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自理能力差,多半是父母教育方式出了問題,但願你沒有

2020-12-28 麗麗育兒達人

文/麗麗育兒達人

著名的教育學家陳鶴琴曾經說過,父母愛孩子的方式,不是為孩子準備好一切,而是教會孩子生存。

楊女士的女兒洋洋今年五歲了,已經上幼兒園中班了,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應該都很獨立了,可是洋洋卻是一個例外。

楊女士經常接到老師的電話,每次老師都會說洋洋的表現很好,就是自理能力太差了,在學校裡,中午睡覺起床,別的小朋友都是自己穿衣服,而洋洋則等著老師給自己穿。

老師認為孩子喜歡依賴別人,可是當老師讓洋洋自己試著穿衣服的時候,發現孩子竟然不會。楊女士是一個全職媽媽,平時對於孩子照顧的很細心,而且洋洋有兩個哥哥,楊女士特別疼愛這個唯一的女兒,因此,在家裡什麼都不讓洋洋做。

知道了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後,楊女士很不開心,明明別人的孩子都會做的事情,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就不會呢,甚至還會懷疑是不是孩子的身體有什麼問題。其實,只不過家長的養育中出現了問題,而家長卻不自知,反而會認為是孩子自己出了問題。

一.孩子自理能力不足,大多是因為以下幾種原因:

觀點一:父母包辦一切

在父母眼裡,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會做,也不會給孩子可以嘗試的機會,孩子沒有練習的機會,更不會體會到學會技能的快樂。喜歡為孩子包辦一切的父母在用自己的愛,傷害孩子。

觀點二:喜歡責備孩子

明明只有幾歲的孩子,可是父母卻希望孩子能夠像個大人那樣做事情,一旦還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就會忍不住責備孩子,卻完全看不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父母的責備往往會讓愛孩子失去信心,從而不願意再次去嘗試,孩子的探索欲在無形中被扼殺。

觀點三:和父母脾氣有關

看到孩子做事情慢吞吞,做不好,急性子的父母就會十分著急,甚至不斷地催促孩子,給孩子一種永遠跟不上父母節奏的感覺。既然怎麼也不能讓父母滿意,很多孩子會不介意變得更壞,直接就破罐子破摔。

二.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對孩子有哪些好處?

好處一:孩子更加自信

同樣的一件事情,別人都能輕鬆完成,而自己卻做不到,孩子的內心自然是不舒服的。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能夠讓孩子體會到完成一件事情的成就感。日後,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孩子也會自信從容面對,這種性格的形成對於日後的學習和工作都是有利的。

好處二: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在完成事情的過程中,孩子會開動腦筋,甚至會想到大人想不到的解決辦法,這就是孩子在創造的過程。在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時,孩子的動手能力得到鍛鍊,心智也會隨之而提升。

好處三:孩子獨立,有主見

從小遇到事情,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這樣的孩子往往獨立性更強。即使遇到了大的困難,也不會退縮,而是會自己尋找解決的方法,不會隨意放棄,而是沉穩積極應對。

對待一件眾人有爭議的事情,敢于堅持自己的看法,絕不人云亦云,懂得尊重自己內心的想法。這樣的孩子,在學習或者工作中,都會很出色,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懂得應該做什麼。

三.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呢?

一個自理能力不過關的孩子,走上社會,也很難融入集體生活。別人都會做的事情,自己不會做,難免會受到身邊人的嫌棄,甚至會成為別人嘲笑的對象,這就很容易會導致孩子心理出現問題看,會給孩子的未來帶來深遠的影響。

給孩子成長的空間:當孩子到了兩歲左右的時候,就應該要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了。即使孩子做不好,家長也不要代勞,要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

在一次次的嘗試過程中,孩子一點點進步,逐漸嘗到了甜頭,更願意接受挑戰,從而喜歡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從中得到快樂。

家長引導孩子探索,鼓勵孩子:在剛接觸一件事情的時候,有的孩子可能會覺得很難想要放棄了,還沒有開始,已經在心裡打退堂鼓了。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要積極引導,和孩子一起來完成任務,漸漸地,將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試著去完成任務。

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孩子取得了進步,家長要給予表揚和肯定,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能力在不斷變強。

父母給孩子做榜樣:很多父母由於自己的工作比較忙,因此很多的事情都是讓長輩代勞,當孩子看到父母這麼做的時候,也會學著父母的樣子去做。因此,家長應該要給孩子做個好的榜樣,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讓孩子懂得獨立的含義。

父母親自示範,教給孩子生活自理的方法:很多的孩子也想要變得更加獨立,可是卻總是方法不對,因此,父母應該要給孩子做示範,親自教給孩子這件事情的做法,不要認為這麼簡單的事情,孩子能自己學會。其實,在大人眼裡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孩子卻會由於畏難而望而卻步。

比如洗手,這麼簡單的事情,很多的小朋友都是洗一下手指頭就算是洗手了,這種方式是不對的。因此家長應該要耐心給孩子講解正確的洗手方法,也可以穿插一些圖畫或者視頻,讓孩子更容易理解。

總結: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父母的進步就是孩子成長的動力。因此,家長應該要不斷反省自己,只有父母看到了問題,並且改正了自己的問題,那麼孩子才能夠逐漸發生改變。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不能心軟,學會冷眼旁觀,讓孩子體會到完成一件事情的成就感,從而自發自願去做事情。

今日話題:在你的身邊有沒有自理能力不足的孩子呢,他們現在都怎麼樣了?你同意文中的觀點嗎?歡迎大家在下方給我留言。

相關焦點

  • 蔡少芬曬小女兒下廚照:自理能力強的孩子,都有捨得放手的父母
    ,連吃飯都需要老師的提醒,完全生活不能自理,最後學校不得不把他勸退,勸退後還被媽媽說,為什麼你這麼沒用?為什麼有的孩子自理能力差多半問題都出在我們自己身上。恰恰相反,開始得越早,得到的鍛鍊機會越多,小朋友才可能儘早掌握這些未來需要的自理能力。
  • 《新生日記2》GAI自理能力差,重女輕男,兒子哭鬧會想打人
    最新一期的《新生日記2》,王斯然跟李艾麥迪娜劉璇等人聚會,罕見吐槽老公GAI,GAI自理能力差 相戀期間估計也是王斯然在打理GAI的生活,這或許也是多數男人的通病,自理能力差,娶了老婆就萬事大吉,只需要擔心賺錢的問題,偏偏身為老婆生活上的付出不太被大家認同價值。 就如同別人都羨慕王斯然嫁對人,實際上家庭裡面,王斯然付出更多。
  • 馬雅舒女兒被幼兒園勸退,園方:嚴重缺乏自理能力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為了孩子,父母們願意付出所有,但親貝網小編卻發現現在很多孩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離開了爸爸媽媽就不知道怎麼生活,缺乏自理能力的背後,背後的原因就是父母們事事包辦。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馬雅舒的育兒方式卻透露出不少問題。據親貝網小編了解,馬雅舒的女兒曾經被幼兒園勸退,園方給出的理由是:她不會自己吃飯和上廁所,嚴重缺乏自理能力。而女兒之所以缺乏自理能力,跟媽媽馬雅舒的過度愛護息息相關。在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我們看到了一位對孩子過度愛護的媽媽。
  • 霍啟剛郭晶晶:教育要趁早,父母做好這4點,孩子先自理後自立
    眾多網友紛紛點讚霍啟剛的教育方式,有網友說:「這麼優秀又這麼有錢,你真的是富家公子裡的一股清流,優秀啊!」「真正的貴族從來都是一種雲淡風輕的生活態度,不炫耀不說教,事事處處充滿愛和溫馨,這樣的父母一定會教育出善良正直、未來對社會有影響力的孩子。」
  • 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從孩子吃飯的狀態就可看出,別不信
    所有父母都有同樣的心願,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未來可以出人頭地,成為人中龍鳳。因此,許多父母在孩子沒出生時便開始研究育兒的方式方法,想通過對孩子的教育,來改變孩子的人生。不過,育兒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孩子的成長過程裡會出現許多意外情況,有時父母認為正確的事情,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影響。所以,父母教育的方式是否正確,並不是父母決定的,而是通過外界他人看出來的,從一些簡單的地方就可以看出父母教育方式是否正確。
  • 33歲女大學生啃老十餘年,是高分低能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女大學生啃老十餘年,三十三歲還沒找到工作,說起來可能沒有人相信,但這件事卻真真實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有人說:會不會是高分低能呢?以前也曾聽說過這一類的人,也就是所謂的「書呆子」,除了書本上的知識,對日常生活常識一無所知,也沒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 日本小孩的自理能力有多強?不達標不讓入園!(附兒童版自查表)
    她是牛津大學早期教育系碩士,中國早教標準化體系聯合創始人。現在的小7媽一邊自己帶一個兩歲半的混血女娃,一邊繼續搞她的家庭教育,同時她還創辦了育兒公眾號「牛爸津媽」,至今已有三年時間。不得不提的是,小7媽還有個萬裡挑一的「神隊友」——在牛津讀書時認識的數學家小7爸,連吃個橙子也能出道題呢。
  • 孩子上了幼兒園,三天兩頭生病,多半和四個原因有關,父母要重視
    怎麼上了幼兒園之後,孩子身體反而更差了?」娃娃臉寶媽贊同地點了點頭,「可不是嗎,我家孩子以前身體倍健康啊,自從上了幼兒園就三天兩頭生病。」這時,旁邊的孩子輕輕咳嗽了一下說:「媽媽,班裡的小花也生病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呢?幼兒園的小朋友為什麼會總是生病呢?我們可以找找這個原因的根源,然後分析一遍,想辦法解決孩子總是生病的問題。
  • 《五哈》:鄧超自理能力有多差?兩次被陳赫嫌棄,還好情商不低
    觀眾們期待許久的《哈哈哈哈哈》終於開播,雖然上周五已經放出了先導片,但顯然不過癮,由於不是正片,也沒有別的嘉賓加入,所以沒有多少熱度。,知道他不太擅長打理生活,如今《哈哈哈哈哈》開播,沒想到他的自理能力竟然差到這種程度。
  • 海清的「神仙級」兒子是怎麼教育出來的?自律的孩子真讓父母省心
    畢竟將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肯定是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來照顧和教育孩子。但是,海清的孩子真的像人們所想像的那樣平凡麼?並不是。海清的孩子蛋妞可是家長們羨慕的學霸。蛋妞在小學的時候,就表現出了超群的學習能力,別的小朋友在數數的時候,蛋妞已經開始計算千以內的加減法了;別的小朋友苦心練字的時候,蛋妞已經筆精墨妙了;別的小朋友還在為古詩詞發愁的時候,蛋妞已經能夠工整賦詩了;別的小朋友還在為英語而困惑的時候,蛋妞已經能夠看英文書、進行英文寫作了;別的小朋友還在為文化成績提高發愁的時候,蛋妞的業餘興趣卻已經獲獎了;別的小朋友還需要家長幫忙拎書包
  • 不想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在6歲前應進行逆商培養,父母別忽視
    今年馬上就要結束了,可以說今年是非常坎坷的一年,不但是有疫情的原因,幾年還報導出了幾件青少年輕生的消息。讓人非常的嘆息和唏噓,怎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沒有做好挫折教育,讓孩子沒有承受打擊的能力。抗挫折能力的培養也是逆商培養,既然逆商培養這樣的重要,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 4種父母教養方式決定孩子的性格,如果是第二類父母,孩子有福
    面對同樣的育兒問題,不同父母就會有不同的態度和反應,給孩子自然也不盡相同,也就養出了不同性格的孩子。上世紀60年代,著名的心理學家鮑姆萊德研究幾千個家庭發現,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主要分為三大類。直到三十年後,麥克畢和馬丁在他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來第四種教養方式。
  • 寶寶積累語言智能,表達清晰,有主見,多半有這六個教育方式
    文/可馨育兒 語言是一種成體系的、能夠傳達信息以及進行交流溝通的工具,有不少的父母都將「能夠開口說話」作為寶寶成長的一個裡程碑。其實寶寶從出生開始,就在慢慢積累他的語言能力,只要父母給了寶寶相應刺激,他的潛能就能夠很快地被發掘出來。
  • 《萌寵小大人》直面幼兒社會能力差問題,到底是成長的煩惱還是教育的煩惱?
    從節目中如何萃取出更多值得思考的教育問題,這也成為大眾對於此類節目最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最近愛奇藝自製的網絡綜藝《萌寵小大人》橫空出世,這檔直擊兒童「社會能力」培養的成長實驗類真人秀節目通過寓教於樂的形式將許多現實生活中的育兒問題拋出來,引發思考和討論。
  • 寶寶自理能力差、不想上幼兒園怎麼辦?聽聽幼師怎麼說
    大概聽了下內容,主要是了解孩子的以下四項能力:會不會自己吃飯;獨立穿衣服;是否進行過入廁訓練;有沒有上過託班。後來聊天的時候,問到她為啥特別關注這幾點,如果孩子不會會有影響嗎?孩子用三年的時間同化了自己和父母所生活的家,還有家裡其他照顧自己的人,如果在孩子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突然被扔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裡,孩子會感到非常恐懼。
  • 楊拾郎天道:「沒有存款」的男人,多半有兩個習慣,但願你不在其中
    如果你還沒多少錢,很大程度上是你做的事情沒多大價值,如何改變呢?一個「沒有存款」的男人,多半有兩個習慣,但願你不在其中。1、思維僵化人與人最大的區別是什麼?請你思考30秒在回答……銀行卡你有一個億的人和銀行卡你沒什麼存款的人,最大的區別在哪裡?
  • 沒人天生懶惰,父母不注意,即使孩子上早教班,也容易養出懶性格
    如果生活自理能力太差,有可能成天被舍友嫌棄,也有可能像湖南神童魏永康那樣被學校勸退;2.自己的孩子出世了,TA想要照料新生嬰兒、照顧虛弱的妻子,也不知從何做起;3.父母生病,TA想要好好照顧父母,卻連基本的一湯一菜都搞不定。
  • 其實原因可能在父母身上,看看你有沒有
    小武是一個非常好動的孩子,經常跟其他小朋友在小區裡追逐打鬧。前幾天,小武在追逐的時候跑得太快,不小心撞到了一個3歲大的小女孩。小武發現自己撞到人了,馬上連連給小女孩道歉,女孩媽媽一看沒有大礙,於是就原諒了小武。就在這時,小武媽媽走了過來。
  • 「你再不聽話,我可不要你了」,哄騙教育害人不淺,但願沒有你
    文/紅豆媽媽育兒孩子漸漸長大,也有了自己的主見,往往家長說東,孩子說西,兩個人僵持了很久也沒有得到統一的說法,家長心裡著急,就可能會採用了哄騙的方式,逼迫孩子就範,從而儘快解決問題。家長喜歡用的哄騙方式大概分為以下幾種1.情感恐嚇型「你再不聽話,我可就不要你。」孩子頓時就悄無聲息了。在家長看來,這種方式奏效了,真的將熊孩子制服了,甚至會驕傲地向身邊人傳授經驗,認為自己教育孩子有一套。
  • 霍啟剛帶7歲兒子下廚做咖喱蝦,聰明的父母會培養孩子這三項能力
    果然,郭晶晶家不是一般富豪家庭,他們並沒有因為家庭富有而對孩子過分寵溺,反而早早教孩子自立。霍啟剛曾曬出一組照片,照片中女兒和兒子為賺獎勵而為自己擦車,他配文稱:"要讓他知道買東西背後的代價和付出,不能說見到喜歡的就要。"霍啟剛雖然家財萬貫,卻不嬌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