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泉菜刀,漢尼拔用了都說好

2021-02-23 知中


前幾年大火的重口味美劇《漢尼拔》相信不少人都看過。

在這部劇的第三季中,漢尼拔為了宴請賓客,拿出一段斷臂殘肢,手起刀落間便把屍體快速肢解了。

 

而在鏡頭特寫裡,刀具上用篆書體鐫刻的「張小泉」三個字簡直要閃瞎中國觀眾的雙眼。

什麼?美劇著名殺人魔漢尼拔居然用張小泉的菜刀?

有網友感慨這大概是史上最恐怖的國貨廣告植入了。

▲美劇《漢尼拔》截圖

作為有著三百多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品牌,在一部驚悚美劇熱播之後,就以這樣的姿態又重新走到了國人面前。

張小泉,漢尼拔用了都說好

然而,作為一個有著祖訓「良鋼精作,不做兇器」的品牌,貿然將自己的產品植入一部多以殺人為情節主題的美劇,顯然不太合適。

廣告植入的說法應該不成立。

在事件發酵之後,張小泉品牌的相關負責人出面做了發言。

面對漢尼拔粉絲的瘋狂追問,品牌的官方微博以一種百年老店該有的「寵辱不驚」的姿態回答了各方網友的疑問。

原來,漢尼拔劇組一直有著在全世界各地搜羅精品刀具來作為拍攝道具的習慣。

第二季第一集中,劇組選擇了來自德國的名刀「CHROMA」type 301,而在第二季第六集中使用的則是日本的頂級廚刀「旬」,到了第三季,劇組決定選擇中國的老字號國民品牌張小泉,且事先並不知曉品牌的祖訓。


▲美劇《漢尼拔》截圖

有人將漢尼拔同款刀的logo與時下張小泉品牌的logo進行了對比,發現在字體上有很大的不同。

在300多年將近400年的時間裡,張小泉品牌的logo經歷了多次變化,然而在張小泉logo變遷史裡卻難覓漢尼拔刀logo的蹤影。

據張小泉博物館裡的專業人士解釋,漢尼拔所用刀具的logo來自七八十年前對外出口的一批外貿貨裡,僅有的幾個批次幾經輾轉、漂洋過海來到了海外。

這把菜刀,被當地華人家庭祖祖輩輩使用了將近60年,被劇組借走當做刀具使用,在電視熒幕上還繼續展現著張小泉刀具獨有的鋒芒。

▲張小泉剪刀博物館的檔案陳列室裡的資料內頁(所屬於漢尼拔刀的篆書體logo)

作為「唯一能買得起的漢尼拔周邊」,張小泉借著《漢尼拔》美劇的熱度又火了一把,有狂熱的漢尼拔粉絲甚至表示,「能被漢尼拔用上,張小泉你已走上刀生巔峰」。

鐵器世家

作為一個擁有將近400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國貨品牌,張小泉的歷史要從明末清初開始說起了。

張小泉是安徽省黟縣人,家裡世代都是制鐵匠人。

張小泉的父親張思家曾在以「三刀」聞名的蕪湖學習手藝,張小泉從小跟著父親一起練習,在父親的悉心指導下,很快就練就了一手熟練的制剪技藝。

父親帶著張小泉仔細研究鑄造技藝,經過反覆琢磨,一改以往多年用生鐵鍛打剪刀的常規,對剪刀的鍛造進行了技術革新,在打制過程中添加了「嵌鋼」工藝,也就是刀刃上鑲鋼,這就是所謂的「好鋼用在刀刃上」。

張小泉父親選用的龍泉鋼聞名全國,質量上乘,用這種鋼做出來的剪刀,刀口鋒利,開閉自如。

▲張小泉剪刀博物館

子承父業,張小泉苦心鑽研之下,不出幾年時間,他就得到了父親大部分的真傳,不止完美掌握祖傳的技藝,打鐵製剪的本領更是比他父親還要高出一截。

精湛的技術帶來的自然是生意的興隆,再加上他們的店鋪又地處杭州的商業中心,收益更是成倍增長。

 ▲20世紀20年代,杭州張小泉近記剪號廣告,上有獲得的各種獎項 

在清朝康熙年間,張小泉已經成為響噹噹的名牌貨,是聞名遐邇的「五杭」產品之一。到了乾隆時期,張小泉牌子的剪刀已經被列為貢品

1915年,張小泉剪刀還參加了巴拿馬的「萬國博覽會」並獲二等獎,自那之後,剪刀遠銷至南洋、歐美一帶。

1963年,劉少奇主席出訪東南亞五國時,曾把張小泉剪刀作為國禮贈送給各國元首。

關於張小泉刀具的讚美之詞還有很多,劇作家田漢就曾作詩「快似風走潤如油,鋼鐵分明品種稠,裁剪江山成錦繡,杭州何止如并州」來誇讚張小泉產品的精良美麗。

「剪」在21世紀

張小泉品牌從蒸蒸日上的好生意到抗戰時期的瀕臨停業到建國後的公私合營改建,再到千禧年的企業整體改制。

不斷變化的外殼下不變的是那顆追求品質的心。

▲張小泉剪刀博物館

21世紀的張小泉,不止在國內,也在國外繼續展現著一個老牌國貨屹立不倒的姿態。

除了在美劇裡展露其在海外的影響力,自從2014年以來,張小泉的外貿年銷售額在三年間增長了數十倍,再加上依託一些電商平臺進行跨境銷售,短短三個月也有將近37萬元的銷售額。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因為張小泉在行業內的絕對壟斷地位,國家給予的五金行業出口份額就有張小泉的份兒,代表了我國在當時出口刀剪的最高水準,佔據了大部分的出口五金的份額。

在份額配置取消之後,在出口市場競爭的品牌越來越多,不願意打價格戰的張小泉在2000年便停止了出口業務。

說起來14年重啟海外市場的業務,據張小泉電商業務負責人的介紹,啟發他們重新開始做對外出口的是東西方不同的做菜習慣

例如,在歐美國家的超市裡,由於他們經常使用的食材都是一些雞胸肉等半成品,或是拿烤箱對整雞進行烹製,與國內拿菜刀處理整雞不同,在歐美國家的廚房常常使用的都是小型刀具,這讓常年生活在外的華人苦於買不到一把合適又耐用的菜刀。

這一明顯的差異讓張小泉公司看到了海外潛藏的巨大商機,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是海外華人聚集最多的幾個國家,向這些國家出口刀剪產品無疑將會獲得巨大收益。

再加上張小泉多年來聞名全國的名號,中華老字號的品牌不管到哪裡都會受到國人的愛戴的,品牌本身就是最有力的硬廣告。

▲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Costco好市多網站上的張小泉刀具

張小泉公司便以出口貿易為目標,在已有的品質上,進一步進行技術和設備上的創新升級,誓要比肩雙立人這樣的國際大牌。

應對刀剪需求量大的服裝行業所在的印度、越南等邊境國家,張小泉公司便開發出適合服裝行業生產線上耐用且價格低於歐美國家的品質小剪刀,很受歡迎。

面對有園藝刀具需求的美國客戶,便及時改良產品型號,對症下藥投其所好,出口的都是適合精細園藝的特殊型號剪刀,結果自然是大獲讚揚。

▲張小泉菜刀十分符合國人的使用習慣,產品設計也在不斷革新。(圖片來源:冬日暖心館)

低調的張小泉在21世紀繼續走在將國貨發揚光大的前列,國內繼續在全國各地乃至臺灣香港開設分店,國外也不斷忙著對外的出口。

偶爾,你也能在明星們的剪彩儀式上看到他的身影,在「星星」中也暗暗閃著專屬於自己的光芒。

▲圖片來源:張小泉官方旗艦店微博

老字號品牌的錚錚鐵骨,在大浪淘沙中,堅強的留了下來。

作為一枚活化石,一代代國人見證著這個品牌的起起落落,每個家庭可能都曾買過一把經典的紅柄張小泉剪刀。

 快找出你家的那把看看吧!

撰文 | 鹿一百@知中ZHICHINA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請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C O N T A C T 

zhichina@foxmail.com

商務合作及投簡歷請發郵件

☞ 推薦閱讀 ☜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閱讀

他把港味十足的上海茶樓,開成了博物館該有的樣子!

點擊👇閱讀原文👇 

快速獲取知中第12本《洋人》特集!

相關焦點

  • 張小泉菜刀"現身"熱門美劇 同款國內暫未銷售
    身懷絕技的張小泉就地開了一家剪刀鋪,他以浙江龍泉鋼為原料,靠著祖傳制剪手藝,做成了名噪一時的「張小泉剪刀」。幾百年後,義大利佛羅倫斯。謎一般的江湖人士漢尼拔手持一把菜刀,精準而有力地對著一段殘臂砍了下去。  就在漢尼拔舉刀切肉的一剎那,刀面寒光一閃,映出三個篆體漢字——張小泉。美劇《漢尼拔》中竟然出現了一把來自杭州的名牌菜刀。
  • 400年老字號「張小泉」,讓你知道什麼才是中式菜刀
    中國刀剪行業,一直流傳著一句老話:「北有王麻子,南有張小泉」。
  • 拼團丨400年老字號「張小泉」一出手,讓你知道什麼是趁手的中式菜刀
    中國刀剪行業,一直流傳著一句老話:「北有王麻子,南有張小泉」。
  • 張小泉要上市,王麻子已甩賣,刀剪雙煞緣何同業不同命?
    「電商達人」張小泉要登陸創業板,而北京王麻子剛剛賣身廣東陽江。中國刀剪界第一高手張小泉,要登陸A股市場了!7月7日晚間,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的受理企業名單中,出現了「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即中國刀剪界知名品牌張小泉。在刀剪界,素有「北有王麻子,南有張小泉」之說。
  • 被低估的中式菜刀!它400年磨一刀,乾隆收藏,老外瘋搶!
    所謂的「刀功」,「刀」在前,「功」在後,沒有一把好刀,技術再好,也是巧婦難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現在很多小夥伴熱衷於推薦雙立人等國外大牌。殊不知,西式菜刀只是適合簡單的切菜、切肉,所以很多小白覺得好用很正常,但做中式菜,涉及到砍、剁、拍等等方面,會做飯的人都知道,中國人做菜,還是中式刀更趁手。
  • 張小泉做出口電商了,殺手鐧居然是這個!
    從海外消費者的需求出發,張小泉的出海原因有以下三點。 首先,張小泉想要滿足海外華人想要使用中國好菜刀的需求。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生活在海外,因國家之間文化和使用習慣不同,廚房用品也是一大難題。中國人使用的菜刀在國際上被成為「中華菜刀」。 在菜刀上,美洲和歐洲使用最小的菜刀,日本是居中,中國菜刀是最大的。
  • 中國這四把菜刀,名氣大卻被人們忽略,外行人不懂,聰明人偷偷用
    食物做得好與壞影響著人們的食慾,好的食物讓你心滿意足、心情愉悅;差的食物令你整日無精打採,甚至可能會出現抑鬱症呢。說到食物,就不得不說一下菜刀了。一把優秀的菜刀鋒利無比,切菜能夠切成自己想要的形狀;一把優秀的菜刀不易崩口磨損、防鏽耐磨,在經常保養的情況下,使用時間長達十幾二十年;一把優秀的菜刀價格親民,人人買得起。
  • 400年「中華名刀」張小泉,不足百元!
    400年「中華名刀」一出手,切菜剁肉如切豆腐無論你是一個美食愛好者,或是一個全職家庭主婦,或是一個專業主廚,一把好的廚房刀具,絕對是做美食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的工具。喜歡美食的觀眾,一定看過《十二道鋒味》,謝霆鋒在節目中,切工了得,離不開一套好的廚房刀具。可見一餐美味佳餚,切起來鋒利流暢的刀具,對廚師是有多麼重要。
  • 老字號張小泉如何連續4年淨利潤增長率超50%?
    從2013年開始,每年的淨利潤增長都超過50%。傳統和現代交錯的影子裡,一切不合宜的東西到了這裡張小泉,似乎都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張小泉活了下來「南有張小泉,北有王麻子」,這是剪刀行業流傳的口頭禪。2003年,風雨飄搖中的王麻子因經營不善,向法院申請破產。
  • 392歲張小泉的長生秘方:年輕人管理 機器人學手藝
    「以點帶面,企業管理理念、產品設計思路、研發方向、市場營銷行為都能從中受益。」夏乾良說。公司平均年齡下降,年輕人頂上來了,「90後」佔中層管理者的1/4。團隊盤活了,機制理順了,企業進一步發展有了源頭活水。
  • 四百年「名牌」張小泉亮相:財務質量不錯,但市場更關注這點!
    1、一番騰挪,張氏家族的操作很優秀2017年11月3日,股改前夕,為確保發行人資產完整性,張小泉集團將與刀剪生產相關的土地、房產、商標、專利及機器設備等資產轉讓給張小泉實業。轉讓完成後,張小泉集團基本不開展業務。上述資產轉讓帳面價值1.31億元,評估值1.55億元,評估增值17.55%。轉讓款全部用現金支付。
  • 磨剪子嘞戧菜刀 珞石機器人聯手張小泉推出自動化刀剪打磨方案
    (原標題:磨剪子嘞戧菜刀 珞石機器人聯手張小泉推出自動化刀剪打磨方案)
  • 張小泉品牌專列滬上首發——這是一份來自390周歲的張小泉的特殊禮物
    現今的張小泉商標使用權歸杭州張小泉所有,上海張小泉註冊商標為「泉」字牌剪刀。兩個張小泉其實談不上真假一說,均為中華老字號企業,品牌和質量度都是值得信任的。隨著中華老字號品牌漸漸為人們所重視了,品牌價值逐漸提升,老字號品牌的保護工作將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必須面臨的問題。
  • 我想換把剪刀,它的名字叫張小泉 | 非遺·張小泉剪刀
    由於採用浙江龍泉的好鋼作原料,又經過精心製作,打出來的剪刀鋒快耐用,與眾不同,取名為「張大隆」剪刀。清康熙二年,改名「張小泉」剪刀。張小泉去世後,其子張近高繼承父業,為保護切身利益,在「張小泉」名字下加上「近記」兩字,視為正宗。乾隆年間,「張小泉近記」剪刀已列為貢品。清宣統三年,張小泉以「海雲浴日」註冊。
  • 廚房用鋼系列——菜刀的自我修養
    一把好菜刀會讓你愛上做飯。做飯,從選一把好菜刀開始。作為中國人日常最常用的中式菜刀,是我們討論的重點。中式菜刀主要分為切片刀、斬骨刀、文武刀三類。這三種刀都是大板子刀的樣子,不同的是開刃的角度和刀的厚度、重量。切片刀:開刃角度小,刀刃薄,重量輕,切起來更輕快,電影裡各路廚神演繹刀工就是用這種刀。但是切片刀不適合拍黃瓜、拍大蒜、切凍肉、剁骨頭等硬操作。
  • 墨門 人人都知道的張小泉剪刀,到底厲害在哪裡?
    張小泉,明末安徽黟縣會昌鄉人他選用遠近聞名的「龍泉」「雲和」好鋼鑲嵌在熟鐵上一改用生鐵鍛打的常規,製成的剪刀鑲鋼均勻磨工精細,刀口鋒利,開閉自如,因而名噪一時張小泉剪刀以鋼鐵分明,鎖軸牢固,經久耐用聞名它與孔鳳春「杭粉」、王星記「杭扇」、都錦生「杭錦」宓大昌「杭煙」,並稱為「五杭」,蜚聲海內外香港一家廣播電視公司還攝取了用一號民用剪
  • 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鐵軟鋼硬,才是一把好剪刀
    ②貼鋼與剪頭成型貼鋼與剪頭成型是制剪的基本工藝,技術要求高,工藝難度大。④熱處理熱處理亦是剪刀製作的關鍵工序,要求嚴格掌握好加熱溫度和冷卻速度。在沒有測溫工具的條件下,老工匠們完全憑經驗進行操作。⑤精砂磨與細磚磨精砂磨與細磚磨對磨料的質量、操作技巧等都有較高要求。精砂磨石要求質地細、顆粒均勻、無裂紋。細磚磨要求磨磚質地細密、硬度適中、無夾質顆粒。
  • 徽州黟縣人張小泉|三百年前,用一把剪刀徵服江湖
    張思家是一個老實人,沒有什麼謀生的辦法,只有一手祖傳的製作剪刀的技藝。來到杭州後不久,他就搭起了一個草棚,立起了一塊寫著「張大隆」三個字的招牌,憑藉自己的手藝製作起刀剪來。由於他製作的剪刀鋒利好用,漸漸贏得了一定聲望。但是,經過多年發展的「張大隆」剪刀鋪,仍舊只是街邊上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商鋪。
  • 看珞石機器人助力張小泉實現刀具生產智能化
    刀剪是家家戶戶的必備品,「磨剪子嘞~戧菜刀~」這流傳了數百年的的吆喝,早已淡出我們的生活。刀剪匠人磨鍊多年的技術與經驗,也在時代淘洗中變得稀缺,難以傳承。   擁有400年歷史的刀剪老字號——張小泉不僅沒有因工業自動化衝擊而放緩腳步,反而加快步伐攜手科技力量,與工業機器人領軍企業——珞石機器人聯手,用機器人實現刀具生產的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