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測體重指數公式,提醒:超過這個數,或許你該減肥了
一般來說,人體在25歲以前,身體處於逐步發育到成熟的過程,正常的人體,各項功能都在積極向好的方向發展。而到了25歲——40歲之間這個年齡段,一般來說人體的各項指數能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無論是身體素質、免疫力等都非常強,因此不容易生病。即使肥胖,想減肥也是非常容易的,所以一般都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體重,避免身體過度肥胖。
而人體在40歲以後,身體素質開始由高位向下滑落,尤其是人體對脂肪的代謝功能下降,因此特別容易出現肥胖現象,尤其是女性,或難避免。
40歲前能控制體重的人,疾病風險比一般人低多少?
根據最近挪威卑爾根大學在《國際流行病學雜誌》發表了一項研究,發現40歲前超重的人,多種免疫系統疾病風險增高。研究人員在17年的隨訪中,對22萬人進行了對比分析,在發現的27881例各種疾病總中,其中9761例與肥胖成正相關。
據悉,所有這些肥胖相關疾病風險,都與參與者們的BMI(體重指數)相關。尤其是在女性中,平均BMI每增加1個單位,或者體重增加5kg,就分別與肥胖相關疾病的風險就會上升。無論男女,平均每多肥胖一年,就與肥胖相關疾病的風險都會有所升高。
由此可見,對於在40歲以前,比較容易控制體重的時候,不讓自己超重,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不僅僅是未了苗條身材,更重要的是身體健康。
符合3個條件的人,需要有計劃地進行減肥
我們都知道,脂肪也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同時還是我們身體內重要的能量儲備,在需要的時候可以轉換為蛋白質以及能量釋放,從而滿足我們的生活活動需求,因此,身體保持合理的脂肪還是有必要的,只有當超出一定的數量,或者非常明顯的肥胖時,我們就需要有計劃進行減肥了。
需要注意的是,衡量胖瘦不能只看體重,因為人體的重量由骨骼、肌肉、脂肪、內臟和水等構成,而體重並不能很好地斷定他是「胖」還是「瘦」了,我們還需要了解其脂肪、肌肉組織以及骨密度的佔比。所以符合3個條件的人,一般才需要有計劃地進行減肥,不妨了解下。
一、 測體重指數(BMI)
我國BMI正常範圍為18.5——23.9,成人BMI量表上,小於18.5表示重不足。超重為24~27.9,肥胖為超過28。
BMI計算公式: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BMI值,例如:一個身高1.7米,體總為75千克的成年男性,那麼它的BMI=75÷(1.7×1.7)=25.95,那麼這個體重顯然只是屬於超重,還不屬於肥胖的範疇,這個操作還是比較簡單的,大家如果有興趣不妨計算一下自己的BMI值。
二、體脂率
體脂率,就是脂肪重量與體重比值,也叫體脂百分數。一般成年人的平均體脂率為:男性15%~18%,女性22%~25%。如果男性體脂率超過25%,女性超過32%,則體脂率超標。然而,如果想要體脂率,需要運用專業的體脂儀,但使用不同器材會出現少許的偏差。
三、 腰圍、腰臀比
一般來說,人體大部分的脂肪囤積於皮下,尤其是腹部、臀部以及四肢。如果四肢不胖,肚子很大,就是非常危險的腹型肥胖,也稱中心性肥胖,尤其是更年期以後的女性,以及中年男性。
腰臀比=腰圍÷臀圍。正常男性腰圍小於85釐米,女性腰圍小於80釐米。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男性腰臀比超過0.90,女性超過0.85,可診斷為中心性肥胖,需要及時進行體重管理。
因此,有以上這些硬性的指標,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該考慮要減肥了。其實對於減肥的方法也是非常簡單,簡單來說,就是「管住嘴邁開腿」,簡單的六個字,真正能做到並且堅持的人,不多。不管怎麼說,這都取決於一個人對減肥的「欲望」,下定了決心,相信你一定是可以的。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