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已不是少年,胡歌的演員自我修養

2020-08-30 筆鋒樂娛

「我李逍遙要做天下第一大俠,我要鋤強扶弱,我要名留青史!」

這是初識胡歌的印象,如今想來,不禁老眼一紅,潸然淚下。伴隨著那一部經典,一同流逝的還有青春時光。

少年情懷總是歌,美好不乏遺憾,好在他已從那個愛耍寶的俊朗少年,長成了如今兼具美麗與成熟的青年。

1982年,上海普通的工薪家庭裡添加一名新成員,父母取名「胡柯」這名字用上海話叫來很像「婦科」母親覺得不妥,出生一個月後,將名字改成了「胡歌」

胡歌小時候是個內向靦腆的孩子,不喜歡和同齡的小屁孩打成一片,見到家裡串門的親朋鄰居會下意識的躲開,父母看在眼裡,愁在心裡。

1987年,胡歌已五歲,這種情況還是沒有好轉,為了鍛鍊他的社交能力,父母將他送進了上海電視臺「小熒星」藝術團。這是一個培養了多位優秀演員的舞臺,如陸毅、馮紹峰、黃聖依等,那一年全上海有三萬多名兒童參加了藝術團的考試,最終只留下六十多人,胡歌便是其中之一。

性格使然,在「小熒星」裡學習的六年時間裡,胡歌依舊不然表現自己,常躲在後面,被動學習,老師安排了表演任務,他老老實實地完成,不會偷工減料,不會耍小聰明,無論任務有多難,他都會咬緊牙關做好。

做事認真這一點得益於家裡的「虎媽貓爸」式的教育,胡歌的母親是一位教師,她對兒子的教育是嚴厲的,童年的胡歌缺乏安全感,為了父母不再因為自己爭吵,他只有努力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胡歌后來在《我們的故事裡》這樣寫道:我骨子裡的性格,並沒有「小熒星」這段經歷改變,但我學會了表演性格,表演陽光,學會了不再讓家人擔心。小小年紀的胡歌和大多數內向的孩子一樣,觀察力敏銳。

童年的學藝終於派上了用場,1996年,14歲的胡歌,成為了上海教育電視臺的少年主持人,此時的他,不再害怕人們的眼光。豐富的鏡頭經驗,為他以後的演員之路,埋下了種子。

時間來到2001年,成績拔尖的胡歌以全國第二名的專業成績,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老師勸他好導演也能做好演員,並拿姜文舉例子,但父母還是擔心兒子的性格不適合遠離家,希望他就在上海讀書,胡歌從小就聽話,這次也一樣,他又去報考了上海戲劇學院,最終以第三名的成績被表演系錄取,成為了雷佳音的學長。

大學期間,其他同學還在苦心學習時,長相帥氣的他,卻已經開始參演電影和接拍廣告,同學們很羨慕,但也只能羨慕。雷佳音曾在一次訪談中說道:學長胡歌經常是西裝革履的出現在宿舍,我們都是穿個大褲衩,真是又愛又恨。

2004年,遊戲改編的電視劇《仙劍奇俠傳》選角,此時22歲的胡歌還在讀大三,從老師口中得知消息,胡歌決定去試一試,一段詼諧靈氣的表演之後,擊敗了林志穎和周渝明當選,消息不脛而走,大眾罵聲一片,遊戲迷更甚,大家不相信一位新人能演出心中大俠的模樣。

好在胡歌沒有讓導演失望,《仙劍奇俠傳》的開播大獲成功,所有質疑的聲音煙消雲散,真相定律早王境澤多年上演,大家一改批評,紛紛讚嘆:「無胡歌,不仙劍。」觀眾們高高興興地追劇,胡歌也一炮而紅,用自己的靈性為「李逍遙」注入了靈魂,從此,胡歌和「李逍遙」這兩個名字便緊緊地連連在了一起。

年少成名,鮮衣怒馬。仙劍之後,胡歌順風順水,戲約紛至沓來,那段時間,街邊處處播著《六月的雨》和《逍遙嘆》雖然胡歌還未準備好,但成名就這麼不期而至,年少的他多少有些擔心和迷茫,自己到底能不能承載觀眾們的喜愛和期待。

那些日子,他便想停下來學習,但作為新人,胡歌沒有選擇的權利,無數的通告推著他往前。多年之後,他在採訪中說:那幾年,自己好像是漂著的。幸運之神,從來不會一直光顧一個人,誰都不會想到一場災難,正向這位年輕人襲來,命運在他光鮮亮麗的人生中劈下了一道閃電,擊中了這張無暇的臉龐,也擊醒了「漂著」的他。

2006年,在《射鵰英雄傳》拍攝期間,胡歌和助手乘坐商務車,從橫店返回上海,由於司機長途駕駛過於匹配,不幸發生了嚴重追尾,胡歌被送進醫院,與死神擦肩而過,雖然保住了命,但是演員的「另一條命」臉卻遭到了重創,他的右臉血肉模糊,眼睛裡混著沙子和玻璃碴,脖子上一條長達八釐米的傷口,經脈全部暴露在外。六個小時的搶救,面部縫了100多針,胡歌不敢看鏡子裡的自己,父母和薛佳凝在身邊沉默。胡歌沒有流淚,他還是那個聽話懂事的小孩,調侃自己道:要是瞎了,還能豔豔柯鎮惡這樣的配角也不錯。

儘管樂觀,胡歌還是意識到,在殘酷的娛樂圈,自己的職業生涯可能要被攔腰斬斷了,相比之下,更讓他心痛的是,自己的助手兼好友,那個年僅23歲的女孩卻永遠的離開了人間。

也許是想在那段黑暗的時光中為內心痛苦尋找出口,他開始用文字記錄心情,將自己沉靜下來,這些文字便是後來的《幸福的拾荒者》 全書記錄了胡歌對於生命的理解和感悟。禍福所依,正如胡歌在書中所言:如果皮囊壞了,就用思想填滿他。

從車禍的陰影中走出來後,他大方的將傷痕展露在鏡頭前,不再躲閃不再掩飾,先後接拍了《仙劍三》 《神話》 《軒轅劍之天之痕》等劇,從幽默開朗的景天到玩世不恭的易小川,再到亦正亦邪的宇文拓,在觀眾眼裡,他仍是那個聽話陽光的大男孩,但越來越單一的角色形象,胡歌覺得自己仿佛被困住了,他心裡知道,表演不是單一的複製,他要做的是真正意義上的演員。

2013年,胡歌放棄高額的片酬,以演員的方式回歸話劇,出演了賴聲川指導的話劇《如夢之夢》憑藉出色的表演,獲得第二屆北京丹尼國際舞臺表演藝術獎最佳男演員獎,他從老藝術家金士傑身上學到了什麼才是演員應該具有的品格。

涅槃重生後的胡歌越發成熟,不光形象,兼具思想。2015年《偽裝者》 《琅琊榜》 《大好時光》 相繼播出,給萎靡不振充斥著流量文化的電視劇行業正名,胡歌向世人宣告著他的重生,正如梅長蘇所言:我既然活了下來,就不能白白的活著。這句話對胡歌涅槃重生後的人生,是最好的註解。

次年,胡歌憑藉梅長蘇一角,斬獲金鷹和白玉蘭兩大視帝,在上臺領獎前,特地走到老藝術家李雪健面前,彎腰緊握雙手,謙卑地說:「受之有愧」 這一幕令人動容,那個少年曆經磨難,終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35歲這一年,伴隨著《獵場》的熱播,胡歌再次進入了霸屏模式,然而就在事業巔峰時,他卻主動為自己的人生按下了暫停,他要完成十幾年前那個給自己的約定,出去好好讀書,走走看看,不驕不躁,埋頭前行。

金庸老爺子曾這樣評價過胡歌:經過大難,將有大成,繼續努力,終成大器。

總結: 人生中有許多階段,每個人都會成長,自願也好,被迫也罷,從不期許胡歌歸來仍是少年,卻願他能活出自己想要的美好模樣,這也是我對自己的追求!

(網圖,侵刪)

相關焦點

  • 胡歌: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從3萬個小孩子中脫穎而出成為那極少的1/60雖然原因成疑,但肯定不是靠臉小時候的胡歌是個名副其實的古月哥欠跑起來臉上的肉都帶顫又不是模特雖說現在有許多演員靠面癱臉就能撐一部戲可那得多厚的臉皮才能從頭到尾保持一個表情啊我自認為離這行太遠」這是胡歌近期專欄中文字雖然是以夢中自己的化身——0117號考生的口吻寫的實可謂是當年心情的重現
  • 演員的自我修養,胡歌為新戲需減肥20斤,舒淇忙一天晚餐只喝紅酒
    這次王家衛的男主角選擇了胡歌,要求胡歌為電影瘦身大約二十斤。明星為演戲瘦身不是罕見的事情,只要角色需求,作為演員就要做出「犧牲」。這也算演員的自我修養吧,畢竟是要經常在熒幕前展示。只是也希望藝人都是健康的瘦身,節食不可取,身體最重要。期待胡歌在《繁花》中的表現,瘦身的同時也要珍重身體。藝人也是普通人的身體,為角色付出,更要關愛本人。
  • 懂得取捨的演員,放棄主演《凡人修仙傳》,體現了演員的自我修養
    原來,《凡人修仙記》劇組真的很喜歡胡歌,因為胡歌無論氣質還是外表都是韓莉的最佳人選,就連劇組的編劇都親自找過他。但當胡歌看到劇本時,他給了節目組一個否定的回答。為什麼會這樣?胡歌當時只說:「我不能演這個角色。」你看到這裡想說什麼?回顧胡歌過去的演出經歷,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胡歌主演的電視劇裡似乎沒有爛電影。
  • 胡歌:心中有光的少年
    彼時畫中少年李逍遙,一度掀起了仙俠風,無數的粉絲們甚至在夢中,也無法忘記「逍遙哥哥」的名字,甚至喊出:無胡歌不仙劍。《仙劍三》、《神話》、《天外飛仙》、《少年楊家將》……夢想著一個影帝的胡歌,一時間戲路不斷。
  • 窮的只剩下一本《演員的自我修養》的周星馳
    夢想的意義就在於你為之努力奮鬥過,窮的只剩下一本《演員的自我修養》的周星馳,讀這本書背後的意義,仍然不放棄「我是一個演員」的夢想!在周星馳經典電影《喜劇之王》中有一本書用來表現主角精神追求的重要道具,您知道是什麼書嗎?
  • 暖男胡歌又做出一件令人敬佩的事,氣質與修養滿滿的
    近日胡歌在出席阿瑪尼見面會的現場,又做出一件極具氣質與修養的事。當天胡歌正在接受媒體採訪,前面的媒體美女記者為了給後面記者讓出鏡頭位置,蹲在地上對胡歌進行採訪。胡歌擔心蹲著的記者聽不清,胡歌也蹲下來接受採訪。
  • 7號放映廳 | 演員的自我修養vol.1:論演員的自我修養
    電影《大腕》中,演員李誠儒的一段風格化自白表演節奏相當穩或許是我們這個時代明星太多,而演員太少,但凡出現一位演技尚可的表演者,觀眾和媒體就會視作珍寶,瞬間讚譽一片。然而演員會演戲,這本就應該是一件無比正常的事,不是嗎?放映菌記得第一次接觸到表演體系的理論,是在周星馳電影《喜劇之王》中,尹天仇和朋友們示範如何演好「痛感」。
  • [大家]演員的自我修養:史坦尼斯拉夫斯基
    1898年,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出由契詞夫(Anton Chekhov)創作的《海鷗》(The Sea Gull),獲得空前成功,這亦奠定了莫斯科藝術劇院在俄國戲劇界的重要地位。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不僅是一位出色的導演、演員,也是一位著名的戲劇理論家,他十分關注演員的表演方法,他認為演員必須精於觀察事實,揣摩真實生活中的行動,同時應有相當的心理學訓練,能想像角色的心理狀態,並邂通過頻繁的排演,從而在舞臺上投射出真實生活。
  • 張栢芝: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
    在《演員的誕生》中,面對鄭爽頻頻笑場不在狀態的表演,章子怡提出了一個詞:信念感。 一個演員最可怕的就是沒有信念感,他壓根兒不相信自己演的那個人物,又從何談起揣摩人物的心理,再去演活這個人呢? 《演員的自我修養》不是《喜劇之王》裡的一個梗,它本是匠人精神。但對於深受資本漩渦侵害的影視娛樂業來說,匠人精神已經快成了天方夜譚。現實中的娛樂圈更像《東方華爾街》中展現的騙術,不花一分錢就能拍出一部大爛片。
  • 電影《演員的自我修養》:演員面具下的父子情深
    一、作品簡介電影《演員的自我修養》是由美國著名演員傑瑞米.艾恩斯、傑克.休斯頓出演的一部精彩絕倫的公路片。傑瑞米.艾恩斯飾演的父親是一名演技十分高超的演員,傑克.休斯頓則飾演性格怪異的兒子。不是人人生來便是人生的主角,人生舞臺上註定會有一路的陪跑者。電影中的阿迪克斯一開始也不是註定的主角,也有著自己作為陪跑者的一段時光。與此同時,阿迪克斯也是兒子生命中陪跑者。因為得知自己命不久矣,他便開始明白自己陪伴孩子們的日子只會是越來越少。因此,在自己身患重病的情況下,他依然堅持去參加自己女兒的婚禮,去陪伴自己兒子去追求女友。
  • 「巴瑞」也熟讀《演員的自我修養》?
    在比爾·哈德爾的成長之路中,總能感覺到《演員的自我修養》這本書的縮影。是巧合?還是他也從這本書中學到了要點?我們來盤點《巴瑞》中比爾·哈德爾的表現,一探究竟。作為過渡,他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不會演戲的演員,而在演員的周圍則都是你創造的搶眼配角們。在巴瑞對未來迷茫的時候,Monroe Fuches和NoHo Hank改變了他的生活軌跡。
  • 其實我是一個演員,觀影必讀好書之演員自我修養
    ▲當然這本演員的自我修養才是關鍵這其中尤其以喜劇之王中周星馳扮演的演員尹天仇的經歷最具有代表性。尹天仇(周星馳飾)一直想成為一名演員,平時除了做跑龍套以外,還會在街坊福利會裡開設演員訓練班。同時,在業餘時間都會努力提升自己的修養,閱讀一本叫做《演員的修養的一本書》,片中多次出現周星馳閱讀這本書的鏡頭,也許你也好奇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才會讓周星馳如此專注,並且當做學習表演的專業圖書呢。
  • 從《金剛川》看演員張譯的自我修養
    在這裡,我最想聊的就是演員張譯在電影《金剛川》裡那些不太容易被人注意到的細節演繹,以及在這些表演細節裡,體現出的作為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和把演員作為終生職業與理想的信念感!他不斷受到來自各方面的質疑,但是他從未動搖過把演員做為終生的職業理想,潛心鑽研演技,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吸取營養,這才有了厚積薄發的,屬於張譯的時代來臨。
  • 演員的自我修養:像角色一樣去感受和思考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周星馳在電影 《喜劇之王》和 《新喜劇之王》中反覆給了一本書好幾個鏡頭,這本書就是《演員的自我修養》。今天我就與大家分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著的《演員的自我修養》,作者是世界著名演員、導演、戲劇教育家和理論家,他所創立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堅持以「心理體驗分析方法」為創作核心,後期又以「形體言語動作分析方法」豐富了以內心體驗為核心的戲劇理論。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自我修養》讀書筆記
    《演員自我修養》是斯坦尼知名的代表作,一本寫了三十多年的書,為了完善、修改它,斯坦尼幾乎用了一輩子;《演員自我修養》以日記體的敘事方式,戲劇學校師生課堂對話的視角寫就,詳細闡述了演員在形體、發聲、性格、思維邏輯等方面所應具備的素養;其中涉及的各個方面經無數表演工作者成功檢驗,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 失去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脫口秀大會與喜劇之王不可調和的衝突
    然而令人比較遺憾的是,節目中充斥著爆梗、金句、「燃炸」和現場效果,就是沒有提過作為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例如一句話說順溜不帶不自覺的發語詞,避免不受控制的氣音和笑場,說啥裝啥還有點像啥的情操。特意向20年前致敬的場景無處不在:我是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尹千仇和柳飄飄的經典對白追逐、片場的遭遇和龍套的場景及無釐頭的浮誇表演。每每讓人眼前一亮,時而甚至笑出眼淚。
  • 胡歌年會造型曝光,戴綠色爆炸帽配嘻哈墨鏡,超有少年感
    當然當天最顯眼的還是胡歌的打扮,既然是年會造型,那麼就要有點喜慶的氣氛,只見胡歌頭戴綠色爆炸帽,配了一個嘻哈範兒十足的墨鏡,儘管胡歌周圍的人也有類似的打扮,但是都不如胡歌這樣扎眼,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胡歌選的帽子顏色實在是太螢光了。坐在人群之中的胡歌,就好像是大學生在參加班級聚會一樣,滿滿的少年感,看著狀態就相當陽光青春。
  •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胡歌寄情工作,只為逃避現實生活
    他是風流倜儻的俠士"李逍遙",他是算無遺策的謀士"梅長蘇",他曾慘遭車禍,身陷磨難,再次歸來時,他退去了青澀,堅韌重生。演藝事業如日中天時,他急流勇退,轉身離去,有時跋山涉水,不是為了到達遠方,而是靠近最初出發的地方!
  • 小二樓|《演員的自我修養》: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季節,可我們還沒學會告別
    痛定思痛後,他戒掉賭博,翻出訓練班時的教材《演員的自我修養》,每日研讀。《演員的自我修養》一書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的精華,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書中詳細闡述了演員在形體、發聲、性格、思維邏輯等方面所應具備的素養,不僅是一部經無數表演工作者成功檢驗的關於演員職業、責任與使命的工具書,更是一部關於演員與社會相結合,提升與完善演員藝術修養、道德修養的人生巨著。
  • 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教育論壇成功舉辦,眾明星探尋演員的自我修養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表演藝術家王鐵成,上海戲劇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教授厲震林,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黨總支書記、主任陳剛,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演員經紀人委員會秘書長黃烽,泰洋川禾創始人兼CEO楊銘,及演員段奕宏、張頌文、顏丙燕、李乃文、杜江、萬茜,主持人李曉峰以「演員的自我修養」為主題,共同探討演員的成長與培養,直指當下演員現狀,引發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