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又是七夕了,其實談到愛情,不同的民族的表達和理解真的是有著很大的不同。
比如我們中華民族,愛的悵然,愁腸百結才是經常被吟詠的。
就像天上的牛郎、織女星,因為鵲橋相會的甜蜜是建立在經年別離的苦澀之上,才愈發顯得動人柔腸。
我們民族之所以對愛的惆悵,無奈頗多感觸。是因為現實生活中的愛情,本來就是要經過許多的風浪,需要在平淡甚至悲苦的生活中,不斷提煉與升華。
與浪漫的邂逅與偶遇相比,長情的陪伴似乎更加重要;與肉慾的滿足相比,心靈地依靠更加難得。
相愛時,在水一方的伊人,無法輕易觸碰的愛人更讓人魂牽夢縈;相守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就是最長情的告白。
不過,有一種愛,更加令人刻骨銘心;那就是一種愛而不見,愛而不可得的深深的追憶和心傷。
這種不可見,不可得,或許是由於主觀的情愫——諸如男子的負心,又或因為世俗的偏見,因為父母之命。
當然更有許多客觀的緣由、緣分——一面之緣,再無相見之日;因緣際會,歷史風雲,再難重逢。萬千愛情悲劇的種子,往往就此埋下,令人唏噓不已,潸然淚下。
最好的愛情詩,往往也就此萌芽。其中,崔護的那首《題都城南莊》,堪稱一時之冠,詩云: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首詩的意思大概是:去年的今日,春光旖旎,透過那扇小小的柴門,我遇見了你。桃花掩映著你嬌羞的芙蓉般的面龐,真叫我柔腸百轉,心內似火啊。
今年的今日,我早早來到這裡,期望能夠再見伊人,可是,姑娘已經不知道何處去了。只留下那一株紅豔的桃花,在那裡笑春風的多事與多情呢!
全詩四句,就像電影的蒙太奇一樣,將兩個場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場面並列呈現。一種強烈的對比和心中的況味,悽然流露出來。
尋春偶遇——「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抓住了最美麗動人的一個細節「人面桃花相映紅」。然而由於男女之間的性別阻隔,然而目注神馳、情搖意奪之後,雙方縱然脈脈含情卻未通言語。
偶遇過後,便是分別!就如《牡丹亭·遊園》所言,早難道好處相逢無一言。
姑娘芳名,小字;芳齡,俱不可知。或許此時的崔護心中早有計劃:則待來年再來尋訪不遲!
第二年的春天,同樣的日子,崔護故地重遊,遍訪不遇。同樣的春光爛漫、百花吐豔。一般的花木扶疏、桃樹掩映。可是內心最期待的那「粉面」卻不知何處去了。
空留下桃花仍舊在春風中凝情含笑。或許也在笑崔護的多事與多情吧。
這份無奈其實也浸潤著最尋常的人生體驗:偶然間心似繾綣,遇著了讓人神魂為之動蕩的人兒,可是猶豫了,徘徊了;等到決意去追求,卻再也不可復得。
這或許便是這首詩能夠千百年曆久不衰的真正緣由。甚至多年後的明代湯顯祖,在其最得意的《牡丹亭》中,依然流露出對這種情狀的共鳴:
【山坡羊】沒亂裡春情難遣,驀地裡懷人幽怨。則為俺生小嬋娟,揀名門一例、一例裡神仙眷。甚良緣,把青春拋的遠!俺的睡情誰見?則索因循靦腆。想幽夢誰邊,和春光暗流傳?
想幽夢誰邊,然而誰又能看到你的幽怨,你的難遣的春情;你的相思和眷戀呢?縱然此時候心如火,心中的話兒,又向誰人去傾訴呢?
這份相思、眷戀和無奈,彷徨,不知道打動了多少人。據傳,這並非詩人的憑空臆想,而是確有其事。
唐人孟棨《本事詩》、宋代《太平廣記》都記載了:崔護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第,於長安南郊偶遇此心儀女子,次年清明節重訪此女不遇,於是在牆壁題寫此詩。然而不論事實是否屬實,那一份相思,那一縷軟款深情,卻是萬千愛河中的人所共通的。
後世很多人都深受此詩影響,創造了很多相關的文藝作品。
比如:「落花猶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處?」(晏幾道《御街行》)
又如:「縱收香藏鏡,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袁去華《瑞鶴仙》)。
「人面桃花」遂成為愛慕而不能再見的女子的泛指,也形容由此而產生的悵惘心情。
抗日戰爭期間,歐陽予倩先生的戲劇《人面桃花》,甚至一度鼓舞了民族的抗戰情緒,成為一時的佳作。
受最首詩影響最大的,還有一個人,可謂家喻戶曉——那就是鄧麗君小姐。
鄧小姐的音樂中,詩詞,民歌的成分十分之多;身穿旗袍的鄧小姐也被萬千君迷們稱為最美的鄧麗君。
在所有的根據詩詞改編的歌曲中,鄧小姐反覆吟唱的就有《人面桃花》和《在水一方》。據鄧小姐的弟弟鄧長禧回憶,鄧小姐每次唱這首歌,都忍不住眼眶溼潤,甚至一度潸然淚下。
實際上,鄧麗君的《人面桃花》並沒有完全因循崔護的原詩,而是加入了歷史風雲變幻的大格局,大境界,聽來叫人不由地失聲,悵然。
該曲是由陳蝶衣作詞,姚敏作曲,全曲輕吟低唱卻透著無限的憂傷。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是對人常帶三分笑,
桃花也盈盈含笑舞春風。
烽火忽然連天起,
無端驚破鴛鴦夢。
一霎時流亡載道廬舍空,
不見了賣酒人家舊芳容。
一處一處問行蹤,
指望著劫後重相逢。
誰知道人面漂泊何處去,
只有那桃花依舊笑春風。
在這首歌曲中,男子並不是空等待,空惆悵,而是主動與心愛的賣酒人家的女子築起鴛鴦夢。
只是因為無端的戰亂和烽火,將有緣人兒無情地分開。
「一霎時流亡載道廬舍空,不見了賣酒人家舊芳容。」則讓人聞之心碎。「一出一出問行蹤」將一個痴情的少年的形象描摹得淋漓盡致。
鄧小姐之所以最愛吟詠這首歌,或許也是因為鄧麗君一生追求真愛。卻遇人不淑,或所託非人,總是與真愛擦肩而過。
無奈韶華易逝,春光易老,只有那年年的春風,依舊在哪裡擺弄著桃花,笑人間的多事與多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