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奪下男孩手中的手機並大聲辱罵起來,14歲的少年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發瘋了一樣,不顧老人苦苦哀求,將其殺害。1月15日,江西南昌發生了一起「匪夷所思」的惡性事件。
為什麼說匪夷所思呢?因為行兇少年正是被殺害老人的親孫子!俗話說,隔輩更親,但,為什麼這爺孫倆卻發生了矛盾呢?又是多大的仇恨會讓少年殘忍殺害自己的親人呢?反常的背後到底有什麼隱情?咱們一起捋一捋。
首先咱們看看理應是疼愛晚輩的老人為什麼會對孫子破口大罵。當晚,晚飯準備妥當,老人就去喊孫子吃飯,不料,孫子並不搭理他,喊了幾聲以後,孫子仍然毫無反應,對著手機理都不理。老人看到這種情景,難免生氣失去耐性,不由分說直接奪下了男孩的手機,並罵了起來。
可見,老人奪手機並辱罵是因為男孩只看手機對自己的喊話不搭理,而這也成為事情惡化的直接原因。那,男孩為什麼會不理爺爺呢?是青春期的叛逆在跟家人置氣嗎?不否認有青春期叛逆的因素作怪,但,更主要的是,男孩當時沉迷於手機遊戲,根本無心回應爺爺!
分析到這,相信大家對事情的原委已經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把握。說穿了,導致爺孫出現矛盾造成悲劇的根本原因就是手機遊戲!
手機遊戲的出現給人們提供了更多的娛樂,豐富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一旦沉迷於遊戲,輕則孤僻自閉,冷漠暴力等性格扭曲,重則直接導致生命變化。特別是未成年人,一旦沉迷於遊戲,影響學業不說,對身體的傷害也很明顯。
長期沉迷則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不只是對自己的影響,也可能對他人造成危害,就像這位少年一樣,傷害了親人,自己也面臨法律的懲治,根據公安機關的消息,男孩已滿14周歲將承擔刑事責任,本應精彩的人生就此暗淡失色。
那為什麼未成年人容易沉迷於遊戲呢?一方面是因為未成年人正處成長階段,好奇心重,自控力又差,很容易被遊戲吸引;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未成年人的生活相對單調,特別是現代社會,孩子除了在家就是在學校或者培訓班,幾乎沒有其他生活,遊戲成了單調生活的填充。
這些年,未成年人沉迷遊戲導致的不幸並不少見,儘管在有關部門的要求下,遊戲運營商紛紛推出了防沉迷系統,但,單一依靠系統限制不能從根本上杜絕類似事情的發生。
而,反觀悲劇,也能看出端倪:作為長輩的爺爺在處理這件事上也有一些過激的地方,先是自己失去了耐性,接著採取了比較粗暴的辦法,這肯定會引起少年的反感。我們不是在指責,只是說不幸的發生,也給我們提了個醒,要防止「遊戲生悲劇」,既要靠設備的限制,更需要家長的心思。
一方面,要多陪孩子,引導孩子體驗現實生活的豐富多彩,比如跟孩子一起進行娛樂性活動,帶孩子旅遊等;另一方面,發現孩子有沉迷遊戲的跡象時,要給予足夠的耐心,慢慢引導孩子走出遊戲世界,不能粗暴地物理幹涉,這很容易引起孩子反感,最後適得其反。
同時,家長也應該給孩子一定的遊戲自由,適度玩遊戲是一种放松休閒,家長不必一看到玩遊戲就緊張阻止。
讓遊戲調劑生活,而不是被遊戲左右人生,這才是玩遊戲,反之,則是「被遊戲玩」。
你怎麼看待這件事呢?你認為是遊戲在毒害未成年人嗎?歡迎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