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李逍遙要做天下第一大俠,我要鋤強扶弱,我要名留青史!」
這是初識胡歌的印象,如今想來,不禁老眼一紅,潸然淚下。伴隨著那一部經典,一同流逝的還有青春時光。
少年情懷總是歌,美好不乏遺憾,好在他已從那個愛耍寶的俊朗少年,長成了如今兼具美麗與成熟的青年。
1982年,上海普通的工薪家庭裡添加一名新成員,父母取名「胡柯」這名字用上海話叫來很像「婦科」母親覺得不妥,出生一個月後,將名字改成了「胡歌」
胡歌小時候是個內向靦腆的孩子,不喜歡和同齡的小屁孩打成一片,見到家裡串門的親朋鄰居會下意識的躲開,父母看在眼裡,愁在心裡。
1987年,胡歌已五歲,這種情況還是沒有好轉,為了鍛鍊他的社交能力,父母將他送進了上海電視臺「小熒星」藝術團。這是一個培養了多位優秀演員的舞臺,如陸毅、馮紹峰、黃聖依等,那一年全上海有三萬多名兒童參加了藝術團的考試,最終只留下六十多人,胡歌便是其中之一。
性格使然,在「小熒星」裡學習的六年時間裡,胡歌依舊不然表現自己,常躲在後面,被動學習,老師安排了表演任務,他老老實實地完成,不會偷工減料,不會耍小聰明,無論任務有多難,他都會咬緊牙關做好。
做事認真這一點得益於家裡的「虎媽貓爸」式的教育,胡歌的母親是一位教師,她對兒子的教育是嚴厲的,童年的胡歌缺乏安全感,為了父母不再因為自己爭吵,他只有努力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胡歌后來在《我們的故事裡》這樣寫道:我骨子裡的性格,並沒有「小熒星」這段經歷改變,但我學會了表演性格,表演陽光,學會了不再讓家人擔心。小小年紀的胡歌和大多數內向的孩子一樣,觀察力敏銳。
童年的學藝終於派上了用場,1996年,14歲的胡歌,成為了上海教育電視臺的少年主持人,此時的他,不再害怕人們的眼光。豐富的鏡頭經驗,為他以後的演員之路,埋下了種子。
時間來到2001年,成績拔尖的胡歌以全國第二名的專業成績,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老師勸他好導演也能做好演員,並拿姜文舉例子,但父母還是擔心兒子的性格不適合遠離家,希望他就在上海讀書,胡歌從小就聽話,這次也一樣,他又去報考了上海戲劇學院,最終以第三名的成績被表演系錄取,成為了雷佳音的學長。
大學期間,其他同學還在苦心學習時,長相帥氣的他,卻已經開始參演電影和接拍廣告,同學們很羨慕,但也只能羨慕。雷佳音曾在一次訪談中說道:學長胡歌經常是西裝革履的出現在宿舍,我們都是穿個大褲衩,真是又愛又恨。
2004年,遊戲改編的電視劇《仙劍奇俠傳》選角,此時22歲的胡歌還在讀大三,從老師口中得知消息,胡歌決定去試一試,一段詼諧靈氣的表演之後,擊敗了林志穎和周渝明當選,消息不脛而走,大眾罵聲一片,遊戲迷更甚,大家不相信一位新人能演出心中大俠的模樣。
好在胡歌沒有讓導演失望,《仙劍奇俠傳》的開播大獲成功,所有質疑的聲音煙消雲散,真相定律早王境澤多年上演,大家一改批評,紛紛讚嘆:「無胡歌,不仙劍。」觀眾們高高興興地追劇,胡歌也一炮而紅,用自己的靈性為「李逍遙」注入了靈魂,從此,胡歌和「李逍遙」這兩個名字便緊緊地連連在了一起。
年少成名,鮮衣怒馬。仙劍之後,胡歌順風順水,戲約紛至沓來,那段時間,街邊處處播著《六月的雨》和《逍遙嘆》雖然胡歌還未準備好,但成名就這麼不期而至,年少的他多少有些擔心和迷茫,自己到底能不能承載觀眾們的喜愛和期待。
那些日子,他便想停下來學習,但作為新人,胡歌沒有選擇的權利,無數的通告推著他往前。多年之後,他在採訪中說:那幾年,自己好像是漂著的。幸運之神,從來不會一直光顧一個人,誰都不會想到一場災難,正向這位年輕人襲來,命運在他光鮮亮麗的人生中劈下了一道閃電,擊中了這張無暇的臉龐,也擊醒了「漂著」的他。
2006年,在《射鵰英雄傳》拍攝期間,胡歌和助手乘坐商務車,從橫店返回上海,由於司機長途駕駛過於匹配,不幸發生了嚴重追尾,胡歌被送進醫院,與死神擦肩而過,雖然保住了命,但是演員的「另一條命」臉卻遭到了重創,他的右臉血肉模糊,眼睛裡混著沙子和玻璃碴,脖子上一條長達八釐米的傷口,經脈全部暴露在外。六個小時的搶救,面部縫了100多針,胡歌不敢看鏡子裡的自己,父母和薛佳凝在身邊沉默。胡歌沒有流淚,他還是那個聽話懂事的小孩,調侃自己道:要是瞎了,還能豔豔柯鎮惡這樣的配角也不錯。
儘管樂觀,胡歌還是意識到,在殘酷的娛樂圈,自己的職業生涯可能要被攔腰斬斷了,相比之下,更讓他心痛的是,自己的助手兼好友,那個年僅23歲的女孩卻永遠的離開了人間。
也許是想在那段黑暗的時光中為內心痛苦尋找出口,他開始用文字記錄心情,將自己沉靜下來,這些文字便是後來的《幸福的拾荒者》 全書記錄了胡歌對於生命的理解和感悟。禍福所依,正如胡歌在書中所言:如果皮囊壞了,就用思想填滿他。
從車禍的陰影中走出來後,他大方的將傷痕展露在鏡頭前,不再躲閃不再掩飾,先後接拍了《仙劍三》 《神話》 《軒轅劍之天之痕》等劇,從幽默開朗的景天到玩世不恭的易小川,再到亦正亦邪的宇文拓,在觀眾眼裡,他仍是那個聽話陽光的大男孩,但越來越單一的角色形象,胡歌覺得自己仿佛被困住了,他心裡知道,表演不是單一的複製,他要做的是真正意義上的演員。
2013年,胡歌放棄高額的片酬,以演員的方式回歸話劇,出演了賴聲川指導的話劇《如夢之夢》憑藉出色的表演,獲得第二屆北京丹尼國際舞臺表演藝術獎最佳男演員獎,他從老藝術家金士傑身上學到了什麼才是演員應該具有的品格。
涅槃重生後的胡歌越發成熟,不光形象,兼具思想。2015年《偽裝者》 《琅琊榜》 《大好時光》 相繼播出,給萎靡不振充斥著流量文化的電視劇行業正名,胡歌向世人宣告著他的重生,正如梅長蘇所言:我既然活了下來,就不能白白的活著。這句話對胡歌涅槃重生後的人生,是最好的註解。
次年,胡歌憑藉梅長蘇一角,斬獲金鷹和白玉蘭兩大視帝,在上臺領獎前,特地走到老藝術家李雪健面前,彎腰緊握雙手,謙卑地說:「受之有愧」 這一幕令人動容,那個少年曆經磨難,終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35歲這一年,伴隨著《獵場》的熱播,胡歌再次進入了霸屏模式,然而就在事業巔峰時,他卻主動為自己的人生按下了暫停,他要完成十幾年前那個給自己的約定,出去好好讀書,走走看看,不驕不躁,埋頭前行。
金庸老爺子曾這樣評價過胡歌:經過大難,將有大成,繼續努力,終成大器。
總結: 人生中有許多階段,每個人都會成長,自願也好,被迫也罷,從不期許胡歌歸來仍是少年,卻願他能活出自己想要的美好模樣,這也是我對自己的追求!
(網圖,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