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詡寫白話文第一人,罵金庸多年,嘲笑魯迅的白話文彆扭不如他

2021-01-12 吳阿靜1

說起李敖,大家都不會陌生。說好的,他是大批評家,思想家,學者,作家;唱衰的,他是吹牛大王,熱衷罵人,嘴毒。但是,比起貼在他身上的標籤更為著名、更為引起人注意的,則是他說的:

"五十年以來,五百年以後,中國白話散文寫得最好的前三名就是:李敖!李敖!李敖!而且,每一個說李敖吹牛的人,心裡都供著李敖的牌位。"

罵金庸20年

「善意的批評使人進步,認真的反省促人提高」,歷來都有文人相互批評幫助的佳話,也有因為惡意批評而反目成仇的事情。

李敖便是堅持不懈罵了金庸二十年,金庸卻從來沒對他的話進行回應。

李敖之所以罵金庸,是因為他曾在臺灣大學讀過法律系和歷史系,這就造成了他對待文學類讀物特別嚴謹的性格,讀什麼都本著一副要尊重傳統的態度。金庸所寫的武俠小說就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的虛幻世界,自然是與其他嚴謹的作品顯得格格不入。

以李敖偏激的性格,若是金庸回復了他,可能還會愈演愈烈。當時他畢業後向《文星》投稿,倡導全盤西化和民族自由平等,多次被捕都不改性格,反抗的聲音反而是越來越高。金庸可不比監獄厲害,他的隻言片語對李敖又怎麼會起作用呢?

嘲笑魯迅的白話文彆扭不如他,但單一點,就被甩開好幾條街

李敖在各種公開場合,還有自己的書裡,不厭其煩地評價魯迅,說魯迅的白話表述是狗屁不通的東西。

李敖的才華和作品能否和魯迅作品相提並論,這裡不作評論,單說李敖為了抬高自己,就竭力貶低別人的作法,實在是令人不齒。

作為雜文大家的魯迅,一生獨力鬥群氓,仇敵是少不了的。

但是,鬥爭歸鬥爭,魯迅從沒有在鬥爭中通過損人來抬己。

並且,魯迅從來不對任何人、任何作品的高低優劣做過品評。

單這一條論,李敖已輸得一敗塗地了。

鐵骨錚錚下,亦有柔情萬種。在家期間,我靜下心來讀完書房裡的魯迅作品集《魯迅作品集》,才發現自己是挖掘了一個寶庫。

《魯迅全集》,委實是所有中國人,都必須讀一讀,而且常讀常新的一部巨著。它當是當代中國人最該珍貴的精神食糧。「魯迅」這兩個字,本身就意味著思想、深刻、智慧與勇氣。

他的那些話,是永不過時的。連民國時代的「流氓頭子」杜月笙,戰亂奔走四方,每到一處都不忘攜帶一部《魯迅全集》隨時閱讀,是懂得這個深意的。

很多朋友覺得魯迅過時了,甚或者乾脆覺得看不懂,這不僅是誤解,也真是沒讀懂的緣故。魯迅的書其實很好讀,儘管民國時的語言與現下語言有細微差別,可絕大部分文章讀起來委實障礙不大,多讀幾篇進入語境就好多了。感覺讀不懂,無非是因為他的雜文大多是針對當時社會熱點寫的,有不明白之處,百度下歷史背景完全可瞭然於心。

在所有熱愛思考、喜歡好文字、關切風聲雨聲的人眼中,魯迅永不會過時,《魯迅全集》更是該家家戶戶都購置一套,自翻或者留給小朋友看看的。

正如豆瓣一位網友的感想:「寂寞時讀它,就不寂寞了;情緒惡劣時讀它,就神清氣爽了;糊塗時讀它,就知道自己是誰了;思想阻塞時讀它,就能豁然開朗了」。魯迅的文章,仍如一個個文學的幽靈,徘徊在今日,留待人們去解答。

每一位中國人,都該讀一讀《魯迅全集》。有的朋友不買心裡放不下,買了家裡放不下,如果您心裡放不下,家裡放得下,那就買吧。

這套書99元10冊,不到一支口紅錢,一包煙錢,卻可以和文學界的泰鬥魯迅對話,簡直太值了!

這書可以家長看,還可以給孩子當課外書,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你覺得這個世界的書太平淡 ,就去讀讀魯迅:

相關焦點

  • 自詡「中國白話第一人」,臺灣著名評論家李敖,竟說魯迅都比不上他
    臺灣有這樣一位社會時事評論家,他和眾多評論家一樣,文筆犀利,文章多充滿批判情感,文章風格十分的隨意,自己的嬉戲謾罵,憤怒玩笑都能成為作為自己對某一件事情的評論。直抒己見,敢於評判讓他十分的火熱。他甚至自詡自己為"中國白話文第一人",直言魯迅先生都不如他,不得不說他有些誇誇其談了。
  • 李敖自稱白話文寫得很好,其實五百年前,古人寫白話文就很厲害了
    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說我吹牛的人,心裡都為我供了牌位。現在流行的什麼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已故李敖先生早已用過了。李敖說這話的時候,大概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所以,他的所謂五十年,是白話文運動興起之後五十年。
  • 寫雪的詩句古詩詞,句句優美帶白話文翻譯
    ——岑參《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白話文翻譯:夜來北風卷過赤亭路口,天山一夜之間大雪更厚。二、才見嶺頭雲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元稹《南秦雪》白話文翻譯:剛看見峻岭上雲似華蓋,就發現巖石下白雪如塵。三、崑崙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王令《暑旱苦熱》白話文翻譯:高高的崑崙山有常年不化的積雪,遙遠的蓬萊島有永不消失的清涼。
  • 被奉為白話文第一的王小波,寫了29年「黃色小說」,生前無人問津
    他自詡是一個文壇流浪漢和很多潦倒作家不同,王小波外人看來的落魄,並非是沒有能力。他本可以有很好的前程。他的父親是彼時最知名的邏輯學家,他也是實打實的「海歸派」。當雷軍剛上武大時他已經可以自己開發軟體了,網易的丁磊,盛情邀請他合作,他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 專家:文言文太貴,白話文簡便
    我們現代在看網絡小說的時候,很多人喜歡那些「穿越」,但穿越到古代社會的人都需要注意至少一個特點,就是古人的文字怎麼書寫。當然,古人並非都是一開口就是「之乎者也」,他們日常的交流也是白話文,但古人的白話文發音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剛穿越過去的人基本無法正常的跟人溝通。
  • 孔子關於教育思想的名言句子帶白話文翻譯
    白話文意思:教導學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給他指出一個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個方面,就不再教他了。 二、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白話文意思:聰明的人不會困惑,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 魯迅拒用真名罵蔣介石:文章容易寫,但上海就沒法住了
    這是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對話之一,也是「魯迅」之所以誕生的由來。正是有了錢周兩人相互的辯駁,周樹人應允寫一些文章。第二年,周樹人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了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 勵志詩句霸氣正能量激勵人的古詩詞,句句帶白話文翻譯意思
    ——杜甫《蜀相》 白話文意思: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常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面! 2、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白話文意思:軍隊的首領可以被改變,但是男子漢(有志氣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變的。
  • 古代經典愛情詩句精選,帶白話文翻譯及意思
    ——盧照鄰《長安古意》 白話文意思:如果能和她結成美好姻緣,像一對和諧的比目魚,誰還害怕死亡,只願做一對鴛鴦而不羨慕神仙。 2、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佚名《靜女》 白話文意思:嫻靜姑娘真漂亮,約我等在城角旁 3、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
  • 關於思鄉的詩句詩詞帶白話文意思
    ——趙長卿《臨江仙·暮春》白話文意思:只好在這落花時節的寒食夜以酒澆愁。六、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崔顥白話文意思: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裡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七、潭州官舍暮樓空,今古無端入望中。——李商隱《潭州》白話文意思:當黃昏的餘暉籠罩著潭州,信步登上官舍的空樓。
  • 他改變一個字的讀音,讓已婚女性罵了三年,如今這個字人人都在用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經有了六千多年的歷史。發展到現在,有些字可能是同一個字但是卻有好幾個讀音,比如說尾、了等字,也有一個讀音但是意思卻不相同的,比如說他、她、它,這三個字現在分別是第三人稱用來表示男性、女性以及人以外的事物。
  • 冬天詩句唯美古詩詞,句句精美絕倫,帶白話文翻譯
    ——王守仁《次韻陸僉憲元日春晴》白話文意思:城裡有夕陽而城外卻下雪,相距十裡天氣竟不一樣。2、門前六出花飛,樽前萬事休提。——元白樸《天淨沙冬》白話文意思:門前正飄落著美麗的雪花,我們在這裡喝酒就什麼事情都不要提起了,只管賞雪吧!3、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 《水滸傳》比金庸武俠小說強在哪兒?
    先說一點,《水滸傳》固然出色,但是金庸小說也不差,《水滸傳》有比金庸小說高明之處,但是不如金庸小說之處也不是沒有,而且不在小數。金庸小說現在我們說他是通俗小說,可明朝人還說寫小說的人都遭天譴得病斷子絕孫呢。我們現在說《水滸傳》是四大名著,可是古代這也就是閒書,地位還沒有金庸小說在當代的地位高,所以誰都別說誰。
  • 罵了3000人的李敖,一生寫了100多本書,被禁的就有96本!
    李敖一生「罵」過3000多個人,這個數字,在古今中外「罵史」上都堪稱空前。然而,即使外界對李敖有不少負面看法,也絲毫無傷他的自信。網上流傳的李敖名言錄第一條就是:「我罵人的方法就是別人都罵人是王八蛋,可我有一個本領,我能證明你是王八蛋。」文化圈流傳著一個說法:能靠罵人寫書,寫出名堂的,古今只有兩人:一個叫魯迅,另一個叫李敖。
  • 描寫春節詩句經典古詩大全,帶白話文意思翻譯
    ——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白話文意思:在這寂寞的旅店中有誰來看望慰問,只有一盞孤燈與人相伴相親。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夜晚,我還在萬裡漂泊未能歸家。回首前塵竟是一事無成,令人感到悲涼傷心;孤獨的我只有苦笑與酸辛。愁苦使我容顏變老,兩鬢斑白,在一片嘆息聲中又迎來了一個新春。2、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
  • 為什麼漢語有白話文和文言文之分?因為受到它的限制!
    說的事情和寫的事情都是一回事,但是寫出來的書面用語就比口語精煉的多。在任何時候,人們交流的語言都是口語,俗語但是將這一件事情記載下來就成了書面用語。受篇幅所限,只能精煉在精煉。查看這其中的形成原因,應該是古代紙張造價成本比較高,而不得不簡潔化,一方面也省事,比如史官需要記載一些重要人物日常,如果採用白話文,那將會耽誤很多功夫,而使用文言文,就會言簡意亥,既能及時的記載一些重要的事情,不會有大量的事情被遺漏。之所以採用文言文,因為要節省紙張或者書寫工具?
  • 狂人李敖:沒有長篇小說,魯迅不算文學家
    魯迅沒有長篇小說,就不是大師?李敖抨擊魯迅,有三條:第一條就是魯迅沒有長篇小說,不能稱為文學家。李敖在《魯豫有約》一期節目表示,自已是有幾個長篇小說的,能拿出來,讓人知道這是長的,這是好的。言下之意,自己怎麼也比魯迅強。
  • 罵魯迅日文版日記?方方其粉讓我震驚…
    一篇《魯迅,你憑什麼出日文版日記》爆火,主旨很簡單:方方是和魯迅一樣的偉大人物,罵方方是秀逗了嗎?難怪那麼多人把方方比作是馬蜂窩,捅一下便喪心病狂。我罵過方方,於是深有體會。接下來,本噴給大家好好講講,這一篇狗屁不通的10萬+文章,為了幫方方除垢,究竟造謠出了多少流言惑眾。
  • 用白話文發聖旨,普天之下只有他一人,但是沒人敢提出意見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聖旨,就是中國古代皇帝用來傳達自己意思的文書。也就是皇帝自己意思的表達。聖旨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呢?有人說是夏朝,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時期,也有人說是從西周開始。說這些的人其實是真的不懂聖旨。
  • 04-337民國 李慧芝 淨土聖賢錄白話文(第四冊)
    江蘇南通縣人,天性溫和善良,治家勤儉。1933年,與丈夫朱慧章居士,一同吃素念佛。發起佛教居士林於西禪寺,沒有經費,自己慷慨捐助。皈依寶靜法師之後,自己更加努力修行,行住坐臥動靜之間,不離念佛聲。     1938年冬月十日,忽然患肝疾,醫治無效。十二月初七,病勢加重,請居士林的道友們,求大悲水讓她飲用,頓覺清涼舒適。再請林友持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三天三夜,以報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