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大火的重口味美劇《漢尼拔》相信不少人都看過。
在這部劇的第三季中,漢尼拔為了宴請賓客,拿出一段斷臂殘肢,手起刀落間便把屍體快速肢解了。
而在鏡頭特寫裡,刀具上用篆書體鐫刻的「張小泉」三個字簡直要閃瞎中國觀眾的雙眼。
什麼?美劇著名殺人魔漢尼拔居然用張小泉的菜刀?
有網友感慨這大概是史上最恐怖的國貨廣告植入了。
▲美劇《漢尼拔》截圖
作為有著三百多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品牌,在一部驚悚美劇熱播之後,就以這樣的姿態又重新走到了國人面前。
張小泉,漢尼拔用了都說好
然而,作為一個有著祖訓「良鋼精作,不做兇器」的品牌,貿然將自己的產品植入一部多以殺人為情節主題的美劇,顯然不太合適。
廣告植入的說法應該不成立。
在事件發酵之後,張小泉品牌的相關負責人出面做了發言。
面對漢尼拔粉絲的瘋狂追問,品牌的官方微博以一種百年老店該有的「寵辱不驚」的姿態回答了各方網友的疑問。
原來,漢尼拔劇組一直有著在全世界各地搜羅精品刀具來作為拍攝道具的習慣。
第二季第一集中,劇組選擇了來自德國的名刀「CHROMA」type 301,而在第二季第六集中使用的則是日本的頂級廚刀「旬」,到了第三季,劇組決定選擇中國的老字號國民品牌張小泉,且事先並不知曉品牌的祖訓。
▲美劇《漢尼拔》截圖
有人將漢尼拔同款刀的logo與時下張小泉品牌的logo進行了對比,發現在字體上有很大的不同。
在300多年將近400年的時間裡,張小泉品牌的logo經歷了多次變化,然而在張小泉logo變遷史裡卻難覓漢尼拔刀logo的蹤影。
據張小泉博物館裡的專業人士解釋,漢尼拔所用刀具的logo來自七八十年前對外出口的一批外貿貨裡,僅有的幾個批次幾經輾轉、漂洋過海來到了海外。
這把菜刀,被當地華人家庭祖祖輩輩使用了將近60年,被劇組借走當做刀具使用,在電視熒幕上還繼續展現著張小泉刀具獨有的鋒芒。
▲張小泉剪刀博物館的檔案陳列室裡的資料內頁(所屬於漢尼拔刀的篆書體logo)
作為「唯一能買得起的漢尼拔周邊」,張小泉借著《漢尼拔》美劇的熱度又火了一把,有狂熱的漢尼拔粉絲甚至表示,「能被漢尼拔用上,張小泉你已走上刀生巔峰」。
鐵器世家
作為一個擁有將近400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國貨品牌,張小泉的歷史要從明末清初開始說起了。
張小泉是安徽省黟縣人,家裡世代都是制鐵匠人。
張小泉的父親張思家曾在以「三刀」聞名的蕪湖學習手藝,張小泉從小跟著父親一起練習,在父親的悉心指導下,很快就練就了一手熟練的制剪技藝。
父親帶著張小泉仔細研究鑄造技藝,經過反覆琢磨,一改以往多年用生鐵鍛打剪刀的常規,對剪刀的鍛造進行了技術革新,在打制過程中添加了「嵌鋼」工藝,也就是在刀刃上鑲鋼,這就是所謂的「好鋼用在刀刃上」。
張小泉父親選用的龍泉鋼聞名全國,質量上乘,用這種鋼做出來的剪刀,刀口鋒利,開閉自如。
▲張小泉剪刀博物館
子承父業,張小泉苦心鑽研之下,不出幾年時間,他就得到了父親大部分的真傳,不止完美掌握祖傳的技藝,打鐵製剪的本領更是比他父親還要高出一截。
精湛的技術帶來的自然是生意的興隆,再加上他們的店鋪又地處杭州的商業中心,收益更是成倍增長。
▲20世紀20年代,杭州張小泉近記剪號廣告,上有獲得的各種獎項
在清朝康熙年間,張小泉已經成為響噹噹的名牌貨,是聞名遐邇的「五杭」產品之一。到了乾隆時期,張小泉牌子的剪刀已經被列為貢品。
1915年,張小泉剪刀還參加了巴拿馬的「萬國博覽會」並獲二等獎,自那之後,剪刀遠銷至南洋、歐美一帶。
1963年,劉少奇主席出訪東南亞五國時,曾把張小泉剪刀作為國禮贈送給各國元首。
關於張小泉刀具的讚美之詞還有很多,劇作家田漢就曾作詩「快似風走潤如油,鋼鐵分明品種稠,裁剪江山成錦繡,杭州何止如并州」來誇讚張小泉產品的精良美麗。
「剪」在21世紀
張小泉品牌從蒸蒸日上的好生意到抗戰時期的瀕臨停業到建國後的公私合營改建,再到千禧年的企業整體改制。
不斷變化的外殼下不變的是那顆追求品質的心。
▲張小泉剪刀博物館
21世紀的張小泉,不止在國內,也在國外繼續展現著一個老牌國貨屹立不倒的姿態。
除了在美劇裡展露其在海外的影響力,自從2014年以來,張小泉的外貿年銷售額在三年間增長了數十倍,再加上依託一些電商平臺進行跨境銷售,短短三個月也有將近37萬元的銷售額。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因為張小泉在行業內的絕對壟斷地位,國家給予的五金行業出口份額就有張小泉的份兒,代表了我國在當時出口刀剪的最高水準,佔據了大部分的出口五金的份額。
在份額配置取消之後,在出口市場競爭的品牌越來越多,不願意打價格戰的張小泉在2000年便停止了出口業務。
說起來14年重啟海外市場的業務,據張小泉電商業務負責人的介紹,啟發他們重新開始做對外出口的是東西方不同的做菜習慣。
例如,在歐美國家的超市裡,由於他們經常使用的食材都是一些雞胸肉等半成品,或是拿烤箱對整雞進行烹製,與國內拿菜刀處理整雞不同,在歐美國家的廚房常常使用的都是小型刀具,這讓常年生活在外的華人苦於買不到一把合適又耐用的菜刀。
這一明顯的差異讓張小泉公司看到了海外潛藏的巨大商機,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是海外華人聚集最多的幾個國家,向這些國家出口刀剪產品無疑將會獲得巨大收益。
再加上張小泉多年來聞名全國的名號,中華老字號的品牌不管到哪裡都會受到國人的愛戴的,品牌本身就是最有力的硬廣告。
▲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Costco好市多網站上的張小泉刀具
張小泉公司便以出口貿易為目標,在已有的品質上,進一步進行技術和設備上的創新升級,誓要比肩雙立人這樣的國際大牌。
應對刀剪需求量大的服裝行業所在的印度、越南等邊境國家,張小泉公司便開發出適合服裝行業生產線上耐用且價格低於歐美國家的品質小剪刀,很受歡迎。
面對有園藝刀具需求的美國客戶,便及時改良產品型號,對症下藥投其所好,出口的都是適合精細園藝的特殊型號剪刀,結果自然是大獲讚揚。
▲張小泉菜刀十分符合國人的使用習慣,產品設計也在不斷革新。(圖片來源:冬日暖心館)
低調的張小泉在21世紀繼續走在將國貨發揚光大的前列,國內繼續在全國各地乃至臺灣香港開設分店,國外也不斷忙著對外的出口。
偶爾,你也能在明星們的剪彩儀式上看到他的身影,在「星星」中也暗暗閃著專屬於自己的光芒。
▲圖片來源:張小泉官方旗艦店微博
老字號品牌的錚錚鐵骨,在大浪淘沙中,堅強的留了下來。
作為一枚活化石,一代代國人見證著這個品牌的起起落落,每個家庭可能都曾買過一把經典的紅柄張小泉剪刀。
快找出你家的那把看看吧!
撰文 | 鹿一百@知中ZHICHINA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請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C O N T A C T
zhichina@foxmail.com
商務合作及投簡歷請發郵件
☞ 推薦閱讀 ☜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閱讀
他把港味十足的上海茶樓,開成了博物館該有的樣子!
點擊👇閱讀原文👇
快速獲取知中第12本《洋人》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