鳶尾花開,如蝴蝶蹁躚飛舞像是迎接一步步走近的夏天。
這片難得一見的鳶尾花海位於北侖區白峰街道下陽村附近公路邊的溼地中。
眼下,正值它的盛花期。
一眼望去,花開得浩浩蕩蕩。花色略有差異,但以紫色係為主。
這片鳶尾花海的「主角」是路易斯安娜鳶尾。光聽這洋氣名字,就知道是位「外國友人」。它的原產地是在美國,2002年開始被引入我國,經選育後現有15個品種。
雖然從長勢看,這位「外國友人」顯然已經適應了本土的「水土」。不過,和「土著」鳶尾,通常也被稱為「藍蝴蝶」相比,兩者之間還是有顯著區別的。
從「身材」上來看,路易斯安娜鳶尾要「高挑」一些,花莖比較高大,可達1米左右;而「藍蝴蝶」一般沒有地上莖,花莖明顯低矮。
從「著裝」上看,路易斯安娜鳶尾的花色雖然以紫色係為主,卻是五彩斑斕的紫;而「藍蝴蝶」則色如其名,只有單一的藍紫色。
不過,同為鳶尾,兩者還是有相似之處的,花朵的構造幾乎一致,外輪花被大於內輪花被,花柱分枝扁平呈花瓣狀。
因為花朵的造型「別致」,以至於紛紛飛來採蜜的蜜蜂似乎「迷了路」,找不到採蜜的路徑,胡亂地在縫隙中亂鑽。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路易斯安娜鳶尾算是比較小眾的,但並不妨礙它有成為「網紅」的潛質。
一方面,作為一種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它既耐溼也耐乾旱,但在溼地環境生長會比在旱地生長良好一些,尤其是在水深約三四十釐米的水域,能夠更加茁壯地成長。
另一方面,它的花期從每年5月中旬開始。而此時,也正值春花和夏花「交接」之時,填補了「百花開盡」的空白。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它「身材」挺拔,花色豔麗、豐富,成片栽種,很容易形成花海景觀。
雖然鳶尾,尤其是路易斯安娜鳶尾,對我們很多人來說,還有些陌生,但這並不妨礙它是一個「有故事的同學」。
荷蘭畫家文森特·梵谷在1889年5月就曾創作過題為《鳶尾花》的作品。目前,該作品被收藏在美國加州保羅蓋茨美術館。
《鳶尾花》以色彩豐富,線條細緻多變,充滿律動和活力而擁有眾多的粉絲,也被稱為梵谷在「聖雷米時期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跋山涉水去看梵谷的《鳶尾花》有點難,那麼就去看看真實版的路易斯安南鳶尾花海吧!
【來源:寧波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