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軒,清代琺瑯彩瓷器的巔峰之作,古月軒名稱從何而來?
在中國瓷器收藏界,有一種小件的瓷器,受到收藏界人士的追捧,這就是名為古月軒的瓷器。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北京地區的一些著名藏家,就對古月軒瓷器推崇有加。那個時代,人們對元代的青花瓷器並不熟知,而大量的人非常喜歡古月軒瓷器,尤其是古月軒燒制的鼻煙壺,更受到收藏者的喜愛。
那麼古月軒到底是哪裡的瓷器?為什麼會受到收藏者如此高的讚譽呢?古月軒瓷器,其實就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間,宮廷內部的窯口燒制的琺瑯彩瓷器。在康熙時期,琺瑯彩瓷器開始創燒。宮廷造辦處的工匠們,在由景德鎮已經塑造好形狀的瓷胎上,用琺瑯彩進行繪製。而這些繪製琺瑯彩圖案的工匠,都是宮內如意館的畫師。繪製好圖案的瓷器直接在紫禁城皇宮內的小窯口,進行燒制。將燒製成功的琺瑯彩瓷器,敬獻給皇帝,成為皇帝自己的心愛之物,秘藏於皇宮之內。
由於琺瑯彩釉窯燒制時,膨脹係數與瓷胎差別太大,因此成功的琺瑯彩瓷器非常困難,直到清代康熙年間,工匠們才在瓷胎上用琺瑯彩繪製,燒製成功了琺瑯彩瓷器。康熙皇帝晚年,國產琺瑯彩釉料煉製成功,並且顏色和品質要比進口的琺瑯釉料還要好。這就使得康熙晚年的琺瑯彩瓷器,可以呈現出更好的顏色。並且工匠們可以進行大膽的嘗試,創造出效果更好的琺瑯彩瓷器。
雍正皇帝時期,在皇帝的大力推廣下,琺瑯彩瓷器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後來的乾隆皇帝繼續發展了琺瑯彩瓷器,尤其是琺瑯彩燒制技術更加成熟。這一時期的琺瑯彩瓷器你,尤以鼻煙壺為代表。這種瓷器被後世稱之為古月軒。
古月軒的名字從何而來,卻在瓷器界是一個謎,目前有多種說法。第一,乾隆皇帝有一座小書齋,名為古月軒。第二,宮內有一名燒制瓷器的匠人,技術非常高超,這位匠人姓胡,胡字拆開,便是古月軒的來歷。第三,古月軒瓷器,是後世的古董商創意造出來的。以上幾種說法,沒有確實的證據,因此不足為憑。
比較官方的說法是,古月軒瓷器是雍正、乾隆時期內務府主事海望的得意之作。由於琺瑯彩瓷器,釉層與瓷胎本身膨脹係數不同,因此非常容易開裂。皇帝在把玩小件琺瑯彩瓷器的時候,如果發現瓷器開裂,是非常不高興的事情。如果瓷器上有當時皇帝的款,皇帝是不好發火的。因此皇帝就要求這種瓷器上,不要留下皇帝的年號作為款,於是內務府主事海望便用了古月軒的名字加以替代。
我們現在可以看出,古月軒三字正好是海望名字的雙關語,因此這是目前比較通用的一種說法。但不管怎樣,古月軒燒制的瓷器是近代瓷器收藏界非常尊崇的一種極佳的琺瑯彩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