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瞅見河道口有這樣位置,想方設法也要坐釣,魚窩肯定在這兒

2020-12-22 獨孤釣夫

因疫情原因,外出釣魚已是奢望,唯有翻看回味過去的釣魚經歷。

去年春天驚蟄過後,釣友老魏在我們這裡一個大水庫的入水口有很好的收穫,聽說後,周六下午就整裝前往試釣。我記得當日南風約四級,水流較緩,因平日總在靜水中施釣,很不適應流水作業,所以直接找了一個彎道無明顯流水處下鉤,下午一時三十分開釣,五時結束,魚獲約五斤,均為一兩以上的純野生鯽,最大的單條有六兩以上。看了下旁邊兩位傳統長竿釣友,水平較高的與我魚獲差不多,水平較差的比我少了一半。暗自慶幸自己臺釣與傳統結合釣法有一定的優勢。

我常用的裝備是,魚竿5.4手竿與4.5手竿各一根,主線2號,子線1.5號,七星漂與立漂混用,牛B鯽+適量蚯蚓液浸大米作誘餌,釣餌為紅蚯蚓。

次日周日,早早就來到老釣點,利用熟人優勢,找了一條小船。駕船到河中間無明顯水流且靠近水草的地方打窩下鉤,但下鉤約兩小時無一條魚獲,這時候昨日的高手又來了,他用的是九米長竿加長線,兩把長竿直接甩到河中間,不打窩,釣餌是不管多長的紅蚯蚓,一鉤掛一條,沉底跑鉛釣法,只見他左提右拉,忙個不停,真羨慕他手裡的那個大炮竿,乾脆停下手中的釣活,直接觀望高人的釣法,發現他的兩把竿都直接打在河中間的流水位置。

見此情景,想到再不改變作戰方法就真的為不識時務也,於是,迅速將小船移到河道中間的攔網上固定下來,雖然主攻目標為河道中間的流水處,但對流水較緩的彎道處心存僥倖,直接學習傳統釣友的方法,不再追求什麼靈敏度與時機了,加大鉛墜,換上最大號漂,用整條的蚯蚓掛鈎,甩到河道中間的流水處,下鉤後幾分鐘就能中魚。

而布窩後的平流處只能偶見小口,一直釣到十三時,肚子開始抗議了,而恰在此時,魚鉤上了攔河的竹子上,廢了一把魚鉤,換上了網購的一個較小號的魚鉤再戰,但惱人的事情出現了,剛換上的小鉤上魚了,一條約二兩多重的金黃鯽被我按常用手法拖到了船邊,準備提魚上船時,魚跑了,悲憤之情難以言表,很明白,就是因為鉤太小,造成的跑魚,此時的我已是飢腸轆轆,加之跑魚的鬱悶,提起魚護看了下,至少在五斤以上。

最後總結,魚無常勢,釣也無常法。

相關焦點

  • 季節不同,魚窩所在位置不同,四季野釣選釣點,離不開這三趨要點
    釣魚時選擇好的釣位,對收穫有極大的幫助,在野釣中不同位置魚密度相差巨大,而魚所在位置往往跟季節有關,因為季節氣候的不同,魚的習性相差巨大,自然魚窩所在位置會有較大差異。但是無論如何,在野釣中選擇釣點都會根據魚類的習性進行推測,魚類的習性往往就離不開逐溫、逐氧、逐食這三個特點。
  • 補窩未必有魚,野釣碰到這3種情況別補窩,補得越多虧得越多
    第二種不建議補窩的情況是下杆後一口都沒有第一和第二兩種情況都是沒口,為什麼要分開說呢?第一種情況主要是指打隔夜窩,打了隔夜窩要是沒口,不是補窩的問題,而是建議你換釣位。你要想隔夜窩誘了一晚上都沒魚,白天守幾個小時基本也不會有戲了。
  • 補窩後反而停口?那是方法不對,野釣補窩有三件事至關重要
    大家都知道要想釣起魚,首先得窩子裡有魚才行,可窩子裡怎麼才能有魚呢?那就要看釣者的誘魚手段了,有句話說得好「善釣者 必先善誘」嘛。現在玩臺釣的人越來越多,其實這種釣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它沒有筏竿磯竿這樣帶輪子的魚竿釣得遠,再比如它沒有傳統釣那樣靈活,可以找魚釣。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局限性,所以這個「誘」字就顯得更重要了。
  • 野釣鯽魚,選擇草洞做釣點,一年四季都不相同,不是有草就有魚!
    冬季釣鯽魚,要找魚窩再打窩,謹慎一些的一般都會試釣一下,然後再打窩。因為冬季的魚情導致了打窩在魚窩較遠的地方,這個窩點就很難發窩,所以找魚窩才是要點。凡是喜歡野釣鯽魚的釣友,都喜歡釣水草區域,因為鯽魚戀草,凡是有水草的地方釣鯽魚會容易很多。那冬季釣鯽魚,應該選擇什麼樣的草洞作為釣點呢?
  • 野釣上魚多不多,釣位選擇很重要!按照三大點選釣位,釣到你手軟
    釣位的選擇對於釣魚來說是重中之重,野釣上魚多不多,選擇釣位很重要!對於黑坑來說,同樣有釣位選擇的問題,在黑坑中也有著名的「屁股坐的正」這樣的理論。由此可見釣位選擇對於垂釣有多麼重要,今天也主要講解一下如何選擇釣位,以及什麼釣位才是好的釣位。
  • 野釣窩料五花八門,唯有豆餅好,既便宜又聚魚
    如今野釣使用的窩料可謂是五花八門,麥粒、酒米、老壇玉米,還有各種商品餌,雖然使用這些窩料都能釣到魚,但是絕大多數的釣魚人都是短時間作釣,也就是釣半天或一天的時間,針對這種釣魚方式,麥粒、玉米等粗顆粒窩料發窩速度慢的缺陷就暴露出來了。
  • 野釣多做一點點,多釣不止一點點,4個讓你爆護的小細節
    野釣是釣魚人都喜歡的,我問過很多釣黑坑的釣友為啥不去野釣,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的回答都是,要是有的釣那我肯定去了啊。事實雖然有些無奈,但是現在對於水域資源的保護越來越好,以後也一定會越來越好的。1、多走一點路不管是在哪釣魚,位置都是非常重要的,哪怕是在斤塘,都有釣得多的和釣得少的,就更別說水廣魚稀的野外了。那些每次都能釣很多魚的釣友,肯定都是對周圍水域相當熟悉的,什麼季節什麼地方哪個位置出魚,他們都門清,也從不忌諱要走遠路之類的困難。
  • 窩裡有魚,干著急,怎麼就釣不上來?
    我們在垂釣時,有時會遇到這種情況:窩子裡發現明明有魚,但是拋竿下去,卻遲遲沒有魚咬鉤。這種情況更多地出現在打我之後或者在一個釣點長時間垂釣,拋入水中的餌料過多形成窩子。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發現窩裡明明是有魚的,為什麼就是不咬鉤呢?
  • 野釣如何觀察「氣泡」分辨水下魚的種類
    我們在野釣的時候會發現,有一些老釣手往往會觀水色知魚情。就是觀察水面的一些水花,例如像一些魚進窩之後產生的氣泡來判斷水中有哪些魚類,知道了水裡有哪些魚那麼就能一釣一個準。首先我們來學習一下鯽魚、鯉魚、鰱鱅、草魚等各種魚的氣泡類型。
  • 野釣越來越難,釣魚人一籌莫展,黑坑老闆卻笑出了聲
    去年的時候資源就變差了,而且本來河裡有很多水草,但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被人給清理了,沒水草鯽魚就不敢靠邊、作釣難度加大,更重要的是為他們下遊絲網的提供了方便。資源差歸差,但還是能釣到,半斤左右的也釣到了幾條,如果位置找的不錯,再打點隔夜窩比較有針對性地去釣,那魚獲還能過得去,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
  • 【釣魚技巧】冬季野釣浮漂有信號,為什麼卻一直不中魚
    ,通常會選擇較靈的調釣方式,過於靈敏的調釣方式,可能出現很多魚蹭線,蹭餌的浮漂信號,這樣勢必會出現浮漂有信號不中魚的情況。如果冬季你用商品餌野釣,應該捕捉一兩目的頓口抬竿,儘量忽略快速的大動作頓口後頂漂信號,這多半是窩點魚尾蹭餌導致,抬竿很可能是空竿。如果你冬季用紅蟲,蚯蚓等蟲餌作釣,浮漂信號儘量捕捉死口抬竿,比如慢慢的頂漂,浮漂黑漂等,這樣抬竿刺魚會提高中魚率。 在冬季野釣捕捉魚口,主要是根據浮漂的調釣來判斷,過早或過遲的抬竿刺魚,這都會出現浮漂有信號,抬竿不重要的情況。
  • 窩中有魚卻漂相雜亂,這是為什麼?
    1、餌料的狀態不對餌料不僅要霧化效果好還講究黏性適度。霧化過快,附鉤性就差,魚兒只聞其香不見釣餌;霧化過慢或完全不霧化,餌料就成了「死面」,就算是將魚誘至窩點了,也無魚吃鉤。出現以上情況,唯一的辦法就是重新開餌,餌料狀態對了,才能起到關鍵性作用。
  • 冬天野釣不知釣位怎麼選,找這三個地方就對了
    而今天,我們就從實釣的角度出發,說說冬天野釣鯽魚怎麼找魚窩、選釣位,希望能對部分釣友有所幫助。岸邊突出處不管是在湖庫還是野河,岸邊總不都是平整的,必然有向水中突出的位置,也就是所謂的「鏵尖」。如果此類位置沒人佔,那就一定要強。個人認為,鏵尖是野釣的最佳位置。為什麼這麼說呢?
  • 江河中水廣魚稀,野釣做好這三點冬季不空軍
    很多釣友人都知道,當進入寒冬季節後,自然水域的魚都比較難釣,但最難釣要屬江河,這些天然形成的江河支流,地勢複雜多變,共同的特點是走水,冬季在這樣的自然水域作釣,如何才能釣到魚呢,到底有哪些技巧呢?野釣主要針對自然水域,對於江河這類走水的自然水域,作釣起來相對於湖庫要更難。
  • 冬季野釣浮漂有信號,為什麼卻一直不中魚?學會這三點上魚不再難
    冬季在野釣過程中,浮漂有明顯的魚口信號,但釣魚人始終不中魚,你是否有遇到過嗎,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1.調釣不當難捕捉魚口釣魚人都知道,冬季氣溫低,自然水域的魚兒活性不高,野釣時會出現輕口魚情,很多釣友為了捕捉到輕微的魚口,通常會選擇較靈的調釣方式,過於靈敏的調釣方式,可能出現很多魚蹭線,蹭餌的浮漂信號,這樣勢必會出現浮漂有信號不中魚的情況。
  • 冬釣要小而精,才能保證上魚效果
    一、溫差要小 判斷某一天是否適合出行野釣,一般要看這一天的早晚溫差。如果溫差較小,或者某一時段內氣溫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就利於出行野釣。
  • 冬天野釣江河攻略,魚兒都藏在這些地方,用對餌料一定有收穫
    港口碼頭下方;港口碼頭一般都建立在水流相對平緩的地方,這種地方水也很深,雖然不是理想的過冬地點,但是經常會有魚兒經過,尤其是體型不是很大的魚,抽白條的首選之地。鯪魚、鯽魚、小鯉魚這種地方密度也還可以,只是要留意來往的行人和船隻。
  • 如何快速判斷有魚無魚?野釣陌生水域
    所以有經驗的老釣魚人,到了一個陌生水域,不是急匆匆的馬上找釣位,緊接著打窩子釣魚,他們都會花一點時間去快速判斷,即將作釣的水域是否有魚活動的痕跡。這樣釣魚心裡才有底,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釣魚就是要不打無準備之仗。
  • 初夏水庫野釣有技巧,天氣和釣位是關鍵,解析初夏野釣水庫的技巧
    初夏是野釣的好時機,初夏的水溫升高,自然水域的大魚活躍起來,這就給釣友們釣獲的機會。水庫是釣友們野釣最常去的水域,對於初夏該如何野釣水庫呢?1.出釣天氣初夏的溫度變化快,大多數地區都比較炎熱,天氣變化會影響水溫改變,導致水中魚兒的習性有所變化,所以野釣水庫選擇合適天氣。
  • 冬季釣鯽魚,找魚窩可以選擇向陽避風,還可以這樣找,也很靠譜!
    其次是氣溫進一步下降,魚群的規模雖然變大,但是活動範圍更小,如果找不準魚窩很難有比較好的收穫。在冬季釣魚時都知道向陽避風的位置是首選,其實還有一些不太常規的找魚窩的方法,也都是比較有效的。冬季釣魚要有耐心,因為這時候魚活動能力受到制約,發窩慢是常態。如果魚窩找的準,打窩之後也能很快發窩,如果找不準魚窩,那可能很長時間都沒魚進窩,所以適當的等待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