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演員的自我修養:史坦尼斯拉夫斯基

2021-02-20 李懷珠戲劇工作室

俄國戲劇大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Constantin Stanislavsky, 1863 - 1938)生於莫斯科。他自小便熱愛戲劇,並於1897年與但恆科(Vladimir Nemirovich-Danchenko)成立「莫斯科藝術劇院」(Moscow Art Theater, MAT),是俄國第一個專業劇團。1898年,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出由契詞夫(Anton Chekhov)創作的《海鷗》(The Sea Gull),獲得空前成功,這亦奠定了莫斯科藝術劇院在俄國戲劇界的重要地位。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不僅是一位出色的導演、演員,也是一位著名的戲劇理論家,他十分關注演員的表演方法,他認為演員必須精於觀察事實,揣摩真實生活中的行動,同時應有相當的心理學訓練,能想像角色的心理狀態,並邂通過頻繁的排演,從而在舞臺上投射出真實生活。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著作甚豐,如《我的藝術生涯》(My Life in Art, 1924)、《演員的自我修養》(An Actor Prepares, 1936)及《一個角色的塑造》(Building a Caracter, 1948年出版)等,對他的理論都有詳細的論述。後世一般稱這種演出的方法為「方法演技」(Method Acting)。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影響著近代演員演出方法的發展,尤其是1947年美國導演卡山(Elia Kazan)與李.史特拉斯堡(Lee Strasberg)成立「演員工作室」(Actors Studio),把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方法引介至美國,所產生的影響是從戲劇至好萊塢的。


方法演技

方法演技 (Method Acting), 是令演員完全融入角色中的表演方式,除了演員本人的性格之外,也要創造角色本身的性格及生活,務求寫實地演繹角色。

方法演技由俄國戲劇大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倡,他十分關注演員的表演方法,並認為演員必須精於觀察事實,揣摩現實生活中的行為,亦應對心理學有基礎認識,想像出演繹角色的心理狀況,演活角色。

美國著名演員,曾奪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馬龍·白蘭度,便擅於透過方法演技演繹角色。應用到方法演技去演繹角色的華人演員,包括周星馳,黃秋生與盧海鵬等。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最為人熟悉的是他「由外到內再返回外」的演戲方法。簡單來說是演員要吸收了外界的事物,投入角色的思想,感受過,然後再演繹表達出來。史氏的這一套演戲理論名為「方法演技」。


史氏認為演員必須精於觀察現實,揣摩真實生活,同時能捉摸角色的心理狀態,通過排演投射出真實生活。他多次強調「真實」,其實大家都明白戲劇是假的,但要將角色演活、演得真實,是史氏的一種信念。

同時史氏亦是一名「體驗派」,他表示演員不是模彷形象,而是要成為形象,要有真正的體驗,於演出前要先深入研究人物形象生活的邏輯,不要只是硬將一些既定的肢體動作來表達角色。他又指雖然戲劇一切都是虛構的,但為了要迫真,演員要融入人物之中,使自己思想、感情及行動時時刻刻與人物一致,運用個人的想像力去設想那個你所演的人物的所思、所感。

編劇寫給演員的「劇本」,有時在劇本中的某一段戲,演員要做一件事,但在該段劇本中並沒有提供原因去做這一件事,那時,演員便要運用個人的想像力去編織故事,去想像出一個合乎劇中人物性格及劇情的原因來說服自己,使得戲中人物的舉動變成合情合理,而演員因為使演出更合情理而想像出的叫「潛臺詞」。

另外史氏更提供了一套演戲的方法,一共十點﹕

1.魔力假使,2.規家情境,3.縱馳想像,4.集中注意,5.放鬆身體,

6.化整為零,7.信以為真,8.情緒記憶,9.了解同臺,10.額外支援

演員在演戲的時候,很多時都會運用到肢體動作來作輔助,表達情感,而當中有一些肢體動作會已有既定的意思,例如﹕害羞時便會用低頭遮臉來代表,雖然肢體動作可以令情感表達得更流暢,但我們認為肢體動作只是一種輔助,要演繹人物角色的內心感受才是最重要,如果只以肢體動作來演戲,而忽略了人物的內心情感,這樣的演繹方法是太流於表面了。方法演技 (METHOD ACTING)

一種脫胎自前蘇聯戲劇家康士坦丁史丹尼斯拉夫斯基所創立的寫實主義表演體系的演技訓練。其後輾轉傳入美國,經過另一番詮釋,改稱「方法演技」。「體系表演」分為兩在部分,即演員自我修養和演員創造角色。

方法演技 (Method Acting), 是令演員完全融入角色中的表演方式,除了演員本人的性格之外,也要創造角色本身的性格及生活,務求寫實地演繹角色。

方法演技由俄國戲劇大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倡,他十分關注演員的表演方法,並認為演員必須精於觀察事實,揣摩現實生活中的行為,亦應對心理學有基礎認識,想像出演繹角色的心理狀況,演活角色。


美國著名演員,曾奪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馬龍·白蘭度,便擅於透過方法演技演繹角色。應用到方法演技去演繹角色的華人演員,包括周星馳,黃秋生與盧海鵬等。

相關焦點

  • 窮的只剩下一本《演員的自我修養》的周星馳
    夢想的意義就在於你為之努力奮鬥過,窮的只剩下一本《演員的自我修養》的周星馳,讀這本書背後的意義,仍然不放棄「我是一個演員」的夢想!在周星馳經典電影《喜劇之王》中有一本書用來表現主角精神追求的重要道具,您知道是什麼書嗎?
  • 7號放映廳 | 演員的自我修養vol.1:論演員的自我修養
    電影《大腕》中,演員李誠儒的一段風格化自白表演節奏相當穩或許是我們這個時代明星太多,而演員太少,但凡出現一位演技尚可的表演者,觀眾和媒體就會視作珍寶,瞬間讚譽一片。然而演員會演戲,這本就應該是一件無比正常的事,不是嗎?放映菌記得第一次接觸到表演體系的理論,是在周星馳電影《喜劇之王》中,尹天仇和朋友們示範如何演好「痛感」。
  • 「巴瑞」也熟讀《演員的自我修養》?
    在比爾·哈德爾的成長之路中,總能感覺到《演員的自我修養》這本書的縮影。是巧合?作為過渡,他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不會演戲的演員,而在演員的周圍則都是你創造的搶眼配角們。在巴瑞對未來迷茫的時候,Monroe Fuches和NoHo Hank改變了他的生活軌跡。
  • 其實我是一個演員,觀影必讀好書之演員自我修養
    ▲當然這本演員的自我修養才是關鍵這其中尤其以喜劇之王中周星馳扮演的演員尹天仇的經歷最具有代表性。尹天仇(周星馳飾)一直想成為一名演員,平時除了做跑龍套以外,還會在街坊福利會裡開設演員訓練班。同時,在業餘時間都會努力提升自己的修養,閱讀一本叫做《演員的修養的一本書》,片中多次出現周星馳閱讀這本書的鏡頭,也許你也好奇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才會讓周星馳如此專注,並且當做學習表演的專業圖書呢。
  • 演員的自我修養:像角色一樣去感受和思考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周星馳在電影 《喜劇之王》和 《新喜劇之王》中反覆給了一本書好幾個鏡頭,這本書就是《演員的自我修養》。今天我就與大家分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著的《演員的自我修養》,作者是世界著名演員、導演、戲劇教育家和理論家,他所創立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堅持以「心理體驗分析方法」為創作核心,後期又以「形體言語動作分析方法」豐富了以內心體驗為核心的戲劇理論。
  • 從《金剛川》看演員張譯的自我修養
    在這裡,我最想聊的就是演員張譯在電影《金剛川》裡那些不太容易被人注意到的細節演繹,以及在這些表演細節裡,體現出的作為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和把演員作為終生職業與理想的信念感!他不斷受到來自各方面的質疑,但是他從未動搖過把演員做為終生的職業理想,潛心鑽研演技,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吸取營養,這才有了厚積薄發的,屬於張譯的時代來臨。
  • 電影《演員的自我修養》:演員面具下的父子情深
    一、作品簡介電影《演員的自我修養》是由美國著名演員傑瑞米.艾恩斯、傑克.休斯頓出演的一部精彩絕倫的公路片。傑瑞米.艾恩斯飾演的父親是一名演技十分高超的演員,傑克.休斯頓則飾演性格怪異的兒子。他既是一位技藝高超的職業演員,又是兒子阿達姆心目中無情和狠心的父親。因為演員的身份,阿迪克斯對於自己的家庭關懷很少,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演藝事業。以精湛的演藝贏得了觀眾和演藝圈的好評。可是,這一切榮譽的背後是他對於自己家庭的冷漠。作為結果便是換來了自己一對兒女的不理解和埋怨。
  • 張栢芝: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
    在《演員的誕生》中,面對鄭爽頻頻笑場不在狀態的表演,章子怡提出了一個詞:信念感。 一個演員最可怕的就是沒有信念感,他壓根兒不相信自己演的那個人物,又從何談起揣摩人物的心理,再去演活這個人呢? 《演員的自我修養》不是《喜劇之王》裡的一個梗,它本是匠人精神。但對於深受資本漩渦侵害的影視娛樂業來說,匠人精神已經快成了天方夜譚。現實中的娛樂圈更像《東方華爾街》中展現的騙術,不花一分錢就能拍出一部大爛片。
  • 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教育論壇成功舉辦,眾明星探尋演員的自我修養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表演藝術家王鐵成,上海戲劇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教授厲震林,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黨總支書記、主任陳剛,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演員經紀人委員會秘書長黃烽,泰洋川禾創始人兼CEO楊銘,及演員段奕宏、張頌文、顏丙燕、李乃文、杜江、萬茜,主持人李曉峰以「演員的自我修養」為主題,共同探討演員的成長與培養,直指當下演員現狀,引發思考。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自我修養》讀書筆記
    《演員自我修養》是斯坦尼知名的代表作,一本寫了三十多年的書,為了完善、修改它,斯坦尼幾乎用了一輩子;《演員自我修養》以日記體的敘事方式,戲劇學校師生課堂對話的視角寫就,詳細闡述了演員在形體、發聲、性格、思維邏輯等方面所應具備的素養;其中涉及的各個方面經無數表演工作者成功檢驗,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 論一個程式設計師的自我修養!
    每個程式設計師修煉之道都是漫長而艱辛的,要想成為一名偉大的程式設計師,不僅技術全面還要有程式設計師的自我修養
  • 一城湖·讀書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一生》:傾心為藝術,功成贈知音
    大美聊城 與您同行《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一生左為史坦尼斯拉夫斯基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一生》(第一部最初的階段),大衛·馬格爾夏克著,田君美、李士釗翻譯,遼寧人民藝術劇院編印,1955年10月印刷,32開,137頁。作為內部學習資料,非正式出版。
  • 出彩「滾滾」| 演員的自我修養之眼裡有戲篇
    身為一個好的演員那麼在大熊貓的世界裡有哪些小可愛眼裡都充滿著戲呢讓我們進入今天的主題演員的自我修養之那些眼裡有戲的演技幾分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可謂是斧頭山「最佳演員」。一個眼神,百轉千回。可以是撒嬌、委屈,也可以是嫌棄、震懾。
  • 詹瑞文:請放下《演員的自我修養》
    詹瑞文透露,在北京等地培訓職業演員是一方面,他還想走進一些機構、企業,進行非職業演員的培訓,「我的方法更有實用性,在香港也做了很多非職業演員訓練。我想教大家怎麼去學習表演裡面的溝通能力,這在生活裡很重要,但是我們在學校裡學不到。」
  • 論一個程式設計師的自我修養
    ,而他不管是在扮演跑龍套,或者在街坊中開設演員訓練班,亦或成為主角時,他對待演員的態度,始終是認真,熱愛而又投入的。而那一本他隨身攜帶的書--《演員的自我修養》,儘管不知道裡面具體寫的是什麼,但我猜,他對待演員的態度和行為,就是書中內容顯示的。於是,不禁問了問自己,作為一名程式設計師,一個「程式設計師的自我修養」是什麼?儘管我們不一定要像尹天仇那麼的認真對待自己的事業,但,一些基本的修養,作為一名新時代的碼農,總應該是要具備的吧。不過真要說修養,方面還是挺多的,技術自我提示自不必說。
  • 失去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脫口秀大會與喜劇之王不可調和的衝突
    然而令人比較遺憾的是,節目中充斥著爆梗、金句、「燃炸」和現場效果,就是沒有提過作為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例如一句話說順溜不帶不自覺的發語詞,避免不受控制的氣音和笑場,說啥裝啥還有點像啥的情操。新喜劇之王2019年的星爺重溫他自己演員的自我修養
  • 小二樓|《演員的自我修養》: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季節,可我們還沒學會告別
    痛定思痛後,他戒掉賭博,翻出訓練班時的教材《演員的自我修養》,每日研讀。《演員的自我修養》一書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的精華,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書中詳細闡述了演員在形體、發聲、性格、思維邏輯等方面所應具備的素養,不僅是一部經無數表演工作者成功檢驗的關於演員職業、責任與使命的工具書,更是一部關於演員與社會相結合,提升與完善演員藝術修養、道德修養的人生巨著。
  • 周星馳在《喜劇之王》裡念叨的「演員自我修養」到底是個啥
    撰文〡葉克飛    《喜劇之王》劇照  說起《演員自我修養》,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在《喜劇之王》裡,這本書是貫穿始終的道具,死跑龍套窮困潦倒敗的尹天仇,將這本書帶在身上,一次次說出那句「其實,我是個演員。」  不過,真正讀過這本書的人並不多,一來是因為領域限制,二來也是因為它自身的枯燥。而這本書在中國的命運,也相當坎坷。
  • 《演員請就位2》:一檔「綜2代」的「自我修養」
    「大家提到表演類節目總覺得是在比演技,但《演員請就位》從頭到尾就不是比拼演技的節目,而是反映真實演員行業生態的節目。」企鵝影視天相工作室群總經理 《演員請就位》第二季節目監製邱越說。很多「綜N代」突破自我的方式,是改變賽制、改變卡司。《演員請就位2》試圖還原的,卻是整個行業生態。 比起第一季,《演員請就位2》勇敢地向前走出了一大步,這是一個綜2代特別的「自我修養」。從「不可能」到「可能」在郭敬明執導的《天才槍手》中,出現了4次時鐘的鏡頭。
  • 【公考面試熱點】致敬達叔,一位演員的自我修養
    各位考官:      吳孟達與周星馳在喜劇中的合作代表香港喜劇電影的巔峰,他的離去讓我們扼腕嘆息,但他永遠活在了喜劇世界裡,將一位優秀演員的自我修養做出了最好的詮釋。達叔被稱為甘草演員,調和,襯託,一生中的經典作品都是扮演星爺的配角,但正是有了他的襯託才將星爺無釐頭式的幽默襯託的恰到好處。而作為公職人員,在開展基層工作時,找準定位,擺正心態,全力以赴,就算是被埋進土裡,不為人知,也能為同胞打好根基,讓萬丈高樓,拔地而起。      三、堅守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