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左右了,關注/置頂
這裡有關於籃球的一切
近日,關於央視體育主持人於嘉在社交媒體透露的CBA體測變革引發了一眾熱議。
具體變革如下:新賽季體測將取消臥推和深蹲,與此同時,還會增加新的測試項目,叫做「身體基礎測試」,測試內容包括身高、體重、血壓、體脂、血氧濃度、手多大多寬....
事實上,CBA大膽做出這一改變並不讓人感到意外,由於長期以來的不科學不合理,關於CBA體測是否應該繼續存在,一直都是外界爭論的焦點。
尤其在李曉旭、王哲林等人在體測中不同程度受傷後,球迷對於體測的存在意義更是產生了嚴重質疑。
而去年上海中鋒張兆旭在體測深蹲項目中重傷更是給CBA和各俱樂部敲響了警鐘,當機立斷就接下來的體測科學性、針對性做更加細緻的研究,以儘快推出新的體測方案。
但新方案大方向一看,咋感覺有體檢那味了???
但其實難度還是有的,畢竟保留了兩分球強度投籃和17趟折返跑....
對於取消臥推等高強度的全新體測方案,於嘉表示:「不僅人性化,而且可以根據不同的球員設置不同的對待方式。」
直接取消深蹲+臥推,體測看上去確實愈發人性且更合理,可到底科不科學,專不專業呢?
打過高水平籃球或健身達到一定水準的兄弟都知道,像深蹲臥推硬拉等一類動作負荷量巨大,調動肌群多,協調需求非常高...
如果想在更高強度的職業籃球中有所突破,這幾項訓練將是平日訓練路上最難以逾越的高山。
如今體測沒了深蹲和臥推,相當於力量訓練的兩大基石不破而碎,
這裡可能會有人噴,都快把人搞廢了還不取消?
存在即合理,CBA體測的初衷既然是用來監督球員的基本功訓練和體能訓練,讓他們在休賽期也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技戰術水平,那搞都搞了,為什麼不能更加專業且科學?
而且前邊也說了,既然其他項目可以根據不同的球員設置不同的對待方式,那深蹲和臥推為何不行?
你說那些高個子胖大個的球員,不建議進行這種深蹲的體測,那可以用其他方式代替這類力量測試啊...
這不是想不想,而是讓中國運動員在更高強度的身體對抗中動作看上去紮實,有力,對抗下不變形的基礎啊!!
如果都只是形式主義走個過場那還沒存在的必要,職業俱樂部自己的體測不香嗎?
非得搞這麼一出,要監督卻又不夠狠,有些體能訓練項目的姿勢和呼吸都是錯的,只看最終成績達標與否,不知道意義在哪兒?
外戰的教訓已經足夠深刻!核心素質是基礎,技術是錦上添花。
想想現在的中鋒一上強度就都飄在外線投籃,後衛在國際賽場上一遇到包夾時運球過半場都成問題,折返跑劇烈運動後更是不能在逆境中控制身體,多次出現兩罰不中的情況。
以上這些,難道不是CBA體測作為一年一度鬼門關最應該考慮的事情嗎?
人性化固然重要,但是過於人性化就是形同虛設了...運動員確實也是人,可他們終究要和常人不一樣的啊。
看到兩大訓練噩夢都取消,估計很多職業球員都鬆了一口氣吧?
這就有點像以前讀書的時候老師突然在班上宣布:這道題太難了,但大家別緊張,去年考了,今年甚至以後都不會考了!!!
競技體育,永遠都是成王敗寇優勝劣汰。
傷病,是所有人都不希望看到的結果,但把綜合素質搞好,往往是避免傷病的最佳途徑。
換言之,拼命讓你訓練就是為了不讓你一到戰場就成玻璃。
中國籃球,都這份上了,還是不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