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愛吃的人,對家鄉,我一直心懷感激。
在那個人口多、資源少、食材並不豐富的地方,一代代人的堅守,才產生了許多特色美食:
燒牛肉、水煎包、小魚湯、油茶、蒸碗、羊肉垛子、皮雜、羊羔肉、麻辣豬肘、雜燴菜、辣椒糊塗、早市上的哨子、大棚裡的蒸餃和豆粥、侯集的烤全羊、青堌集的驢肉、魏灣的狍子……
我寫過許多關於家鄉美食的文字,當我去過許多地方,吃遍天下美食後,才發現,自己的胃裡全是鄉愁。
我不止一次帶著外地的朋友去我的家鄉,讓他們品嘗我最愛吃的那一口。去年,也帶山東電視臺綜藝頻道美食欄目組過來,四天時間,拍了幾乎所有的特色美食,為了儘量能夠多拍些,一天輾轉數處,最多的時候,要吃六七頓飯,胃口和體力都到了極限,在賣熟食的小店裡坐著都能睡著。
但我知道,如果不用畫面記錄下來,或許很多美食都會在未來消失。
比如李魁水煎包,我吃了二三十年,今年春節,疫情期間宅在家裡做飯,我還在微信上請教李魁夫婦調餡技巧,等疫情基本穩定可以開門了,就傳來了他們轉讓的消息。
前幾天回去,滿大街都是水煎包,吃了兩家,都沒有李魁的味道。滿大街也都是魚湯,我還是去蘇記,聊起來,他們也不知道還會幹多久。另外,特別奇怪的是,滿大街都是「網紅」肚包腦,那確實是我小時候吃羊雜碎時最愛買的,曾經,賣羊雜碎的小推車上,每天會有那麼三五個,現在一夜之間就「批量生產」了,我沒吃,也不知道好不好吃。
好在,有些美食還是能讓我找到記憶。比如汪三麻辣豬肘,比如馬老四的拉麵。還有一些餐廳也讓人欣喜,比如火爆無比的無銘玉廚(我雖然和老闆熟,卻從未訂到過一次單間),再比如充滿時尚氣息的花樂汀(格調比濟南許多時尚餐廳都高)。
或許,他們是不光是家鄉餐飲的現在,還是家鄉美食的未來。
家鄉的味道,有曾經,有現在,更需要未來。
和老友聊起來,難免唏噓感慨。不過,有一個想法,突然萌生出來。為什麼不把濟南火爆的美食帶到我的家鄉曹縣呢?同樣好吃,讓家鄉人嘗嘗不同的口味。
於是,就有了——濼水魏道小龍蝦音樂餐廳。
濼水魏道小龍蝦,做法來自常年雄霸點評榜濟南小龍蝦口味第一的濼水居。由「蝦老闆」親自指導,不管是鮮活的小龍蝦,還是秘制炒料,都由濼水居專門提供,乘風破浪,來到曹縣。
同時,濼水居最受歡迎的幾道菜,也都在菜單上,而且口味純正。比如香辣鯉魚、微山湖炒雞,炒雞的辣椒每天從微山的辣椒地裡現摘,快遞發來。
加上曹縣本地特色家常菜(比如香油羊雜、皮雜,將陸續推出),在味道上,是一次融合和突破。
音樂餐廳,是餐廳在美食的基礎上,每天都有音樂表演。
因為,這裡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多才多藝。比如經理馬陽,在央視《黃金一百秒》得過金牌。
演出總監夏天,就是我文章中經常寫到的牛子(《夏天的樂隊》),從事吉他教學工作已經小二十年了,縣城至少有幾千個孩子正在或曾經跟他學過吉他。他自己更是連彈帶唱,樣樣精通。
這些年,他由於身價太高只能把演出的機會留給學生,但在濼水魏道,他隨時都可能唱上幾首。
另外,這裡的服務員音樂天賦實在驚人,說不定哪個年輕的小夥子,上了臺就能唱《再見,傑克》。
甚至,炒蝦的廚師也能來幾句「隔壁老樊」。
所以,從音樂上來說,這家餐廳可能擁有著「超能力」。
因為,這家餐廳就是他們開的,為小龍蝦而開,為音樂而開。
為小城文藝青年的美食夢想而開。
為了家鄉多一份美好而開。
正在試營業中的濼水居,從7月12日開始,正式為您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