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的建立者,四百年春秋戰爭混戰的結束者,這位曾經被稱為雄心壯志的一國之君。率領秦國的百萬虎狼之師,橫掃六國,統一九州,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帝王,為何晚年之時飽受詬病。
公元259年出生的嬴政,十三歲即位為秦王,一生之中在秦王之位上坐了二十五年;統一天下稱帝十一年。
為什麼這樣一位雄才大略之人,晚年會讓人咒罵他是暴君呢?我們今天就來看看秦始皇即位之後的十一年都做了什麼,從修建長城到追去長生,始皇帝喪失了自己的目標。
首先是對於始皇帝的雄才大略,我們是不能夠否認的,秦始皇的心理變化大概有兩個階段。
首先第一個就是公元前221年建立大秦王朝到公元前215年,這段時間的秦始皇,忙於政事,對於自己親手創立的大秦帝國,深感驕傲。想要將其建立成為萬世基業。
而第二階段就是公元前215年到公元前210年,這段時期的始皇帝性情大變,追求長生,忙於巡遊天下,追求仙人。
早年的始皇帝做的幾件時期,我們一一來看一下,首先就是派遣蒙恬北上攻打匈奴,修建長城。
匈奴自春秋戰國時期就一直都是中原各國如燕國、趙國、秦國的心頭病,因此始皇帝即位之後也是派遣蒙恬率軍三十萬北上和匈奴作戰,緩解了北方的危機。之後便是展開了規模浩大的長城修建。
同時和修建長城相媲美的幾件事情,還包括修建全國連通的馳道,以及派遣五十萬人南下嶺南戍守。
馳道的修建可以說是千年來第一次,成功將全國各地的聯繫加強;之後的戍守嶺南更是加快了南方地區的開發。
戰國時期,楚國身居南方,但是卻因為嶺南一帶瘴氣嚴重,很難向南擴展,因此南方地區的開發一直都是蠻荒狀態。等到秦始皇一統之後,不惜人力、財利,加大了對南方百越地區的開發。
這些行為雖然在那個時候看起來浪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但是就長遠利益來看確實影響深遠。
秦始皇建國之初便這樣大興徭役,明顯是不符合百姓民意的。畢竟剛剛經歷了戰國戰亂,各地的經濟、人口等還未恢復,所以這樣大興徭役,明顯容易引起百姓不滿。
但是這個時候的始皇帝終究還是一個勤於政務,為國家操勞之人,然而隨著起日漸享樂,開始關注自己的生死的時候,就發生了變化。
秦始皇在位十一年五次巡遊天下,最初巡遊的目的不過是想要彰顯自己的皇威,同時也是看看自己的大好河山。
前幾次巡遊雖然說也是耗費巨大,但是初衷終究是好的,一方面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天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體察天下百姓。
然而在之後的一兩次,始皇帝的巡遊便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求長生、訪仙人。當時的術士在得知始皇帝尋求長長生之時,紛紛建言獻策,說自己可以尋到仙人,或者是能夠為皇帝煉製丹藥。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便是徐福,徐福曾多次奉命出海訪仙,但是卻毫無結果,甚至最後一次徐福率人出海都未曾再回來。
而這些正是晚年始皇帝生活的全部,尋仙,求長生,始皇帝一心一意想要獲得長生。正是因為他看到了生命的脆弱,想到了自己建立的萬世基業,自己卻要離開人世。
這是始皇帝尋求長生的一個原因,同時始皇帝將自己的皇帝之名定位始,也足以說明他對千秋萬代長生之事的追求。
但是世間怎麼有長生,始皇帝的想法也不過是一廂情願而已,最終一樣是無法避免落空。
總結:其實就始皇帝統一之初所做的包括修建長城、戍守嶺南等其實沒有任何的問題。但是錯就錯在起操之過急了,天下大定,秦始皇就這般的大興土木,使得百姓怨聲載道;
若是始皇帝願意等百姓休整十數年,恢復元氣,必然不會有著這般結果。導致秦國歷經二世而亡,實屬無奈,令人嘆息。