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展暉的跑步訓練法:讓你從零起點到跑完馬拉松

2020-12-28 自有我在5

人人都會跑步,當然人人也都能跑步。最方便也最有效的鍛鍊方式,跑步無疑是其中之一。但為什麼很多人決定開始跑步健身之後,沒過多久就放棄了呢?是方法問題?還是心理準備問題?我也曾經堅持過一段時間的跑步,但也最終放棄,成為現在大腹便便的大叔,今天正好讀到跑步達人,健身教練張展暉寫的跑步指導書《跑步治癒》,又重燃跑步的欲望,同時也把這麼好的跑步方法介紹給大家。

開始跑步,先要從掌握正確的跑步姿勢開始,正確的跑步姿勢即可以讓跑步輕鬆又能讓我們的身體不受損傷。而那些跑步容易腿粗,容易膝蓋勞損,容易的足底筋膜炎等等,那都是因為跑步姿勢不正確的原因。

張展暉給我們提出的正確的跑步姿勢是「重力跑」,就是指「重心前移,利用自重獲得向前的動力,接著,用大腿後側肌肉和臀部肌肉,順勢拉去腿部,注意沒有蹬踏的動作,著地時,全腳掌或是前腳掌先著地,腳的著地點自然落在臀部下方,配合合適的步頻和步長,輕鬆往前飛奔。」這是作者專業的指導,在我們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因為找不到感覺而不知道怎麼去做。所有,作為健身教練的張展暉給出了跑步姿勢的每一步指導方案,從重心控制訓練、拉起腿部訓練,到跑步過程中的步頻,擺臂,頭腳的姿勢都有著正確的指導。事半而功倍,跑步就要從正確的姿勢開始。

現在就準備開始跑步吧,從零基礎小白,五個月訓練就能去跑完馬拉松,張展暉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如果把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分解,也就是四步14個小目標而已,每一個小目標的跨度也不大,是肯定能完成的目標。

「輕鬆跑」,跑步的起步階段,讓我們可以接受並愛上跑步。任何活動都是起步最難的,跑步也一樣,想想我當初開始跑步還有我們身邊的那些朋友,是不是立志跑步健身,也勇敢的出去跑了一次,但很快就放棄了。為什麼呢?很多人接受不了第二天的腰酸腿疼,有些人接受不了跑步的氣喘籲籲,狼狽不堪,感覺很丟臉,最終而放棄。「輕鬆跑」無論在心理還是在身體上都會讓跑步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堅持。「輕鬆跑」即不看跑步的速度,也不看跑步的距離,而只以跑步心率作為監控目標,這個目標簡單而容易掌握,只要一塊運動手機就可以監控。下面給出計算公式,供跑步者參考。

下限:(220-年齡-靜息心率)×59%+靜息心率

上限:(220-年齡-靜息心率)×74%+靜息心率

只要在這區間跑步,無論是對身體還是對心理都是最舒適也最合適的,也是最能堅持跑下去的。作者給出來兩個月的跑步計劃,如果你想跑步,就可以按照這樣計劃執行下去。看看這個計劃表,是不是一點也不難,有什麼理由堅持不下去呢?

當然,如果一直用這種輕鬆跑,肯定是參加不了比賽的,現在身體已經準備好了,準備提速吧!「間歇跑」就是為我們提速做準備的。首先需要確認我們怎麼才能跑出更好的成績,有人耐力好,可以更適合長時間高速奔跑,而有些人爆發力強,更適合最後衝刺階段,間歇跑要的是更短時間跑完一個固定距離。所有,奔跑者要明確自己的奔跑類型。張展暉用200米的成績作為自己間歇跑的的參考標準,測出自己200米所需要的時間,在後續訓練中就按照這個時間來連續間歇跑。在間歇跑過程中,需要配合一些力量連續,可以讓自己身體更適合去跑步。

速度已經提高,下面需要的就是耐力練習了。怎麼可以在高速的情況下堅持更長時間呢?使用節奏跑,張展暉在這方面給我們更多的建議。每個人的奔跑速度都是不一樣的,作為我們跑步愛好者,並不是要和別人去比賽,更要做的是超過過去的自己,讓自己能有更大的進步就好。所以,我們需要先對自己的跑步有著根本的了解,先確認自己的跑力值,再確認什麼樣的配速更合適自己的訓練。丹尼爾斯博士跑力值表更能幫助我們了解我們自己。用1600m的奔跑時間可以很準確的查到自己的跑力值是多少,根據自己的跑力值,在配速表中找到自己跑力值合適的配速。我們可以選擇中等強度配速,開始我們的耐力訓練。節奏跑我們無法堅持更長時間,這個階段我們會堅持3-5分鐘的配速跑,然後輕鬆跑作為休息,每天堅持4組,會很好的提高我們跑步的耐力水平。

下面檢驗我們成績的時候到了,馬拉松跑訓練開始了,當然我們跑步並不一定就要去跑馬拉松,但馬拉松肯定是每一個跑步者的終極追求。準備這麼強度的跑步,首先需要我們在身體,特別是我們的心臟先要最好準備。心率的提升是必然選擇,我們訓練中要把心率上限提升到剛剛開始訓練的心率水平之上了,當然,幾個月的訓練下來,靜息心率水平也需要重新評估。掌握好我們的跑步心率,按照下表的訓練去準備吧。

看到這份跑步計劃表,是不是蠢蠢欲動呢?哪就去行動吧,跑步是會讓人上癮的,也是最容易讓我們對自己有著掌控感的活動,堅持跑步也更容易體驗到心流體驗的。堅持正確的方法,跑步就不再是難事。

那麼去吧,去跑步吧!

相關焦點

  • 5分鐘,送你MAF180訓練法,讓你對跑步欲罷不能
    正好,身邊也有不少的朋友時不時在朋友圈裡曬「今天跑了X公裡」、「XX馬拉松,我來了」等動態,影響到了我。再加上明年3月18號,都江堰雙遺馬拉松起跑,所以立馬就開始做備跑計劃,準備明年的半程馬拉松。那麼問題來了:作為一個新手,要怎麼開始呢?我猜,屏幕外的你一般會這麼說:這還需要想?直接跑就行了呀,想那麼多,沒用!
  • 最適合跑馬拉松跑步的氣溫10℃左右?
    結果發現,不管是什麼跑步能力層次的跑者,對成績影響最大的環境因素是「氣溫」。當然了因為國外的空氣品質好,沒有檢出超過基準值的有害物質,所以該研究中沒有涉及到類似PM2.5之類的空氣品質對成績的影響。(也許國內的研究者有條件做這個課題:「空氣品質與馬拉松成績的關係」)。研究者們深入研究了「氣溫與馬拉松成績的關係」。
  • 跑馬拉松要注意什麼?馬拉松賽前到完賽指南來了,讓你安全完賽!
    在一場馬拉松開始之前,都會有兩到三天的時間來領取裝備。而在賽前一天領取裝備的人會比較多,所以如果你是當地的跑者,儘量在前兩天把裝備領了,免得在最後一天人擠人。在領裝備的時候,一定要查一下物料是否齊全,號碼簿、晶片的信息是否和本人一致,如果有出入的話,要及時聯繫工作人員。
  • 業餘跑步愛好者第一次跑半程馬拉松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跑馬拉松,是很多跑步愛好者想要去體驗的事情。馬拉松全程42.195公裡,半程馬拉松是21.0975公裡,對於跑這樣長距離的路程,絕對是一種挑戰。不管是半程還是全程,都需要耐力,毅力,體能,不然還真跑不完。第一次跑馬拉松,肯定會是一件令人難忘的事情。
  • 跑步3年總結,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跑馬拉松!
    長距離的練習是馬拉松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它可以使你的身體和心理都能適應跑馬拉松所需要的環境。單車和遊泳是良好的綜合訓練活動,你也可以加入一些伸展活動和強度的練習。馬拉松的關鍵在於成功的配速如果有正確的配速,任何人都可以跑完42公裡的馬拉松。
  • 跑步博士:50歲疾病纏身,53歲跑步,58歲跑馬拉松,仍是少年!
    跑步博士:50歲疾病纏身,53歲跑步,58歲跑馬拉松,少年壯志仍在!2020年12月6日,58歲的雲南大學的老師,愛跑步的汪小金博士,開心的像一個少年。汪老師說:跑全馬,幾年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現在竟然能成為現實!現在好多大學生和身邊朋友,都受到汪老師影響,除了學習工作外,都開始喜歡跑步運動了。
  • 丹尼爾斯經典跑步訓練法,有助於評估並改善訓練狀況!
    舉個例子,比起5公裡比賽,一場你感覺跑得不好的馬拉松會需要更多的恢復時間。感覺不好的時候,我甚至會建議你退出比賽,而不是明知道需要等上一段時間才能再度恢復跑步的好狀態,卻還是掙扎著完成比賽。當天氣影響到訓練的時候,雖然你應該對訓練進行靈活地調整,但在不利卻安全的環境中跑步可以增強自信。08、生病或受傷的時候不要訓練比起休息幾天讓傷病恢復,不遵守這條法則反而會讓你停滯更長時間。
  • 關於跑步(馬拉松)你需要了解的知識
    上次我問了一個老鐵你感覺跑步有什麼好處,老鐵很直接裝逼啊,跑完發個朋友圈出去吃飯也能炫耀一下自己今天跑了多少跑了多少,微信運動永遠第一名,參加一個跑團漂亮小姐姐好多。各位老鐵別笑,這樣想法的人太多太多了,很少有人是為了跑步而去跑步。不過如果你能堅持2個月我想你會愛上跑步,因為跑步和吃糖吸毒差不多真的會很上癮很上癮,這具體是為什麼呢?
  • 跑馬拉松,她們玩真的!盤點愛跑馬拉松的女明星!
    剛剛參加完長跑馬拉松的賈靜雯似乎愛上了長跑這項運動,在微博中常常都能看見賈靜雯運動的圖片,讓人很是佩服。細數一下,臺灣娛樂圈的「跑女」其實遠不止賈靜雯,還有陳意涵,Selina、小S、賈永婕、安心亞、徐潔兒等。她們有著不一樣的跑步動力和心得,但相同的是,都從跑步之中收穫滿滿的力量,越跑越上癮。
  • 「搜狐新聞馬拉松」第七季開跑,任賢齊、張雨綺「跑步直播」日月潭美景
    10月19日, 「搜狐新聞馬拉松」 第七季在日月潭開跑。
  • 跑步 | 馬拉松跑者不可錯過的電影
    假期快到了冬練之餘看看馬拉松主題電影或許有另外的收穫馬拉松跑者不可錯過的電影Spirit of the Marathon (2008)豆瓣 9.0劇情簡介:《馬拉松精神》是有史以來第一部以非虛構的形式捕捉馬拉松運動的戲劇性和精神實質的電影
  • 加拿大海軍女士官在酒店房間跑完馬拉松
    加涅通過視頻接受CBC採訪。加涅在接受CBC採訪時說,她看著窗外跑步的人,十分羨慕。她本來就喜歡跑步,在軍艦上的生活使她習慣讓自己適應狹小的空間,因此生出了在房間裡跑馬拉松的念頭。 這是她人生中的第二個馬拉松。第一次是在一個4.69公裡一圈的訓練場上完成的。而這一次,從門到房間另一頭的窗只有7.5米。也就是說,她要來回5500多次才能跑完42.2公裡的全程。
  • 【人生馬拉松】九部高分跑步電影,宅在家但靈魂跑在路上!
    如果熟悉的跑步路線日益模糊,經常忘記自己要做的事情甚至無法自理,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在《依然愛麗絲》這部影片中,女主愛麗絲患上了早發性阿爾茲海默病(老年性痴呆症),隨著病情惡化,她的生活重心逐漸變為與現實的戰鬥,即時如此,愛麗絲依然努力抗爭,依然保持著跑步鍛鍊的習慣。
  • 韓寒、黃磊都在曬跑步照,事業有成的人紛紛愛上了跑馬拉松。
    前兩天「韓寒18分鐘跑完5公裡」上了熱搜,昨天又有報導「黃磊堅持跑步半年,重回顏值巔峰」。黃磊老師瘦下來可不容易,在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裡,發福的黃老師憨厚的樣子還歷歷在目。黃磊老師在微博裡說從去年10月開始,就堅持每天跑步。
  • 訓練營|馬拉松成績難突破?試試這套訓練方法
    很多人跑步到達一定的速度和距離時,就很難再獲得新突破。要想跑得更快更遠,必須擁有更強大的心肺系統。間歇跑是速度練習中最常見的訓練方法,今天就帶大家了解馬拉松訓練中的間歇跑。一、什麼是間歇跑?間歇跑能提高機體的抗乳酸能力,讓肌肉適應高乳酸環境,從而提高跑步過程中的整體配速。此外,間歇跑還能提升跑者的最大攝氧量,增強跑者心肺功能。最大攝氧量是指當達到運動極限時,能夠攝取的最大氧氣量,這個值越高,代表耐力越好。同一配速下,最大攝氧量越高的選手,產生的乳酸越少。
  • 她用一條腿跑完馬拉松全程
    2014年,她走過馬拉松終點線。2015年的馬拉松,她以本職,舞者的身份,戴著假肢,以跳舞的方式過了終點線。然後,她決定要用跑完全程的方式參與2016年的馬拉松。於是呢,從15年的秋天開始,Haslet 佩戴上了跑步專用「刀鋒」假肢,然後從1英裡開始練習,到兩英裡,三英裡,然後五英裡。
  • 不想衝浪的鐵三選手不是一位好的馬拉松跑者!跑步10年楊祐寧
    ,配文「教練的慢,不是你的慢」說出了多少被教練虐慘了的跑者的心聲!,楊祐寧以2小時12分18秒完賽,成績並不算出色,但是在悶熱的天氣下,已經比他預期目標2小時30分快了18分鐘。馬拉松追求的不是速度,而是一種堅持的精神。」「跑步讓我很專心,遠離很多繁雜的事物。跑的時候我會冒出一些關於工作或者人生的想法,這些想法有時候曇花一現,但有的時候真的讓我豁然開朗。」
  • 跑步勿「攀比」,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科學跑步應該這樣做
    隨著馬拉松熱度的持續增加,一些大眾跑者在沒有經過系統訓練,也沒有跑過這麼長距離的情況下,「跟風」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 但是你要知道,超過一定的運動量就會對身體產生不利的影響,抵消運動帶來的好處,甚至弊大於利。
  • 跑者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訓練計劃?
    來源:《智慧跑步訓練法》跑步是現下很受歡迎的一項運動,也有越來越多人不滿足於只是跑著玩玩,而開始傾心於參加賽事(如馬拉松),但想要在比賽中取得好的成績就需要在賽前有目的地進行一些鍛鍊才可以達到目標。常常會遇到一些新手馬拉松跑者問到:哪一種鍛鍊是最好的?這個是沒有最佳答案的,因為符合你的訓練水平、身體狀況、生活方式和個性,就是最好的。
  • 不理解就帶著她一起去跑馬拉松
    一開始她是很抗拒跑步這件事的,後來真正接觸以後發現自己已經對跑步『上癮』了。如今她已經跑了9場全馬!我對她都是肅然起敬。」張寧、吳蕾在2018東京馬拉松三四年的時間,吳蕾從抗拒到熱愛,搖身一變,也成為了六星跑者。這期間,到底是經歷了怎樣的轉變呢?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