
:開創。                            :扶助。

這首聯兩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處尋」是自問。特別是其中的「尋」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專程來訪,而不是漫不經心地信步由之。後一句「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這是詩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寫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點明祠堂的所在地,用來呼應前一句。

第二聯「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所描繪的這些景物,色彩鮮明,音韻瀏亮,靜動相襯,恬淡自然,無限美妙地表現出武侯祠內那春意盎然的景象。「自」和「空」互文,刻畫出一種靜態和靜境。詩人將自己的主觀情意滲進了客觀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內心的憂傷從景物描寫中傳達出來,反映出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

頸聯兩句寫得格外厚重,含義十分豐富,既生動地表達出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報國苦衷和生平業績,也生動地表現出他忠貞不渝、堅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時還鄭重地道出詩人景仰諸葛武侯的緣由。

這首詩分兩部分,前四句憑弔丞相祠堂,從景物描寫中感懷現實,透露出詩人憂國憂民之心;後四句詠嘆丞相才德,從歷史追憶中緬懷先賢,又蘊含著詩人對祖國命運的許多期盼與憧憬。這首七律《蜀相》,抒發了詩人對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業未遂的感慨。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

每一節課程都是精心挑選

每一天的努力都是

想讓你過得更好

請加微信進群:996793368

溫馨提示:《每日解讀詩詞》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你若喜歡,請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唐詩鑑賞:杜甫 · 蜀相
    關注微信公眾號「品聽詩詞」或「品聽經典」後,即可更方便、輕鬆地瀏覽學習詩詞、古文、成語等所有音視頻內容,以及永久收藏各部小編為您整理出的《書籍目錄
  • 蒙曼:杜甫《蜀相》
    從2007年開始,她五上《百家講壇》,講授《武則天》《太平公主》《大隋風雲》等內容;先後擔任《漢字拼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的點評嘉賓。她引用詩歌時信手拈來,敘述歷史時引人入勝,講解人文時,隨口串聯的小故事更是風趣幽默,讓人慾罷不能。比如她說:元稹雖然寫出了「曾經滄海難為水」,卻是「歷史上著名的一個深情但不專情的人」。
  • 唐詩174《蜀相》(杜甫)
    :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雖然懷有「致君堯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負無法施展。他寫《蜀相》這首詩時,安史之亂還沒有平息。目睹國勢艱危,生靈塗炭,而自身又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因此對開創基業、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評析】  《蜀相》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後、翌年遊覽武侯祠時創作的一首詠史詩。
  • 唐詩鑑賞:杜甫·蜀相
    查看往期全部內容,請點擊上面藍色字「品聽經典」關注、訂閱蜀相杜甫·七言律詩丞相祠堂何處尋,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結束了為時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肅省成縣)的顛沛流離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資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的春天,他探訪了諸葛武侯祠,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他寫《蜀相》這首詩時,安史之亂還沒有平息。目睹國勢艱危,生靈塗炭,而自身又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因此對開創基業、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
  • 古詩詞賞析——杜甫《蜀相》
    這首七律《蜀相》,抒發了詩人對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業未遂的感慨。全詩熔情、景、議於一爐,既有對歷史的評說,又有現實的寓託,在歷代詠贊諸葛亮的詩篇中,堪稱絕唱。「丞相祠堂」,今稱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國時期漢國的都城,諸葛亮在這裡主持國政二十餘年,立下了勳業。晉代李雄在成都稱王時為他建立了祠堂。後來桓溫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壞,只有武侯祠完整無損。
  • 【詩詞天地】兩表酬三顧 一對足千秋——《蜀相》
    同學們,今天我們就通過杜甫的這首《蜀相》,來了解諸葛亮這位三國名臣吧!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蜀相》杜甫 |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喜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今天跟大家分享杜甫的七律——《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蜀相》妙在這一個字
    前言老街碰到了這個問題:「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如何理解杜甫《蜀相》?蜀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賞析
    蜀相唐代:杜甫
  • 優才好心情課堂 |丞相祠堂何處尋 蜀相 唐代:杜甫| 天氣與心情 NO.458
    人稱杜詩「沉鬱頓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本詩借遊覽古蹟,表達了對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報國的讚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創作背景】   《蜀相》一詩,依照仇兆鰲注,斷為公元760年(唐肅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時作」。
  • 唐詩三百首| 175杜甫《蜀相》
    這首七律《蜀相》,抒發了詩人對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業未遂的感慨。全詩熔情、景、議於一爐,既有對歷史的評說,又有現實的寓託,在歷代詠贊諸葛亮的詩篇中,堪稱絕唱。古典詩歌中常以問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這首詩的首聯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一問一答,一開始就形成濃重的感情氛圍,籠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題意,語意親切而又飽含崇敬。
  • 唐詩三百首 | 蜀相
    作品簡介】  《蜀相》由杜甫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是一首詠史詩。作者借遊覽武侯祠,稱頌丞相輔佐兩朝,惋惜他出師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統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 【註解】1.蜀相:三國時蜀漢丞相,指諸葛亮(孔明)。2.丞相祠堂:即諸葛武侯祠,在現在成都,晉李雄初建。
  • 賞文學 丨 詩詞鑑賞:杜甫《登高》
    迪濤學校第1329篇中國詩詞大會:康震老師解讀杜甫的《登高》—————————
  • 貓奴陸遊、炫妻狂魔杜甫……詩詞大神背後的另一副「面孔」
    近日,BBC用近一個小時的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將這位「詩聖」比肩莎士比亞,並第一次以紀錄片的方式詳細介紹給西方世界。一時間,杜甫引領著唐詩宋詞以及一眾詩詞大神,在西方文學人士心中爆紅,也同樣在國內掀起新一輪詩詞盛宴。
  • BBC最新英文紀錄片:杜甫,中國的莎士比亞
    片中還邀請了哈佛大學漢學家宇文所安、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曾祥波、牛津大學劉陶陶博士,給觀眾帶來了多重視角的專業解讀。,麥可·伍德一路探尋著中國偉大詩人——杜甫的足跡。他採訪了普通百姓,舞者和音樂家,講述了一個個將詩歌和歷史完美融合的精彩故事, 杜甫生於712年,見證了盛唐時代的衰落;當叛軍佔領首都,洪水和饑荒摧毀整個國家時,他被迫舉家逃難。這些磨難構建了杜甫詩作很大一部分,他的詩詞被哈佛大學漢學家宇文所安視作「當時中國百姓的心聲」。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蜀相
    蜀相朝代:唐代作者:杜甫
  • 老教授怒斥學術明星:蒙曼胡亂解讀詩詞,康震一味吹捧古人作品?
    與此有關的節目,最受歡迎的莫過於《中國詩詞大會》了,箇中緣由,除了許多令人驚豔的選手、董卿相得益彰的主持,還有那些儒雅風趣的老師嘉賓。 康震、蒙曼、王立群等等,他們用最貼切的語言,將那些凝練的詩詞,解讀得優美而又容易領會。觀眾通過這些解讀,跨越了千百的時空,感受到了詩人內心的情感世界。所以,對於這些學術明星,觀眾也是十分敬佩,對於他們的解讀,基本也是信服的。
  • 杜甫最經典的懷古詩之一,歷久不衰,被譽為:悲壯雄勁、七律正宗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任命諸葛亮為丞相,在之後的歲月裡,諸葛亮一直為蜀國盡心盡責,無論是在歷史演義還是在真實歷史的記載中,諸葛亮都以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感動了後世無數人,無數的文人墨客,發自真心地寫下了吟詠諸葛亮的詩詞文章。在所有的詩人中,詩聖杜甫絕對是最推崇諸葛亮的人物之一。
  • 《資治通鑑》智慧精髓,讓李白消失無影,卻讓杜甫金句出名
    (諸葛亮)《資治通鑑》中引用了一句杜甫詩詞「出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出自杜甫唐詩《蜀相》《蜀相》抒發了詩人對於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緬懷之情。在深切謳歌諸葛亮愛國精神同時,也通過描述諸葛亮表現了自己的赤誠之心,和鬱郁不得志之意。當時的杜甫,恰好定居於成都草堂附近,離武侯祠不遠,想想不得志的仕途,再看看文人榜樣的諸葛亮,自怨自艾也就是難免之事!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
    這首七律《蜀相》,抒發了詩人對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業未遂的感慨。全詩熔情、景、議於一爐,既有對歷史的評說,又有現實的寓託,在歷代詠贊諸葛亮的詩篇中,堪稱絕唱。  「丞相祠堂」,今稱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國時期漢國的都城,諸葛亮在這裡主持國政二十餘年,立下了勳業。晉代李雄在成都稱王時為他建立了祠堂。後來桓溫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壞,只有武侯祠完整無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