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自稱白話文寫得很好,其實五百年前,古人寫白話文就很厲害了

2021-01-18 凡人摸史

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說我吹牛的人,心裡都為我供了牌位。

現在流行的什麼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已故李敖先生早已用過了。

李敖說這話的時候,大概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所以,他的所謂五十年,是白話文運動興起之後五十年。

李敖

(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但我們今天不去爭論他是不是那以後白話文寫得最好的人,我們只來看一看,中國古代有些怎樣的白話文。

所謂白話文,用黃遵憲的詩來說,就是「我手寫我口」,我嘴裡是怎樣說,手下就怎樣寫。

與之相對的文言文呢,則是書面語。說白了,就是把口頭語翻譯一遍,再用簡潔的文字寫出來,別人讀的時候,又需還原成口頭語——幾千年來,中國人就是用這兩套系統來交流的。

李白與杜甫見了面,會說,嘿,老杜,你好。哈,太白,我們喝酒去。

但到了紙上,杜甫會寫,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而李白呢?據說替杜甫寫的詩,遠少於杜甫給他寫的,只有兩首存世,他這樣寫——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徵。

若再往前推,在《詩經》被編撰的年代,當時的人說話,跟現在,其實也是差不多的。

我們擷取幾個句子就知道了——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有女同行,顏如舜英。

《詩經》意境

(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怎樣,這些民歌,根本無須翻譯,你也看得懂吧?連語序都跟現代是一樣的。

而這些詩,乃在近三千年前的周朝便已寫成。

到了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人稱其詩,連不識字的老頭,都能一聽就懂……

大家瞧瞧——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讀這種詩,毫無違和感啊,因為我們平時說話,就是這樣的呀——小時候,老師布置作文,寫我的父親。我們會寫,他的兩鬢染上了白霜,一雙大手,滿是老繭……跟白居易的,不就一樣嗎?

當然,到了明清小說裡,白話文才真正來了場大爆發!

什麼四大名著,什麼明朝第一奇書,我們就不說了,我們來看看,上承金瓶下啟紅樓的《醒世姻緣傳》裡的語言是怎樣的——

《紅樓夢》劇照

(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計氏說道:「鄉裡笑話,這是免不得的。俺公公知道,倒是極喜歡的,說他兒子會頑,會解悶,又會丟錢,不是傻瓜了。俺那舊宅子緊鄰著娘娘廟,俺婆婆合我算記,說要揀一個沒人上廟的日子,咱到廟裡磕個頭,也是咱合娘娘做一場鄰舍家。他聽見了,瓜兒多,子兒少,又道是怎麼合人擦肩膀,怎麼合人溜眼睛……怎麼被人剝鞋。廟倒沒去得成,倒把俺婆婆氣了個掙。不是我氣的極了,打了兩個嘴巴,他還不知怎麼頂撞俺娘哩!」

例子咱也不再舉了,我們只要知道,其實所謂的白話文,並非是清朝亡了之後才突然出現的,而是從來就有,只不過,沒有文言文的地位高罷了。

李敖為何只說五十年來,而不說五百年來,三千年來?

我想,大概是他知道,與同時代的人還能比比,真要與那些名著比,會鬧更大的笑話啊。

相關焦點

  • 他自詡寫白話文第一人,罵金庸多年,嘲笑魯迅的白話文彆扭不如他
    說起李敖,大家都不會陌生。說好的,他是大批評家,思想家,學者,作家;唱衰的,他是吹牛大王,熱衷罵人,嘴毒。但是,比起貼在他身上的標籤更為著名、更為引起人注意的,則是他說的:"五十年以來,五百年以後,中國白話散文寫得最好的前三名就是:李敖!李敖!李敖!而且,每一個說李敖吹牛的人,心裡都供著李敖的牌位。"
  • 古人聊天都說文言文嗎?專家:文言文太貴,白話文簡便
    我們現代在看網絡小說的時候,很多人喜歡那些「穿越」,但穿越到古代社會的人都需要注意至少一個特點,就是古人的文字怎麼書寫。當然,古人並非都是一開口就是「之乎者也」,他們日常的交流也是白話文,但古人的白話文發音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剛穿越過去的人基本無法正常的跟人溝通。
  • 今天的文言文真的是古人所用的文體嗎?實際古人說的也是白話文
    前兩者屬於文言文,第三者屬於白話文。明朝的皇帝倒是有個性,朱元璋就喜歡寫白話文聖旨這種情況到明清時期也是一樣,明清既有模仿上古的書面語,如桐城派的散文,亦有今日所謂的文言(如明史、清史稿),又有所謂的近代白話,比如《水滸傳》、《西遊記》等。
  • 好書推薦丨《雖千萬人,李敖往矣》、《李敖大全集》、李敖主編國學精要精要(30冊)等
    李敖(1935~2018年),生於哈爾濱,1949年到臺灣,李氏文筆自成一家,被喻為百年來中國人寫白話文之翹楚,西方傳媒捧其為「中國近代最傑出的批評家
  • 寫雪的詩句古詩詞,句句優美帶白話文翻譯
    ——岑參《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白話文翻譯:夜來北風卷過赤亭路口,天山一夜之間大雪更厚。二、才見嶺頭雲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元稹《南秦雪》白話文翻譯:剛看見峻岭上雲似華蓋,就發現巖石下白雪如塵。三、崑崙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王令《暑旱苦熱》白話文翻譯:高高的崑崙山有常年不化的積雪,遙遠的蓬萊島有永不消失的清涼。
  • 狂人李敖:沒有長篇小說,魯迅不算文學家
    但李敖一句話就給否了:「魯迅的雜文寫得不好,為什麼不好?他的雜文裡面沒有料,你把他那種感情的語言,煽動的語言,悲憤的語言,橫眉冷對千夫指的語言,都把它像篩子一樣把它篩掉,剩下什麼?剩下什麼都沒有了。」這是說魯迅雜文只有情緒,沒有沉思,缺乏深度?
  • 「我死後千刀萬剮」,李敖是狂士還是小丑
    「五百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罵我吹牛的人,心裡都為我供了牌位」「我從來不崇拜偶像,如果真的要崇拜偶像的話……我會照鏡子!」李敖好色而且是個標準「渣男」,李敖承認的公開交往過的女性有十幾人,「我喜歡女孩子就5個字標準,瘦、高、白、秀、幼」。李敖晚年的表現像個娛樂明星一樣,連陳丹青都感嘆「我和李敖比無疑是小巫見大巫,他作秀比我可厲害多了」。
  • 古人究竟是用文言文說話,還是用白話文說話?有什麼根據
    08:58:44 來源: 張生全精彩歷史 舉報   古代的底層老百姓究竟用的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
  • 犟人李敖
    1935年李敖出生於黑龍江哈爾濱,十二歲起便發表作品,他11歲自己設立了理化實驗室;13歲以第一名身份考入北京四中;1949年隨父母舉家赴臺,這時的他不敢稱博覽群書,但其所涉獵的書籍範圍之廣,遠超同人,其文採學識,內中人自然清楚
  • 臺灣作家李敖去世,狂人名言你記得哪些?
    臺灣作家李敖去世今日上午10點59分,臺灣作家李敖去世,享年83歲。下午2點,李敖家屬發布書面說明。從書面說明中可以得知,李敖先生在2015年7月便查出腦幹腫瘤,隨後住院進行治療,後來病情有所好轉。但是去年10月,李敖先生再度因肺炎入院,並且原先疾病有惡化趨勢,最後因為高齡原因,採取了保守治療。近日來病況轉危,於今日上午病逝,享年83歲。
  • 李敖去世,最「流氓」的真男人再也沒有了
    我最喜歡蔡康永悼念李敖的這句話。2013年李敖上《康熙來了》澄清自己沒有死(當時有消息說他死了),當時他說:「我死了以後只有兩個人寫得最好,一個是我寫我自己,一個是蔡康永寫我。」而那期康熙,蔡康永也說以後每次有人說他死了,就可以來這邊澄清。
  • 1985年夏天,王小屯被人搭訕:「我叫李敖,想和你交個朋友」
    這一切,還得從一場充滿羅曼蒂克的邂逅說起。王小屯初識李敖那是1985的夏天,在公交車站牌等公交車的王小屯正在喝水,這時有個人拍了拍她的肩膀跟她說:「我叫李敖,我想和你交個朋友。」一個普通的夏天,一句普通的開場白,開始了一段不普通的友情。當時王小屯剛剛二十出頭,正是青春洋溢的年紀,而彼時的李敖已經年過半百,兩人相差了整整三十歲。
  • 白話文一代宗師胡適,這十句智慧名言,發人深省,建議收藏
    胡適是中國近代史和文化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他以提倡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而聞名於世。在文化、教育、學術和思想主張等方面均有重要意義和不朽建樹。
  • 李敖北大演講最後1分鐘,讓王菲的姑姑上臺,後者為何拒絕登臺?
    作品入圍諾貝爾文學獎,自稱五百年裡第一人愛罵人不是好習慣,但由於李敖才華橫溢,所以被許多人追捧。胡適曾視他為「知己」,蔡康永稱他為開民智者、馬家輝更是親口說出過「他打開了我的眼睛」。但是對於別人對他的誇獎,他卻不滿意,因為李敖覺得他們捧得還不夠,他在《看誰文章寫得最好》一文中寫道:五百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把自己捧得如此高的李敖確實寫出了許多知名大作。
  • 坐牢給女兒寫80封信, 比兒子大57歲, 李敖一生這樣教育兒女……
    喜歡他對各種眼花繚亂的評價不屑一顧的樣子;喜歡他「有才氣有勇氣、還有挾才俱來的流氣」;喜歡他給自己打的廣告:「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罵我吹牛的人,心裡都為我供了牌位。」沒想到他今天走了……英國《中國季刊》說李敖是「一個深得人心的英雄」;美國《紐約時報》說李敖是「受人歡迎的青年作家」;無情未必真豪情。
  • 描寫春節詩句經典古詩大全,帶白話文意思翻譯
    ——蘇軾《守歲》白話文意思:何況想系住它的尾端,雖然勤勉明知是無可奈何。3、歲暮紛多思,天涯渺未歸。老添新甲子,病減舊容輝。鄉國仍留念,功名已息機。明朝四十九,應轉悟前非。——唐·白居易《除夜》白話文意思:歲末除夕夜,我的思鄉之情紛沓而至,卻身在渺遠的天涯不能歸鄉。老境將至又新添一歲,因為抱病已不復昔日的容光煥發。
  • 李敖去世兩周年,剛發現了他杜撰的譚嗣同遺書……
    01今天是李敖逝世兩周年紀念日。李敖,字敖之,臺灣作家。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所以自詡為「中國白話文第一人」。李敖曾因發表抨擊當政者言論等,在獄中計有5年零8個月。李敖曾任臺灣「立法委員」,2008年任滿,宣布退出臺灣政壇。「我重重地走了,正如我重重地來。我揮一揮衣袖,帶走了全部雲彩。」李敖離開時如是說。「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李敖寫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話說》《紅色11》等作品,前後共有96本被禁,創下歷史記錄。
  • 被奉為白話文第一的王小波,寫了29年「黃色小說」,生前無人問津
    他的書位列借閱榜眼2010年,北大圖書館根據年度紀錄,搞了個「讀者借閱次數排行榜」,結果令很多人大跌眼鏡。結果顯示,榜首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緊跟其後的是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這讓我們很欣慰,在這個媚俗浮躁時代,竟還有那麼多擁躉,能走進王小波這樣的精神基地。
  • 關於思鄉的詩句詩詞帶白話文意思
    ——白居易《望月有感》白話文意思:同看明月都該傷心落淚,夜思鄉心情五地相同。二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白話文意思:忽然聽到你歌吟古樸的曲調,勾起歸思情懷令人落淚沾襟。三、砧杵敲殘深巷月,井桐搖落故園秋。
  • 李敖作品和魯迅作品的差距在哪裡呢?有一種這樣的說法
    我最早接觸李敖的作品,是讀中學那會兒,大概有《傳統下的獨白》、《李敖快意恩仇錄》、《要把金針度與人》等幾種。初讀到這些書的文字,就很震撼,怎麼會有人能把文章寫得這麼精彩、這麼酣暢淋漓呢?!但是,讀得多了,就發現作者的思想沒有想像中的深刻,很多東西老在反來復去地講,有時為了追求點哲理性,就玩調皮話;有時為了顯示辛辣感,不惜滿紙爆粗口。當然,出現頻率最高的是那些自戀自大的話。比如:「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罵我吹牛的人,心裡都為我供了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