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看文的朋友中,有多少人下定決心一輩子不結婚的?從前,結婚有許多社會作用,兩個人共同生活可以降低生活成本,抵禦突如其來的生活風險,共同繁衍後代。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結婚的欲望越來越低了。
許多年輕人不願意結婚,認為自己一個人過得更瀟灑,沒必要找一個人束縛自己的自由。不排斥婚姻的人也不願意過早的踏入婚姻的墳墓,婚姻就是一座圍城,進入容易出來難。結婚成本實在太高,萬一遇人不淑婚姻失敗,常常是又賠錢又賠人。
為什麼現在有的人不需要婚姻?因為他們一個人也可以活得精彩!
1、人的獨立生存能力上升,結婚不再成為維持生存的必要手段。
社會經濟越來越發達,大多數人都能靠自己的能力獨立在社會中生存。尤其是女性經濟地位的上升,女人們不是必須要依附男人才能活得下去。從前的女人只能結婚,年輕靠丈夫、老了靠兒子,由此才能獲得必要的生存資源。但是現在的女人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工作能力,在職場上取得不遜於男人的成就。
小張是一位88年的職業女性,踩著80後尾巴的她今年已經32歲了。但她還沒有結婚的打算,工作將近十年的小張在她的城市收入還算可觀。為自己和父母各買了一套房,獨立供著兩套房的房貸,平時還有餘錢整點小打小鬧的投資。不需要為孩子和家庭操心,32的她獨自過得瀟灑又精彩。她說,如果真的碰到愛情了,她願意嫁人,在此之前,不想勉強。
2、以前結婚可以抵禦風險,現在結婚不如買份保險
兩個人通過結婚這種形式來確定長久穩定的關係,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在經濟尚不發達的時期,一點小小的風險就可以擊垮一個人的一生。於是人們選擇找一個情投意合的人共同抵禦人生未知的風險,以免後半生沒有著落。
但是現在的社會,通過結婚來抵禦風險不如早日給自己買份保險。結婚後,夫妻倆一言不合就容易離婚,不僅賠上幾年青春,掙的錢還要兩人平分,真是賠人又賠錢。有這個時間和金錢去折騰結婚,不如早早地給自己和父母買一份全面保障的保險。就算不幸地遭遇風險,起碼保險公司的理賠是一定可以拿到的。
3、越來越多婚姻社會問題暴露,未婚者感到恐慌
信息傳播日益便利,新聞熱搜隔段時間就會爆出「家暴」、「離婚」等婚姻問題的新聞,未婚的年輕人難免感到對婚姻的恐慌和失望。女人們對自己在婚姻中的地位感到不滿,既然能自己獨立生活,那就沒有必要給自己找一個大爺回來伺候。男人們對結婚的要求感到壓力山大,雖然各地風俗有所不同,但結婚前準備一套房一輛車是很多女人結婚的硬性要求。
種種原因讓適齡的未婚者不願意或者沒有能力在恰當的時候結婚,一年拖過一年,黃金剩鬥士越來越多。小玲是一名醫學研究生,正在讀研的她已經做好不結婚的準備。她立志成為一名醫生,醫學生繁重的學業和未來繁忙的工作讓她無暇去照顧一個家庭。在學習工作之餘,小玲更願意將這些寶貴的時間花費在健身、享受美食、看書上面,而不願意將精力花費在別人身上。
4、愈發看重個人感受,不願意委屈自己
正值適婚年齡的大多是90後,這一代人很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更加注重自己的享受程度,本能地避免會受到委屈的環境。但是婚姻是兩個人甚至兩個大家庭的共同事務,總有一方會受到自己不願意承受的委屈。不結婚,他們可以隨時free style,任性地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結婚後,雙方之間的相互掛念是甜蜜,很多時候也是負擔。
不能再任性地在家裡裸奔,不能想吃什麼就做什麼,不能……的事情太多了。男人有賺錢養家的壓力,女人有懷孕生子的任務。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為了感情而承擔這些重負,生活的壓力有時會將人逼得面目全非。如果還不能確定自己可以做到「不忘初心」,不如先不要踏入這場艱難的行程。
婚姻從來都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只是一種穩定長期的締約形式。選擇不結婚的人或是選擇結婚的人只是採取的不同的生活方式,已婚的人不必對未婚者苦口婆心。每個人都願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即使一輩子不結婚,獨身生活的精彩也是已婚者享受不到的寧靜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