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麗麗育兒達人
著名的教育學家陳鶴琴曾經說過,父母愛孩子的方式,不是為孩子準備好一切,而是教會孩子生存。
楊女士的女兒洋洋今年五歲了,已經上幼兒園中班了,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應該都很獨立了,可是洋洋卻是一個例外。
楊女士經常接到老師的電話,每次老師都會說洋洋的表現很好,就是自理能力太差了,在學校裡,中午睡覺起床,別的小朋友都是自己穿衣服,而洋洋則等著老師給自己穿。
老師認為孩子喜歡依賴別人,可是當老師讓洋洋自己試著穿衣服的時候,發現孩子竟然不會。楊女士是一個全職媽媽,平時對於孩子照顧的很細心,而且洋洋有兩個哥哥,楊女士特別疼愛這個唯一的女兒,因此,在家裡什麼都不讓洋洋做。
知道了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後,楊女士很不開心,明明別人的孩子都會做的事情,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就不會呢,甚至還會懷疑是不是孩子的身體有什麼問題。其實,只不過家長的養育中出現了問題,而家長卻不自知,反而會認為是孩子自己出了問題。
一.孩子自理能力不足,大多是因為以下幾種原因:
觀點一:父母包辦一切
在父母眼裡,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會做,也不會給孩子可以嘗試的機會,孩子沒有練習的機會,更不會體會到學會技能的快樂。喜歡為孩子包辦一切的父母在用自己的愛,傷害孩子。
觀點二:喜歡責備孩子
明明只有幾歲的孩子,可是父母卻希望孩子能夠像個大人那樣做事情,一旦還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就會忍不住責備孩子,卻完全看不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父母的責備往往會讓愛孩子失去信心,從而不願意再次去嘗試,孩子的探索欲在無形中被扼殺。
觀點三:和父母脾氣有關
看到孩子做事情慢吞吞,做不好,急性子的父母就會十分著急,甚至不斷地催促孩子,給孩子一種永遠跟不上父母節奏的感覺。既然怎麼也不能讓父母滿意,很多孩子會不介意變得更壞,直接就破罐子破摔。
二.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對孩子有哪些好處?
好處一:孩子更加自信
同樣的一件事情,別人都能輕鬆完成,而自己卻做不到,孩子的內心自然是不舒服的。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能夠讓孩子體會到完成一件事情的成就感。日後,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孩子也會自信從容面對,這種性格的形成對於日後的學習和工作都是有利的。
好處二: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在完成事情的過程中,孩子會開動腦筋,甚至會想到大人想不到的解決辦法,這就是孩子在創造的過程。在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時,孩子的動手能力得到鍛鍊,心智也會隨之而提升。
好處三:孩子獨立,有主見
從小遇到事情,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這樣的孩子往往獨立性更強。即使遇到了大的困難,也不會退縮,而是會自己尋找解決的方法,不會隨意放棄,而是沉穩積極應對。
對待一件眾人有爭議的事情,敢于堅持自己的看法,絕不人云亦云,懂得尊重自己內心的想法。這樣的孩子,在學習或者工作中,都會很出色,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懂得應該做什麼。
三.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呢?
一個自理能力不過關的孩子,走上社會,也很難融入集體生活。別人都會做的事情,自己不會做,難免會受到身邊人的嫌棄,甚至會成為別人嘲笑的對象,這就很容易會導致孩子心理出現問題看,會給孩子的未來帶來深遠的影響。
給孩子成長的空間:當孩子到了兩歲左右的時候,就應該要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了。即使孩子做不好,家長也不要代勞,要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
在一次次的嘗試過程中,孩子一點點進步,逐漸嘗到了甜頭,更願意接受挑戰,從而喜歡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從中得到快樂。
家長引導孩子探索,鼓勵孩子:在剛接觸一件事情的時候,有的孩子可能會覺得很難想要放棄了,還沒有開始,已經在心裡打退堂鼓了。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要積極引導,和孩子一起來完成任務,漸漸地,將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試著去完成任務。
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孩子取得了進步,家長要給予表揚和肯定,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能力在不斷變強。
父母給孩子做榜樣:很多父母由於自己的工作比較忙,因此很多的事情都是讓長輩代勞,當孩子看到父母這麼做的時候,也會學著父母的樣子去做。因此,家長應該要給孩子做個好的榜樣,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讓孩子懂得獨立的含義。
父母親自示範,教給孩子生活自理的方法:很多的孩子也想要變得更加獨立,可是卻總是方法不對,因此,父母應該要給孩子做示範,親自教給孩子這件事情的做法,不要認為這麼簡單的事情,孩子能自己學會。其實,在大人眼裡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孩子卻會由於畏難而望而卻步。
比如洗手,這麼簡單的事情,很多的小朋友都是洗一下手指頭就算是洗手了,這種方式是不對的。因此家長應該要耐心給孩子講解正確的洗手方法,也可以穿插一些圖畫或者視頻,讓孩子更容易理解。
總結: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父母的進步就是孩子成長的動力。因此,家長應該要不斷反省自己,只有父母看到了問題,並且改正了自己的問題,那麼孩子才能夠逐漸發生改變。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不能心軟,學會冷眼旁觀,讓孩子體會到完成一件事情的成就感,從而自發自願去做事情。
今日話題:在你的身邊有沒有自理能力不足的孩子呢,他們現在都怎麼樣了?你同意文中的觀點嗎?歡迎大家在下方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