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公共場所鬧情緒時,家長還要堅持自己所謂的對錯原則嗎?

2020-12-23 寫文從心的vlog

從上下九返回站前路,在等公交車的時候,佳佳就在旁邊沒耐性,坐在別人店門口的臺階上,左右用屁股滑行擦地板,我看了很生氣,說:地上這麼髒你還從這邊滑到那邊!她不聽,繼續行為。

旁邊的人看著,不言聲色,腦裡早已滿是千言萬語。這時我從店門口靠近公交站牌站著等車,佳佳也跟著過來,不一會兒居然一屁股坐到了路邊的臺階上,旁邊是不平坦的又是黑色的泥坑,她的衣服立馬有褐色的印記,我背著妹妹呵斥她過來,用手拍了拍她屁股部位的髒痕跡,但還是沒有任何變化。

旁邊的啊伯看到,說小孩子不要打,快三歲了吧,她還不知道髒不髒。頓時我被這話無言以對。等了十幾二十分鐘的公交車終於來了,啊伯想拉著她一起上車,她拒絕了反抗了,又想幫我拿一大袋子,我說謝謝不用了,於是又有了車上的故事。

剛上車,很多人,沒有空位,一開始也沒人讓位,我讓佳佳靠著扶手站好,不到一分鐘在閉目養神的大媽睜開眼見我背著孩子給我讓位了,我說了謝謝。我讓佳佳坐下,我也一併坐下,三個人擠個座位其實也夠的,我背著妹妹屁股坐一半位置,佳佳坐一半位置,剛好。但是,佳佳鬧著說我沒位置了,我呵斥她坐好來,要麼你可以站著,

很安全的,她不,就是在掙扎著開始哭鬧說我沒位置了,其實她是想自己一個人霸佔一個座位。但是我背著妹妹在公交車上站不穩,不得不和佳佳擠一個座位。

我說:你再吵就下車,車上有保安的,你看到沒有。她還是哭得很大聲。頓時她就是公交的焦點。我當時的感覺是她怎麼這麼自私霸道了?這樣發展下去可不行。旁邊讓座的大媽也說不要哭啊,車上有保安的。我看到我前面座位是一位媽媽抱著小孩坐著,我和佳佳說:小孩是不可以一個人一個座位的,你看前面這個小孩都是她媽媽抱著她一起坐的,你一個人坐這裡,那媽媽跟妹妹呢?你不能那麼自私。頓時她停下哭聲看著前面那對母子,可她在情緒上還是無法控制,還是哭的眼淚鼻涕一起流。

不一會兒坐了一個站,很多人下車,那位大媽霸住了我後面那個位置,叫佳佳去後面坐,我說了謝謝,拉著她出來,佳佳哭著在後面坐了幾秒鐘又跑回我這裡來,她是想讓我讓位,給回她原來的位置,我不。那大媽說過來啊,我霸著位置給你的,我說你坐啊不用理她。佳佳還在哭,我說你下車吧,你吵到別人了,別人都在聽你哭,旁邊的大媽說,要不你坐後面來,給她坐那裡吧,遷就一下她啦。我說,小孩子不能這麼慣著的,她不能那麼自私的。另一個啊婆站在旁邊問事情,大媽說她想自己坐,不讓她媽和她妹坐,又不肯坐我這個位。後面啊婆可能聽到我剛才說的,就是:她媽講的對,小孩子不要慣著,由她吧。我說:是啊,讓她哭,她做人不可以這麼自私的。我在腦海裡想的是:現在不教你什麼時候教你。都說三歲定八十……

然後我就拿出紙巾給她擦鼻涕,接著她就不哭了,閉上眼睛秒睡了。我想剛才她一直在鬧可能是她困了累了要鬧覺,又覺得自己有點殘忍,但還是不能失了原則,不能事事順著她,回想起昨晚帶她倆去沙面逛逛的時候,被她強制性的要求買了個雪糕吃,讓她給我吃一口她都不願意。讓她給妹妹吃一下她也不願意,後來生氣了說她這麼自私不可以的,媽媽不會愛你的不跟你玩了她才給妹妹舔了一下雪糕。

在公交車上我滿臉無奈,不去看任何一個人的神情動態,隱約用餘光掃描到前面那個男人看著佳佳和我好幾下,我不知道是我好尷尬還是什麼心情,反正被她磨得我也裡外不像人了。更別談什麼端莊優雅的姿態和常人的尊嚴了。

在這裡我又想到,關於孩子哭鬧,父母該怎麼應對?我帶她回老家時,她因為某些事不順她意她一哭,我都暫時不理的,而我媽,一聽到她哭,沒兩分鐘就說我了,你怎麼不哄哄她,哭得吵到別人了。是的,在別人眼裡,孩子哭首先他們關心的不是孩子為什麼哭,而是當媽的我為什麼不去制止孩子不要哭,看到我任之不理的行為後,他們更是有意見。我為什麼要立刻哄孩子不哭?她哭是她的情緒發洩,在原則問題上我不能妥協的時候,我一哄她其實就等於我們之間她贏了,那就是說意味著她可以控制媽媽唯我獨尊了,那麼當媽的我的威信何在?我的原則何在?我的態度不強勢她就不會怕我,往後就更不會聽我的,那麼她就變成一個不守規則的人,更容易出現問題。而別人總是不會明白這點,所以一旦寶寶哭了,別人會更比當媽的煩躁,只因哭聲給他們環境帶來的幹擾,而不是他們真的心疼寶寶在這些事情中所承受的不如意。

到站了要下車了,叫醒佳佳,帶著個娃背著個娃還有一大袋重重的衣服,一下車滿是疲憊,佳佳還在後面屁顛屁顛的跟著,又哭了起來,在車上沒睡醒,現在要走路哭就說:我好累 我好累 我不舒服。我又何嘗不累呢,我說那怎麼辦呢?那我們到前面坐吧,然後她又說我好餓,我說,你到底是餓還是肚子不舒服?不要亂說話。然後又拿出了個剛在那邊市場買的餅給她吃。我也吃了個。我吃完了,她還拿著餅一愣一愣地無神地發呆著,然後她就徹底醒過來了,吃了餅,就開始恢復正常狀態了。幾分鐘的路程,她一句我一句,回到家了……

相關焦點

  • 並非只有家長才會情緒勒索,孩子也是情緒勒索高手,家長要警惕
    孩子的眼淚對家長起效之後,家長開始選擇妥協退讓,由則以後哭鬧成為了孩子向父母討價還價,用來滿足自己內心需要的籌碼,孩子的情感勒索是否起效強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態度不夠堅定,見到孩子的眼淚就放棄自己的原則,然後就很容易受到孩子的情感勒索,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變本加厲,一旦得不到滿足就哭的更加厲害。
  • 孩子無理取鬧時,父母該講道理,還是任他大哭?
    我兒子一歲兩個月,有時候性格特別犟,不隨她心意馬上就會翻臉哭鬧,本著不能慣孩子的原則,每次他亂發脾氣哭鬧的時候,我一開始都會靜靜的陪著、忍著,但哭久了老母親那個無名火馬上就上來了。  看了節目才知道,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氣的仙女都跳腳,我這樣的情緒實屬正常。
  • 孩子鬧情緒時,做個會幫孩子剝離情緒的媽媽
    至於B揍孩子、C寵溺,如果你選了,趕緊過來和我一起懺悔。學海無涯,知錯能改就是好爸媽。那當孩子被情緒操縱時,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調整情緒呢?孩子鬧情緒時請努力去理解和接納和西方人注重自我感受的文化不同,中國人更注重他人感受,表現在教育孩子上,就是我們常常會不由自主地忽視或否認他們的壞情緒。
  • 超長待機的假期,被孩子掏空的家長,你需要4個原則讓娃遠離你
    1.為什麼不能自己玩!2.為什麼還要對我這個老頭下手!3.為什麼不能放過我們!結論:孩子的人格特徵相當穩定,不管幾歲都不放過家長。這個史上最長的寒假,家裡有大孩子的被網課逼瘋,家裡有學齡前的孩子被孩子自以為是的「親子時光」逼瘋,不少家長的內心都是這樣的。
  • 孩子有負面情緒家長該怎麼辦?
    當孩子發生憤怒、不滿的情緒時,最好先給孩子擁抱和關懷,讓孩子知道父母理解他。那麼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家長又該如何做呢?首先父母要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允許孩子情緒釋放,等待孩子宣洩情緒之後,再去溝通。因為理解,讓孩子跟我們的心貼得更近,因為接納,孩子才可以迅速治癒自己的情緒。之後家長可以試著引導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因為孩子在0-6歲階段學會識別情緒,調節情緒,管理情緒,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極為正面的影響。
  • 「你算什麼東西」家長霸氣回懟老師,孩子生病了不寫作業有錯嗎?
    壓垮成年人只需要一個家長群前段時間,江蘇一家長因為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的事情,鬧到退群,在網上炸開了鍋,短短幾分鐘的視頻引發了幾十萬觀眾的點讚。這位家長怒懟:教是我教,改作業也是我改,完事了我還要昧著良心給你說句老師辛苦了,到底誰辛苦?
  • 孩子情緒陰晴不定?都是「鐘擺效應」惹的禍,家長要懂得調控情緒
    有時孩子會因為一個東西壞了而難過很久;有時找不到一個玩具了,孩子會先喊爸爸媽媽,這時,找到了玩具倒還好,要是沒有找到的話,孩子哭得能把天給掀了。像其他家長一樣,面對孩子無理取鬧的行為,阿明夫妻會加以制止,告訴孩子這是不對的,嚴重時,他們也會選擇用懲罰的方式,引導孩子引起警惕。
  • 遇到孩子「情緒勒索」,為人父母該不該「冷處理」?
    孩子的情感勒索是否起效強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態度不夠堅定,見到孩子的眼淚就放棄自己的原則,然後就很容易受到孩子的情感勒索,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變本加厲,一旦得不到滿足就鬧得更加厲害。冷處理是一種讓雙方都冷靜的過程,既可以讓孩子的脾氣有所收斂,可以平復家長的情緒,避免因為衝動而打罵孩子。對哭鬧的孩子進行冷處理,確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讓孩子學會自我反省,認識自己的錯誤。當孩子大腦被情緒所控制時,往往會容易失去理智,會出現大哭大鬧的情況,這時候對孩子進行冷處理確實能夠使孩子的大腦恢復平靜。
  • 孩子哭鬧逼父母妥協?面對娃的「情緒勒索」,不妨試試「冷處理」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的家長說,自己每天都在和孩子鬥智鬥勇,一些沒有經歷過的年輕人會天真的問:孩子那麼小,難不成還鬥不過他們嗎?然而很多時候確實如此,就是這些小小的孩子,卻慣用各種伎倆,逼迫父母妥協退讓。強強就是一個擅長和家長「鬥智鬥勇」的孩子。
  • 李玫瑾直言:正確應對孩子「哭鬧要挾」,父母請堅持4個基本原則
    小孩子常常以哭鬧來要挾家長,這似乎是一件很平常不過的事情,在不少家庭都出現過類似的場景,很多家長面對孩子哭鬧束手無策,只能妥協,實際上,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不僅僅只有這一條路可以走,還有很多其他的方式,比如李玫瑾教授所說的四個基本原則。
  • 家長群約架?孩子們鬧矛盾,家長該怎麼辦?
    或許是因為我在農村工作的原因,這裡的家長對待孩子遠不及城裡家長那樣「細心」,即便學生在學校打鬧,也就老師出面調解一下事情就算解決了,無論誰家孩子吃虧,很少有家長會糾結此事。但有些家長不行啊,孩子在學校稍微受到點委屈,家長就受不了,不僅找老師鬧,甚至還要找學校領導鬧。
  • 孩子總有消極情緒?利用「思維導圖」,擊敗孩子的「情緒怪獸」
    小張發現最近這段時間孩子的情緒總是不穩定,因為一點小事就會發脾氣,前幾天孩子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遊戲輸了,氣急敗壞的他直接把別人推倒了。後來小張還帶著孩子去登門致歉,結果孩子完全沒覺得自己錯了,依舊每天都跟身邊的人鬧矛盾。
  • 孩子發脾氣哭鬧時家長可以怎麼做?
    正面管教兒童社會情感課程(SEL)中就是運用體驗式活動,使用情緒臉譜讓孩子認識並用語言表達出生氣是怎樣的,傷心是怎樣的,高興是怎樣的,他們面對這些情緒可以怎麼做。2.認同孩子的情緒。認同孩子的感受,讓孩子知道有各種情緒時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 孩子鬧情緒該怎麼辦?
    在生活中,有很多家庭經常會上演這樣的場景,在孩子鬧情緒時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匹巨獸,它會吸食你的負面情緒而不斷增長,如果置之不理,心中的巨獸就會不斷的長大,以至於在某一天衝破牢籠,無所束縛。國王爸爸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健康成長,把這本《情緒小怪獸》推薦給廣大父母,藉助這個時機給孩子上一堂有趣的情緒課,讓孩子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進而能夠管理自己的情緒。
  • 作為孩子的父母,您有自己的教育原則嗎
    然而,在教育的道路上,作為父母的您是不是有自己的教育原則呢?五花八門的興趣班當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殘酷,父母也加大了對孩子的教育力度,不止要求孩子學習優秀,還要給孩子報一些課外輔導班,甚至還要讓孩子參加很多的興趣培訓班。
  • 當孩子說討厭你時,大多數媽媽回應都錯了,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原來是早上婷婷讓她兒子刷牙,說了很多遍都不聽,婷婷就直接把他抱到洗漱臺,擠上牙膏看著他刷,結果小傢伙拿著牙刷直接刷起了洗漱臺,氣的婷婷吵了孩子兩句,小傢伙脫口而出「我討厭媽媽,你是壞媽媽」。一句話惹惱了婷婷,反擊說「我也不喜歡你了。」兩個人現在還在生悶氣呢。其實這樣的現象在生活中會很常見,因為從孩子2歲開始,他就逐漸開始有了清晰的意識,並且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 孩子老有負面情緒?家長巧用鐘擺效應,調控孩子情緒的「晴雨表」
    有些家長為了鍛鍊孩子學會堅強,培養孩子的冷靜與理性,會在孩子受到挫折或遇到問題的時候告訴孩子要學會控制不良情緒,遇事要冷靜。聽起來好像是為了孩子好,能夠變得更加懂事。但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如果孩子心情出現難過時,在第一時間會選擇的傾吐對象會是身邊的朋友而不是家長。
  • 「媽媽一喊我全名,我就全身發抖」,叫孩子也有講究,別喊錯了
    這一連鎖的"全名後遺症"都源自於父母的情緒化,導致孩子認為父母只要直呼大名自己就"死定了!"對策:聰明的父母應該學會分場景區別使用孩子的大小名在家中,親近熟悉的親朋身邊,可以稱呼孩子的暱稱乳名,在正式場合或公共場所,叫寶寶的大名更為合適。
  • 孩子在公共場所大聲尖叫怎麼辦?巧用這四招,解決孩子大喊大叫
    網友將這些事情寫在網上時,一部分家長認為網友小題大做,認為玩和叫都是孩子的天性,父母不該約束孩子的天性;而也有一部分網友認為孩子在公共場所就該約束行為,父母應注重孩子公共道德的培養。那麼,究竟孰是孰非呢?我們在座公交時、看電影時、逛商場時、旅遊時、吃飯時都能發現有些孩子總是喜歡大聲尖叫,我們會下意識認為這種孩子缺乏管教。
  • 公共場所垃圾桶設置的四大原則
    從花箱、園林椅、垃圾桶等戶外園林設施的生產廠家——北京鷗鵬鷹智慧園林處了解到,公共場所分類垃圾桶的配置要遵循以下4個原則:原則一:要容易投放垃圾,讓人們在公共環境中方便使用,這是對公共場所垃圾桶設計要求之一,為了方便投放垃圾,垃圾箱投放口的開放方向一般有朝上、側向和斜向;原則二:容易清除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