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團丨400年老字號「張小泉」一出手,讓你知道什麼是趁手的中式菜刀

2021-02-23 大搜集


中國刀剪行業,一直流傳著一句老話:「北有王麻子,南有張小泉」。

其中的「張小泉」,就是明崇禎元年(1628年)始創於杭州的中華老字號刀剪品牌



乾隆皇帝曾在下江南時,買過一把「張小泉」的刀,之後讚不絕口,讓市井小刀一躍成了御用貢品

「張小泉」至今已經有近400年的歷史。幾乎每個中國家庭的廚房,都有一把「張小泉」的刀。


今天一條生活館就給你推薦張小泉」錘點系列刀具兩件套,包括切片刀和小廚刀,可以說是國貨良心刀了。

這套刀具,從設計到成品,歷時一年之久,一上市便俘獲了無數人的心,成為了錘點系列的經典刀具。

張小泉錘點系列刀具兩件套(切片刀+小廚刀)

現在購買還有2人拼團活動,

不論新老用戶,都能發起團購,

也可在商品拼團頁面直接參加其他用戶已開的團,

只要在活動時間內拼團成功,

就能享受超值拼團價 129 元(日銷價208元)

拼團特惠截止8月15日23:59結束

點擊下圖進入一條生活館小程序購買

● ● ●

更適合中國人使用的菜刀

中式菜刀和西式菜刀其實有一定的區別,西式用刀基本只是簡單地切蔬菜,或者大塊切肉;但中式用刀,要涉及到切、砍、剁、拍等。

很多人熱衷於買國外大牌的菜刀,但對國人來說,並不一定實用。


這款張小泉菜刀就非常符合國人的使用習慣,很多主婦買回家後,都反饋說:用起來超舒服,這才是中國人該用的菜刀。

為什麼它用起來一點都不吃力?

設計師的素描設計稿

這源於它獨特的設計,一般的菜刀刀柄都是橢圓的柱形,握久了手很容易酸痛,而且會使不上力。

但這款刀的手柄是筆架式的,符合人體力學設計。

它在設計時,參考了100多名消費者的手掌長度、握拳時彎曲弧度、手指出力點的數據,從而打造出了最適合中國人手掌的刀柄。

刀柄貼合手掌,握著很舒適;切菜時重心平衡,更加輕鬆省力。


刀柄上有錘點花紋,既美觀又防滑。

刀片刀柄,一體成型。使刀具更加牢固,清洗起來也很方便,不會藏汙納垢。


優質不鏽鋼材質製成,硬度高、耐腐蝕性強,經久耐用。


純手工水磨開刃,鋒利無比。這也是張小泉一直保留至今的傳統技藝,由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們親自把關。

精湛的拋光工藝,刀面在光線下能折現出七彩的光暈。

● ● ●

好刀初體驗

這套張小泉錘點系列刀具,包括一把切片刀一把小廚刀


切片刀,刀口寬8cm、刀刃長17.5cm。可處理各類日常食材,切肉、切臘腸、切蔬菜等。


小廚刀,刀口寬4.5cm、刀刃長17.5cm,可以用來切水果、熟食等,生熟分開用刀更健康。

為了測試它的性能,小編買來了五花肉、魚及各類蔬菜。


切肉:一刀下去,刀落肉斷,乾淨利落。

不像之前小編之前用的菜刀,切個肉要來回撕扯半天,尤其是靠近肉皮的部分,真的很難切。

片魚:輕輕滑過,一片厚度均勻的魚片就輕鬆片下來了。

切臘腸、切黃瓜、切胡蘿蔔、切檸檬……都輕鬆省力,毫不拖泥帶水。

小編用它切菜切肉時,用了將近半個小時,手一點也不會覺得累,手腕也不會酸痛。

但一般的菜刀,連續使用十幾分鐘,手腕就會開始酸了,就會覺得使不上力。

張小泉錘點系列刀具兩件套(切片刀+小廚刀)

現在購買還有2人拼團活動,

不論新老用戶,都能發起團購,

也可在商品拼團頁面直接參加其他用戶已開的團,

只要在活動時間內拼團成功,

就能享受超值拼團價 129 元(日銷價208元)

拼團特惠截止8月15日23:59結束

點擊下圖進入一條生活館小程序購買

● ● ●

中華老字號品牌

老品牌做刀,講究「工匠精神」,20多道工序,全憑師傅手工,而且很多手藝都是代代相傳的。

心感、耳聽、眼看、手摸,沒有多年的磨練,是絕對做不到的。


新中國成立後,「張小泉」迅速崛起,成為我國刀剪行業的領軍企業,也創造了我國民族工業史上的諸多輝煌。

「張小泉」還曾被作為國禮,贈送給多位外國元首。

現在,「張小泉」不僅是中華老字號,也是目前刀剪行業中唯一的中國馳名商標。

● ● ●

老字號出的愛心刀

這套刀的工藝,源自張小泉代代相傳的精湛手藝。但它的設計卻別出心裁。

它是張小泉的資深設計師吳曉明,專門為妻子設計的。

吳太太喜歡下廚房,每次切菜時間一久,就會覺得手腕酸痛。

吳曉明看了看太太使用的菜刀,原來是傳統菜刀的刀柄設計有問題,用起來受力不均勻。

於是愛妻心切的吳曉明,決心為他的太太,以及有同樣困擾的主婦們研發一款好刀。

歷時一年多,這款錘點系列刀具終於誕生了。

張小泉錘點系列刀具兩件套(切片刀+小廚刀)

現在購買還有2人拼團活動,

不論新老用戶,都能發起團購,

也可在商品拼團頁面直接參加其他用戶已開的團,

只要在活動時間內拼團成功,

就能享受超值拼團價 129 元(日銷價208元)

拼團特惠截止8月15日23:59結束

點擊下圖進入一條生活館小程序購買


▼ 點這裡,購買張小泉刀具兩件套

相關焦點

  • 400年老字號「張小泉」,讓你知道什麼才是中式菜刀
    中國刀剪行業,一直流傳著一句老話:「北有王麻子,南有張小泉」。
  • 被低估的中式菜刀!它400年磨一刀,乾隆收藏,老外瘋搶!
    所謂的「刀功」,「刀」在前,「功」在後,沒有一把好刀,技術再好,也是巧婦難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現在很多小夥伴熱衷於推薦雙立人等國外大牌。殊不知,西式菜刀只是適合簡單的切菜、切肉,所以很多小白覺得好用很正常,但做中式菜,涉及到砍、剁、拍等等方面,會做飯的人都知道,中國人做菜,還是中式刀更趁手。
  • 張小泉菜刀,漢尼拔用了都說好
    而在鏡頭特寫裡,刀具上用篆書體鐫刻的「張小泉」三個字簡直要閃瞎中國觀眾的雙眼。什麼?美劇著名殺人魔漢尼拔居然用張小泉的菜刀?有網友感慨這大概是史上最恐怖的國貨廣告植入了。這把菜刀,被當地華人家庭祖祖輩輩使用了將近60年,被劇組借走當做刀具使用,在電視熒幕上還繼續展現著張小泉刀具獨有的鋒芒。
  • 這家中國老字號,埋頭做事400年,曾經家喻戶曉,現在少有人知
    其中,就有一個很多年輕人都沒聽過的老字號——張小泉。不做別的,從萬曆年間就做刀剪。做出的一把菜刀、剪子能用一輩子,一做就是400年。這400年,歷經了朝代更迭、戰爭、外國品牌的入侵,很多老字號都消失了,而它卻一直堅持。很少有人知道,在很多年前,在中國的刀剪界,曾經有兩個近400年歷史的行業狀元,被稱為「南張北王」。
  • 400年「中華名刀」張小泉,不足百元!
    400年「中華名刀」一出手,切菜剁肉如切豆腐無論你是一個美食愛好者,或是一個全職家庭主婦,或是一個專業主廚,一把好的廚房刀具,絕對是做美食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的工具。喜歡美食的觀眾,一定看過《十二道鋒味》,謝霆鋒在節目中,切工了得,離不開一套好的廚房刀具。可見一餐美味佳餚,切起來鋒利流暢的刀具,對廚師是有多麼重要。
  • 老字號張小泉如何連續4年淨利潤增長率超50%?
    兩個小時的「盤查」,不聊工作,而是為了摸清你的個人情況和家庭狀況。最後,以碰茶杯收尾,徒弟便領進門了。從此,你的婚姻、家庭、子女上學、就醫等問題,「都包在師父身上」。這個毫無時代感的畫面,是老字號張小泉的特有基因。通過師徒關係,使得張小泉的技藝得以傳承,並且內化到企業的方方面面。張小泉創於1628年,以剪刀起家。
  • 張小泉要上市,王麻子已甩賣,刀剪雙煞緣何同業不同命?
    以剪刀起家的張小泉,創立於1628年,距今已有近400年歷史,被稱為「五杭」之一(張小泉「杭剪」、孔鳳春「杭粉」、王星記「杭扇」、都錦生「杭錦」、宓大昌「杭煙」)。2006年,張小泉被商務部認定為第一批中華老字號。與現在品牌的風光不同,2003年時的張小泉,也沒有摸準市場的脈搏,市場和員工雙雙流失,老國企不得不向法院申請破產,日子別提多難過了。
  • 張小泉:中國的老字號為什麼總賣不了高價錢?丨慢漫談
    來源丨浙江日報技師徐鴻根,曾經是張小泉剪刀廠裝配車間的一面旗幟。只有剪刀磨得足夠好,才有「面子」請到老人家為你親手裝配。
  • 392歲張小泉的長生秘方:年輕人管理 機器人學手藝
    張小泉工廠試製車間自動化生產設備。「北有王麻子,南有張小泉。」說起刀剪,總繞不開這兩家老字號。剪刀是耐用消費品,張小泉卻在2019年賣出2700多萬把,這是怎麼做到的?最近,本報記者踏上張小泉工廠探訪之旅。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富春江穿城而過。
  • 張小泉菜刀"現身"熱門美劇 同款國內暫未銷售
    身懷絕技的張小泉就地開了一家剪刀鋪,他以浙江龍泉鋼為原料,靠著祖傳制剪手藝,做成了名噪一時的「張小泉剪刀」。幾百年後,義大利佛羅倫斯。謎一般的江湖人士漢尼拔手持一把菜刀,精準而有力地對著一段殘臂砍了下去。  就在漢尼拔舉刀切肉的一剎那,刀面寒光一閃,映出三個篆體漢字——張小泉。美劇《漢尼拔》中竟然出現了一把來自杭州的名牌菜刀。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式廚刀,你值得擁有!
    近年來,每當提起廚刀,大家更多的想起日式廚刀或者德國廚刀,說起它們的分類、用途更是頭頭是道,而中國的傳統廚刀反而陷入了一個很尷尬的局面,人們對它的印象還停留在「一把菜刀走天下」,對於中式廚刀的種類更是知之甚少。中式廚刀,其實不止一把多年來,中國餐飲界一直流傳著「中餐廚房一把刀」的說法。這大概與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有些關係。
  • 老字號「張小泉」今日上會闖關:年銷剪刀2700萬把,強敵環伺之下如何突圍?
    而在2017年,我國刀剪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平均主營業務收入為2.05億元,這意味著,當年張小泉的該數據系行業平均收入的1.64倍。  400年浮沉,股權幾度輾轉張小泉前身為張大隆剪刀鋪,由張小泉的父親張思佳於明萬曆年間(約1600年)創立,迄今為止已有400餘年歷史。
  • 中國這四把菜刀,名氣大卻被人們忽略,外行人不懂,聰明人偷偷用
    「民以食為天」,「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幾千年來,食物一直是我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食物做得好與壞影響著人們的食慾,好的食物讓你心滿意足、心情愉悅;差的食物令你整日無精打採,甚至可能會出現抑鬱症呢。
  • 張小泉做出口電商了,殺手鐧居然是這個!
    從80年代開始的外貿生意,再到如今的跨境電商,在品牌出海這件事上,張小泉拿出了中華老字號品牌的底氣和「霸氣」。 剪刀、菜刀等產品,並非高頻次購買的快消品,但從2015年開始張小泉的營收每年都翻一番,2017年的總營收達8億元,外貿業務營收達2200萬。而其快速增長的趨勢還在持續,這裡面究竟有什麼奧秘呢?
  • 看珞石機器人助力張小泉實現刀具生產智能化
    刀剪是家家戶戶的必備品,「磨剪子嘞~戧菜刀~」這流傳了數百年的的吆喝,早已淡出我們的生活。刀剪匠人磨鍊多年的技術與經驗,也在時代淘洗中變得稀缺,難以傳承。   擁有400年歷史的刀剪老字號——張小泉不僅沒有因工業自動化衝擊而放緩腳步,反而加快步伐攜手科技力量,與工業機器人領軍企業——珞石機器人聯手,用機器人實現刀具生產的智能化。
  • 磨剪子嘞戧菜刀 珞石機器人聯手張小泉推出自動化刀剪打磨方案
    (原標題:磨剪子嘞戧菜刀 珞石機器人聯手張小泉推出自動化刀剪打磨方案)
  • 四百年「名牌」張小泉亮相:財務質量不錯,但市場更關注這點!
    刀具界一直就流傳著「南有張小泉(1628年),中有曹正興(1840年),北有王麻子(1651年)」的傳說。同為百年老字號,三家企業命運迥異。7月7日,深交所創業板受理張小泉上市申請;5月22日,廣東金輝刀剪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競得王麻子品牌所有權,連虧數年的王麻子被再次賣身;而曹正興早已成為歷史,1995年就徹底停產。所以,留下的為什麼是張小泉?一、此張非彼張,並非張小泉後裔1628年,崇禎元年,張小泉品牌在杭州創立。
  • 張小泉衝擊「剪刀第一股」,庫存積壓增長遇阻,終端零售價並不親民
    這是著名劇作家田漢在1966年走訪張小泉杭州工廠時留下的詩句,一般人很少能想像到,一個製作剪刀的企業,能夠得到文人這樣的讚美。從明朝末年到如今,張小泉的剪刀傳承至今已經歷了近400年的時光,依舊能夠每年賣出接近3千萬把。7月7日,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獲得深交所受理,有望成為又一個上市的老字號,以及「剪刀第一股」。
  • 中式廚刀、西式廚刀、日式廚刀知識大全
    中式廚刀和中國人的性格一樣,方方正正,沉穩內斂,多少年來,它們的優點默默無聞。本文將給大家介紹中式廚刀、西式廚刀、日式廚刀的各類知識,讓大家一起來領略廚刀的風情。過去,中國餐飲界一直流傳著「中餐廚房一把刀」的說法,就是說中餐廚師幹什麼都是一把刀,剁、切、拍、剖、剔,一人一刀就可以全部完成,讓人們覺得中餐不講究器具,全靠廚師刀工,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 我想換把剪刀,它的名字叫張小泉 | 非遺·張小泉剪刀
    清康熙二年,改名「張小泉」剪刀。張小泉去世後,其子張近高繼承父業,為保護切身利益,在「張小泉」名字下加上「近記」兩字,視為正宗。乾隆年間,「張小泉近記」剪刀已列為貢品。清宣統三年,張小泉以「海雲浴日」註冊。至解放前夕,張小泉剪刀店瀕於停業,1956年張小泉等32家剪刀店實行公私合營,建成「張小泉近記」剪刀總廠。1958年6月,改名「張小泉近記剪刀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