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
從宣紙暈染的一縷意緒到山重水複的戲劇性架構,不論清新小品還是斑斕塊面無不包孕著浪漫主義情結,我是誰來自哪裡去向何方天問式的究詰,典藏在錯綜複雜的鏡像。
從日記的私語到天地人的宏大敘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遂成就全景式的長卷,上下千年縱橫萬裡的跋涉和尋覓,從片段的聯綴到統合的巨像有著啟示錄般的示意。
歷史的印記和當下叩問不就是一部離騷麼,在楚歌的秘境或行行採之的民風民俗的嗟嘆,湧動著浩浩湯湯的情思和悲天憫人的人間關懷。
從甲骨卜辭到非洲面具從敦煌飛天到立體主義的層次不一而足,自然景觀的演繹和形而上的沉思,在解構和綜合之中有著文獻般的包容性,透露出磅礴的激情和氣象萬千的語勢。
在率性隨意的小品以及更具輻射力和擴張性的鴻篇巨製面前,不論是獨立特行的呼嘯還是日月星辰的運行以及人生裂變的概述當止於畫面。
鳥瞰生命的載體,闡釋和透析與生俱來的執一端不及其餘的疏漏,文本天賦的話語權使得爬梳挑剔的詮釋相形見絀,頓覺直面相對以心會心的凝望堪稱不二法門。
一的一切和一切的一無不糾纏而和諧、彌散而圓滿。正如鳳凰五百年坎坷和滄桑而後集香木自焚浴火重生。鳳凰,在激蕩和飛翔之中生滅不息,在無邊的寂靜之中蓬勃復甦。
石虎水墨 56cmx50cm 2011
石虎水墨 56cmx50cm 2011
石虎水墨 56cmx50cm 2011
墨 象
永在波動的水色和墨痕之上是否可以承載一個亙古以來的夢境。從透明的水墨之中見到不可端倪的兒女私情,水在追述著那些不可訴說的情誼,墨色把不可復現的情景探測到底,水墨用簡明扼要的方式呈現著混混沌沌的情色世界。
在無邊的空白裡漂浮著的半遮半掩的女體,一個曖昧而蠱惑的背影分明耽溺在自己的世界,一個飽滿而豐盈的機體有著水樣的肌膚和墨的摺痕,是心動還是水的撩撥、墨的顫慄,可到底不能肯定這種微妙的變化疑惑是觀者的多情或沉迷引發。
在水墨的交融和流瀉之中寄寓一份騷動和脈脈情誼。從薄如蟬翼的光影之中見到深不見底的情愫,水在追述著那些不可訴說的情思,墨色把不可復現的情景探測到底,水墨用簡明扼要的方式呈現著混混沌沌的情色的世界。
用不勝清淡的元素披覽著濃稠得化不開的感情,紅樓夢的兒女情長在這裡卻是清清素素的三言兩語,雖然不求纖毫畢現的精細,卻是鵠起兔落的追摹。所謂的愛欲情愁在水墨的暈染和點化之間有了妙不可言的說辭,或許這才是東方神韻的精髓所在。
如果給流水一個說法的話,那一定是不盡的相思了,流水書寫未盡的事宜就用墨色加以點化,如果墨色在瞬息萬變的愛欲情愁之間還有著未到之處,那就用無所不知的流水訴說那份情誼,水與墨的分分合合鋪展開來就是恰到好處的情書呢。
水墨的生命力在愛情這個永恆的話題面前得以驗證,在不易或不能說出口的私情密語之前成了筆到意隨的媒介,推而廣之,實驗的水墨和水墨的實驗呈現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既然飄忽的曖昧的情愫有了天籟一般的演繹,那麼還有什麼是水墨無法臻至的區域呢。
或許這種兒女私情以及作為載體的水墨潛在的意義正在這裡,即代表文人修養的筆墨和當下的生命語境融會貫通,連綿不絕的後續力以及表現端的值得期許和守候。
翠士重 彩
在這裡,動用一切手段和媒介把陽光下的景象傳播開來,渾圓的人體和穿插其間的花枝飛鳥泥土藍天共同構成一個和諧的總體。瞑目聆聽,遠遠近近四面八方的花香鳥語魚躍鳶飛次第而來,繽紛響亮的物象之中分明有著井然有序的層次和段位。這些互不相擾的事物為了一個緣分和目標奔赴而來,源自於已知和未知的廣袤的空間,它們可曾共處一堂而不發生排異反應麼。睜開眼睛的瞬間恍惚得著強烈刺激一般,從巖壁的色彩奇異的面具詭秘的符號以及滾燙的光線爆裂的色相融為一爐,無遠弗屆的精靈鬼怪一路走來,終於找到了安息之地,而在金碧輝煌的景象之中閃爍的眼神看似漫不經意的一瞥,動蕩的擴張著的世界突然間安靜下來,藏在萬物造化背後的一雙眼睛告訴我這是一個圓滿的世界。猶如七寶樓臺之不可拆卸,那些分割的塊面糾纏著的部位儘管有著各自的履歷和面相卻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自開天闢地生成之日起至今完好無損的蝟集一起,在整合的過程,即使表現出蠻野蠢動的勁頭也得到允許一般,因為這是一個無邊無際的開放空間,飽滿的形體和纏繞的莖葉以及飛動的精靈無不在調協之中,從而宣布了從燦爛而輝煌的世界分離出零散的片段之不可能。一個雄渾而壯麗的世界在一雙眼睛的瞭望之中誕生了,這是淵源有自的華彩章節構成的博大精深的世界,這是一個鴻蒙之初已經做好了所有準備的世界,只為了一雙明察秋毫的眼睛而呈現。信天遊,一碗碗涼水一碗米 2014造 字
也許,從識字課本中認得的字數並不足以理解你的造字及其意義,即使我翻遍了你一筆一划寫出的字體仍然不得要領,我將從一橫一豎之中看到了我所看到的,而不是你用心良苦給予我的,其實,你暗示給我的遠遠大於這些模擬出來的字體,只是我為了這些晦澀而歧義的字樣而迷失,甚至為了這些空洞的外殼而耗盡精力。
也許我還可以從這些筆畫之中看出表意的情緒,我總是從自己的經驗之中揣摩你的意思,我將從自己的表情之中領會到你的歌哭,甚至不乏誠摯的情誼,為了這份感動我會沾沾自喜,但這並不是你的意圖所在,我需要從那些還不認識的筆畫之中看到你的存在,你比起你已經寫出的東西更為悠遠浩瀚。
我以為你的離去是一種決絕的態度,其實從你不得不遠去的背影,我感到了良苦的用意,我將從眼前的事物中看出你的創意,從看不到的影跡之中感觸到你的存在,一如你正在刻寫著新的字詞,只是不曾印在識字課本之上,那些未曾探明的含義正可以從更加真實的世界辨析,也許這才是你造字的初衷和目的。
雙棲 145cm×75cm 1994 宣紙 中國墨解 構
一幅畫正如一個有機的生命是不可以定性定量的分析的,任何意義上的拆解和離析乃至於解構無疑是對於畫面的誤打誤撞,從這個角度上看我所體驗到的最初的震撼和驚駭的印象才是透過了文本掏心掏肺的交流和晤談。是的,那些和山川河流並肩而立的作息的人們如今是戲劇性的鑲嵌在一處了,那些勞作的人們和腳下的土地頭頂的藍天密不可分的連接一體,那些世世代代生長於斯的人們配得上山川大地的形狀和顏色,這種唇齒相依的關係在畫面何等的和諧融洽。是的,我可以用世俗的眼光打量令人駭怪的壯麗的畫卷,當我還不能自如的把生活以及奇蹟填補在大地的框架,顯然,我會用所謂的形式感諸如拼貼構成一類的標籤來形容,甚至我還以為血色和汗滴構成的生生不息的壯麗畫面僅僅是幻象。作為閱讀者必須破除日常視像的禁錮,把神奇的傳說以及戲劇性的高潮還原給腳下的山川土地頭頂的藍天鳥翼,在這裡從不曾出現牽強附會的拼貼嫁接之類的手段,那些活動的人們以及山川河流禽鳥植物的樣子本身就是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活體並被高山大川收留。基於一幅畫就是作者本人以及讀者一樣的生命體的假設,在畫面之上所呈現的卜辭面具巖畫的圖案以及天地鳥獸和人的面孔等元素作為一個整體的鏡像存在,是如此相映成趣跨越經緯完成或宏大或幽微的敘事,在畫面之上凸顯的或暗淡的色澤將不再是一種附麗或從屬,而共同成就著壯美的陰柔的香頌,這些有形的輪廓和無形的色相會合為凝望著的眼神。《共華圖》1300cm x 300cm 布本重彩 2017巨 獻
面對一部皇皇巨著首先想到的是可見的形式和手段,可惜在眼前的水墨和重彩鍛鍊的開放體系之中只見其小了。那種氣貫長虹的氣勢和美奐美侖的世界相提並論,那種涵蓋古今熔鑄遠近的氣魄和幽冥的精怪同行不悖,那種至高至大上天入地的情懷與日月星辰同輝,這是一個致廣大盡精微的家園的頌歌和隱秘心靈的日記更迭而來的綜合體。這是一個無遠弗屆的行者於開天闢地之際的浩然長歌,也是一個週遊世界採擷百花異草編織的神話傳說,更是一條篳路藍縷披荊斬棘拓展的大道。從萬象之中領悟到玄妙的空明之境,從斑駁渾厚的日常景象尋覓出路和皈依。這是無拘無束的大手筆和天馬行空的意象的井噴和狂瀉,也是靜若處子的東方意境的完美鏡鑑,在海納百川的胸襟以及包羅萬有的氣派之中,從不曾缺乏惟妙惟肖的心靈化境,一言以語之,即是敦煌壁畫的萬千氣象和廟堂之音也是喁喁低語的心靈秘境,如果說這是歷史的表情和高山流水式的囊括亦不為過,但我更願意稱其為永生世界和個體心靈交相碰撞之下織造的鴻篇傑構。
煌廂圖玄雀圖陌期圖
靛雲圖金斜迭民粵娘圖紅霞朱潮圖忠抒圖白驟秋糧圖蝶戀圖粉疊圖《牽霞》霞暉牽手亦銷魂 紙本重彩 122cm×75cm 1993《燭客》天客扣門問燭女 可否茅棚共蠻荒 紙本重彩 95cm×101cm 1993《上馬》勸馬花時節 紙本重彩 100cm×106cm 1993《山歸》山獲自然 紙本重彩 93cm×166cm 1993《祈明》局部之三之四 紙本重彩 1992《聖浴》洗滌心靈之聖浴 當為人類復明之大禮 紙本重彩144cm×75cm 1992
《牴顏》無牛無羊不牴首 非蜂非蝶莫戀花 紙本重彩 90cm×98cm 1993《轅韻》轅車有韻遣蔭花 紙本重彩 68cm×68cm 1992
《桂馨》版納馨桂思亦香 紙本重彩 101cm×101cm 1993《燕黍》興喻悠遠之蕭蕭燕風 紙本重彩 100cm×105cm 1993《疊萼》萼花疊火 紙本重彩 66cm×66cm 1993
《碩人》拾一粟碩人漢風 紙本重彩 99cm×168cm 1995
籠雀圖舵引群報
燈晝煌貢
共志
寨風
背面圖
華新
方皇圖
玉澄圖
霓蝶
箏天圖
勵魂圖
夜華圖
朱袖
玉旌
布面丙烯《燭花》隨朱即翠 88cm×45cm 1994布面丙烯《奕相》奕心龍爭 77cm×69cm 1994布面丙烯《八仙》四舊小棄因鐵拐 八仙宏歸乃龍人 89cm×67cm 1995布面丙烯《沃原》豐沃碩華之地 72cm×48cm 1995布面丙烯《春衣》去春衣而博夏 77cm×78cm 1994布面丙烯《璜面》璜面側像直鼻口 悟像得夢識丹青 64cm×64cm 1994布面丙烯《璧星》斑花而素 84cm×65cm 1995布面丙烯《白牧》取色如土取形如陶 100cm×62cm 1994布面丙烯《朱思》76cm×60cm 1995布面丙烯《紫市》紫市琉璃 78cm×77cm 1994布面丙烯《穹度》玫瑰玉魄橫欲飛 盔夫戈仕連相隨 牽手星穹蒼龍恨 更勁西風幾人回 55cm×62cm 1996 布面丙烯《珊花》碧天珊花段段詩 91cm×68cm 1997布面丙烯《臂子》墨色守白之作 66cm×48cm 1998布面丙烯《燭蛾》燭我明誰 72cm×48cm 1998布面丙烯《人面》60cm×80cm 1998石 虎
1942年,出生於河北徐水縣
1958年,就讀於北京工藝美術學校
1960年,就讀於浙江美術學院
1962年,應徵入伍
1977年,任職於人民美術出版社
1978年,代表中國遠赴非洲13國寫生訪問
1979年,出版《非洲寫生》畫冊
1982年,在南京博物院舉辦個展
1987年,香港集古齋舉辦個展
1991年,在澳門市政廳舉辦「石虎心象」個展,同年在香港多次舉辦個人畫展
1992年,在新加坡、雅加達舉辦「天命年展」
1994年,參加廣州中國藝術博覽會,同年成立「石虎詩會」並多次舉辦「石虎論字思維」詩歌研討會
1995年,應邀出任世界華人藝術家協會主席
1999年,在香港大學博物館舉辦個展
2003年,中國畫研究院、香港、澳門、新加坡、雅加達巡迴展
2004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石虎藝術大展」
2013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石虎藝術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