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嚴月茹 商業人物
作者:嚴月茹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淮河那邊有人說,今年蝦苗不要錢,誰要誰來撈」,王仁禮說這句話的時候苦笑著。
眼前三百多畝的水塘,是去年為了養殖龍蝦才承包的。新挖的塘沒有蝦,在蝦苗三十多一斤的時候,王仁禮一口氣買了六千多斤,花了22萬。
這座被淮河貫穿而過的小城盱眙,今年蝦苗的價格掉到了一塊錢一斤。供大於求的市場,讓包括王仁禮在內的很多蝦農不得不賤買蝦苗和小蝦。
「要是今年價格掉到10塊,我心裡還好受點」,在養殖基地幫忙的王仁禮媽媽皺著眉頭。
往年到了6月,盱眙城該熱鬧起來,在城中心最繁華的路口,將會豎著「距離龍蝦節還有X天」的展牌,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會來這裡觀看演出,順便吃上幾份龍蝦。
但今年的街頭很安靜,盱眙的夜市也完全沒有往年熱鬧,很多大排檔裡都坐不滿人。
因為疫情,一年一度的龍蝦節演出改到了線上,全縣近四分之一從事和龍蝦相關生意的人口,也受到影響。被稱為「龍蝦之都」的盱眙,在龍蝦節的第二十個年頭,迎來了挑戰。
縮水的龍蝦市場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在盱眙的大街小巷,小龍蝦的夜宵異常火爆。這吸引了一大批人加入浩浩蕩蕩的龍蝦養殖大軍,王仁禮就是其中的一個。
高價的龍蝦,據傳的政府補貼政策,2019年,王仁禮在靠近洪澤湖的地方承包了三百多畝田地。為了保證小龍蝦的質量,王仁禮打井引水養殖龍蝦,投入了八九十萬。
今年由於市場需求小,沒法及時捕撈,龍蝦堆積在塘裡,導致小蝦眾多,大蝦稀少。所以小蝦價格一路直降,但是大蝦的價格反而上漲。為了讓蝦有更多的生長空間,養出大蝦賣錢,王仁禮只能把堆積的小蝦撈出來。
王仁禮養殖基地附近的農田幾乎都改成了水塘,家家戶戶都面臨相似的處境,市場上遍地都是賤買的小蝦和蝦苗。
王仁禮每天三點起床,一對漁民夫妻幫他撈捕龍蝦,每天能撈四五百斤。撈出來以後要對龍蝦進行分揀,根據大小定價。雖然價格低了點,但每天王仁禮的龍蝦,還是會被經營水產的人收購完。
為了保證收入,王仁禮做起了微商,也給當地的飯店提供龍蝦。他有自己的抖音號,但是粉絲不多,他告訴「商業人物」,「網紅這一塊,時間精力要跟得上,我一個人能力有限」。
燒制龍蝦的王仁禮
接受採訪的時候,王仁禮還在燒龍蝦。他七十多歲的父親幫忙刷龍蝦,王仁禮則忙裡忙外的切蔥姜,搗鼓配料。他買了一個大的風扇,龍蝦燒出來以後,用大風扇可以節省降溫的時間,抽成真空包裝後,王仁禮再開車把龍蝦送到鎮上的順豐快遞點。
而即使是盱眙百萬「蝦王」和千萬「蝦富」中的一個,於氏今年的生意也明顯沒有往年好。幾乎是和盱眙龍蝦一起發展起來的於氏龍蝦,是盱眙面積前三的龍蝦店,除了餐飲,還擁有自己的養殖基地,廚師培訓中心和調料生產基地。
疫情一開始,於氏的總經理於新凱就開始研究怎麼進行銷售調整。在接受「商業人物」採訪時,於新凱表示,從1月份禁止堂食開始,通過和不同的平臺合作,於氏線上的銷售情況翻了幾倍,但還是不如往年同期堂食。
恢復堂食後,疫情的影響並不反映在平時的生意上,而是節假日人流的減少。去年的龍蝦節期間,於氏賣掉了10噸龍蝦。今年線下的活動取消後,很難再延續去年的盛況。
在盱眙的夜市大桐,商戶的生意也大不如從前。根據《錢江晚報》的報導,有受訪者表示,「往年龍蝦節前後,周末少說也能賣出1000斤蝦子,今年估計是難了。」 ①
王仁禮這兩天還準備給水塘排水,為種植水稻做準備。
2014年起,盱眙政府開始推廣「蝦稻共生」的理念。春季生產成蝦、夏季培育親蝦、秋冬季繁育苗種,由此得到的水稻被稱為「龍蝦香米」,這也是盱眙龍蝦產業的衍生品。
但王仁禮想種植水稻的理由很簡單,因為疫情,糧食價格上漲。在今年的經濟形勢下,種植水稻能讓他賺得更多。
用20年打造龍蝦之都
盱眙地處安徽和江蘇交界,臨近洪澤湖,又被稱為「南京後花園」,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從事和龍蝦相關的工作。如今,縣內的龍蝦店有1500多家,全國先後開設的加盟店有2000多家②。
根據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發布的一份榜單,盱眙龍蝦的品牌價值高達203.92億元,位列地理標誌產品排行榜第十三名,排名前三的分別為「安溪鐵觀音」、「洋河大麯」和「煙臺葡萄酒」 ③。
從通往盱眙的高速路口下來,不遠處是一個巨大的龍蝦展牌,歡迎你來到龍蝦之都——盱眙,路兩邊豎著一個接著一個的龍蝦模型。再往前開,馬路右邊有一個巨大的建築,狀如龍蝦鰲,是盱眙人口中的「龍蝦大廈」。
每年的6月12日,龍蝦節的文藝匯演會在號稱是「全國最大的山地廣場」舉行。這個為龍蝦節修建的廣場建在半山腰,佔地10萬平米,可以容納6萬人。去年來的咖位最高的人,應該是李榮浩,前年是汪峰。
龍蝦節結束的第二天,也是在這個山地廣場,將會舉行「萬人龍蝦宴」。
各家燒制龍蝦的商戶將圍著廣場一圈擺攤,廣場上全是桌椅。2018年,「萬人龍蝦宴」創下了5萬人共吃50噸龍蝦的記錄。
在龍蝦廣場的正中央,還有一個龍蝦博物館。龍蝦博物館裡,記錄了盱眙人捕撈龍蝦的歷史,盱眙龍蝦的養殖燒制等方法,以及圍繞龍蝦創作的書畫作品。
近日正在維修的龍蝦節廣場
但龍蝦,是一個十足的「舶來品」。如今生長在長江中下遊平原的淡水蝦,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從日本傳入中國,60年代後才在國內被證明可以食用。
所以儘管如今盱眙人靠小龍蝦發家致富,在二三十年前,盱眙人對龍蝦的情感更多是因恐懼而厭惡。當發現龍蝦鑽壞了田埂,人們會氣急敗壞地把化肥塞進洞裡,想要藥死龍蝦。
在千禧年成功抓住了這張名片後,龍蝦才成為全民娛樂。
在全國龍蝦的競爭中,盱眙龍蝦主要有兩大賣點。一是臨近淮河和洪澤湖養殖的小龍蝦,乾淨衛生,肉質肥美。二是特色的十三香調料,由一個名叫許建忠的人改良研製。這種結合了山東滷菜的「八大味」和傳統五香粉特點的香料,給了盱眙龍蝦區別於其他地區的特色。
盱眙龍蝦的品牌營銷了20年,也不是沒有疲力時刻。矗立在進入盱眙城區的龍蝦大廈,曾在2016年的報導中被指出,吊頂已經發黴。
閒置的龍蝦大廈
這座「盱眙龍蝦股份有限公司」修建的大樓,在建成後,就面臨資金鍊斷裂。債主們申請破產清算,2016年,龍蝦大廈出現在了拍賣網上。投資2億多的龍蝦大廈,起拍價1.28億元④。
船運時代的「遺珠」
盱眙從秦朝設立郡縣制時便已存在。作為平原地區少有的丘陵地形,盱眙更像是一座「山城」,「盱眙」二字順應地形,為「登高望遠」之意。
如今盱眙境內最重要的歷史文化景點,當屬明太祖朱元璋為其高祖、曾祖和祖父修建的明祖陵。但由於清朝時期的一場洪水,當時的泗州城和明祖陵都被淹沒了。
1966年大旱,沉淪近300年的明祖陵浮出水面,但木製建築已蕩然無存,只剩下石像和外城牆。如今陵道兩側豎立的21對石像生,比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的石像還要高大。但因為所剩建築無幾,明祖陵的遊客稀少。
這座在平原地區可以「登高望遠」的城市常有類似的尷尬時刻。
因為淮河穿城而過,在「秦嶺-淮河」的南北分界線前,盱眙人常常不知該如何自稱。儘管靠近南京,小龍蝦拉動全城經濟的口號喊了很多年,2018年,盱眙還是江蘇省內的貧困縣之一。雖然戶籍人口將近80萬,但是常住人口只有65萬,是人口淨流出城市。城中的年輕人多在外求學,或者到蘇南發展。
盱眙最近一次與小龍蝦無關的「大新聞」,發生去年7月份。一張網絡上瘋傳的「最美婚紗照」正是拍攝於這裡,照片裡一對正在拍攝婚紗照的夫妻,救起了一個落水的女孩,《人民日報》和《央視新聞》也紛紛轉發。但隨後有網友扒出,在2005年,這張照片的攝影師周海軍就拍攝過類似題材的照片,質疑其為擺拍。隨後盱眙紀檢委介入調查。
根據後續報導,周海軍向記者展示了當天拍攝照片的原件和時間,救人的情侶也核實了那天的情況⑤。這件事更像是一個烏龍。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富庶的江南地區,盱眙只是船運時代後一個落寞的城市,一如他的直轄市淮安。而他的位置更為尷尬,因為山丘眾多,鐵路很難鋪設。從盱眙城區到淮安和南京市區的距離幾乎差不多,當期待已久的蘇北高鐵通車,盱眙還是尷尬地杵在原地。
最近盱眙在為了創建「文明城市」而努力,城市的大小街道都在翻修。在2018-2020年度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提名中,盱眙作為縣級城市榜上有名。快到驗收的時候了,盱眙可能很快又會多一張名片。
參考文章:
① 《錢江晚報》,俞任飛,《小龍蝦江湖|到底今年小龍蝦跌了多少錢?小時記者杭州、盱眙實地探訪》
② 盱眙縣政府官網
③ 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2020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在京發布》
④ 《人民網》,《江蘇盱眙龍蝦大廈投資2.2億 空置3年吊頂發黴》
⑤ 《江蘇新聞廣播》,《刷屏的「最美婚紗照」被網友質疑擺拍,當事人回應》
*題圖購買於視覺中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