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丨薩爾滸之戰,十萬明軍為何倉促出兵?全因萬惡之源沒有錢

2021-02-13 看鑑

眾所周知,薩爾滸之戰是明末形勢的一個分水嶺。此戰後,曾經被李成梁踩在腳下的建奴,卻在此時變成了大明的索命鬼,從此大明對女真由攻勢轉為守勢。那明軍薩爾滸之戰時,並沒有絕對優勢,為什麼會倉促採取分兵合圍的戰術呢?

▲影視劇中薩爾滸的慘烈

對於此次薩爾滸之戰,很多人都把鍋甩給了總指揮楊鎬,說他的分進合擊實際上是排隊送人頭的行為。當然,楊鎬的能力確實不行。根據他的履歷,他的官位基本是靠多方周旋,實際軍事能力並沒有驗證過。

但是畢竟楊鎬從軍三十幾年,天賦不夠還有經驗。這次決定薩爾滸之戰的鍋,除了楊鎬,大明的文官是一定要背的。說到底,就是明帝國的國庫已經被掏空。

薩爾滸之戰時明軍武備廢弛,甚至還有正德時期的武器。從側面顯現明帝國的國庫儲備已經見底。當時的明軍集結已近冬季,東北的冬天溜冰可以,作戰就很困難了。

而此時的明朝內閣卻催促楊鎬進攻,希望畢其功於一役。這才有四路進攻企圖圍殲努爾哈赤的計劃。作戰最忌諱指揮員受到非戰爭因素的幹擾,如果不是內閣催促而是詳細考察制定計劃步步為營,說不定努爾哈赤就要去長白山吃野菜了。而內閣催促也不是沒有他的道理,因為後勤跟不上。

▲今日的東北雪層也相當厚,何況小冰期時候的明朝末年

當時,明軍號稱47萬,真實兵力為十萬左右。這十萬明軍也是七拼八湊。我們看看當時大明這十萬人部隊有多耗錢。

裝備

自戚繼光後,明軍一支野戰軍會裝備馬、偏廂車、輜車、大砲、滅虜砲、佛朗機、架各子砲、鳥槍、三眼槍、弓箭撒袋、大弩、長槍、長刀、長斧、大棒、火箭、戰牌、腰刀、盔甲、管隊臂手、車正臂手、金鼓旗幟響器、繩樁、拒馬槍、火兵尖擔、鑼鍋、鐵鍋、水袋、水桶、燈籠、木梆、鐵鍬、鐵钁、鐮刀、斧、鑿等諸多工具。

牛馬等牲畜用於火器運輸。另外,隨軍會帶五天行糧。當然,除了重型裝備需要牲畜運輸,士兵的很多裝備同樣需要牛馬等牲畜運輸。不然,扛著這麼多東西行軍,還沒等碰到敵人自己就先累死了。

當時就有這樣的話:「戰車幾千乘,神器幾千位,甲冑萬副,悶棍數萬,火攻之具十萬,銅鉛鐵戈矛弓矢,捆載以輸者不絕於路,迄今未休。」

十萬人出徵,光這些裝備的籌備運輸就夠頭疼的了。這還只是步兵,明代的配置基本是步兵佔六成,騎兵佔四成。十萬人,也就有四萬的騎兵。這些軍馬要太僕寺配給,不足的就從民間購買。

當時光馬匹就是個頭疼的問題,最後還是通過在西寧等地購買才湊齊了數量。好不容易湊齊的馬匹,還死了不少。由於正值寒冬,當時上報的情況就是:「營中一日倒斃馬二百四十九匹。」損耗相當大。

軍隊打仗是要錢的,誰也不能白給你賣命。當時光是軍餉問題就很頭疼。為了湊齊軍餉,靠早就入不敷出的戶部肯定是不行。首先是管萬曆借,然後就是挪用工部太僕寺的錢。再有還得搜刮各省,還要加派。再考慮軍紀、吏治等問題,就更加崩潰了。


物資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供養十萬大軍,每天人吃馬喂,不事先籌備是不可能的。最近的就是前線遼東的物資。但是,當年的遼東可不像現在是商品糧基地。

當時的遼東是個窮地方,一年90萬石糧食,1440萬束草,80萬石豆。扣除遼東自用以及因女真騷擾損耗。這些玩意根本不夠十萬大軍塞牙縫的,所以就要從各地調集。

在當時,除了遼東本地距離最近的就是隔海相望的山東和臨近的河北。從山東運輸通過登州海運加陸運,路程七百裡才能到遼陽。當時運輸一石糧食,人吃馬餵就要消耗2、3兩銀子。而就按規定月糧一石計算,一個月就需要十萬石。

而通過陸路,從中轉地通州到山海關同樣有七百裡。這過程只有牛馬能夠運輸,效率低不說,還更耗費錢糧。因為水運運輸需要的人力是遠小於馱馬陸路運輸,這也是大運河的作用之一。

因此,記載的情況就是:「天下徵調、千裡糧餉。興師十萬,日費萬金。」具當時戶部核算,籌備的一年時間裡開支超過三百萬兩,兵部工部也有一百萬兩的開支。這還不算當時各地人畜運輸損耗,勞役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

可能有人沒有概念,這四百萬兩是什麼概念。我們看看明朝財政。當時明朝一年太倉庫存銀僅300萬兩,太倉庫是當時明帝國主要放存銀的地方。當然,這個只是白銀收入,如果折合所有賦稅加起來是2000萬兩白銀。看起來2000萬兩很多,看看下面這個表就知道了。

在萬曆父親隆慶1571年軍費支出就有833萬兩,打一場薩爾滸大戰光是後勤準備消耗就有400萬兩,要消耗明帝國軍費支出的一半。

十萬明軍在明帝國不算多,明帝國可是有百萬軍隊是要供養的。這百萬軍隊,由於衛所制度的崩潰可是都要花錢的。這樣一對比就知道當時後勤壓力是有多麼巨大。何況,從表中也看出萬曆年間赤字有多麼嚴重。

▲明軍火箭裝備

打一場薩爾滸大戰,不光是從各地調集兵馬。邊疆的士兵能感受到安全受到威脅,江浙的士紳能感受到賦稅更嚴重了。在京城的官員也不能高枕無憂,到處協調到處籌錢,本來按部就班的工作就會變得焦頭爛額。

萬曆末年的大明根本經不起薩爾滸之戰的折騰,經濟的捉襟見肘帶來的就是軍事、政治以及民生一系列問題。此時的大明,就如萬曆的身體,看似龐大實則病入膏肓。

相關焦點

  • 薩爾滸之戰的真相:擊敗明軍的不是八旗軍,而是「自己人」
    後世在總結薩爾滸之戰時,多將明軍慘敗歸咎於黨爭激烈、用人不當、朝政腐敗、軍備廢弛、四路分兵,可是,這些頑疾是在薩爾滸之戰時才突然出現的嗎,顯然不是,整個明末歷史上,這些頑疾都將大明折磨的愈發虛弱不堪,那麼,我們就不得不懷疑明軍在薩爾滸之戰中是不是像袁紹、曹操、苻堅那樣敗給了「自己人」。
  • 為何明朝會輸掉薩爾滸之戰?
    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在中國軍事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此戰,不僅扭轉了明朝在遼東的優勢地位,還從側面反映了明朝的種種弊病。
  • 薩爾滸之戰,明軍為何僅用五天就將10萬精兵敗得乾淨?
    後金方面提前偵查到四路明軍行軍方案,努爾哈赤將6萬兵力集結於都城附近,確定了以逸待勞,集中兵力將四路明軍各個擊破的作戰方針。杜松率領的西路明軍3萬人,是本次出徵的主力。西路軍行軍迅速,極快的進軍到撫順以東。努爾哈赤以小股兵力騷擾其他幾路明軍,拖延其行軍速度,然後集中八旗兵力,迎擊西路明軍。
  • 一個低級錯誤,令「強大」的明軍差點全軍覆沒
    明朝萬曆四十七年,即1619年4月14日,扯旗造反的後金「覆育列國英明汗」,即後來的清太祖努爾哈赤,集中四萬五千精銳主力,向進抵薩爾滸的明軍主力杜松部發起暴烈進攻。震驚天下的薩爾滸之戰正式打響,之後五天血戰裡,號稱集中舉國精銳的九萬明軍,三路主力被殲滅,一路倉皇逃竄,三百多將領和四萬五千將士為國捐軀!
  • 別吹了,明軍30萬大軍作戰:才有6千把鳥槍
    萬曆埋下了明朝滅亡的底子,單純從軍事上來說,鳥槍這種先進武器,傳入明朝以後,本來經過初期幾十年適應,應該在萬曆朝開始在全軍推廣,結果,到了萬曆晚期,明軍鳥槍裝備率還是低的嚇人
  • 《輕音少女》:是「強國之源」,也是「萬惡之源」
    2009年的四月番可謂是佳作頻出的一個季度,但在這之中一部芳文社的作品橫空出世,成為了當時被人津津樂道的黑馬,那就是在當時有著「強國之源」之稱的《輕音少女》。在諸多以學院社團為主題的日常番中,《輕音少女》可謂是作為最有代表性的存在。
  • 偵探大師萬惡之源答案攻略:Crimaster萬惡之源答案真相一覽[多圖]
    偵探大師萬惡之源答案是什麼呢?Crimaster本次的案件萬惡之源讓很多偵探朋友們都感到了這個案件非常的複雜,有限的線索無法幫助大家鎖定犯罪嫌疑人,那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偵探大師萬惡之源答案攻略:Crimaster萬惡之源答案真相一覽,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 如果明神宗末年大明對女真的薩爾滸之戰勝了,中國歷史走向會如何
    薩爾滸之戰今天我們就來簡單探討下,如果明神宗末年大明對女真的薩爾滸之戰勝了,中國歷史走向會如何?薩爾滸之戰(網絡配圖)二,如果明神宗末年大明對女真的薩爾滸之戰勝了,大明在肅清了東北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的反叛割據勢力,重新加強對遼東及東北少數民族各部的控制後,就可以很快將薩爾滸之戰近九萬王師調回關內
  • 《Crimaster犯罪大師》萬惡之源兇手猜測 大神為你分析萬惡之源...
    《Crimaster犯罪大師》萬惡之源兇手猜測 大神為你分析萬惡之源兇手是誰時間:2020-07-18 10:34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Crimaster犯罪大師》萬惡之源兇手猜測 大神為你分析萬惡之源兇手是誰 犯罪大師萬惡之源兇手是誰?
  • 寧遠之戰:紅夷大炮進化論
    自明太祖朱元璋時代,特別是明成祖朱棣成立神機營以來,火器在明軍中早已不是什麼稀罕之物,甚至可稱作實現了「普及化」,為何「紅夷大炮」在寧遠之戰中卻有如橫空出世一般?在火器的加持下,明軍為何在野戰中無法像朱棣時代那樣與北騎對抗,開戰八年才憑藉一場守城戰取得了首勝?寧遠之戰後如「紅夷大炮」這樣的先進火器為何未能挽救明帝國的覆亡?
  • KISS貝斯手Gene Simmons:缺錢是萬惡之源!
    將自己臉譜化,商標化,甚至想方設法為各種巡演和活動設立噱頭,KISS堪稱是世界上最會賺錢的樂隊了。而他們到底有多富有呢——的兩名猶太裔核心之一的Gene Simmons甚至在前些年承認樂隊比一些小國家還要有錢!這位口無遮攔的貝斯手在最近的採訪中談到了自己的財富,並且再次語出驚人地給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 努爾哈赤那麼能打,為何在寧遠之戰被明軍擊潰?
    他沒有找到真正的戰敗原因,又或許以他睿智知道內因,但礙於顏面不肯說出來。其實,寧遠之敗並非是偶然,後金與大明之間的戰爭也並非全是勝利。這次失敗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輕視明軍。努爾哈赤之前與明軍作戰,明軍不是逃跑就是投降,在他眼中,能戰敢戰的明朝軍隊實在是太少,遠遠不能和他的八旗相比。
  • 歷史人物|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萬曆十三年(1585年)二月,努爾哈赤在對蘇克蘇滸部、董鄂部取得勝利之後,又劍指蘇克蘇滸部左鄰之哲陳部。努爾哈赤以披甲兵二十五、士卒五十攻打哲陳部界凡城,但因對手準備充分,努爾哈赤無所斬獲。當回師至界凡南部太蘭岡之時,界凡、薩爾滸、東佳、巴爾達四城之主率四百追兵趕來。瑪爾墩城之戰的敗軍之將、界凡城主訥申、巴穆尼等率先逼近,努爾哈赤單騎回馬迎敵。
  • 清官修《明史》對萬曆朝鮮之役的歷史書寫
    (57)  這段史料相當重要,是影響殿本《明史》及相關史書對島山之戰敘述的史料源頭,有以下幾個問題值得重視。  在敘述島山之戰時,卻將之與薩爾滸之戰聯繫起來,這在《明實錄》的書寫中,極為罕見。薩爾滸之戰,楊鎬確實應對戰敗負責,罪無可恕。
  • 明軍為啥打不過清軍(後金),這個差距萬沒想到
    可等到努爾哈赤的後金政權崛起於遼東,面對生猛崛起的後金八旗,往常「天兵」般強大的明軍,卻是接連稀裡譁啦:薩爾滸戰役慘敗,遼陽瀋陽慘敗,等著後金變成「清軍」,更是被破關南下各種猛揍,還給打出「恐八旗病」,一聽人喊「辮子軍來啦」,立刻腳底抹油跑得快。類似慫包場面,幾乎史不絕書,後人說起來,都是各種嘆息,還有一個流行的感慨:火器裝備全球領先的明軍,為何會輸給裝備落後的八旗軍?
  • 春秋戰國諸侯動輒出兵幾十萬,而為何明朝出個十幾萬人都費勁?
    薩爾滸明軍也有四十萬。是在內戰不斷情況下抽調出來的。而且是勞師遠徵,後勤都是問題。面對兩萬女真部隊,四十萬都打不贏,那就不是數量問題了。八十萬一樣會輸。就是義務兵役制與募軍制的區別,前者沒有成本,甚至士兵要自備武器軍服糧食,後者全部由國家出錢,還要給薪水。所以戰國時代隨便發兵幾十萬,秦軍連服裝都要自備,沒有薪水,國家只負責武器糧食。明朝初年是衛所制,等於是半義務兵役制,能隨時動用幾十萬軍隊,明朝後期改為募兵制後,一切都要看錢,十萬大軍都很難湊齊。
  • 《鳴梁海戰》真實的鳴梁之戰
    李舜臣無疑是韓朝歷史上值得讓後世仰慕和為之驕傲的存在。但只知驕傲的韓國人,卻並不怎麼真的懂得該怎麼為歷史先輩驕傲,驕傲的點是什麼,這樣的韓國人就是盲目驕傲的代言人。首先來看看這場日寇侵朝戰爭的背景。豐臣秀吉那個大土匪結束了日本一百多年縣打縣所謂的戰國時期,統一日本島,統一完了也沒閒著,兩次傾軍攻打朝鮮,鳴梁之戰的發生是在豐臣秀吉第二次出兵攻打朝鮮之時。
  • 【盒娘】萬惡之源
    《碧藍之海》搞笑 校園 愛情萬惡之源 ...潛水內容佔比很低,但提到的都比較嚴肅。
  • 「萬惡之源」大盤點,第一集
    「萬惡之源」一詞本來是出自邊瓊所著之《論「金錢是萬惡之源」》一文中,提出:金錢並不是「萬惡之源」;「金錢本身無罪,有罪的是濫用金錢的人」;「人的貪婪與邪欲才是真正的邪惡源頭!」這些觀點。後來因為嗶哩嗶哩的鬼畜視頻區的爆火,就漸漸衍生為了那些被神奇的剪輯手們,截取組合的視頻的源頭——即為「萬惡之源」。「吔屎啦,梁非凡」出自這句話出自2010年的電視劇——《巾幗梟雄義海豪情》,第6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