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呆!這些屬於上海菜的秘密,90%的老克勒都不曉得!

2020-12-20 騰訊網

上海菜即滬菜,

以濃油赤醬、鹹淡適中、

保持原味、醇厚鮮美為其特色~

然鵝,作為「的的刮刮」的上海人

吃了這麼多年的上海菜

你確定你真的了解這些美味嗎?

這些上海菜的秘密,

你又知道多少呢?

01

關於紅燒肉

上海紅燒肉帶有濃油赤醬、絲絲甜味,

簡直把本幫菜的特色發揮到了淋漓盡致!

而上海人做紅燒菜的統一特徵,

「一手醬油瓶,一手糖罐頭」

靠火候功夫,

可以做出肥而不膩、酥而不爛、

甜而不粘、濃而不鹹的味道來。

每個上海人的記憶中

一定有一碗姆媽或者外婆燒的紅燒肉,

每次下飯都能吃到「打了耳光都不肯放」!

那是一種只屬於「屋裡廂的味道」~

而燒紅燒肉時都會放點「和頭」!

那麼啥叫「和頭」?

實際上就是和肉燒在一起的食料!

哪些「和頭」可以搭配紅燒肉,

儕是有講究的!

要吸得了味道,但又不會讓肉味「嘎忒」

(上海話,「變味、串味」的意思)

最常見和紅燒肉一起燒的「和頭」,

就是百葉結、筍、蛋~

每逢過年,上海人家裡總是要有一碗紅燒肉的~

寓意新的一年紅紅火火!

而以前的肉類都是要憑票供應!

一塊紅燒肉只有手節頭噶小

上海人可以從初一吃到十五~

02

關於糖醋小排

你無法想像,上海人對糖醋小排的愛~

這道菜酸甜入味,據說是張愛玲愛吃的。

在她的小說中有這樣寫道:

「如果湘粵一帶深目削頰的美人是糖醋排骨,

上海女人就是粉蒸肉。」

而在去年,這道菜

還被評為「中國菜」之上海十大經典名菜!

上海人吃糖醋小排,

有人喜歡冷吃,有人喜歡熱做。

上海人習慣把糖醋排骨這道菜叫做「糖醋小排」。

以前用的「小排」是比較便宜的脊椎排骨。

現在呢,改用肉排了。

本幫菜飯店的師傅們喜歡用

冰糖代替白糖使排骨入味,

因為冰糖會讓醬汁變得晶瑩透亮些~

說起糖醋小排的起源,

竟是源於江蘇的無錫!

上海人家裡燒糖醋小排

為了省油,通常用煸不用炸。

肉煸好撈出來,

老酒一噴,擺(放)冰糖、醋、

生抽跟老抽,用小火煨。

而擺多少糖全憑手感的~

是阿拉姆媽在廚房裡

長年累月的經驗積累出來的!

03

關於紅燒大排

說起紅燒大排,

愛吃的上海小囡一定不會陌生~

那厚實的口感,濃鬱的湯汁,

光回憶就流口水啦...

上海的大排,和廣東話裡的「排骨」不一樣。

廣東的蒸排骨,用的是豬的脆骨和軟骨;

而上海的大排,是豬的脊柱以及兩旁的肉。

斬大排,首先是將脊柱豎的一斬為二,

帶骨過的,叫雄爿,少的則叫雌爿。

做紅燒大排要厚一點,

那樣的話口嫩且不會將肉燒得太幹~

為了增加其風味,

紅燒大排的升級版就是蔥烤大排~

說白了就是蔥烤大排就是紅燒大排多放青蔥~

是不是疑惑,為什麼有「烤」這個字?

難道燒好的紅燒大排再拿去烤?

其實不然,

上海話中的「烤」,

是從寧波語系中來的。

其實就是「油炸、燒煮」的意思,

「寧波烤菜」也是這個意思。

04

關於八寶辣醬

上海人有一種 " 不辣的辣醬 ",

到今朝,

依然是很多老上海必點的下飯,

這就是 " 八寶辣醬 "!

它是由炒辣醬改良而來的~

八寶辣醬真的用了八樣以上的食材!

蝦仁、雞肉、鴨肫、豬腿肉、

肚子、開洋、香菇、筍片

八樣主要原料烹製,

故稱它為 " 八寶辣醬 "。

而八寶辣醬好不好吃

主要看調配出來的辣醬夠不夠入味!

其原料都是用本地的豆瓣醬、甜麵醬和辣醬、海鮮醬

這樣更能體現上海風味~

這種辣醬上海人稱為「辣火醬」,

也就是這些原料醃製出來的低辣度的土醬~

05

關於油麵筋

上海人說的油麵筋,

是將發酵麵筋揉成小團,

放入油炸,待麵團發泡後撩起,

待冷卻後再炸,這樣炸過幾次後,

原來小小的麵團會變成一個大大的空心的球,

那就是油麵筋了~

不同於無錫的清水油麵筋,

上海人喜歡吃帶餡兒的油麵筋,

沒錯,那就是油麵筋塞肉了~

肉,一定要買夾心肉

要肥瘦一起才是最佳。

06

關於響油鱔絲

講到本幫菜,

這道 " 下飯菜 " 絕不能錯過!

那就是" 響油鱔糊 "!

上海人歡喜吃黃鱔,

尤其是響油鱔糊,

去本幫飯店必要點的。

上海的響油鱔絲用的是野生青鱔。

為什麼要叫響油鱔絲,

其實也很好理解~

這道菜因上桌後盤中油還在噼啪作響而得名。

製作響油鱔絲除掌握烹調技術關鍵外,

還須上桌及時,

否則,油降溫後澆到鱔絲上沒響聲,

那響油鱔絲就名不符實了。

而做鱔魚其實也是全國各地的傳統。

湖南的子龍脫袍,蘇北的燒虎尾、

湖北潛江的二回頭、廣東的松子鱔魚都各有特色,

最簡單不過的是蘇式麵館裡那光面旁的一小碟鱔糊,

那味道,離開江南了就再難找的到了。

07

關於鹹菜百葉包

鹹菜百葉包是上海菜裡難得的懶人美食。

一般上海人都是取一張百葉鋪平,

把肉醬餡料按長條形鋪在百葉上,

兩頭折起做成類似春卷樣長條型的。

製作簡單,經濟實惠,又富有營養~

鹹菜清香,配上百葉的軟嫩滑口,

口感格外爽口~

而鹹菜百葉包有著極強的可塑性,

用來升華美味最棒。

可以在湯汁上做文章~

用老母雞湯或這鮑魚、

魚翅這樣的珍饈湯料中慢火煨熟,

以使百葉包呈現更鮮甜的口感。

也可以為了襯託百葉包的味道~

用很多的海鮮、鹹肉,花環錦簇,

讓低調簡單的百葉包唱起了主角...

08

關於四喜烤麩

四喜烤麩可是

上海人餐桌上的常見冷菜之一。

而四喜烤麩裡的四喜是實數~

烤麩、金針菜、木耳、花生米

這四樣食材組合在一起過油炒,

烤麩發得好的話,嚼起來會略有彈性,

有濃重的醬汁從孔裡滲出來,

香香甜甜,回味無窮~

而四喜烤麩的雛形

起源於上海功德林的紅燒烤麩~

"功德林"在30年代就設立工場,

自製熟麵筋,蒸製各種菜餚,

由於這種烤麩質優味佳,

所以很快就揚名全市,至今盛名不衰。

上海人過年吃菜愛討口彩,

「烤麩」即「靠夫」,

寓意家中男丁來年取得高成就。

而小儂居然看到過這樣的「翻譯」,

四喜烤麩成了Sixi roasted husband

其中sixi就是四喜的拼音,

而後面一組詞英譯就是烤夫...燒烤丈夫...

emmm.....要猜出這是什麼菜,只能靠想像力了!

09

關於上海燻魚

老牌本幫菜飯店裡都會有一道涼菜

那就是上海燻魚!

上海自1843年開埠到1949年解放,

燻魚一直是上海地區的老牌菜餚,

尤其是傳統菜老八樣裡不可或缺的拼盆配料

和三鮮砂鍋的原料之一。

從上海解放到改革開放,

燻魚也是上海酒樓和店鋪熟食的主打冷菜。

本幫燻魚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燻魚!

據清代中期的烹飪書籍記載,

最早的燻魚確實要用「柏枝」煙燻後完成的。

現代燻魚都沒有「燻」的工藝~

但由於外表形、色相似,

所以人們普遍沿襲了清代的叫法。

上海燻魚又稱爆魚,

逢年過節,餐桌上必定有爆魚~

因為「爆」字有發之意,寓意吉祥。

10

關於草頭圈子

草頭圈子在上海海派菜單裡

是一道非常受歡迎的美食,

一年四季都能吃到~

「草頭圈子」實際上是兩道菜的組合!

紅燒圈子和生煸草頭~

其中「圈子」指的就是豬直腸。

因豬腸油脂太多,

而草頭是著名的「油抹布」,

兩相搭配!

草吸油脂,腸浸清香,

因此有了肥而不膩,味道鮮美的口感~

11

關於羅宋湯

「海派西餐」裡,

在上海最受歡迎的要屬「羅宋湯」了~

羅宋湯的英文是Russian Soup

其實就是Russian(俄羅斯的)音譯過來的~

而上海的羅宋湯,

雖說源於俄國的羅宋湯,

但是味道、做法完全不同!

因為,俄式羅宋湯裡的紅菜頭,

並不適合在上海這樣的氣候條件下種植,

且上海人不習慣羅宋湯酸酸的味道,

故而上海人用捲心菜替代了紅菜頭,

用番茄醬調製湯色,並且增加甜味。

而對於上海人來說,

最愛的西餐不是牛排,而是炸豬排~

用豬排代替外國的牛排,

用番茄醬代替俄羅斯的紅豆菜,

用蛋清調拌出色拉醬,

這樣做出的海派西餐的老三樣——

炸豬排、羅宋湯、拌色拉。

對老上海人來說,

這就是海派西餐「三巨頭」!

12

關於八寶飯

上海人喜歡吃甜食,

而香甜軟糯的八寶飯

成了過年過節桌上的必備菜餚~

八寶飯中的八寶用料講究,各有寓意。

其中的蓮子象徵婚姻和諧和好;

桂圓象徵團圓;金橘象徵吉利;

紅棗象徵早生貴子;

蜜櫻桃、蜜冬瓜象徵甜甜蜜蜜;

薏米仁系仙鶴轉化而成,象徵長壽、高雅、純潔;

瓜子仁是鼓板的變體,象徵生活有規律,平安無災禍;

紅梅絲與龍門同色,含有鼓勵進取、祝福順利的意思;

綠梅絲象徵長壽。

如今,八寶飯的原料的選擇有了更多花樣,

但吉祥的意思不會變。

雖然全國各地都有八寶飯,

但似乎只有在上海,

八寶飯才做得格外精緻;

而上海的老牌八寶飯固然不少,

但喬家柵、王家沙、沈大成,

怎比得上自家姆媽做出來的入味、入心。

好了,說了那麼多,

這些上海菜的秘密

大家儕曉得伐?

你還知道哪些上海菜裡的秘密呢?

歡迎留言分享啊~

【胖丁綜合編輯】

新聞來源:上海頭條播報、看懂上海、上海市民生活指南、《飲食與健康·下旬刊》、《170年歷史的上海名菜——燻魚》、上海發布、上海潮生活、百度百科、滬江英語、圖片來源網絡,如有冒犯,敬請聯繫。

版權聲明:未經授權謝絕轉載。點擊主頁面底部菜單,可閱讀完整版權聲明。

相關焦點

  • 上海菜的秘密,老克勒都勿一定儕曉得
    上海菜的秘密,老克勒都勿一定儕曉得 2020-03-01 13: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海派「老克勒」,消失了嗎?
    甚至有很多人都在說,真正的老克勒已經消失了,他們不存在了…… 但小魔頭還是不能接受這個說法,於是就去了網上求助了網友,還找到了一個關於老克勒的故事。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試著揭開這群人的「神秘面紗」吧!他們消費西方文化:筆挺的西裝、鋥亮的皮鞋、喝無糖的黑咖啡、聽爵士樂……如今,老克勒文化已然沒落,但老克勒們對於穿衣品味與品質的追求,任然是一個時代的光影。現在的我們,可能都沒他們考究。 總的來說,「老克勒」是一種態度——你可以沒有傲人的身高,但是你不可以邋遢;你可以沒有華麗的正裝,但是你不可以隨便。
  • 夜上海·味道|上海老克勒打卡攻略
    這不,配合購物節,為了卻上海阿姨爺叔的心願,南新雅大酒店讓利請大家來體驗,既為自己揚名,又讓顧客得到實惠,實在是兩全其美呀!若丹[申之魅]上海老克勒打卡攻略逛南京路 住南新雅 吃遍老字號 上海的哪條路最被人熟知?無論是上海市民或者海內外遊客,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南京路。
  • 【重溫·上海】一起來品嘗一下,上海老克勒的早餐生活
    對於這些見過世面,擁有極強的現代意識和紳士風範的 " 老克勒 " 而言,這樣一頓早餐,是與世界聯結的起點。或者,換句話說,一頓考究的西式早餐,恰恰證明了老克勒們真實鮮活地站在世界中心。在寬大的廚房中,與父親(一位真正的上海老克勒)一起,上海的貴族小姐享用的是西式的早餐,Ham Omelette(火腿蛋卷)、Bacon & Eggs(煙肉蛋)、Toast(烤吐司)搭配新鮮 Butter(黃油,上海話稱之為 " 白脫 "),最後再喝上一杯咖啡或是正宗的 English Breakfast Tea(英式早餐茶)。
  • 一起來品嘗一下,上海老克勒的早餐生活
    對於這些見過世面,擁有極強的現代意識和紳士風範的 " 老克勒 " 而言,這樣一頓早餐,是與世界聯結的起點。或者,換句話說,一頓考究的西式早餐,恰恰證明了老克勒們真實鮮活地站在世界中心。在寬大的廚房中,與父親(一位真正的上海老克勒)一起,上海的貴族小姐享用的是西式的早餐,Ham Omelette(火腿蛋卷)、Bacon & Eggs(煙肉蛋)、Toast(烤吐司)搭配新鮮 Butter(黃油,上海話稱之為 " 白脫 "),最後再喝上一杯咖啡或是正宗的 English Breakfast Tea(英式早餐茶)。
  • 冬至作序 | 穿越記憶濾鏡的老克勒深宅私宴
    承蒙姚叔相邀,為公眾號姚叔說菜作序,實是歡喜榮幸之至。敘寫這篇文字的時候,恰是己亥冬至,溫暖且隆重的大吉之日。煮了一盞珠圓玉潤的藕粉湯圓,在熱氣氤氳的軟糯溫香之間描摹尋味,當真食為雅,情為頌,人團圓。初見姚叔,緣於中秋前夕,我正設計《食·色》系列美食文化沙龍,熱心的攝影師紅豆姑娘誠摯舉薦:伊就是一個很會燒菜的老克勒。
  • 一個上海老克勒,他的語言是爵士樂
    一眼看去,他就是上海最講究的老克勒的樣子,瘦而不幹,低調有型,精緻之處都藏在細節裡。現在的年輕人不熟悉他的名字。但對於中國的爵士樂而言,這個鬍子花白卻充滿精氣神的老頭,卻是啟蒙歷史的見證者和優化爵士土壤的身體力行者。有人說他是「傳奇爵士樂手」,還有很多人把他比作中國爵士樂教父。
  • 發現| 梧葉隨風輕輕語:小馬路訴說「老克勒」的傳奇過往,約你品...
    這裡也流傳著一段有關於上海「老克勒」的往事。作為周宗良的外孫,「老克勒」徐元章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由於緊挨著上海交響樂團,因此院子的圍牆上零星掛著各類音樂家的畫像,頗有幾分遺世而獨立的味道。雖然這些老房子的前主人是誰已無法考據,但依然有人住在這裡,延續著它獨有的「煙火氣」。
  • 上海佬開的——上海佬海派創意菜
    伊森醬很久木有更新公眾號果然是太懶了,春天到拉,大家都要變得可愛起來哦~ (๑ơ ₃ ơ)ﻌﻌﻌ♥可我依然還是那個拍照渣修圖渣排版渣文筆渣的伊森醬
  • 無錫新開的混搭海鮮館,除了海鮮,還有30年老克勒的上海本幫菜!
    吃到嘴裡的都是生猛彪貨,進門就是一個全開放海鮮挑選池,這些海鮮大多來自寧波,明碼標價,選擇哪種全憑個人口味。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蘿蔔絲原汁原味的湯汁與煎好一點都不腥的帶魚,湯汁鮮美,結合perfect!!!
  • 一個老克勒的悲桑故事
    張木匠:「老克勒,儂邪氣沒勁,除脫吃飯、睏覺、點鈔票,連得鬥地主也不會。」老克勒:「儂只阿缺西,介好副地主牌撥儂白相得這幅腔調勢,還好意思怪我?」張木匠:「阿拉大戶歡喜撥農民發點米,儂不懂勿要放野火哦,下趟個間房間儂勿要來了。」
  • 「老克勒」帶你吃遍經典炸豬排,不花1分冤枉錢!
    炸豬排,是上海小吃的靈魂人物之一。它不但代表著老上海西餐,也是小年輕為之「蜜汁驕傲」的特色小吃。那一口金黃酥脆,伴隨著「咔擦」一聲,咬到了柔軟的肉塊,沾一點辣醬油,瞬間滿血復活!卡路裡、愛和滿足……一起湧上來!今天帶大家走訪的這幾家炸豬排,有老字號的,有街邊坊間名品的,經」老克勒「們驗證,口碑好,幾代傳承,零踩雷!
  • 不吐殼?吃油爆蝦暴露你是不是正宗上海人?
    我就是今朝要帶儂去尋上海人吃飯感覺的葉波!油爆蝦,這三個字——想必是最能給儂過年感覺的吧!上海人一家門吃本幫菜一隻圓檯面上如果沒油爆蝦,個麼就等於一頓飯失去了鮮迷道特之甜頭!講上海小囡儕是吃油爆蝦長大的,真的一點不誇張,伊脆裡帶甜,甜裡透鮮,伊賽過是儂吃過一趟就會勒了舌頭味蕾上形成記憶印跡的菜式,幫下趟阿拉無軌電車還要帶儂去吃的響油鱔絲、草頭圈子、紅燒肚檔一樣,上海油爆蝦無形當中賽過就是一串「310」數字帶頭的品牌符號!
  • 你到上海來,我就帶你去這些地方吃正宗本幫菜
    上海紅燒肉主要以冰糖炒糖色,佐以少量醬油,因而色澤紅亮誘人,肥而不膩,口感偏甜,入口酥軟即化,回味無窮,展現了上海菜濃油赤醬的特色。正好在這裡辦事和人吃飯,點了幾個菜,味道都不錯,上盆就很精緻。感覺非常好。
  • 【滬語悅讀】上海人個黃鱔菜
    上海人個黃鱔菜作者:袁念琪滬語改寫、講述:邊秦翌指導:
  • 老克勒最愛!310的集體回憶!
    / 從小開吃到老克勒,隔三差五光顧 / 翻開上海西餐史,早在百年前,上海人開始開洋葷,大大小小西餐館,如雨後春筍開滿十裡洋場。很多小囡從小跟隨父母吃西餐喝咖啡,開始西餐啟蒙,學會「左手拿叉、右手拿刀」。
  • 漫步上海 ||思南公館, 「老克勒」的弄堂
    今天,帶領大家穿越到90年前的上海灘,去「看看」那個螢屏外的民國上海,「老克勒」的弄堂——思南公館。話說這趙四小姐最初投奔張帥時,連小三都算不上,頂多是小四。但就是這準小四,居然就成功上位,與有婦之夫張學良相愛並不離不棄72年,成就了傳奇。她簡直是光,是電,是唯一的神話,她是小三中的super star!扯遠了扯遠了,咱們是說車的。這一對當時出入思南公館的座駕應該是別克。
  • 儂曉得伐?上海最近新開的這些餐廳嗲了伐得了!
    讓人大呼過癮的日本炸豬排勝博殿日式炸豬排:南京西路1515號嘉裡中心S室B1樓網友爆料已裝修好,應該離開業也不遠了愛吃炸豬排的應該都知道日本最具規模、開了快有50年的「勝博殿」,全球將近500家的連鎖餐廳終於要開到上海來咯!
  • 發芽的花生你敢吃嗎 90%的人都不知道的秘密!!!
    前幾天有觀眾在後臺和我交流說「杜掌門,我六日去市場上買菜,發現有人在賣發了芽的花生,吸引了好多顧客,都說發了芽的土豆吃了對人的身體有危害
  • 除了82信箱,還有你不曉得勒這些牛逼餃子店.
    對於這家店,好多吃貨的評價就是:太難找了,好吃!@水水哥不水店鋪位置還是在一個小巷子裡頭,看這個招牌感覺就不像是餃子做的很好吃的樣子,實則你去了才曉得。老闆娘態度很好的,店面也很感覺,感覺是一家很用心在做餃子的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