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邊的黑暗裡,眾多的未解和神秘靜靜的守候,等待那支探索的火炬亮起,讓我們一起開啟探索歷史的旅程!
1932年元旦,上海一家豪華的飯店裡正在為一對新人舉辦婚禮。新郎是民國史上赫赫有名的風雲人物陳誠(字辭修)。自古英雄配佳麗,含苞欲放的新娘名叫譚祥(又名曼恰),是湖南督軍兼省長譚延闓的三女。讓人感興趣的是,這「千裡姻緣」還是由蔣介石、宋美齡做的月老呢。說起來,其中還有一段頗為曲折的經歷。
陳誠、譚祥
那是11年前,擔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的孫中山,出面做媒,欲將妻妹宋美齡介紹給喪偶的譚延闓作續弦。譚以自己年老多病辭謝,並拜宋母為乾娘,認宋美齡為乾妹。
後來,譚延闓應蔣介石之邀為蔣宋聯姻作冰,成全了蔣介石、宋美齡的姻緣。宋美齡與譚祥曾一起留學美國,二人性情相投,過從甚密。論輩分,譚祥應為宋美齡的幹侄女。
1930年9月譚延闓去世。死前,他囑託蔣、宋為女擇婿。
蔣、宋放眼四周,認為陳誠是最佳人選。此時的陳誠,年33歲,戰功顯赫,是已得兩枚勳章的年輕將軍,堪稱年輕有為。如果讓譚、陳合璧,豈不既可完成譚延闓的囑託,又可大大加強陳誠對自己的忠誠。
1931年春天,在蔣、宋的精心安排下,陳誠與譚祥在一列南去的列車上「邂逅」了。
倆人可謂是一見鍾情,一個是身著戎裝、足登高筒皮靴,濃眉大眼、五官端正的威武軍人;一個是脈脈含情、溫柔典雅、聰慧俊秀的東方少女。真是天造一對,地設一雙!
將軍與美人,在和諧的樂曲中,憧憬著他們的未來。
初次見面後,他們之間,便開始了頻繁的鴻雁往來和電話聯繫。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13年前,陳誠已在家鄉青田縣和昊舜蓮締結連理。新娘昊舜蓮是中國典型的傳統婦女。雖然不是自由戀愛,但新婚燕爾,卻也甜甜蜜蜜。
陳誠
大丈夫志在四方。婚後不久,陳誠就遠離家鄉考入杭州體育專門學校。依靠妻子的資助,陳誠完成了學業。妻子在家一心一意侍奉公婆,承擔家務,使他放心在外讀書。陳誠感激妻子,但感激與愛情之間並不能完全劃上等號。
從杭州體專畢業後,陳誠投筆從戎,考進了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24年,他又進入尚在籌建之中的黃埔軍校,擔任上尉副官。隨著陳誠閱歷的增加,他的思想也在變化。他對妻子的感激在增長,但是愛情卻在衰退。陳誠是一個有抱負的人,如果將來事業發達了,免不了有許多場合需要夫人應酬,可是舜蓮這樣目不識丁的小腳女人,又怎麼能夠適應呢!
一條鴻溝赫然顯現。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歷史的烙印、社會的悲劇。
終於,一場血淚悲劇上演了。
那是1924年5月,陳誠為父奔喪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常言說,夫妻久別勝新婚。可是舜蓮對陳誠表示的溫存和體貼卻遭到陳誠滿臉的冷漠甚至無端的搶白和斥責,這怎能令一個弱女子受得了呢?從未有過的委屈和羞辱使她痛哭失聲。
她想到了死。
死,是舊社會被遺棄、遭不幸的女子唯一的反抗和最終的歸宿。
舜蓮擦乾眼淚,從針線筐裡取出剪刀,凝視良久,然後閉上眼睛,咬緊牙關,朝自己的喉管猛刺下去,一時鮮血飛濺......
經過搶救,舜蓮的生命脫離了危險。然而,遠去的愛情卻再也無法呼喚回來。這血和淚不過是對逝去的愛情的祭奠。
陳誠因軍務在身,等不及舜蓮痊癒,便匆匆返回部隊。雖然,內心不乏歉疚之意。
正在陳誠為自己不幸的婚姻而愁苦時,喜從天降,命運之神將譚祥這樣一朵驕豔的鮮花送到他眼前。他真得感謝上蒼。
愛河在將軍與淑女間流淌。
陳誠深知,他同譚祥的關係,要從戀愛發展為夫妻,還有一道障礙需要拆除。他與吳舜蓮的感情越來越疏遠,但畢竟夫妻一場。要和她離異,自己必須承擔道義上的責任。
經過權衡,陳誠召來了軍需處長吳子漪。吳曾是陳誠的同學,也是舜蓮的親哥哥。他正是靠著陳誠的提攜,才升至軍需處長的位置。簡短的客套之後,陳誠便對吳子漪轉入正題:「我與譚小姐不久就要結婚,這是領袖的意思,我也不便違拗。因此,關於我和舜蓮之間的事,還要麻煩你幫忙處理。」
吳子漪略加思索,便果斷地允諾了。
吳舜蓮
為使事情更加妥順,陳誠又寫了一封情懇意切的信託吳子漪帶給杜志遠老先生。杜是陳誠父親的摯交,他在家鄉德高望重,祖上與吳家又有親緣關係。此時,請他出面協助疏解晩輩的婚姻糾葛,當有一定的影響力。
吳子漪急急趕回青田老家。先得到杜志遠老先生的首肯然後,分別做通了父親、母親和陳誠之母三位老人的工作。吳舜蓮更是個明白人,明擺著是徒有其名的婚姻,她又有啥奈何呢?她無法抗拒命運。
「辭修升官了,又有了從美國留學回來的情人,這是他的造化。我只有怨自己的命苦。」說完,吳舜蓮泣不成聲。
「舜蓮,你好好想想,需要辭修幫你解決些什麼問題。」杜志遠老先生提醒她說。
「第一,要和阿媽繼續住在一起。第二,我與辭修,生不能同衾,死後必須同穴。」
何等忠貞、樸實的要求!何等可憐、愚昧的女人!
吳子漪與杜老先生默默地點點頭。彼此會意地代表陳誠同意了舜蓮的要求。
一記手印,低低的啜泣。13年的夫妻,終於分手了。
東流逝水,葉落紛紛,時間就這樣悄悄地、慢慢地走過,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