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 | 拾一粟碩人漢風

2021-02-15 得藝artplus

石虎

從宣紙暈染的一縷意緒到山重水複的戲劇性架構,不論清新小品還是斑斕塊面無不包孕著浪漫主義情結,我是誰來自哪裡去向何方天問式的究詰,典藏在錯綜複雜的鏡像。

從日記的私語到天地人的宏大敘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遂成就全景式的長卷,上下千年縱橫萬裡的跋涉和尋覓,從片段的聯綴到統合的巨像有著啟示錄般的示意。

歷史的印記和當下叩問不就是一部離騷麼,在楚歌的秘境或行行採之的民風民俗的嗟嘆,湧動著浩浩湯湯的情思和悲天憫人的人間關懷。

從甲骨卜辭到非洲面具從敦煌飛天到立體主義的層次不一而足,自然景觀的演繹和形而上的沉思,在解構和綜合之中有著文獻般的包容性,透露出磅礴的激情和氣象萬千的語勢。

在率性隨意的小品以及更具輻射力和擴張性的鴻篇巨製面前,不論是獨立特行的呼嘯還是日月星辰的運行以及人生裂變的概述當止於畫面。

鳥瞰生命的載體,闡釋和透析與生俱來的執一端不及其餘的疏漏,文本天賦的話語權使得爬梳挑剔的詮釋相形見絀,頓覺直面相對以心會心的凝望堪稱不二法門。

一的一切和一切的一無不糾纏而和諧、彌散而圓滿。正如鳳凰五百年坎坷和滄桑而後集香木自焚浴火重生。鳳凰,在激蕩和飛翔之中生滅不息,在無邊的寂靜之中蓬勃復甦。

石虎水墨 56cmx50cm 2011

石虎水墨 56cmx50cm 2011

石虎水墨 56cmx50cm 2011

墨 象

永在波動的水色和墨痕之上是否可以承載一個亙古以來的夢境。從透明的水墨之中見到不可端倪的兒女私情,水在追述著那些不可訴說的情誼,墨色把不可復現的情景探測到底,水墨用簡明扼要的方式呈現著混混沌沌的情色世界。

在無邊的空白裡漂浮著的半遮半掩的女體,一個曖昧而蠱惑的背影分明耽溺在自己的世界,一個飽滿而豐盈的機體有著水樣的肌膚和墨的摺痕,是心動還是水的撩撥、墨的顫慄,可到底不能肯定這種微妙的變化疑惑是觀者的多情或沉迷引發。

在水墨的交融和流瀉之中寄寓一份騷動和脈脈情誼。從薄如蟬翼的光影之中見到深不見底的情愫,水在追述著那些不可訴說的情思,墨色把不可復現的情景探測到底,水墨用簡明扼要的方式呈現著混混沌沌的情色的世界。

用不勝清淡的元素披覽著濃稠得化不開的感情,紅樓夢的兒女情長在這裡卻是清清素素的三言兩語,雖然不求纖毫畢現的精細,卻是鵠起兔落的追摹。所謂的愛欲情愁在水墨的暈染和點化之間有了妙不可言的說辭,或許這才是東方神韻的精髓所在。

如果給流水一個說法的話,那一定是不盡的相思了,流水書寫未盡的事宜就用墨色加以點化,如果墨色在瞬息萬變的愛欲情愁之間還有著未到之處,那就用無所不知的流水訴說那份情誼,水與墨的分分合合鋪展開來就是恰到好處的情書呢。

水墨的生命力在愛情這個永恆的話題面前得以驗證,在不易或不能說出口的私情密語之前成了筆到意隨的媒介,推而廣之,實驗的水墨和水墨的實驗呈現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既然飄忽的曖昧的情愫有了天籟一般的演繹,那麼還有什麼是水墨無法臻至的區域呢。

或許這種兒女私情以及作為載體的水墨潛在的意義正在這裡,即代表文人修養的筆墨和當下的生命語境融會貫通,連綿不絕的後續力以及表現端的值得期許和守候。

翠士

重 彩

在這裡,動用一切手段和媒介把陽光下的景象傳播開來,渾圓的人體和穿插其間的花枝飛鳥泥土藍天共同構成一個和諧的總體。瞑目聆聽,遠遠近近四面八方的花香鳥語魚躍鳶飛次第而來,繽紛響亮的物象之中分明有著井然有序的層次和段位。這些互不相擾的事物為了一個緣分和目標奔赴而來,源自於已知和未知的廣袤的空間,它們可曾共處一堂而不發生排異反應麼。睜開眼睛的瞬間恍惚得著強烈刺激一般,從巖壁的色彩奇異的面具詭秘的符號以及滾燙的光線爆裂的色相融為一爐,無遠弗屆的精靈鬼怪一路走來,終於找到了安息之地,而在金碧輝煌的景象之中閃爍的眼神看似漫不經意的一瞥,動蕩的擴張著的世界突然間安靜下來,藏在萬物造化背後的一雙眼睛告訴我這是一個圓滿的世界。猶如七寶樓臺之不可拆卸,那些分割的塊面糾纏著的部位儘管有著各自的履歷和面相卻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自開天闢地生成之日起至今完好無損的蝟集一起,在整合的過程,即使表現出蠻野蠢動的勁頭也得到允許一般,因為這是一個無邊無際的開放空間,飽滿的形體和纏繞的莖葉以及飛動的精靈無不在調協之中,從而宣布了從燦爛而輝煌的世界分離出零散的片段之不可能。一個雄渾而壯麗的世界在一雙眼睛的瞭望之中誕生了,這是淵源有自的華彩章節構成的博大精深的世界,這是一個鴻蒙之初已經做好了所有準備的世界,只為了一雙明察秋毫的眼睛而呈現。信天遊,一碗碗涼水一碗米 2014

造 字

也許,從識字課本中認得的字數並不足以理解你的造字及其意義,即使我翻遍了你一筆一划寫出的字體仍然不得要領,我將從一橫一豎之中看到了我所看到的,而不是你用心良苦給予我的,其實,你暗示給我的遠遠大於這些模擬出來的字體,只是我為了這些晦澀而歧義的字樣而迷失,甚至為了這些空洞的外殼而耗盡精力。

也許我還可以從這些筆畫之中看出表意的情緒,我總是從自己的經驗之中揣摩你的意思,我將從自己的表情之中領會到你的歌哭,甚至不乏誠摯的情誼,為了這份感動我會沾沾自喜,但這並不是你的意圖所在,我需要從那些還不認識的筆畫之中看到你的存在,你比起你已經寫出的東西更為悠遠浩瀚。

我以為你的離去是一種決絕的態度,其實從你不得不遠去的背影,我感到了良苦的用意,我將從眼前的事物中看出你的創意,從看不到的影跡之中感觸到你的存在,一如你正在刻寫著新的字詞,只是不曾印在識字課本之上,那些未曾探明的含義正可以從更加真實的世界辨析,也許這才是你造字的初衷和目的。

雙棲  145cm×75cm  1994  宣紙  中國墨

解 構

一幅畫正如一個有機的生命是不可以定性定量的分析的,任何意義上的拆解和離析乃至於解構無疑是對於畫面的誤打誤撞,從這個角度上看我所體驗到的最初的震撼和驚駭的印象才是透過了文本掏心掏肺的交流和晤談。是的,那些和山川河流並肩而立的作息的人們如今是戲劇性的鑲嵌在一處了,那些勞作的人們和腳下的土地頭頂的藍天密不可分的連接一體,那些世世代代生長於斯的人們配得上山川大地的形狀和顏色,這種唇齒相依的關係在畫面何等的和諧融洽。是的,我可以用世俗的眼光打量令人駭怪的壯麗的畫卷,當我還不能自如的把生活以及奇蹟填補在大地的框架,顯然,我會用所謂的形式感諸如拼貼構成一類的標籤來形容,甚至我還以為血色和汗滴構成的生生不息的壯麗畫面僅僅是幻象。作為閱讀者必須破除日常視像的禁錮,把神奇的傳說以及戲劇性的高潮還原給腳下的山川土地頭頂的藍天鳥翼,在這裡從不曾出現牽強附會的拼貼嫁接之類的手段,那些活動的人們以及山川河流禽鳥植物的樣子本身就是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活體並被高山大川收留。基於一幅畫就是作者本人以及讀者一樣的生命體的假設,在畫面之上所呈現的卜辭面具巖畫的圖案以及天地鳥獸和人的面孔等元素作為一個整體的鏡像存在,是如此相映成趣跨越經緯完成或宏大或幽微的敘事,在畫面之上凸顯的或暗淡的色澤將不再是一種附麗或從屬,而共同成就著壯美的陰柔的香頌,這些有形的輪廓和無形的色相會合為凝望著的眼神。《共華圖》1300cm x 300cm 布本重彩 2017 

巨 獻

面對一部皇皇巨著首先想到的是可見的形式和手段,可惜在眼前的水墨和重彩鍛鍊的開放體系之中只見其小了。那種氣貫長虹的氣勢和美奐美侖的世界相提並論,那種涵蓋古今熔鑄遠近的氣魄和幽冥的精怪同行不悖,那種至高至大上天入地的情懷與日月星辰同輝,這是一個致廣大盡精微的家園的頌歌和隱秘心靈的日記更迭而來的綜合體。這是一個無遠弗屆的行者於開天闢地之際的浩然長歌,也是一個週遊世界採擷百花異草編織的神話傳說,更是一條篳路藍縷披荊斬棘拓展的大道。從萬象之中領悟到玄妙的空明之境,從斑駁渾厚的日常景象尋覓出路和皈依。這是無拘無束的大手筆和天馬行空的意象的井噴和狂瀉,也是靜若處子的東方意境的完美鏡鑑,在海納百川的胸襟以及包羅萬有的氣派之中,從不曾缺乏惟妙惟肖的心靈化境,一言以語之,即是敦煌壁畫的萬千氣象和廟堂之音也是喁喁低語的心靈秘境,如果說這是歷史的表情和高山流水式的囊括亦不為過,但我更願意稱其為永生世界和個體心靈交相碰撞之下織造的鴻篇傑構。

煌廂圖玄雀圖

陌期圖

靛雲圖金斜迭民粵娘圖紅霞朱潮圖忠抒圖白驟秋糧圖蝶戀圖粉疊圖《牽霞》霞暉牽手亦銷魂 紙本重彩 122cm×75cm 1993《燭客》天客扣門問燭女 可否茅棚共蠻荒 紙本重彩 95cm×101cm 1993《上馬》勸馬花時節 紙本重彩 100cm×106cm 1993《山歸》山獲自然 紙本重彩 93cm×166cm 1993《祈明》局部之三之四 紙本重彩 1992

《聖浴》洗滌心靈之聖浴 當為人類復明之大禮 紙本重彩144cm×75cm 1992

《牴顏》無牛無羊不牴首 非蜂非蝶莫戀花 紙本重彩 90cm×98cm 1993

《轅韻》轅車有韻遣蔭花 紙本重彩 68cm×68cm 1992

《桂馨》版納馨桂思亦香 紙本重彩 101cm×101cm 1993《燕黍》興喻悠遠之蕭蕭燕風 紙本重彩 100cm×105cm 1993

《疊萼》萼花疊火 紙本重彩 66cm×66cm 1993

《碩人》拾一粟碩人漢風 紙本重彩 99cm×168cm 1995

籠雀圖舵引

群報

燈晝

煌貢

共志

寨風

背面圖

華新

方皇圖

玉澄圖

霓蝶

箏天圖

勵魂圖

夜華圖

朱袖

玉旌

布面丙烯《燭花》隨朱即翠  88cm×45cm 1994布面丙烯《奕相》奕心龍爭  77cm×69cm  1994布面丙烯《八仙》四舊小棄因鐵拐  八仙宏歸乃龍人 89cm×67cm  1995布面丙烯《沃原》豐沃碩華之地  72cm×48cm 1995布面丙烯《春衣》去春衣而博夏  77cm×78cm 1994布面丙烯《璜面》璜面側像直鼻口  悟像得夢識丹青  64cm×64cm 1994布面丙烯《璧星》斑花而素  84cm×65cm  1995布面丙烯《白牧》取色如土取形如陶  100cm×62cm  1994布面丙烯《朱思》76cm×60cm  1995布面丙烯《紫市》紫市琉璃  78cm×77cm  1994布面丙烯《穹度》玫瑰玉魄橫欲飛  盔夫戈仕連相隨  牽手星穹蒼龍恨  更勁西風幾人回  55cm×62cm  1996 布面丙烯《珊花》碧天珊花段段詩  91cm×68cm  1997布面丙烯《臂子》墨色守白之作  66cm×48cm  1998布面丙烯《燭蛾》燭我明誰  72cm×48cm  1998布面丙烯《人面》60cm×80cm  1998

石 虎

1942年,出生於河北徐水縣

1958年,就讀於北京工藝美術學校

1960年,就讀於浙江美術學院

1962年,應徵入伍

1977年,任職於人民美術出版社

1978年,代表中國遠赴非洲13國寫生訪問

1979年,出版《非洲寫生》畫冊

1982年,在南京博物院舉辦個展

1987年,香港集古齋舉辦個展

1991年,在澳門市政廳舉辦「石虎心象」個展,同年在香港多次舉辦個人畫展

1992年,在新加坡、雅加達舉辦「天命年展」

1994年,參加廣州中國藝術博覽會,同年成立「石虎詩會」並多次舉辦「石虎論字思維」詩歌研討會

1995年,應邀出任世界華人藝術家協會主席

1999年,在香港大學博物館舉辦個展

2003年,中國畫研究院、香港、澳門、新加坡、雅加達巡迴展

2004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石虎藝術大展」

2013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石虎藝術大展」

相關焦點

  • 靈思和幽玄——石虎藝術冥想/公冶繁省
    書法之九、十石虎先生的線論和字象說,無疑對中國的書畫傳統有了振聾發聵的另類發現,他的思想對中國藝術積習已久的惡習弊端都是一劑清涼散。《協影》·68cm×84cm·1995·宣紙·中國墨·混合媒體從歷史和文化的源頭探索藝術本原性的語言流變,遊走於中西文化之間,以一己之心靈、之靈魂安放在藝術中,壯其魂魄、筋骨、精神。
  • 【聽歷史遊南京】石虎究竟是個啥樣的皇帝
    無數美女不堪凌辱,全國自殺的比比皆是,因為娶到美貌妻子被殺死的丈夫又有幾千人。北方大量老百姓南逃,因此受到連累被殺的郡守又有50多人。為了安置這些美女,石虎在鄴城和襄國之間200裡,每隔40裡建一個行宮。同時在襄國建造太武殿,又營建洛陽、長安二處宮室,動用民工40多萬人。
  • 石虎——【共華圖】
    ▲《共華圖》局部一、二陳量:您的意思是不是說,人的物化也使得今天的繪畫更接近科學主義,這也造成了繪畫中神的缺失?那麼今天的藝術家該如何通過實踐反思這些問題呢?石虎:馬克思的理論,像預言一樣,人們在今天連番演繹著他的精神。因此,我們搞藝術的人常常想這個問題,藝術是個什麼東西?
  • 石虎丨珊曼帳蔽踏歌
    九十年代,石虎《玄騰圖》以八百萬港元成交,創此前中國畫最高成交價。1995年起四次出資舉辦詩歌討論會。1996年應邀擔任世界華人藝術家協會(香港)主席。日前我倆約定手談,其棋風如同畫風,無視法度,隨性落子,不問勝負。其間議論藝文,慷慨陳辭,一如既往。特作短文以記其人其藝,有待來日發揮。
  • 石虎:神覺之境
    石虎解釋中國傳統,新穎而貼切,不同於考據學家。在他看來,當今國人如同上帝貶謫的盲流,只有通過修煉,才有可能重返天國。石虎做夢,同李白問答,感嘆中國文化價值及其流失:杜撰了一組可以意會的術語,諸如象道、象式、字象、字思維、神覺等等,用來提示他的君不見,何解?你沒長眼就看不見;黃河之水,何解?中國文化的喻詞;天上來何解?上帝的賜予;奔流到海不復回,何解?瀉入大海,一去不復返。
  • 「重口味」石虎:史上最殘忍變態的皇帝
    史上變態皇帝石虎一臉兇煞  石虎的故事絕對是重口味的大戲,還請朋友們hold住。之後聽了一個叫吳進的和尚的一派胡言,說胡人的氣數已衰,而晉人的氣數開始恢復,一定要苦役晉人才能壓著他們的氣數。結果石虎下令強徵鄴城附近各郡的男女百姓十六萬多人、車十萬乘在鄴城東修華林苑,並圍苑建數十裡的長牆。對於大臣們如何接旨,石虎也是別出心裁的發明了所謂的「鳳詔」法。
  • 石虎 | 90年代手稿選輯
    今天特別推出《石虎畫集》中的「90年代手稿選輯」供讀者賞鑑。早在二十多年前,先生已將現代藝術的理性構建、精神分析與東方神秘傳統、線象精神熔於一爐,看似隨手勾畫,皆能自出機杼,才氣橫溢,姿態萬千。今日觀之,新鮮與生猛的視覺魅力依然撲面而來,它們宛如剛剛繪就,又仿佛已然存在千年。
  • 石虎筆墨中的弦外之音 | 郭慶豐
    石虎石虎筆墨中的弦外之音郭慶豐一件好作品其意境必然是無窮盡的,所謂「餘音繞梁三日不絕」。這不僅說的是一種餘韻而是傳統中國文化天人合一,一語多指的作品結構空間的拓展。
  • 2020漢中第二季「漢風大年」新春活動啟動
    核心提示: 1月21日上午,「回漢人老家 過漢風大年」2020漢中第二季「漢風大年」新春活動在天漢廣場啟動,向全球華人發出「回漢人老家,過漢風大年」的邀請。塔吉克斯坦駐華大使館首席商務參贊達姆多羅夫·卡龍致賀詞陝西網記者現場了解到,今年「漢風大年」新春活動從今天(1月21日)開始至正月十五,在天漢文化公園將舉辦七大類14項活動,群眾可在「天漢巡遊」中體驗地方特色
  • 花貞其事,秘豔有淪 | 觀石虎90年出生油畫
    布面丙烯·《儜雲》·森魂有氣蠻有詩·86cm×60cm·1995記得在20世紀90年代,有過一段對「油畫中國化」的爭論,因為這一提法過於籠統,歧義甚多,最終不了了之。今日看石虎先生當時的作品、文論,氣魄還是不一樣。
  • 評論│保育最後的石虎,難道只能靠五月天?
    想一想,誰在扼殺石虎生機?某些苗慄縣議員反對保育石虎,早有一堆「狂語錄」:「石虎數量太多,才會跑到路上被車撞。」「不要再花錢清點石虎數量,直接把錢(六百萬元)給環保團體,要他們閉嘴。」對生態無知、對民主無視,令人嘆為觀止。綜觀民代反對石虎條例的邏輯,不外:保育石虎,就會擋住開發;沒了開發,就無法發財;阻礙發展,就是「看不起苗慄鄉親」。
  • 抓住市場風向,英維克與通碩公司再揚帆
    寧夏通碩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下稱:通碩公司)為寧夏企業家協會理事單位。公司以網際網路+教育為依託,主要業務包括:信息化產品代理、雲端大數據軟體服務、信息化集成工程、網絡運維日常維護及辦公用品及耗材供應等。通碩公司專注於大數據開發與應用,以低成本、高質量的數據存儲、分析和應用,為學校、學生和家長提供數據統計和互動。
  • 激蕩四百年:石虎鐵血平叛,石弘主動讓位,石勒子孫滅絕
    本文是長篇系列文章《激蕩四百年》的第103篇郭權擊敗石挺,依靠的是鮮卑騎兵,但鮮卑人是僱傭軍,即可為郭權所用,也能為石虎所用。於是,石虎暗地裡和鮮卑人勾結,聯手攻擊石生。石生不知石挺已死,心中畏懼,單騎逃奔長安,局勢由此逆轉。
  • 後趙皇帝石虎將兒子石宣滿門抄斬,為何不留最喜愛的五歲孫子一命
    只要另起一行,每個人都能做第一。但爬上第一的人不一定都是英雄。
  • 臺灣石虎在未來100年滅絕的機率是94.7%
    ,石虎為臺灣僅存的原生貓科動物,已列國家瀕危野生動物,僅剩468到669隻,若保育現況不改善,百年內滅絕機率高達94.7%。林務局指出,臺灣的野生貓科有臺灣雲豹及臺灣石虎2種,在臺灣雲豹極有可能已經                                                                                                    滅絕後,石虎成為臺灣僅存的原生貓科動物。石虎棲息領域與人類活動範圍重疊,路殺案例頻傳。
  • 後趙皇帝石虎的家庭魔性,父子兄弟相殘,怎一個被打臉的人生
    十六國史系列故事—39,敬請點擊"關注",查看更精彩故事虎毒不食子,殘暴如後趙皇帝的石虎也沒有泯滅這點人性。初期,對自己的幾個兒子,他也的確都慈愛有加,與其他父親無異。只是,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子孫耳濡目染,大多暴虐異常。當皇位傳承在即,便是對其父石虎也想取而代之,心中全沒有一絲親情。
  • 自卸車中的「工程特種兵」 老客戶批量回購60臺徐工漢風G5
    漢風G5自卸車沿襲了G9、G7漢風家族化的造型設計,集成高端配置和技術,表現可靠、強勁、高效。380馬力引擎性能出眾,動力強勁爬坡能力強;整車設計為渣土工況量身定製,無論溼滑地面還是各類工地,通行表現都非常優異。
  • 《資治通鑑》中,關於石虎屍體的三件怪事,司馬光估計都不信!
    說到這,你們可能也都猜出來了,沒錯,這個暴君就是石虎!石虎殺害幾個兒子的事跡,太過血腥暴力,就不在這裡多說。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在頭條上搜一下。今天要說的,是石虎死後,圍繞著他的屍體發生的三件怪事。公元349年,統治後趙15年的石虎走到了人生的盡頭。石虎在位時,窮兵黷武,刑法苛暴。雖然只活了54歲,但是在那個時代,已經可以算是長壽了。
  • 2020年最後一夜,「漢風號」跨年大直播陪你嗨!
    不妨來我們「漢風號」跨年大直播做客吧今年的直播活動將通過「漢風號」客戶端推送,從2020年12月31日20:00開始到2021年1月1日00:30結束,歷時4個半小時,將由迎接新徵程、幸福大徐州、奔騰新時代、舞動新希望、漢風小子來了、致城市守護者、新年寄語等板塊連貫而成,中間穿插各類精彩節目。
  • 曹揚大師玉雕作品《漢風韘形佩》賞析
    欣賞曹揚大師的作品《漢風韘形佩》當從它獨特的造型樣式說起。韘形佩又稱「雞心佩」,是一種從古代射箭保護勾弦大拇指所用的「韘」演化而來的玉佩樣式。墓葬中出土的漢代玉器因而這一時期的玉雕藝術也成為後世追慕的對象,只是有人仿其形貌,有人摹其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